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期,知识分子反思题材的小说,深受苏联文学和"五四"文学传统的影响,但却没有把握其精髓。张贤亮是新时期的重要作家,有22年的劳动改造经历,小说多以知识分子为主人公,重述他们在政治风暴前后的变化。作家在确认知识分子身份的同时,却失去了对历史的真实反思。这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从他的两部作品《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创作的话语环境中我们可以窥探一二。  相似文献   

2.
刘红林 《学海》2004,(6):120-122
长久以来,对杨逵小说是有争议的,其思想性得到人们的推崇,而对它的艺术性则多有微词,似乎杨逵文学的不朽地位全是由其作品所表现的“非文学”意义而建立起来的。然而,正是由于杨逵用他的小说形象化地反映了社会的真实,才能使它们具有“别样的吸引力”、“真情直逼人心”的力量。同时,杨逵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毫无矫揉造作,完全是放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加以刻画。正因为如此,人物性格随着生活的改变、认识的加深而有所发展变化,人物形象就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杨逵小说基本上继承了中国传统小说的表现方法,但他并不墨守成规,而是能够借鉴和吸收中外现代文学的滋养,尤其注重以多种手法来丰富现实主义创作。  相似文献   

3.
刘伟 《四川心理科学》2014,(12):128-128
《左传》作为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真实再现了历史原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它对于后世文章无论散文还是小说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其中包含的灵异内容描写、思想倾向性和艺术上的追求对于后世魏晋志怪小说有一定启发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乡土小说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90年的发展过程中,乡土小说在其题材和主题方面经历了一些变化。然而时至新世纪,乡土文化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受到了城市文化的冲击,日益匮乏,人们的乡土意识逐渐淡薄;同时乡土作家的青黄不接使乡土小说随之进入了创作的瓶颈期,面对危机如何谋求发展成为了乡土小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现代文学作家们通过内外转换,把佛教文化中的要义提炼为对当下时代具有积极效用的观念,以文学阐释的手段将佛教具体化、外在化和现实化,以回应时代的精神呼唤与现实关切,成就了中国现代文学中幽静与深邃并存的作品。佛教为中国现代文学变革赋予了新的文学形式与宗教内涵。现代文学史上,有许多作家在创作上深刻地受到佛教文化的陶染,如鲁迅、许地山、周作人、废名、老舍等作家通过文学创作与佛教文化产生了呼应。  相似文献   

6.
电影《乡村牧师日记》改编自同名小说但又脱离了文学写作技巧的束缚,布莱松在简洁的镜头之间蕴藏了无尽的解说空间。他用纯粹的电影技巧来表现真实,看似情节缺失却暗藏着作者意图,通过不可靠叙述为信仰的重构寻找出口。在平淡质朴的镜头语言的衔接中形成独特的作者风格。  相似文献   

7.
反讽是小说创作的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法,反讽的恰当运用有助于人物刻画,情节发展和主题深化。内拉·拉森是哈莱姆文艺复兴的重要人物之一。她的作品侧重写混血儿的生存状况及其挣扎历程。在其代表作《流沙》中,拉森熟练运用反讽艺术来进行人物刻画,推进情节发展和深化小说主题。反讽的运用也使得这部小说更有吸引力,更深刻,更令人难忘。  相似文献   

8.
《十二楼》是李渔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也是李渔以园林家思维创作的别具一格的园林小说,其中融入了大量园林因子,在小说背景设置、情节设计和人物塑造等方面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凸显了文人小说的特质,引导话本小说朝文人化、案头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从类型文学的角度来说,王小波的小说创作是严肃文学、纯文学、精英文学,有后现代小说文本的特质,具有独创性,也就是充分的反类型化;但其小说的题材、结构、人物塑造、美学风格等方面则有类型化的因子。从本体意义上来说,王小波小说就是在类型化和反类型化的矛盾张力中发展的。一方面,其小说题材的趣味和刺激性、故事情结的戏剧性、人物塑的模式化,在显性的层面上难逃俗趣;另一方面,其小说通过运用影射与戏仿、开放叙事空间的构筑以及文体的杂糅等手段,在隐性层面上具有  相似文献   

10.
包兆会 《天风》2017,(9):54-55
米星如(1900-?),安徽人,中国儿童文学的光驱者之一,民国时期西方文学和宗教翻译的积极推动者,他撰写基督教社论和教会讽刺小说,并根据圣经创作过多篇小说。他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先驱者之一;是民国时期西方文学和宗教翻译的积极推动者;也是一名基督徒,撰写基督教社论,创作教会讽刺小说,其改编的旧约圣经小说《长征》成为基督教文学的名作。  相似文献   

11.
长篇叙事诗《王娇》是朱湘创作成熟期的代表作。该诗取材于《今古奇观》中《王娇鸾百年长恨》一篇,除故事情节、主要人物、矛盾发展沿袭原作外,还在许多方面继承了古代传统叙事模式。但同时,诗人在古典叙事文学传统的影响下,从情节、矛盾发展、结构设置等方面对原小说作出了革新。通过回归历史语境,探寻诗人创作的自身文学背景、审美趣味、文学理想与时代背景,则不难发现诗人复兴叙事文学的努力与回击“全盘西化”潮流的企图。  相似文献   

12.
碎片化叙事是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擅长运用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小说叙事脉络的新型叙事方式,其代表作《太古和其他的时间》在这样的碎片化叙事中却呈现出了一种异样的完整。其碎片化叙事集中体现在小说的情节、结构和时间概念中。托卡尔丘克叙事特色的形成既受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的影响,也与波兰跌宕起伏的历史命运和社会现实紧密相关。可以看出,小说中无论是扎根在脚下的写实还是飘忽在远古的神话,都是托卡尔丘克对文学叙事新方式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新文学的开山祖和奠基人,鲁迅的创作成就是多方面的,首推应该是他的小说。《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的代表作,主人公阿Q中国代文学中极为经典的文学形象。鲁迅的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刻揭露当时的中国状况,震撼着几代人的灵魂,其入木三分的讽刺、无处不在的幽默、精益求精的简练等艺术风格和塑造的人物形象至今还是文学创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郁迭夫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文学创作受到了很多外国作家的影响,其中屠格涅夫对其创作的影响尤为深刻。本文试着从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小说独特的叙事手法,以及女性形象的塑造上“接着”谈两人在文学创作上的渊源关系,并试图回答郁迭夫对于屠格涅夫接受和继承的成因。  相似文献   

15.
龚丽平 《美与时代》2006,(10):79-80
弗吉尼亚·沃尔芙是意识流小说的积极探索者和早期代表,其一生都在不断地突破传统,追求创新。《达洛维夫人》是她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小说中,她在淡化情节与跳跃时空中着重表达人的主观真实,体现了与以往传统小说截然不同的面貌,被称为沃尔芙最具意识流特色的小说。她的小说深入人物内心世界,表现现代人内心感受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揭示人物灵魂的真实状态。  相似文献   

16.
王昀 《四川心理科学》2014,(12):113-113
森鸥外是日本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人物。作为日本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学家,其思想具有明显的两重性,他既同情下层劳动人民,却又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他既是专制制度的控诉者,却又带有浓厚的封建保守思想。小说《高濑舟》的创作主题充分体现了森鸥外思想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有着文体自觉意识的作家,韩少功在不断地拓宽文体的边界。他在多种文本中都使用了元小说叙事策略,元叙述的应用既扩展了创作的文类,又体现了作家娴熟的叙述技巧。在《第四十三页》中,作者用反省式叙述、互文性效果以及不确定文本使小说中的元叙述策略达到高潮。韩少功用反省式叙述探讨了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关系,使小说具有了玄幻的色彩;多重叙述视角让文本具有共时性的互文效果,揭示出两层文本空间的复调特征;元叙事技巧让文本内容充满"不确定"氛围,是作家独特文学观和审美思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8.
虽然其创作年份属于二战后作家行列,戈尔丁却与同时代作家有着鲜明的不同.以<蝇王>为代表,他的作品关注的并不是常见的粮食匮乏、阶级斗争等传统的现实主义写作范围,而是把触角伸向了人类最根本最具普遍意义的本质,对诸如"人究竟为何"等带有哲学色彩的命题进行了深入地探索.毫无疑问,戈尔丁是那个时代的异类,其写作风格在评论家眼中更被视为反叛、乖戾.岁月飘转,涤除去的是瞬间与浮华,留下的才是永恒和经典.如今戈尔丁和他的小说被无数人所阅读、品味,更成为现代文学批评的焦点.本文所关注的,是在这种精练、毫不留情展示人类最原初面貌的写作风格之后的,戈尔丁在小说创作一直坚持的二元极化观点.  相似文献   

19.
佛教与中国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典小说受佛教影响甚深,佛教的许多思想观念如轮回、报应、菩萨、地狱、天堂等不是通过佛典,而是通过小说、戏曲和说唱艺术等艺术形式灌输到中国广大民众中去。中国的儒家正统观念,向来视小说为道听途说,君子不为。因此小说在中国往往被当作“荒诞不经”而大受排挤。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小说却以其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人物栩栩如生等特点迎合了广大民众的口味,受到了男女老少的热烈欢迎和喜爱。自六朝志怪小说起,经唐人传奇,到宋人话本小说,小说逐步登上中国文学舞台,不仅开始与诗词分庭抗礼,而且日益占据文坛的中心。元明时期的章…  相似文献   

20.
新写实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带有显著特征的创作潮流,具有变革性的意义。从文学主体性的角度来观照,新写实小说的出现表明了主体性由畸形高扬到退隐的转变。这是对此前文学潮流弊病的反拨,但也表现出其内在的缺陷。作家应该如何面对新写实小说主体性退隐导致的批判精神缺失等问题,是此后的文学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