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总是与思想者对问题的探求紧密相连。在现代西方哲学和伦理学的发展历程中,哲学家和伦理学家对问题的发掘和探究尤为明显。作为现代西方元伦理学的开创者,G.E.摩尔(G.E.Moore)即表现出了强烈的问题意识,他以问题为契机展开其伦理学体系的理论进程;这一点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综观摩尔的伦理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主要有两点,即问题和分析。摩尔伦理学研究的突出特色首先表现在他对问题的重视上。经粗略统计,摩尔在《伦理学原理》一书中至少提出了114个问题(当然包括那些重复的提问),或者说至少有114处采取了疑…  相似文献   

2.
借助思想对话的形式,对"马克思与启蒙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是此次对话会的主旨。对话者立足当代视野,坚守中国语境,自觉从中国问题出发,同时吸取了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从而使这场对话既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浓郁的中国特色,同时又保持了较高的学术水准和丰厚的思想含量。在讨论过程中,对话者既阐发了启蒙思想的历史境遇和内在逻辑,又分析了马克思对启蒙思想的继承和超越,进而在比较研究中彰显了马克思哲学思想中的启蒙基因,及其对当代中国复兴之路所具有的指导意义。此次对话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青年学者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敏锐把握和深入思考,另一方面也展现了他们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深度关切和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3.
一部科学哲学史就是一部以问题为导向的对科学知识的增长和进步进行探讨的历史。逻辑实证主义者从追寻有意义的问题出发探讨命题和命题系统,将问题合法性程度由绝对合法变成相对合法,将科学发展看作合法问题累积式的渐进过程。波普尔在问题的动态演进中把握问题合法性,把科学进步看成一种经过证伪环节的问题突现式增生过程。拉卡托斯的问题转换理论是对波普尔四段图式的精致化处理,较好地说明了问题及其发展的合法性。库恩更为全面地描述了问题的合法发展,通过常规问题、经验反常问题和革命性问题刻画了合法问题阶段性的累积特征和革命性的非累积特征。劳丹依托研究传统对问题本身进行了细致的划分,通过问题的合法转换描述和规范科学进步,为开放和自由的科学探究活动提供了一种更为客观的历史描述和有力的哲学支持。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从研究经历、元问题研究、问题认识论研究和问题方法论研究四个方面比较毛泽东问题观与波普尔问题观。在元问题研究方面,通过对波普尔的"问题困难说"、"问题张力说"和毛泽东的"问题矛盾说"进行分析、比较,指出问题矛盾说比问题困难说和张力说能更好地理解问题。在问题认识论研究方面,比较了波普尔以科学知识增长"四段模式"为核心的科学问题认识论和毛泽东以广义问题解决过程模型为核心的一般哲学问题认识论,指出了它们的之间的差异和互补性。在问题方法论研究方面,通过比较波普尔的"猜想——反驳方法论"和毛泽东的广义问题解决方法论,分析了波普尔问题方法论的局部深刻性,指出了毛泽东问题方法论的丰富性和全面性。  相似文献   

5.
以450名小学生为被试,探讨了文本表述和结构对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表征成绩的影响。采用2(难度)×2(题材熟悉度)×5(措辞类型)×3(年级)四因素混合设计。结果表明:不同文本表述和结构对小学生解决数学应用题的影响不因年级的不同而不同;概念性措辞问题和情境性措辞问题都促进了小学生数学应用题的表征成绩;在容易问题中,额外信息对表征成绩影响较大;在较难问题中,数学运算关系难度对表征成绩影响较大;当解决文本背景较简单的标准措辞问题时,题材熟悉度对小学生的理解产生较大影响;文本长度对问题解决的影响取决于所增加的文本是否对理解问题的句法关系和语义情景有益。  相似文献   

6.
教师职业问题边境对教师个体的身心健康、教育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等各个层面带来了许多的影响,因此,探讨教师的职业问题边境,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教师职业边境的墓本特征及影响的基础上,浅略探讨了教师职业问题边境的成因,并提出了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问题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双加工理论框架下的平行竞争模型和默认干涉模型对推理过程中启发式和分析式加工的启动次序和相互作用的性质提出了不同假设。本研究通过考察被试在信念判断和逻辑判断两种指导语下解决不同难度和不同类型推理问题的正确率和反应时,对两个模型的预测进行了检验。实验结果表明,解决简单问题时,问题类型对信念判断有显著影响,对逻辑判断无显著影响;解决复杂问题时,问题类型对逻辑判断的影响显著大于对信念判断的影响。实验结果支持平行竞争模型的假设,即两类加工在推理过程中同时启动,共同竞争最终的推理反应。  相似文献   

8.
内因和外因     
什么是内因,什么是外因,它们的关系如何,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唯物辩证法对这个问题早已做出了科学的回答。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也对此做了十分明确的解释。然而,对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和外因的学说表示反对和怀疑者从来没有绝迹。我们有些同志,对这个问题也做了些探讨,发表了一些有益的见解,但也发生了这样或那样的误解、混乱和错误。本文也就这个问题发表一点意见,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9.
奥巴马在科学问题和理性态度方面的言行深受美国科学家欢迎。本文综述了奥巴马在科学问题的言论和具体的内阁任命时尊重科学家的行为,特别是对智能设计论的否定态度:介绍了美国科学界对奥巴马的评价和对奥巴马执政的期盼,值得中国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0.
酒依赖与酒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种精神障碍,越来越多的与饮酒有关的问题在我国引起了专业人员的重视。酒依赖不仅对个体的心理和躯体健康有害,还会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对酒这种精神活性物质作了多维度的评价,描述了形形色色的酒文化现象,探讨了我国酒文化在饮酒及饮酒相关问题发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中有一些老大难问题,遗传和环境问题即是其一。经过各种思想观点漫长而又无结果的争论之后,许多人对解决这个问题丧失了信心,更多的人宁愿绕开它而去研究“更有价值”的问题。然而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心理学之外发展出了一门新的学科——社会生物学,它的研究对解决心理学的遗传环境之争带来了许多启发。本文拟联系遗传环境问题的理论探讨来介绍和评价社会生物学的有关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与研究社会发展规律、研究这些规律起作用和被运用的机制有关的问题的范围是极其广泛的。这就是这些规律的本性和客观性问题、它们和社会发展的主观因素的相互关系问题、对这些规律的认识的特点问题以及它们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起作用和被运用的特征问题等等。认真研究这些问题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因为考虑和实行某些措施以使我国经济中蕴藏的巨大创造力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这项任务今天已经提到了最重要的地位。这些措施的准备程度、效率、生命力和现实性只有在下述情况下才能够得到保证,即实现这些措施的人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规律为其出发点。然而,这些规律的客观性质又要求人们避免一切使用背离经济本性的方法管理经济的尝试。用完全适合社会主义的有效方法管理社会主义经济及其整个社会发展,组织和引导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的活动去解决这项艰巨任务,同样必然要求对另一类理论问题做出分析,这就是社会经济政策最好地和最充分地适应客观规律要求的标准问题以及为达到这种状况所应采取的方法、途径和手段问题。马克思主义研究人员对所有这些问题已经研究了几十年,这些问题在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科学共产主义专家的著作中也得到了相当全面和深刻的阐述。但同时马列主义关于社会规律的学说的许多方面,又要求更为详尽的揭示和研究,因为研究者们对该学说的许多问题尚无一致意见,甚至存在着相当大的分歧。特别是围绕社会规律的作用机制和运用机制问题和作用机制与主观因素的关系问题展开的争论尤为激烈。而在对社会规律的方法论问题和对它们起作用和被运用的机制问题的理解上,在规律起作用的机制包括还是不包括主观因素的问题上,不同观点的分歧十分突出。本期刊登的这组文章和札记,从不同方面就讨论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编辑部认为,这些材料足以使读者对这些问题上的各种意见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3.
人们对善恶问题的理解 ,由于视角、文化以及语言的不同 ,形成了诸多不同的解释。本文通过对善恶概念的界定和梳理 ,指出善恶问题是道德生活的主题。文章明确阐明了善恶问题在道德生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指出应该特别关注人类的道德实践 ,并对善恶问题作出合理的解答。  相似文献   

14.
决策中的框架效应再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框架效应是指对相同决策任务不同方式的描述会影响决策者对备择选项的认知.大量研究已证实了框架效应的存在。本研究采用经典的“海难”问题,进一步探讨了决策任务中的框架效应。结果发现,在生命问题和财产问题中均没有发现框架效应的存在。在面对生命问题时,总体上人们倾向于冒险;在面对财产问题时,总体上倾向于保守。另外在面对生命问题时,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冒险。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国哲学界通过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等问题的讨论,进一步明确了抽象的同一性和具体的同一性的区别,在同一性问题上与形而上学的界线是划得比较清楚了。但是,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现在,根据我学习的体会,也来对同一性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供大家讨论。我认为,对“同一性”这一概念,除了应区别抽象的同一性和具体的同一性之外,还应区别辩证唯物主义者在不同场合运用的相对于斗争性的同一性和相对于差别性的同一性两个不同的概念。区别了这两个不同概念的同一性,或许能更好地说明过去所争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如何理解“存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存在”问题在哲学中始终是十分基本和特别重要的,甚至称得上是永恒的问题,围绕它的讨论已经进行了两千多年。随着语言哲学的发展,特别是由于使用了现代逻辑这一方法,这个问题得到了更加深入的探讨和分析,这个概念得到了更加精确的刻画和说明。但是从我国出版的一些与语言哲学有关的论著来看,在有关现代哲学家对这个问题的探讨的理解方面,却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在我看来,这些问题主要出在对现代逻辑的理解方面。本文着重阐述和分析从现代逻辑的观点出发如何理解“存在”。我认为,这一工作对于我国学术界是有意义的。说到“存在…  相似文献   

17.
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由于世诚同志对我的文章的批评,展开了一埸有益的争论。这场争论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唯物辩证法,更有效地向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作斗争,彻底地树立和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王若水、周景芳同志的文章,都作了有说服力的分析,把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加深了。有些问题,在王若水、周景芳同志的文章中讲过了,我打算不讲或不多讲。本文只想说明下面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83年蔡〈可集合和不相容问题〉一的发表,揭开了数学发展的新篇章。它标志着对教学问题——不相容问题进行形式化和数量化的研究开始,也标志着对数学本身传统的研究方法有了新的突破。以往数学建立概念、定理(公理)和推理是在形式逻辑上处理问题,而随着数学的进展,在实际中,有的概念外延不仅分明而且是可“变”(可拓的),这一点在初等数论中充分体现出来,许多数学不可能问题实质上就是不相容问题,象三份角问题,勾股定理及费尔问题等。我们引进可拓学的概念,运用物元分析方法来处理,研究这些问题,却是容易得多。明白得多。有感于此本特举几个典型例子和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自若干时期以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讨论中,把人的问题作为个人、个性而加以研究的倾向,愈来愈明显了。我国人民的职业哲学家和广大阶层,对这个问题的日甚一日的兴趣,首先要归因于人和他的社会周围世界之间的这种本质上是崭新的关系。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技术革命,对个人的政治和道德行为、精神和文化行为提出了要求:必须在哲学上和科学上解决这个问题。最近,关于异化问题的内容和关于克服异化问题的广泛讨论,同这些问题是有直接联系的。另一方面,关于异化的讨论,是意识形态的阶级斗争的焦点。资产阶级的哲学——它歪曲马克思的观点——竭尽全力把帝国主义国家里关于极端异化了的人的问题,转嫁到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上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妥善处理宗教问题,使宗教工作服从并服务于中国共产党在各个革命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对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争取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而且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对待宗教问题的正确政策。1927年3月,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神权是束缚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