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大量临床实验结果及流行病学资料已证实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简称他汀类),在冠心痛防治中能显著降低心血管危险.但他汀类是通过何种模式产生这一作用,至今仍未得出定论.四种模式可用来描述他汀类降低心血管危险可能的作用机制.通过对这四种模式的探讨,能使我们对他汀类的作用机理有更为全面的认识,也为临床工作者进一步研究及确定他汀类降低心血管危险的作用模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大量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能观察到许多免疫反应.然而,免疫反应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却呈现为两面性:免疫系统的激活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也可表现出抗动脉粥样硬化功效.所以,适当的免疫调节干预,有望成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及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14.
支架内血栓形成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罕见但极为严重的并发症,常导致患者心肌梗死和死亡。其危险因素包括抗血小板治疗、支架因素、介入操作因素、患者及病变因素等。预防的关键在于积极防治上述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延长抗血小板治疗疗程、选择合适的支架类型和操作技术、开发新型支架和抗血小板药物,同时注意冠心病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15.
支架内血栓形成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罕见但极为严重的并发症,常导致患者心肌梗死和死亡.其危险因素包括抗血小板治疗、支架因素、介入操作因素、患者及病变因素等.预防的关键在于积极防治上述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延长抗血小板治疗疗程、选择合适的支架类型和操作技术、开发新型支架和抗血小板药物,同时注意冠心病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16.
由于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稳定型冠心痛的治疗方案在不断地更新与变化。以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被广泛应用到稳定型冠心痛的治疗上。但最近的COURAGE试验(the clinical outcomes utilizing revascularization and aggressive drug evaluation trial)使得这一治疗手段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被质疑。我们必须重新考虑稳定型冠心病治疗方案的临床抉择。  相似文献   
17.
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I)具有经典的清道夫受体功能,且是HDL的高亲和力受体,并能介导HDL中胆固醇的选择性摄取、影响血浆HDL-C水平以及介导非酯化胆固醇在脂蛋白和细胞之间的双向运动,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其研究过程反映了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当新现象被逐一发现,相对真理就逐渐确立,而循序渐进并运用创造性思维,最终将揭示事物的本质,实现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转化.  相似文献   
18.
从指南看冠心病降脂治疗的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层出不穷的试验研究和不断更新的指南使人们对冠心病防治的认识不断加深,但指南的实施和普及却不理想,大多数冠心病患者并未真正受益于降脂治疗。现就NCEP-ATP指南的更新和目前冠心病患者降脂治疗的现状、主要影响因素(患者的依从性、医务工作者的医疗质量、药物有效性以及效价比与经济条件)及可能的改善措施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替代指标在心血管疾病临床决策中的正确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心血管疾病临床试验中,替代指标常用于评价干预措施的疗效.但替代指标在心血管疾病临床试验中非常复杂,因此,心血管医生在解读和评价心血管疾病临床试验的结果时,应正确认识替代指标的内涵、应用背景及其局限性,同时,还应客观地评价相关替代指标的证据强度,以寻找最好的医学证据指导其临床决策和实践.  相似文献   
20.
针对冠心病和(或)2型糖尿病患者,已有许多有效的防治措施。然而,尽管接受了当前的标准治疗,这类患者仍会反复发生许多大血管和微血管事件,这种现象称之为血管剩留风险。有许多因素影响血管剩留风险的存在,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脂异常。因此,采取积极的全面干预措施如改善生活方式、联合降脂以改善所有的脂质异常指标,是最大程度降低血管剩留风险的动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