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71.
李定璧 《天风》1997,(8):34-34
时下的化妆品、美容品、减肥品广告可谓是铺天盖地,不经意就会发现许多各品牌的洗面奶、增白露、嫩肤霜等等,这些产品对养颜护肤、减肥等有好处。有的商家为更具体广而告之,还用了一些男士女士在其产品使用前后的若干组对比照片,给人的视觉效果强烈,使消费者大有买来一试的念头。 现代人太注重与关心这表面的“包装”。  相似文献   
72.
对与人的个性相关的几个概念的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文霞 《心理科学》1997,20(3):280-281
人格、人性、个性差异与人的个性等概念是人文思想,尤其是教育思想中相关性很大的重要概念。但是在已有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着将它们混淆或等同起来使用的现象。笔者认为,人格、人性、个性差异与人的个性是统一的但并非是同一的,不加区别地将它们等同或混淆使用,会造成理论上的混乱和实践中的无所适从。故本文对其加以辨析如下:1人格与人的个性目前的理论中存在着对人格与人的个性两个概念关系的不同理解:一种理解是“个性即人格”,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卷》,以及许多著名的学者皆持此种观点。另一种…  相似文献   
73.
2009年6月23日,在天主的关爱中,在圣神的引领下,四川天主教神哲学院迎来了25周年校庆,这是5.12地震后四川教会举行的最大最隆重的一次感恩聚会庆典。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党政领导、主教神父及教友和各界朋友光临及参与,这无形的给了在地震后遭受打击和信仰考验的四川教会极大的鼓励和关爱。  相似文献   
74.
《学海》2018,(5):12-21
人性理论、自然法学说和契约建国方案构成了霍布斯论述从自然状态到政治社会的关键环节。以往研究多从理论逻辑探讨其实质意义,本文试图从认识论教导的角度,将霍布斯的论述看作是其对读者与世人的认识论教导。这带来三个方面的结果,一是人性理论作为认识论教导的根本是对新个体的制造;二是自然法作为认识论教导的作用是完成对自然人性的和平倾向的操练,以及对建立利维坦的预先期待;三是契约建国的本质是在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国家之间达成一种永远有待完成的信约。同时,它们在整体上也构成了对新君主的认识论教导,新君主是国家这架机器的操作者,而法律是其最重要的操作方式。  相似文献   
75.
一、绪言在我们的时代里,愈来愈明白,世界和平不仅由于武器竞争,地区性冲突、国家与人民间继续存在的不义,受到威胁;而且也对自然界应有的敬重缺失、天然资源的掠夺和生活品质上的逐渐衰颓受到威胁,这一情况产生的不定和不安的意识,是集体自私心无视他人权益和不诚实的苗床。面对环境的扩张破坏,各地人民终于了解,我们不能如往日一样继续利用大自然的物质。社会各基层  相似文献   
76.
本文指出西方人格理论实际上是研究者建构的对人性的图解或模式,并对莱波曼的“人性的基本宗旨”加以改造,从五个维度对西方的四大主要人格理论的人性观作了剖析,指出:建立一个更加合乎现实的人格理论必须具有一种综合性的人性观。  相似文献   
77.
你为何为镜     
张姚 《天风》2004,(9):20-21
人需要认识自己,所以人需要镜子。也许镜子算得上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别的东西让我们认识自然和人,而镜子却能让我们认识自己。  相似文献   
78.
《性自命出》、《中庸》、《孟子》思想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性自命出》、《中庸》、《孟子》三者都讨论了性、命问题,都把"性"看作为来自天命的,就这方面说,它们的思想是相通的。但由于它们对"性"各有不同的解释,又有着各自不同的思想特点。《性自命出》以情释性,提出了"喜怒哀悲之气,性也"的思想。《中庸》则受其影响,也以情释性,以喜怒哀乐的情之未发,处于不偏不倚的中态为性。而《孟子》与《性自命出》、《中庸》不同,主张以社会道德观念(道德心)释性,提出了天赋道德观念的人性善思想。这一思想直接来自于《五行篇》。《性自命出》、告子的以生理心理情感欲望释性,最后为荀子所发挥,提出了人性恶的思想,从而形成了战国时期在人性论上的两条不同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79.
人本主义健康人格和儒家理想人格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不仅应注重对心理现象的理解,更应该致力于人类心理问题的解决和人类心理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健康人格(或理想人格)的追求,是东西方思想家为之不懈的努力。人本主义健康人格和儒家理想人格是东西方两种理想的人格模式,虽然东西方文化传统所赋予的内容不同,但都是一种人生发展的目标。本文对两者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两者既有差异之处,又有相似之处,同时两者对塑造现代人格有很大启示。  相似文献   
80.
邪教,是邪恶势力的代名词。它的存在,最早可以追溯到天主造化天地和人类之后,魔鬼对人类始祖的引诱,试图改变人类与天主和谐的关系,最终将人类引向万劫不复的罪恶深渊。邪教,只是魔鬼遗留给人类社会的所有邪恶的集大成者,是人类追求良善的大敌,是文明社会的破坏者。对于天主教来说,我们两千年来的救恩史,是在对这种寄生在人类机体上的邪恶势力不断进行顽强斗争中前进和发展的。与邪教的较量,是我们执行天主的救恩计划,引领人们脱离罪恶的神圣使命;与邪教的斗争,是我们在维护社会的稳定,参与社会的文明发展的成功经验中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