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昱 《道德与文明》2021,(4):129-141
"思维与实践如何联接"是西方理性主义伦理学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对康德道德哲学的分析揭示出了它在道德现实化的动力、阻力和能力上的问题,并且表明"超越生存性恐惧"是联接思维与实践,即使得道德得以现实化的关键环节.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之问题式是"道德如何现实化",它是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以其彻底的实践哲学超越了康德而使道德走出了纯粹的思维性,他着重讨论了与"道德现实化的外在条件"相关的问题.从生存性恐惧出发来继承与发展此问题式,将研究拓展到与"道德现实化的内在条件"和"道德现实化的动力、阻力和能力"相关的领域,这是解决当代道德困境的有效路径.同时,在此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问题式下,从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生存性恐惧出发的道德教育,才是摆脱了道德说教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2.
当代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存在的各种关系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产生了很多具有道德歧义性的社会难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道德困境.传统的伦理学理论和道德规范体系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也难以为解决这些道德难题,走出道德困境,提供一个合理的理论指引和现实的解决方案.由此,以研究和解决道德难题为基本使命的应用伦理学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的"道德迷宫"及其伦理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作为社会的一种文化存在,是为人类生命过程提供解释并帮助人们应对生存困境的一种努力。现代社会转型导致了人类道德活动空间的变化,传统道德哲学提供的理论及其原则已无法解释和应对现代社会复杂的道德状况,伦理危机状态下的社会成员生活在无所适从的"道德迷宫"之中。在伦理危机四起、"道德迷宫"叠出的现实社会,根据现实社会结构的变化实现相应的伦理建设成为我们当前亟须解决的迫切任务。组织伦理是帮助社会摆脱现代性伦理危机,走出"道德迷宫"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老人跌倒扶还是不扶”的争论不应聚焦于国人道德是否滑坡的评判,其展现出的正面意义——法治的深入和理性的彰显——正是社会进步的坚强基石.对于道德追求和道德要求的混同让我们在道德问题上陷入了困境.问题在于:道德本身是无法从根本上拯救自己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表明,道德问题的解决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法律制度.“扶还是不扶”的道德困境能够通过制度安排加以解决.如果制度安排真正做到了人性化、科学化,那么,必将有效地推动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反之,如果法律制度得不到贯彻实施,道德水平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当前,促进法律义务的忠实履行,正是道德建设的基础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下,科学估价马克思主义道德话语的现实境况,强化马克思主义道德的话语权,以巩固马克思主义道德在中国社会道德形态中的主导地位,已构成当代中国伦理学研究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道德话语研究的学界视角、现实境况及其当代建构构成本文讨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通过评述道德困境研究范式的发展过程, 系统阐释了经典两难法、加工分离法、CNI模型法和CAN算法的优缺点和理论价值。后来的研究范式均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之前研究范式的局限。加工分离法克服了经典两难法的加工纯粹性假设等局限, CNI模型法在加工分离法基础上进一步分离了道德困境决策的多种心理过程, CAN算法则修正了CNI模型法的序列加工的不恰当预设。研究范式的沿革启示研究者综合应用新方法来解决研究争议和重新审视以往道德理论, 合理应用新方法来探索其他具有潜在冲突性的研究议题。总之, 本文为道德困境及相关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7.
世俗道德的产生是社会生活世俗化的必然结果,是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它具有现实性、人本性和平凡性等特征.世俗道德不可避免地陷入利益主义、享乐主义和庸俗化等困境.只有"回到人本身",才能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年是伦理学研究取得辉煌成就的30年。改革开放以来,在道德建设的基本理论方面,人们形成了十大共识。这十大共识涉及道德的价值定位、道德的理论基础和特点、义利关系、道德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与现实及理想的关系、社会主义道德与中国传统道德的关系、道德与文化教育的关系、青少年道德等。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性的发展,社会经历着社会结构的现代转型,逐渐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但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带来的却是现代性道德困境问题.面对现代性道德困境,现代正义自由理论主张正当先于德性;而德性伦理学则主张德性先于正当,倡导返回“亚里士多德”.但实践证明二者均未能很好地解决现代性道德困境.一种可能的思路或许在于走近康德,倡导正当与德性的现代融合.  相似文献   

10.
道德悖论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悖论的认知范式,伦理学界考辨既有道德规范的合理性,审思道德实践领域的认知困境,试图给出消解道德悖论的一般路径.道德悼论研究至少具有三重价值和意义:可以推动道德理论实现质变性创新;增添人们的道德智慧、化解道德实践悖境;转换道德认知方式、提升人们的道德悖论思维水平.  相似文献   

11.
解读"道德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论和历史的角度,对道德责任内涵、道德责任归因、道德责任的前提条件、道德责任的谅解、道德责任冲突的解决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其中道德责任归因理论和责任冲突解决理论具有可操作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西方道德代价思想史进行梳理,能为分析当代社会道德困境的根源、明晰解决道德难题的理路提供重要的理论借鉴.古希腊、罗马思想家着力从德性伦理出发探讨了私有财产制度对个人道德素养的侵害;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在神学的外衣下分析了社会的“恶”出现的根源以及规避恶的方式;近代的思想家自觉探讨了社会发展中的道德代价,论证了道德代价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推动力;现当代思想家批判反思了工业文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等现代性要素的发展给道德带来的负面效应,促使伦理道德成为考量发展实践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国内一些学者常把道德感情理论与情感主义统称为情感主义的现状,通过分析道德感情理论与情感主义的名称、内容和旨趣,指出这两种理论的差异及其现代性意义.道德感情理论试图把道德的普遍性建立在人类共同的感情上,代表着启蒙时期人们重建普遍性道德的努力;情感主义把道德等同于个人情感的表达,实际上是放弃了道德的普遍性.从道德感情理论到情感主义,反映了道德哲学在现代性过程中的演化与困境.  相似文献   

14.
道德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各种原因,“道德危机”已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由于相关领域道德立法的缺失,道德立法执法不严等原因,道德在调整人们行为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何有效构建理想的社会主义道德,利用法律促进道德建设是值得重视的有效途径,在立法、执法、司法三方面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5.
道德困境中的规范性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出现了很多道德困境,这导致以解决道德难题为使命的应用伦理学的产生。依据道德困境产生的原因,可以把道德难题区分为三类,即相关事实不清而导致的事实性难题;道德规范缺失和冲突而导致的规范性难题;以及道德范畴和道德推理的有效性难以确证而导致的元伦理难题。规范性难题是应用伦理学研究和实践中碰到的最普遍的道德难题,主要表现为三类:规范缺失性难题、规范冲突性难题和角色冲突性难题。其中,规范缺失性难题和对抗性的规范冲突性难题,是应用伦理学关注的重点。我们还通过对代际正义、环境伦理学、安乐死以及医生角色冲突的具体分析,揭示了这些道德难题的具体内涵,为我们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指引。  相似文献   

16.
道德建设论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改革与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需要我们将道德建设作为一个特定的伦理学范畴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道德建设是促使道德进步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道德的理论建设是前提,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道德教育是基础,职业道德建设是主体.道德建设系统的开放性特点要求经济、政治、法制和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提供必要的保障,要实现这个要求就必须建立健全的伦理制度.  相似文献   

17.
加强"三理"和谐教育是青少年道德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全面发展的命题是基于我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要求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现实任务而提出来的.开展伦理、心理、生理即"三理"和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找到了促进青少年道德全面发展的切入点.道德科学本身内含着人的品德、人的心理意识和人的行为活动三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规定性,体现了人的道德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从学科理论联系上看,"三理"和谐教育符合青少年道德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从"三理"教育实践上看,人的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生理健康教育是不可分的.在日常生活中,人的道德品质与人的心理意识、人的行为活动的交互作用的链条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这些都验证了加强"三理"和谐教育符合青少年道德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道德精神培育面临的困境:来自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道德精神是对道德的敬畏、向往和坚守的心理意识和精神态度,培育道德精神贯穿于德育的整个过程,也是德育的根本所在.对道德的敬畏、向往和坚守不能仅仅靠道德理论的说服力,社会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当前大学生道德精神的培育面临着许多困境,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学校教育和社会遭遇之间的矛盾,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社会对道德精神的支持不足和社会影响对道德教育造成的冲击.为走出这一困境,除了学校的努力,我们必须善于寻找道德精神培育的社会支持,以全景的视角应对高校德育面临的危机.  相似文献   

19.
在无法避免的道德困境面前,各种伦理学理论和道德选择技术似乎都显得无能为力.博弈分析方法以及"自存一存人"道德哲学构想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为理解和摆脱各种道德困境提供了一种可操作性的行为选择技术和较为合理的理论设想.  相似文献   

20.
与宗教信仰相对立,康德试图要在主体自身理性的基础上确立起对道德的信仰.主体自身"纯粹的实践理性"是康德道德信仰的理性基础.但是,"纯粹的实践理性"存在着现代性道德困境,如果不能化解这一悖论,那么"道德"就难以成为理性存在者的普遍信仰.为此,康德试图以制度公正作为现实中的上帝来确保建立"善恶因果联系"的理性法则.因此,康德的道德信仰的理性基础包括个体的道德理性和制度的道德理性两个方面.尽管由于康德的矛盾心态和他所处的社会现实,他的政治与道德一体的实践哲学最终是不彻底的.但康德的意义无疑可以帮助我们把对道德信仰的思考从"纯粹的实践理性"导向更加理性和成熟的"实践的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