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规范错觉是指个体的规范感知与实际存在于群体中的社会规范之间存在差异, 规范错觉影响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957份问卷调查的分析显示, 人们普遍高估了他人的食物浪费(行为错觉)以及对浪费的赞同程度(态度错觉), 而这两种错觉又加剧了人们自身的浪费行为。中介效应检验显示, 印象管理中的社交性维度部分中介了两种错觉与浪费行为间的关系。两个随机对照实验进一步检验了描述性(命令性)规范信息对行为(态度)错觉的影响, 结果发现, 描述性规范信息降低了行为错觉, 并通过社交性减少了浪费行为; 而命令性规范信息并不改变态度错觉本身, 但通过降低态度错觉对浪费的影响而减少了浪费行为。上述结果意味着两种规范信息尽管高度相似, 但其作用机制却可能不同, 同时这一发现也为政策制定者提出了两种干预途径。  相似文献   
2.
《黑骏马》是张承志的成名作,以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回忆了自己的"知青"生活。从北京到内蒙、从红卫兵到牧民,地域和身份的转变中,张承志对草原的情感也在发生变化。他以一个牧民的身份融入草原生活,拥抱草原人带给他的爱和美。同时,他也看到了草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并由此引发的矛盾和焦虑。张承志借《黑骏马》这部小说对自己的青春岁月进行了追忆,也对草原经历进行了重新思索。  相似文献   
3.
只要我们换另一种思路,在音乐课堂上给流行音乐以应有的地位,我们就能期望音乐教育教学有较良好的效果。有些音乐教师虽然也认可流行音乐教学的意义,但课堂教学内容往往只局限于教科书所提供的音乐材料,而事实上,流行音乐教学的内容可以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相似文献   
4.
综合化的声乐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师声乐课堂,是21世纪声乐教学模式适应高信息化时代教育需求的最新体现。不仅为声乐教学提供了极大便利,提高了教学效率,也客观地促进了高师声乐教师综合素质的极大提高。  相似文献   
5.
"微文化"传播深刻改变了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方式,其张扬个性、崇尚自由、准入草根、形式活泼,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主体成长的需求。但是,作为后现代大众文化的重要构成,"微文化"自身商业化、娱乐化、碎片化、符号化、瞬时化、部落化和民主化等特征,也极易引发大学生道德责任感培育陷入道德责任认知模糊、道德情感冷漠,以及道德行为失范的三重困境。  相似文献   
6.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通过一个短时记忆测试,考察记忆/遗忘线索在不同的工作记忆负荷条件下诱发的脑电差异。实验以字母和数字为刺激,要求被试记忆或遗忘不同数量的视觉信息。ERP结果发现:在线索呈现230~430ms的时间窗口,高负荷条件的遗忘线索比低负荷条件的遗忘线索诱发了更正的ERPs。这一结果表明,抑制机制在定向遗忘中有重要作用,抑制不同数量的信息需要不同数量的认知资源。  相似文献   
7.
在劳动者权利意识觉醒、工作的心理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等现实背景下,本文聚焦于工作中的客体化这一具有深远社会意义和重要研究价值的现象,从四个方面较为系统地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首先,在工作情境中,人们为何会客体化他人?其次,在工作情境中,客体化经历将引发工作者哪些心理与行为后果?第三,在工作情境中,工作者会否主动或被动地将自我客体化?最后,在工作情境中,如何减少客体化现象?未来研究应更广泛地探讨情境和宏观环境以及文化因素对工作客体化的影响;探讨工作客体化对道德感知和后续社会行为的影响;关注工作自我客体化的心理功能,以及建立工作客体化的解释框架或理论。  相似文献   
8.
2008年7月14~15日,由韩国伦理学会、中国伦理学会共同主办的第16届中韩伦理学国际学术会议在韩国城南市韩国学中央研究院举行,会议主题为"现代社会与伦理问题".与会学者围绕"现代社会与伦理意识"、"现代社会与应用伦理"以及"现代社会与道德教育"三个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假设形成与检验是解决任何复杂问题的重要思维工具, 是人们发现规则, 形成概念, 建立假说, 获得知识的基础。为进一步考察这一思维能力的神经机制, 本项目在已有行为及脑电研究的基础上以“类别概括-规则发现”为研究范式, 给被试提供包含多个知觉维度的刺激, 要求被试通过知觉观察与反馈学习发现基于类别的规则(假设)。本项目重点考察被试在此任务中选择与收敛假设,以及加工否定(冲突)信息的脑机制, 并尝试揭示假设形成与检验的个体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知识分子反思题材的小说,深受苏联文学和"五四"文学传统的影响,但却没有把握其精髓。张贤亮是新时期的重要作家,有22年的劳动改造经历,小说多以知识分子为主人公,重述他们在政治风暴前后的变化。作家在确认知识分子身份的同时,却失去了对历史的真实反思。这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从他的两部作品《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创作的话语环境中我们可以窥探一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