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8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广告烂漫的生活空间下,我们开始学着欣赏,而不是厌恶。全面开挖资深创意家脑壳下的灵感库,透析他们心中的广告与创意。这里提供给你最多的妙想思路,让现实勾勒出想象的细节,我们看得到,世界的各个角落都隐藏着新鲜的宣传。  相似文献   
2.
任继愈先生以93岁高龄离我们而去了。我结识任先生的时间不长,是从1997年无神论学会重建时开始的。12年的接触,任先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3.
张嘉玮  罗晓红 《心理科学》1993,16(5):285-290
本文以问卷法考察初二、高二和大二学生自我肯定性的发展及转换的印象知觉对其的影响。结果发现:1)被试自我肯定性的发展随年龄增长经历了“较肯定——较不肯定——较肯定”的过程且无性别差异。2)高估自己的人比低估者更倾向于自我肯定。3)主观上他人对己的看法比客观上他人对已的看法对己影响更大.主观上认为他人对己看法的分歧性越大,对自己越肯定。  相似文献   
4.
配对调查了591户家庭的亲子被试,考察了文化刻板印象、父母孝道相似性对孝道代际传递的影响。结果显示:(1)假定父子女和假定母子女两种孝道的皮尔逊相关(r)和轮廓相似性(q)都不显著,真实父子女和母子女之间都显著正相关,假定亲子两种孝道绝对差异分数(d)处于中等水平,但假定亲子的绝对差异分数显著高于真实亲子;(2)控制了文化刻板印象影响的条件下,父亲和母亲的权威性孝道和互惠性孝道能分别正向预测子女的权威性孝道和互惠性孝道;(3)控制了文化刻板印象影响的条件下,父母互惠性孝道相似性仅能正向预测子女互惠性孝道,但父母权威性孝道相似性对子女的权威性孝道和互惠性孝道预测都不显著。据此研究结果,文化刻板印象对亲子孝道相似性的影响效应较小,但亲子真实的孝道代际传递效应较高,以及父母互惠性孝道相似性有利于子女互惠性孝道形成。  相似文献   
5.
规范错觉是指个体的规范感知与实际存在于群体中的社会规范之间存在差异, 规范错觉影响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957份问卷调查的分析显示, 人们普遍高估了他人的食物浪费(行为错觉)以及对浪费的赞同程度(态度错觉), 而这两种错觉又加剧了人们自身的浪费行为。中介效应检验显示, 印象管理中的社交性维度部分中介了两种错觉与浪费行为间的关系。两个随机对照实验进一步检验了描述性(命令性)规范信息对行为(态度)错觉的影响, 结果发现, 描述性规范信息降低了行为错觉, 并通过社交性减少了浪费行为; 而命令性规范信息并不改变态度错觉本身, 但通过降低态度错觉对浪费的影响而减少了浪费行为。上述结果意味着两种规范信息尽管高度相似, 但其作用机制却可能不同, 同时这一发现也为政策制定者提出了两种干预途径。  相似文献   
6.
郑金灿 《天风》2013,2(2):36-37
与郑玉桂牧师相识三十载,他给我留下的印象美好而隽永,给我的榜样力量巨大而深远,借此略举一二,作为对他辞世两周年的纪念。  相似文献   
7.
若干年前,看过刘墉先生的一个访谈,他说:我觉得我是一个平凡的生活家。这句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认为,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平凡的生活家,在生活中行走、感悟、体验和热爱。  相似文献   
8.
许多企业采用人工智能服务应答顾客需求, 然而多项研究指出用户并不总是对此感到满意。本研究围绕着用户对AI的心灵知觉的产生和影响, 探索了驱动用户对AI服务态度的关键因素及使用促进策略, 包括(1)机理分析层面:用户与AI早期接触的线索和体验因素如何使得人们产生了AI“擅长计算却缺乏感受”的心灵知觉?(2)调节作用层面:不同的用户内部状态和AI外部特征怎样调节了这种心灵知觉的形成和激活?(3)促进策略层面:将AI拟动物化和提供技术援助为何能借助心灵知觉使得用户在更广泛的场景中接受来自AI的服务?本研究试图在学理层面构建一个基于心灵知觉理论的新型AI服务接受模型, 为从理论上解释用户对AI服务的矛盾态度提供心理学参考; 同时试图在实践层面上借助心灵知觉理论提出两种促进用户接受AI服务的路径方法, 为企业在服务中提升AI的应用效能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朱千林  魏峰 《心理科学》2022,45(3):672-678
基于社会认知自我调节理论,本研究探讨了职场负面八卦影响八卦目标行为的内在机理及边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八卦目标感知的关于同事的职场负面八卦弱化了八卦目标感知的关于自身的职场负面八卦对羞愧的积极影响;八卦目标羞愧对其印象管理行为和职场排斥行为均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八卦目标感知的关于同事的职场负面八卦弱化了八卦目标感知的关于自身的职场负面八卦通过羞愧影响其印象管理行为和职场排斥行为的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0.
以321名少数民族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民族接触(与汉族)、交往态度、民族认同、民族本质论、民族刻板印象和群际焦虑等变量,以整合的视角探讨了民族接触促进民族交往的机制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民族接触通过降低群际焦虑和民族认同、减弱消极刻板印象和民族本质论而间接促进了民族交往,民族认同在民族接触和民族本质论之间、消极刻板印象在民族接触和群际焦虑之间存在中介作用。这项整合的研究理论上丰富了群际接触减少偏见的机制研究,发现了新的中介变量,对促进民族交往的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