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唯物辩证法实质的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刊1986年第12期,发表金森桠《对唯物辩证法实质的再思考》一文,提出矛盾分析方法是辩证法的实质。我却认为,从统一中把握对立和从对立中把握统一才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  相似文献   
2.
在二十余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笔者几乎年年都当班主任,趁便有意识地从学生的心理素质的角度观察和探索他们的成长轨迹,我们发现病态的怯懦和自卑是目前相当一部分青少年中存在的典型的心理异常现象。病态的怯懦和自卑主要表现为害怕在别人面前说话和做事,自己对自己缺乏自信。最常见的现  相似文献   
3.
究竟应对这几年关于伦理学基本问题的争论作何评价?它是“一场严肃认真和富于建设性的学术论争”,还是玩弄概念的“智者游戏”、“冤枉的战争”?夏伟东和韩东屏两位同志持完全相反的看法,并先后在本刊著文阐明自己的观点。看来,即使再经几个回合,看法也难取得一致,又由于本刊篇幅有限,所以对此问题就此不拟再行讨论了,但仍认为,他们之间的争议是有助于伦理学研究深化的。  相似文献   
4.
<正> 《易传》是中国思想史上一部重要著作。《易传》虽然不是一部美学专著,但它所阐述的“天人合一”思想、“《易》者象也”思想,不仅影响了古代的理论思维,而且也影响了形象思维,从而为中国美学追求“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以及强调形象思维在艺术和审美中的重要意义,提供了哲学的依据。另外,《易传》在对客观世界的变化以及《易》象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作出解释时,使用了“阴阳”、“刚柔”、“乾坤”、“知几其神”、“通变成文”和“修辞立诚”等范畴和命题。《易传》对这些范畴和命题的深入发挥,同样对中国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所以,从中国美学史的角度讲,不了解《易传》,就不可能真正把握中国美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本刊一九八二年第一期登载文章《关于心—脑关系问题的一点探讨》,指出“如果当代脑科学不把脑的意识功能问题考虑进去,就根本不可能建立一个完善的统一的脑理论;而要把意识功能考虑进统一的脑理论中去,则没有理由不考虑意识对脑的反作用的问题,从而也没有理由不采取心理—脑相互作用的观点。”①同年第四期登载题为《意识可以反作用于脑吗?》的争鸣文章,认为“心理作为客观现实的反映,它不是消极的东西,而是具有能动性的。但是当说到心脑关系时超出了认识论的范围。不能认为意识会反作用于脑结构及其功能,就如同一个大力士的力气同他本人体重之间的关系一样,无  相似文献   
6.
简论主体和客体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客体问题的提出和讨论,是近年来哲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的成果之一。应当承认,在这个问题上还存在许多疑难之处。对这些疑难问题的探索,常常促使人们回过头来对基本概念进行反思,不断提高辩证思维的自觉性。在本文中,我们吸收了国内学者的有益见解,对主体和客体概念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一、三种观点及其不足 “实行市场经济会对道德建设起何作用”的讨论,在理论界已经持续多年,大致形成了三种观点。 其一为“二律背反论”。这种观点认为,实行市场经济虽能促进社会经济的较快发展,但同时也必然会带来良心的沦丧和社会道德的倒退。因为市场经济是以人的情欲、物欲这种恶作为社会的动力的,因而实行市场经济必然要以牺牲道德作为实现经济增长的代价。  相似文献   
8.
王■先生真的走了!这对每一个熟知和热爱他的人,都是永远揪心地疼痛。一想起法门寺地宫那金光四射的丝绸服饰,我就想看到王先生的身影。每当这时,我不由自主地把这沉重无比的思绪,由身边的佛教圣地法门寺,骋目千里之外的长沙马王堆、荆州曾侯乙墓,期望从他过手的每一件国宝上,寻找一位穷尽一生精力,保护、研究中国古代丝绸和服饰者的身影。他的写满沧桑的花白头发,他的穿透历史的深邃目光,他的跋涉太累的苍老之态,会从他生前居住的两间平房里,走进我的视野,好让我在这个天高云淡的空间,阅读一个永远活着的生命。 我对王先生…  相似文献   
9.
倪志安 《哲学研究》2012,(10):30-34
<正>一、"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性的探讨以及关于共产主义的构想中,早已具有"人-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深刻思想。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曾站在费尔巴哈的人本唯物主义立场,思辨地把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0.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最有效治疗方法是再灌注治疗,主要包括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溶栓治疗.只有结合患者、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再灌注治疗方案,才能使STEMI患者获益最大化,改善其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