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王慧  陈飞  刘雷  冯廷勇 《心理学探新》2012,32(2):139-145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通过简单赌博任务,操纵结果预期的效价(输或赢)与风险(高风险与低风险),考察了个体对结果预期阶段的效价和风险评估的脑内时程动态加工过程。脑电结果发现:(1)在N2成分上,结果预期的效价主效应显著,预期输比预期赢能够引起更大的N2波幅;结果预期的风险主效应不显著。(2)在N500成分上,效价与风险之间的交互作用边缘显著,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在预期输的条件下,肯定会输的N500波幅显著大于可能会输;而在预期赢的条件下,肯定会赢与可能会赢之间的N500波幅差异不显著。这说明,在不确定决策过程中的结果预期阶段,个体可能先对结果预期的效价进行加工,然后再对风险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2.
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结果公平对结果评价的影响,尚未指明机会公平对结果评价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s)探讨了机会公平影响结果评价的时间加工特征。结果发现,不利机会不公平会诱发较大的反馈相关负波(FRN)波幅;赢的时候,不利机会不公平和有利机会不公平均会诱发较大的P300波幅,输的时候三种机会公平性诱发的P300波幅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FRN和P300是机会公平性的神经指标,机会公平会调节人们对结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考察在有情境条件下不同层面的自我参照加工的特性及其神经机制。实验发现,在两种音乐情境条件下个体自我参展刺激所激发的P300波幅比集体自我参照刺激和非自我刺激更大,而集体自我参照刺激所激发的P300波幅比非自我刺激更大;两种音乐情境条件下个体自我参照刺激所激发的P300波幅差异显著,而集体自我参照刺激所激发的P300波幅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了在不同的情境中,个体自我参照加工的差异较大,表现出不稳定的特征;个体自我参照加工与集体自我参照加工的神经机制是不同的。这些结果还可能表明了相对于集体自我来讲,个体自我是自我的核心层面。  相似文献   

4.
采用竞争反应时任务并结合ERPs技术,以39名高中生为有效被试,从自我控制资源的视角揭示青少年反应性攻击和结果评价的电生理机制。行为结果发现:高自我损耗者比低自我损耗者表现出更多攻击行为;ERPs结果发现:(1) 在攻击决策阶段,高自我损耗者前脑区域所诱发的P2波幅显著高于低自我损耗者;(2) 在结果评价阶段,“输”反馈比“赢”反馈诱发更负的FRN成分,且仅在“输”反馈条件下,高自我损耗者比低自我损耗者所诱发的FRN更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自我损耗是导致青少年反应性攻击行为的重要原因,高自我损耗会加剧反应性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金钱奖赏延迟任务考察了海洛因戒断者对金钱奖赏和损失的预期和反馈加工及其电生理机制。结果发现,预期阶段两组被试由不同线索诱发的P3波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金钱奖赏加工的反馈阶段,海洛因戒断组由金钱收益条件诱发的RewP波幅显著小于对照组由金钱收益条件诱发的RewP波幅,而在无收益无损失条件下两组被试诱发的RewP波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此外,海洛因戒断组由金钱收益条件诱发的P3波幅与无收益无损失条件诱发的P3波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由金钱收益条件诱发的P3波幅显著大于其由无收益无损失条件诱发的P3波幅。在金钱损失加工的反馈阶段,由金钱损失和无收益无损失条件诱发的RewP波幅在两组被试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且两组被试由金钱损失条件诱发的P3波幅均显著大于其由无收益无损失条件诱发的P3波幅。以上结果说明海洛因戒断者的金钱奖赏反馈加工存在异常,具体表现为其对金钱奖赏的敏感性降低或对金钱奖赏的趋近动机减弱。  相似文献   

6.
自恋人格个体表现出亲社会行为的减少和对他人的反馈敏感。信任是人类社会互动行为的基础,自恋人格特质可能影响他们的信任决策。为了探究自恋水平如何影响信任博弈中结果评价的大脑活动,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记录了38名被试完成单次信任博弈时的脑电波。行为结果发现相对高自恋者的信任选择率显著低于相对低自恋者的信任选择率。脑电结果表明,相对高自恋者信任损失反馈减互惠获利反馈所得的FRN差异波(d FRN)显著地大于相对低自恋者,并且相对高自恋者结果评价诱发的P300波幅显著地大于相对低自恋者。本研究提供了自恋人格个体信任博弈中结果评价的初步神经电生理学证据。  相似文献   

7.
人际合作与冲突影响博弈决策的结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丽英  袁博  张蔚  张振  兰姣  王益文 《心理学报》2014,46(11):1760-1771
人际合作与冲突是人际互动的两种主要形式,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脑成像研究表明, 当个体和人类同伴进行博弈时, 选择合作与选择冲突激活脑区的强度有所不同。但目前尚不清楚, 人际合作与冲突如何影响决策选择之后的结果评价过程。本研究采用Chicken Game任务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研究记录了22名健康成人被试与人类同伴进行Chicken Game任务时的脑电活动。结果表明, 反馈负波(FRN)和P300不仅受到结果效价的影响, 同时也受到人际合作与冲突的影响。相对于选择冲突, 个体选择合作时, 输钱和赢钱反馈引发的FRN以及P300波幅差异更大。相关分析表明, RA (被试和解对方进攻)反馈引发的FRN波幅与接受该反馈后下一个trials中和解的选择率(以及总的和解率)呈显著的负相关。上述结果表明, 在社会博弈中, 合作增加了个体对博弈结果的预期, 从而引发更大的FRN效应; 并且合作共赢的结果所具有的物质意义与社会意义, 使其诱发更大的P300波幅。  相似文献   

8.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考察了奖赏预期对人类面孔情绪识别的影响。实验采用线索-目标范式, 分别记录了被试在奖赏预期条件下以及无奖赏预期条件下对正性、中性和负性面孔进行情绪辨别任务的ERP数据。行为结果显示, 被试在奖赏预期条件下的反应时快于无奖赏预期条件下的反应时, 对情绪面孔的反应时快于对中性面孔的反应时。ERPs数据显示, 奖赏线索比无奖赏线索诱发了更正的P1、P2和P300成分。目标刺激诱发的P1、N170波幅以及N300均受到奖赏预期的调节, 在奖赏预期条件下目标诱发了更正的ERPs。P1、N170、VPP等成分没有受到面孔情绪的影响, 而额中央位置的N300波幅显示情绪(正性与负性)面孔与中性面孔加工的差异。重要的是, N300波幅出现奖赏预期与情绪的交互作用, 正、负情绪加工效应以及负性偏向效应受奖赏预期的差异性影响。正性情绪加工效应不受奖赏预期的影响, 而负性情绪加工效应和负性偏向效应在奖赏预期条件下显著大于无奖赏预期条件下。这些结果说明, 奖赏预期能够调节对面孔情绪的加工, 且不同加工进程中奖赏对情绪加工的调节作用不同。动机性信息调节注意资源的分配, 促进了个体在加工面孔情绪时的负性偏向。  相似文献   

9.
袁媛  刘昌  沈汪兵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0):1593-1603
反馈相关负波(feedback-related negativity, FRN)是人类进行结果评价时诱发的一个重要的脑电负成分, 出现在反馈刺激后200~300ms间。作为社会认知研究的可视化指标和工具, 它在社会关系认知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从社会关系与反映并表征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两方面阐述了反馈相关负波在社会关系认知中的作用。前者着重阐述了反馈相关负波在作为独立个体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和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后者主要介绍了反馈相关负波在分配公平和责任规范中的作用。未来研究需进一步联合其他脑电成分(如P300), 采用更严密的实验设计和研究范式来探讨不同人际亲密度个体在责任分摊过程中的认知神经过程及其在独立担责情况下责任绝对额度对其结果评价和社会关系认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陈满琪  方平  姜媛 《心理科学》2012,35(3):557-562
采用运气轮博弈范式探讨后悔的加工时程。分析决策正误的ERPs发现,200~300ms决策错误比正确诱发更为负走向的波,表现为典型的FRN(feedback-related negativity, FRN);300~400ms决策正确比错误诱发更大的P300。500~900ms决策正确比错误诱发更大的LPC(late positive component, LPC),并表现出明显的右半球优势效应。上述结果支持了FRN加工反馈刺激显著性信息和P300加工反馈刺激效价的观点,研究发现后悔与LPC可能具有密切关联。将来研究须在控制得失程度基础上,考察FRN、P300和LPC与效价、得失及得失程度和情绪体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索涛  冯廷勇  罗俊龙  罗禹  李红 《心理学报》2012,44(8):1047-1057
结果的接近性是指对已发生事件的实际结果与在心理上的理想结果或期待结果之间差距的接近程度。实验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和类老虎机赌博任务探讨了结果的接近性对正性结果评价的影响。(1)行为评定结果表明, 结果的接近性不同水平诱发了不同的情绪体验, “差一点输”的赢钱使被试更多感到庆幸, “最理想”的赢钱使被试感到高兴; 结果的接近性也影响了随后trial的反应时, 与“一般”的赢钱和“最理想”的赢钱相比, “差一点输的”赢钱后的下一个trial中被试的反应时明显变长。(2)脑电结果表明, 结果的接近性不同水平诱发了不同的FRN和P300, 与“一般”的赢钱和“最理想”的赢钱相比, “差一点输”的赢钱诱发了波幅更大的FRN和波幅更大潜伏期更长的P300。这说明结果的接近性明显地影响了正性结果的认知评价加工。  相似文献   

12.
窦炜  曲璐璐  曲琛 《心理学报》2014,46(3):405-414
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社会比较获得对自身的认识。前人研究探讨了金钱收入的比较对个体结果评价的影响, 而非金钱的社会比较效应的神经加工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分离比较和金钱收入, 使用双人合作的投骰子任务, 先呈现“>”或“<”代表两人点数大小的比较结果, 再呈现合作任务的输赢结果, 考察非金钱的社会比较对合作任务结果加工的影响, 记录任务表现的比较结果和最终合作任务结果的ERP数据。发现在任务表现比较结果阶段, FRN和P300对代表行为表现好坏的社会比较信息敏感, 呈现无金钱输赢提示的点数大小的比较结果时, 点数小于他人比大于他人诱发更大的FRN和更小的P300; 任务表现的比较结果对合作任务最终的金钱输赢结果的影响并没有反应在FRN上。这些表明, 对非金钱的社会比较信息的加工始于结果快速评价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13.
“信任他人或者不信任他人?”是社会互动中经常面临一种行为决择, 直接影响着个体的社会生活。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信号机制, 信任是建立良好社会关系的基石, 它能够降低社会交易成本, 易化合作行为。为了探究个体在信任互动情境下大脑活动变化的时间动态特征,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记录了20名健康被试(充当信任者)完成重复性信任博弈任务(repeated Trust Game, rTG)时的脑电成分。行为结果发现个体选择信任的比例显著高于几率水平。电生理学结果表明, 决策阶段中不信任选择比信任选择诱发了更正的P2成分(150~250 ms), 差异波溯源分析定位于额中回(middle frontal gyrus, BA 46)和额下回(inferior frontal gyrus, BA 46)。反馈阶段中损失反馈比获益反馈诱发了更负的FRN成分(200~300 ms), 而获益反馈比损失反馈诱发了更短的P300潜伏期。本研究为理解人类信任博弈过程的动态加工时程提供了初步的神经电生理学证据。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基于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以32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2(诱发条件:高奖赏、低奖赏)×3(反馈类型:欺骗成功、欺骗失败、诚实)的组内实验设计,以点判断任务操控被试的自主欺骗水平,并结合欺骗及时反馈范式来操纵被试的结果评价。结果发现:(1)在决策过程,做出欺骗决策比诚实决策诱发更大波幅的P300;(2)在结果评价过程,相比欺骗成功反馈和诚实反馈,欺骗失败反馈诱发更负的FRN波幅。结果显示个体做出欺骗决策比诚实决策需要更多的注意资源参与和心理努力,并且对欺骗失败反馈的敏感度远高于欺骗成功反馈和诚实反馈。这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个体做出欺骗决策和面对欺骗结果时的心理和神经机制,为教育者采取必要措施来降低和预防青少年欺骗行为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5.
Motor error evaluation appears to be a hierarchically organized process subserved by 2 distinct systems: a higher level system within medial-frontal cortex responsible for movement outcome evaluation (high-level error evaluation) and a lower level posterior system(s) responsible for the mediation of within-movement errors (low-level error evaluation). While a growing body of evidence suggests that a reinforcement learning system within medial-frontal cortex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evaluation of high-level errors made during discrete reaching movements and continuous motor tracking, the role of this system in postural control is currently unclear. Participants learned a postural control task via a feedback-driven trial-and-error shaping process. In line with previous findings, electroencephalographic recordings revealed that feedback about movement outcomes elicited a feedback error–related negativity: a component of the human event-related brain potential associated with high-level outcome evaluation within medial-frontal cortex. Thus, the data provide evidence that a high-level error-evaluation system within medial-frontal cortex plays a key role in learning to control our body posture.  相似文献   

16.
自利和自谦归因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肖岑  桑标  张文新 《心理科学》2007,30(5):1068-1072
采用实验法考查了自利/自谦归因对大学生的归因评价与人际交往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学生对自谦归因的评价要好于对自利归因的评价,这尤其突出地表现在消极反馈情境中,同时大学生对朋友的归因评价要好于对陌生人的评价;(2)大学生喜欢与自谦归因的搭档交往,不喜欢与自利归因的搭档交往,这一现象在消极反馈情境中表现得更为明显;(3)大学生对搭档的归因评价在搭档归因方式与人际交往意向变化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朱树青  翟昱  贾世伟 《心理学报》2019,51(11):1198-1207
人脑对反馈的评估依赖于其所处背景。但是只能依赖整体背景(整个组块的结果范围), 还是可以依赖局部背景(单个试次的结果范围)进行评估, 目前并不清楚。本研究通过获益/损失线索操纵所在试次的反馈背景, 探讨反馈评估仅依赖整体背景, 还是可延伸到局部水平。25名被试参与实验。结果发现, 背景试次间变化时, 在获益背景下, ¥0 (负反馈)比+ ¥4 (正反馈)引发更负的FRN (feedback-related negativity); 在损失背景下, - ¥4 (负反馈)比¥0 (正反馈)引发更负的FRN。这一结果说明反馈评估以某线索背景中可能的结果为参考对象, FRN的背景依赖可以延伸到局部水平。结合前人研究, 推测任务类型和反馈真实性会调节背景依赖水平。在含真实反馈的主动性任务中, FRN的背景依赖效应可延伸至局部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结果的自我相关性对执行任务和观察任务中内侧额叶负波的影响, 研究使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观测男女被试在两种任务中, 知觉自己结果和他人结果时的神经活动。结果发现执行任务中内侧额叶负波波幅大于观察任务; 在执行任务中, 男性的内侧额叶负波相对于他人结果, 观察自己结果时的波幅更大; 在观察任务中, 女性的内侧额叶负波相对于自己结果, 观察他人结果时的波幅更大, 这些结果说明内侧额叶负波反映了个体按照主观标准对结果的情绪动机意义进行监测, 男女对社会信息的奖赏评价具有不同的方向性。  相似文献   

19.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the linkage between pre-adolescent children's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their preferences for receiving positive vs. negative feedback subsequent to being faced with an experimentally manipulated peer evaluation outcome in real time. Participants (n = 142) ages 10 to 13, played a computer contest based on the television show Survivor and were randomized to either a peer rejection (i.e., receiving the lowest total 'likeability' score from a group of peer-judges), a peer success (i.e., receiving the highest score), or a control peer evaluation condition. Children's self-reported feedback preferences were then assessed. Results revealed that participants assigned to the negative evaluation outcome, relative to either the success or the control outcome, showe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subsequent preference for negatively tuned feedback. Contrary to previous work and predictions derived from self-verification theory, children higher in depressive symptoms were only more likely to prefer negative feedback in response to the negative peer evaluation outcome. These effects for depression were not accounted for by either state mood at baseline or mood change in response to the feedback manip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