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晶  索涛  袁文萍  冯廷勇 《心理学报》2011,43(2):152-163
大脑不断地对环境事件产生预期并将这些预期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 通过对反馈刺激的结果评价以优化后续行为。采用抽奖式赌博任务范式, 操纵得奖的确定性程度, 利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 研究青少年结果预期与评价的认知和神经电生理过程, 以成人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反映自动、快速结果评价的FRN上, 无论在高确定性还是在低确定性条件下, 青少年与成人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2)组别与确定性程度在P300波幅上表现交互作用显著, 简单效应分析表明, 在高确定性条件下, 青少年组输、赢的P300波幅表现出差异; 而成人组输、赢的P300波幅无显著性差异。青少年对反馈刺激自动的快速结果评价能力已接近成人水平, 而对反馈刺激功能意义评价的控制加工能力还未发展成熟。  相似文献   
2.
索涛  冯廷勇  顾本柏  王会丽  李红 《心理学报》2011,43(12):1430-1440
“做效应(action effect)”是指决策中由“做(action)”与“不做(inaction)”行为引起的相同决策后果, 却诱发了不同强度的情绪体验。本研究使用ANSIE量表筛选了责任归因不同倾向的两类被试(极端内控者、极端外控者), 运用ERP技术, 在一项简单赌博实验任务中考察了这两类被试的“做效应”差异及其电生理证据, 旨在探讨责任归因对“做效应”的调控作用。行为结果表明, 无论结果输赢, 极端内控被试的“做”与“不做”行为结果诱发的情绪强度和责任感强度都没有差异, 而极端外控被试的“做”行为诱发的情绪强度和责任感强度都比“不做”行为诱发的明显大; 脑电结果表明, 在FRN和P300上, 极端内控被试的“做”与“不做”行为诱发的FRN和P300波幅之间都没有差异, 而极端外控被试的“做”行为诱发的这两种脑电成分波幅都比“不做”诱发的较大。简言之, “做效应”在极端内控被试身上表现不明显, 而在极端外控被试身上表现明显。“做效应”很可能是由于个体对不同行为导致的相同决策后果的责任归因不同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后悔的认知机制和神经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悔是基于对不利或相对不利行为结果的反事实思维诱发的一种复杂的负性社会情绪,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决策和身心健康具有重大的影响。与失望情绪相比,后悔在现象学、产生条件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后悔不仅会受到个体的行为方式、人格特征、归因等因素的影响,而且还会受到结果信息属性的影响。后悔的预期和体验涉及的功能性脑区主要包括:眶额皮层、扣带前回、海马、杏仁核。研究后悔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后悔的认知机制和神经基础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以日常生活中的条件推理语句为实验材料,采用大、小前提和结论依次呈现的“推断-判断”范式,利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brain potential, ERP)技术探讨了条件推理中否定前件下信念偏差效应的脑内时程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在行为反应上,较信念促进,信念阻碍下的正确率更低反应时更长;在脑电上,两条件(信念阻碍和信念促进)诱发的ERP波形仅在大前提加工阶段出现明显的分离。这表明该推理下的信念偏差效应可能早在对大前提的语义表征阶段就已发生。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创设收益和损失跨期选择情境, 采用不同表征方式(得框架、失框架)的跨期选择任务, 分别探讨了收益和损失情境下的跨期选择是否存在得失框架效应, 及其是否会受任务难度的影响。结果发现:(1)收益型跨期选择只在任务容易时存在得失框架效应, 与失框架相比, 被试在得框架下选择即时获益的概率更高; 任务困难时得失框架效应消失(实验a); (2)损失型跨期选择中不存在得失框架效应(实验b)。结果表明, 得失框架效应在损、益型跨期选择中出现了分离, 收益型跨期选择中的得失框架效应的内在认知机制很可能与风险决策中的框架效应类似并且是一种较为初级的认知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6.
时间感知差异对跨期选择倾向的影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涛  张锋  赵国祥  李红 《心理学报》2014,46(2):165-173
本研究从人格特质差异角度出发, 采用简单跨期选择任务考察了由时距复制任务筛选的两类时距估计倾向不同的群体(时间高估者和时间低估者)在跨期选择中行为倾向的差异, 旨在探讨时间感知在跨期决策中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1)无论任务难易, 与时间低估者相比, 时间高估者在跨期选择时更倾向于选择即时兑现的较小奖赏。(2)时间高估者和低估者的跨期选择反应时没有明显的差异, 但二者的反应时受任务难度的影响程度明显不同, 时间高估者的跨期选择反应时不受任务难度的影响, 而时间低估者在任务困难时的反应时比任务容易时明显增长。这些结果表明, 在跨期选择过程中, 时间感知倾向差异明显地影响了个体的选择倾向。时间高估倾向个体对时距的高估可能会导致其在跨期选择权衡中对收益成本的高估, 进而做出冲动的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7.
索涛  冯廷勇  罗俊龙  罗禹  李红 《心理学报》2012,44(8):1047-1057
结果的接近性是指对已发生事件的实际结果与在心理上的理想结果或期待结果之间差距的接近程度。实验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和类老虎机赌博任务探讨了结果的接近性对正性结果评价的影响。(1)行为评定结果表明, 结果的接近性不同水平诱发了不同的情绪体验, “差一点输”的赢钱使被试更多感到庆幸, “最理想”的赢钱使被试感到高兴; 结果的接近性也影响了随后trial的反应时, 与“一般”的赢钱和“最理想”的赢钱相比, “差一点输的”赢钱后的下一个trial中被试的反应时明显变长。(2)脑电结果表明, 结果的接近性不同水平诱发了不同的FRN和P300, 与“一般”的赢钱和“最理想”的赢钱相比, “差一点输”的赢钱诱发了波幅更大的FRN和波幅更大潜伏期更长的P300。这说明结果的接近性明显地影响了正性结果的认知评价加工。  相似文献   
8.
刘雷  索涛 《心理科学》2018,(3):553-558
延迟折扣研究领域日益重视情绪的影响作用。本文基于三类研究取向对情绪与延迟折扣关系研究进行了回顾。情绪效价和唤醒度均影响延迟折扣,但是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具体情绪类型不同,其对延迟折扣影响也存在差异。除此之外,本文就情绪信息理论、情绪动机维度理论和评估倾向理论如何解释延迟折扣进行了详细阐述。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考察情绪影响延迟折扣的认知神经机制,从而为延迟折扣的负性情绪效应的干预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摘要 自我控制在跨期选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个体自我控制资源损耗(简称自我耗损)会影响随后的决策行为。本研究利用双任务范式考察了自我损耗对不同特质自控者跨期选择影响差异。结果发现,自我损耗使低自控者在跨期选择中更倾向于选择较小即时奖赏,而对高自控者的跨期选择倾向没有显著影响。这些结果说明,状态自控对不同特质自控个体跨期选择的影响明显不同,本研究为不同自控特质个体更好地进行跨期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near-miss效应是指在赌博中, 与一般的输钱和赢钱相比, “几乎赢(near-miss)”的输钱会诱发个体更高的生理唤醒和更强的赌博动机, 从而导致个体持续赌博的一种现象, 是导致赌博成瘾的主要诱因之一。针对这种现象的研究范式大致有三种:老虎机/类老虎机任务、轮盘任务和刮刮乐彩票任务。这种现象的理论解释目前主要有认知曲解假说、控制幻觉理论和受挫假说。near-miss效应的脑机制和病理研究才刚刚起步, 所涉及到的脑功能区域主要包括脑岛、腹侧纹状体等。未来的研究应在near-miss效应发生机制的理论模型建构、研究范式多样化、研究技术多模态化、病理机制和临床干预等方面进一步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