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支架内血栓形成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罕见但极为严重的并发症,常导致患者心肌梗死和死亡.其危险因素包括抗血小板治疗、支架因素、介入操作因素、患者及病变因素等.预防的关键在于积极防治上述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延长抗血小板治疗疗程、选择合适的支架类型和操作技术、开发新型支架和抗血小板药物,同时注意冠心病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2.
抗血小板治疗对于稳定型冠心病(SCAD)患者至关重要。如何在标准推荐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既达到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又可使出血风险降到最低,需对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年龄、性别、合并症等特征进行综合考虑。本文就SCAD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方案进行概述,包括非血运重建及血运重建SCAD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SCAD特殊人群的抗血小板治疗,非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抗血小板药物调整、SCAD患者出血治疗策略等。期望本文能帮助临床医生针对SCAD患者不同情况合理应用抗血小板药,在减少血栓风险同时降低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脉综合征已步入药物洗脱支架进行血运重建的时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接受PCI治疗的常规手段。临床发现部分患者不能从氯吡格雷治疗中获益,存在氯吡格雷抵抗的现象。笔者就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机制、临床意义及治疗对策进行描述,反映相关研究的趋势和方向,为未来更优化抗血小板治疗提出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4.
急性冠脉综合征已步入药物洗脱支架进行血运重建的时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接受PCI治疗的常规手段。临床发现部分患者不能从氯吡格雷治疗中获益,存在氯吡格雷抵抗的现象。笔者就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机制、临床意义及治疗对策进行描述,反映相关研究的趋势和方向,为未来更优化抗血小板治疗提出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5.
阿司匹林抵抗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司匹林广泛应用于心血管事件的预防,减少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阿司匹林通过不可逆地和脂肪酸环氧化酶结合,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激动剂血栓素A2的合成,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但也有一些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过程中有的血小板聚集能力和临床缺血事件不能被抑制。阿司匹林抵抗通常是指阿司匹林治疗未能引起预期的生物学效应抑制血栓素的生物合成或未能预防血栓事件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确切原因较复杂,包括不适当应用药物的相互作用,剂量不足,环氧化酶-1基因的多态性,及非血小板依赖血栓形成途径等有关。临床医生应该了解这些导致阿司匹林抵抗的因素,规范阿司匹林的应用剂量,适当地联合应用其他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疾病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部分.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为1.3%~3.3%;有症状者,脑卒中的年发生率高达4%.积极地干预危险因素和抗血小板治疗可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有症状的患者,可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强迫症是一种与许多因素相关的慢性精神障碍,涉及生物、心理、社会三个方面.通过分析强迫症患者社会人文特点,包括人口学因素、家庭环境因素以及生活事件的影响,探讨其中的危险因子和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希望对强迫症的病因病机有新的认识,对其治疗和预防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是冠心病治疗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但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及再狭窄等影响了其远期疗效。血小板激活是支架植入术后血栓形成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氯吡格雷作为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之一,近年来多个大规模临床试验已经逐渐确立了其在支架植入术前术后应用的地位,但其应用的量、时机、持续时间等问题尚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理想治疗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冠心病的治疗包括针对高危因素病因和临床并发症的综合治疗。其中,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凝/抗血小板、控制血压和调脂等。血管重建术主要包括:介入、搭桥、“杂交”手术和分子生物学治疗。药物治疗是冠心病各种治疗方法的基础,而血管重建术是现代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如何合理地选择治疗方案是临床医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心病的治疗包括针对高危因素病因和临床并发症的综合治疗.其中,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凝/抗血小板、控制血压和调脂等.血管重建术主要包括:入、搭桥、"杂交"手术和分子生物学治疗.药物治疗是冠心痛各种治疗方法的基础,而血管重建术是现代治疗冠心痛的重要手段.如何合理地选择治疗方案是临床医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再狭窄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关系及其机制.选择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172例,其中43例确诊患OSAHS者为研究组,129例无OSAHS的患者为对照组.支架术后第3年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同时检测患者静脉血中TNF-α、IL-6、IL-4、IL-5、IL-10水平.OSAHS患者7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比率16.26%,明显高于对照组6例,比率5.67%(P〈0.01);OSAHS患者血清中TNF-α、IL-6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IL-4、IL-5、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合并OSAHS的患者,支架再狭窄的发生率高于非OSAHS患者,而OSAHS引发的炎症介质水平改变及炎症反应失衡可能与支架再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12.
脑干梗死为脑梗死中较为少见的一种,病死率和残疾率均较其他部位高。近年来,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循证医学证据的增多,急性脑干梗死的治疗方法有了许多新的进步。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急性脑干梗死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综合性介绍,内容涉及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动静脉联合溶栓、超声辅助溶栓、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脑保护治疗、卒中单元等,以期为-临床医生的治疗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临床实践中,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几乎均以一次性植入支架为手术终点。然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伴有复杂冠脉病变,此类患者一次性植入支架常出现“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导致心肌微循环灌注障碍,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本文从临床策略的角度出发,探讨此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延迟植入支架治疗的策略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介入治疗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目前已成为治疗冠心病(CAD)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对于CAD的大多数de novo病变常规置入支架,可有效减少单纯球囊扩张的并发症和再狭窄的发生率,但支架内再狭窄的形成又日益突出,成为严重影响介入治疗远期疗效的主要问题。对再狭窄发生机制的研究近十年来取得诸多新进展,对其发生机制的研究和探索为解决这个世纪难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本文应用现代系统科学的自组织理论,从哲学角度深入认识和理解这一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5.
探讨3例被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而急诊实施介入诊治死亡病例的,搭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提高对ACS的诊断意识。收集我院比较典型的3例误诊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3例死亡病例中1例为肺栓塞、1例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1例为流行性出血热,3例均实施了冠状动脉造影,1例于前降支植入了1枚支架。ACS患者临床表现复杂,误诊原因多为首诊医师思路狭窄,应充分利用现代影像技术,仔细分析临床症状和体征,可减少误诊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冠脉介入治疗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治疗方法,使用该技术的数量在不断增长,但同时也存在着过度使用的情况。患者的主观意愿、医生过度追求经济效益、介入治疗适应证扩大等是其主要原因。加强宣传教育、完善卫生管理制度,提高医生职业道德修养、制定严格的冠脉介入治疗指南才能科学合理地应用介入治疗造福冠心病患者。  相似文献   

17.
Percutaneous coronary revascularisation [PCR] improves angina and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HRQOL] compared to standard medical therapy. It is unknown whether PCR has the same benefits for patients with a history of CABG. Over a period of 5 years, we assessed HRQOL of patients undergoing PCR using Part 1 of the Nottingham Health Profile [NHP] at baseline 3, 12 and 24 months. We compared HRQOL after PCR in 255 patients with CABG to 2680 without. There were more males [81.1% v 69.6% p = 0.002] and older patients [mean age 60.1 years v. 58.0 p = 0.03] in CABG group. Perceived HRQOL improved at 24 months for pain, energy and emotional reaction but the improvement was less in the CABG group. However, mean NHP scores at 24 months for those with CABG had returned to baseline levels for sleep [34.9] and for physical function was worse than at baseline [22.0 vs 30.7]. This relationship persisted after adjustment for male sex, history of previous MI and coronary stent usage. Patients with previous CABG had less improvement in HRQOL after PCR. Further work is needed to assess the benefits and cost effectiveness of PCR in these pat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