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岳童  黄希庭  徐颖  潘思存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12):2091-2101
价值观的稳定性和可变性一直是该领域争论的焦点所在。近些年来, 研究者开始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来探讨导致价值观稳定性差异的机制问题。已有的神经反应证据表明, 当某种价值观是基于道义主义的绝对规则来进行认知建构的, 或与自我概念在表征上存在一致性时, 其更倾向于保持稳定的状态; 若非如此, 便可能会在外界影响(如他人劝说)下发生重要程度上的改变。未来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认识价值观稳定性与可变性关系的认知神经加工模型, 并探索价值观长效改变背后的认知神经机制, 以促进理论研究在价值观教育中的实践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自身得失对朋友博弈结果评价的影响:来自ERPs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经典的金钱博弈任务, 以FRN和P300为反应指标, 探讨了自身获益或损失对朋友结果评价分别会产生何种影响, 以及这种影响模式是如何受到个体自我建构方式调节的。结果发现, 在自身获益条件下, 观看朋友损益之间的FRN和P300差异不再存在; 在自身损失条件下, 虽然观看朋友输赢之间的P300差异消失了, 但FRN差异依然显著。不仅如此, 无论自身得失, 独立型自我建构启动组在观看朋友损益上的FRN差异均不再显著, 但在自身获益后看到朋友损失能激发更强的P300波幅。本研究结果表明:(1) 对朋友的结果评价模式并非固定不变, 而是会随个体自身所处得失境遇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2) 相对于互依型自我建构启动组, 独立型自我建构启动组在面对朋友的得失时表现得更为冷漠并更具竞争性。  相似文献   
3.
保护性价值观是一种拒绝与其他任何价值相互交易, 尤其拒绝与经济价值进行交易的观念。近些年来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证据表明, 人们之所以可以为了坚守保护性价值观, 表现出“舍生取义”的行为(如对抗利益诱惑甚至放弃生命), 一方面在于保护性价值观是以一种道义主义的绝对规则方式进行表征和建构的, 这使得人们较少进行利弊权衡; 另一方面, 由于保护性价值观与自我和道德认同过程紧密相关, 使得其被主观赋予了最高价值。未来研究中, 可以在借鉴保护性价值观的研究范式基础上, 开展对中国人核心价值观的实证研究探讨, 关注其文化差异问题, 并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干预和正确引导的应用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4.
时距知觉适应后效是指长时间适应于某一特定时距会导致个体对后续时距产生知觉偏差。其中对视时距知觉适应后效空间选择性的探讨存在争议,有研究支持位置不变性,也有研究支持位置特异性。这类研究能有效揭示时距编码的认知神经机制,位置不变性可能意味着时距编码位于较高级的脑区,而位置特异性则可能意味着时距编码位于初级视觉皮层。未来还可以探究时距知觉适应后效的视觉坐标表征方式,开展多通道研究以及相应的神经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5.
积极共情指个体对他人积极情绪状态的理解和间接分享过程。虽然它与消极共情在产生过程中都依赖于镜像神经系统和心理理论系统的活动, 但是两者在产生难度上不同。对于积极共情情感如何在大脑中表征的, 不同的研究者观点各异:一些认为与消极共情一致, 都集中在脑岛及其相关脑区; 而另一些则认为是大脑的愉悦系统。关于积极共情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共情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方面。今后需要进一步了解积极共情在产生机制和情感表征上的特点, 拓展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并展开对特质积极共情神经基础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采用R/K判断任务,探讨来自母亲、好朋友、不熟悉同学反思自我评价的记忆效应.结果发现:33名12~14岁青少年在总再认率和"记得"指标上,母亲加工条件和好朋友加工条件差异不显著,两者显著高于不熟悉同学加工条件(实验一);32名15~17岁青少年,在总再认率上,母亲加工条件和好朋友加工条件差异不显著,两者显著高于不熟悉同学加工条件,但在"记得"指标上,好朋友、母亲、不熟悉同学加工条件呈显著递减趋势(实验二).两项实验表明来自亲疏关系不同他人反思自我评价存在记忆优势效应;青少年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他人反思自我评价的记忆优势效应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采用单一类型内隐联想测验,考察以往研究中常用的概括化心理疾病词和具体心理疾病词作为心理疾病内隐污名间接测量概念词或类别标签的有效性。结果发现,相较于与积极词配对的任务,两类概念词与消极词(心理疾病态度词)配对的任务反应时更快,正确率更高。研究表明概括化概念和具体疾病与反映人们对心理疾病患者真实态度的消极词存在更紧密的自动联结,是人们头脑中表征心理疾病的概念词或类别标签,可作为内隐测量中的心理疾病概念词用于污名评估。  相似文献   
8.
共情特质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童  黄希庭 《心理科学进展》2016,24(9):1368-1376
共情特质的个体差异是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近些年来, 研究者开始关注导致人们共情能力高低有别的神经生物学基础问题。研究发现, 不论是情感共情特质还是认知共情特质, 其个体差异均在大脑进行共情反应、脑结构态及静息态功能连接上有所体现。它们共同说明, 人们的共情能力与其具身模仿能力, 情感加工能力及情绪理解能力密切相关。不仅如此, 共情特质也具有高度的可遗传性, 一些基因类型与该能力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在今后的研究中, 需要扩展对共情特质结构的进一步认识, 关注环境和基因在影响共情特质上存在的交互作用, 并努力将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共情能力训练和提高的临床实践中。  相似文献   
9.
催产素是一种亲社会激素, 对人类的共情反应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主要表现为可以促进情绪识别率, 增强对他人不幸的共情关注, 并弱化自身的个体忧伤水平等。从作用机制上来看, 催产素可能是通过促进具身模仿能力, 弱化自我中心主义倾向及调节情感表征过程来影响人类的共情反应的。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关注催产素对不同类型共情反应的影响及其催产素影响共情反应的性别差异问题, 并积极将催产素应用于共情缺陷的临床干预中。  相似文献   
10.
回溯式时距估计是以记忆为主要成分, 且事后才知要对两个相继事件之间的间隔时间或某一事件持续时间的长短进行估计。可分为近时和远时的回溯式时距估计, 两者的计时机制与记忆有关, 但各有侧重:前者侧重短时或长时记忆, 直接证据来源于即时回忆单一或多个认知任务以估计时间, 间接证据则聚焦于物理、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 后者侧重自传体记忆, 可从问卷或访谈的测量方式以及主客体特征的影响两个方面来寻找证据。今后需以整合的观点深入探究回溯式时距估计的计时机制, 拓展回溯式时距估计行为测量的研究, 并开展对回溯式时距估计神经生物学基础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