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王燕  龙立荣  周浩  祖伟 《心理学报》2007,39(2):335-342
以160名中学教师为被试,采用2×2的完全随机设计,以模拟故事(scenarios)的方法呈现刺激,研究了在职称评定中分配不公正的前提下,程序公正/不公正,互动公正/不公正对教师的退缩行为(消极怠工、拒绝帮助、离职、对校长的消极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配不公正条件下:(1)程序公正、互动公正均影响教师的消极怠工程度;(2)程序公正、互动公正均影响教师的拒绝帮助行为程度,而且交互作用显著;(3)互动公正影响教师对上司的消极态度,程序公正无显著影响;(4)程序公正和互动公正对离职意愿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家长式领导与组织公正感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浩  龙立荣 《心理学报》2007,39(5):909-917
以428名企事业单位员工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法,探讨了家长式领导与组织公正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仁慈领导对组织公正感各维度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德行领导对组织公正感各维度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权威领导对领导公正有显著的消极影响;(2)在分配公正、程序公正上,德行与权威领导有显著负交互效应;在领导公正、领导解释上,仁慈与权威领导有显著负交互效应。最后,对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作了探讨,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程序公正及其心理机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程序公正是组织公正的重要成分。自从Thibaut和Walker(1975)提出程序公正的概念以后,程序公正被引入了很多领域的研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程序公正的内容需要整合统一。发言权效应和尊重效应讨论了影响程序公正判断的因素,个人利益模型和团体价值模型则分析了其内在的心理机制。程序公正影响了大量与工作有关的态度和行为,并与分配结果产生了交互作用,其内在机制也在文章中得到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中国正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和社会变迁时期,社会风险加剧。其中一个重要的表征就是群体性事件频发。事件的背后,反映出民众对公共政策的不认可,如果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不能充分考虑民众的接受性,极有可能构成新的社会风险,威胁社会稳定。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民众对公共政策的接受性已经成为我国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项目欲建立程序公正、结果宜人性和权威信任(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对公共政策可接受性、政府满意度的影响模型,从而有效提升政策可接受性。拟在不同的公共政策情境中通过Scenario、实验室模拟实验和问卷调查,探明程序公正和结果宜人性对政策可接受性、政府满意度的交互作用机制,以及权威信任对此交互作用机制的边界效应,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对于政策可接受性、政府满意度及其因子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成果可用于提高民众对政策的满意度,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公正世界信念作为一种社会认知倾向,对于个体发展具有普遍影响,但是在学校情境中探索公正世界信念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的研究却很有限。本研究以郑州市两个区县的2584名初中一年级学生为被试,考察公正世界信念对其学业成就的影响,从班级生态环境的角度,探索个体对教师支持和班级公正的感知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初中生的公正世界信念可显著预测其学业成就;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后,学生的公正世界信念可分别通过对教师支持和班级公正的感知间接影响其学业成就,公正世界信念还可以通过感知的教师支持影响对班级公正的感知,进而影响学业成就的多重中介路径发挥作用。个体对班级教师支持和班级公正的感知是公正世界信念影响学业成就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程序公正是指用于决定分配的过程是否公正。回顾近年来程序公正作用机制的相关理论以及实证研究结果发现, 对程序公正的效果起调节作用的主要有四类因素, 分别为情景因素、个体特征因素、分配结果因素以及领导者因素。今后该主题的研究应进一步关注发言权效应的跨文化验证、探索本土化程序公正原则、进一步考察情景变量的调节效应、加强领导者因素的研究、结合分配公正进行研究, 并应加强程序公正的应用性研究。  相似文献   

7.
组织公正是员工对工作场所公正环境的心理感知, 研究层面有个体与群体之分。以往研究多集中在个体层面, 以致研究结果缺乏对群体现象的有效解释。进入新世纪学者们开始关注群体层面的公正氛围研究, 并在理论和实证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通过回顾相关研究可以发现:(1)在理论机制上, 公正氛围的形成可以通过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吸引-选择-磨合模型、公正传染概念和公正启发理论来解释; (2)在研究视角上, 主要存在维度视角、整体视角、感知来源视角、氛围属性视角和第三方视角; (3)在研究主题上, 主要涉及领导、团队和组织三方面对公正氛围的影响, 以及公正氛围对个体、团队和组织三个层面的影响效果。未来研究可着重从多种领导行为对不同公正氛围影响的比较、其他领导因素对公正氛围的影响、不同公正氛围对结果变量影响的比较、新视角公正氛围测量方法的尝试, 以及文化因素对公正氛围的影响研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分配公正、程序公正、互动公正影响效果的差异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以大学生奖学金评比为例,探讨了组织公正各维度影响效果的差异。以66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2×2的完全随机设计,以情境故事法(scenarios)呈现刺激,研究了奖学金评比中分配公正、程序公正、互动公正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班级荣誉感、班级归属感、与辅导员的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组织公正三个维度与效果变量之间存在清晰的对应影响关系:分配公正主要影响具体、以个人为参照的效果变量;程序公正主要影响与组织有关的效果变量;互动公正主要影响与上司有关的效果变量。  相似文献   

9.
陈思静  杨莎莎  汪昊  万丰华 《心理学报》2022,54(12):1548-1561
利他性惩罚是指个体自行承担成本来惩罚违规者的行为, 它受到社会阶层的影响。研究1利用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发现阶层显著正向预测利他性惩罚。研究2 (N = 450)基于真实生活事件的调查表明, 惩罚成本调节了阶层对惩罚的影响:在成本较高的直接惩罚中, 阶层正向预测惩罚; 而在成本较低的间接惩罚中, 这种作用不再显著。研究3 (N = 232)通过操纵阶层与成本进一步证实惩罚成本的调节作用:高阶层者比低阶层者更有可能做出利他性惩罚, 但两者的差距在高成本条件下更突出。研究4 (N = 125)综合考察了阶层影响惩罚的心理机制, 多层线性分析显示:惩罚成本较低时, 阶层通过公正世界信念来间接影响惩罚, 而成本较高时, 阶层直接正向影响了惩罚。上述结果意味着利他性惩罚受到个体社会阶层的影响,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利他性惩罚中基于成本-收益的策略性考虑并非完全缺席。  相似文献   

10.
基于认知-经验理论,采用行为实验法和情境故事法,探讨了不同信息加工方式对不公正情绪和行为反应的影响,以及受害者敏感性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与理性加工相比,经验加工下个体对不公正有更强烈的负性情绪反应,合作意向更低;受害者敏感性调节加工方式与不公正行为反应之间的关系,即受害者敏感性低时,加工方式与人际公正对合作意向交互作用显著,受害者敏感性高时,加工方式与人际公正对合作意向没有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社会公正与自由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顾肃 《学海》2004,(2):15-20
自由的本义是不受限制和阻碍 ,政治哲学中的自由概念具有明确的含义 ,它并不离开常识很远 ,主要指社会制度所加于个人的限制的范围应尽可能小 ,并且以合理性为条件并向选择性开放。罗尔斯等政治哲学家对自由都作过详细的论述 ,包括自由与平等、自由与法律的关系 ,以及只能以更大的自由为理由来限制当下的自由。一方面 ,服从良法可以捍卫公民的自由 ,但另一方面 ,正如洛克所说 ,法律的目的不是否弃或限制自由 ,而是保护并扩大自由。法律与自由在此原则基础上一致了起来 ,不应片面地只强调一个方面。自由与社会整合关系密切 ,不尊重公民个人自由选择权的整合是表面的、难以持久的 ,真正的社会团结是以负责任的个人的充分自由选择为基础的。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是扩大公民自由选择权、加强社会整合的一个实例。自由与公正关系密切 ,公正分为实质公正和程序公正 ,实质公正强调的是分配结果的平等 ,而程序公正则要求分配标准的普适性 ,同等情况同等对待。程序公正看起来比实质公正具有更大的可行性 ,强调的是竞争起点的平等。就可行性而言 ,以程序公正为主、实质公正为辅 ,看起来是更现实合理的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不确定性、情绪对公正判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学梅  陈松 《心理科学》2012,35(3):711-717
本研究以不确定管理模型为理论来源,采用实验法探讨了公正判断中的情绪效应。实验1采用2(两种情绪状态:愉快/愤怒)×4(四种结果:比自己多/一样多/比自己少/不知道)被试间设计。实验2采用2(两种情绪状态:愉快/愤怒)×3(三种程序:有发言权/外显无发言权/无发言权信息)被试间设计。分别考察了分配公正与程序公正判断中的情绪影响。结果发现:不确定性调节了情绪与公平判断之间的关系。当用于公平判断的外部信息不明确时,情绪充当了公平判断的线索。  相似文献   

13.
论文基于自我控制的强度模型,研究了组织政治环境作为情境因素影响领导者公正准则遵从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对来自某国有商业银行73位网点主任连续10个工作日的570个经验取样法的数据分析结果发现:(1)在个体内层次,领导者组织政治感知提高了自我耗竭,领导者职位任期削弱了该正向关系。(2)个体内层次自我耗竭对公正准则遵从的作用取决于个体间层次领导身份认同的程度:当领导身份认同较高时,二者关系为正;当领导身份认同较低时,二者关系为负。(3)当领导者职位任期较短且领导身份认同较高时,组织政治感知通过自我耗竭促进公正准则遵从;当职位任期较短且领导身份认同较低时,组织政治感知通过自我耗竭阻碍公正准则遵从。上述研究结论将公正准则遵从的前因研究从行为者中心视角拓展到情境中心视角,率先研究了组织政治感知的个体内变化及其影响,同时增进了对自我耗竭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组织不公正及其效果研究述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组织公正感的研究出发,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国外关于3种组织不公正,即分配不公、程序不公正和互动不公正研究及其效果,特别分析了组织不公正对组织的具体危害,这种危害包括隐蔽的攻击、退缩行为和公开的攻击。文章还介绍了我国学者关于分配不公平方面的研究。最后,作者指出组织不公正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即组织不公正可能本质上不同于组织公正,组织不公正研究存在操作定义狭隘和跨文化障碍,以此为基础描述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考察新冠肺炎疫情复工阶段,不同阶层社会情绪和压力因素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基于三次问卷调查(NT1 = 1073; NT1 = 983; NT3 =1078)发现:(1)民众社会情绪均表现为积极情绪高于消极情绪,而且随时间推进社会情绪持续向好;(2)低阶层者的社会情绪始终比高阶层者更消极;(3)民众感知的安全压力随时间下降,而经济压力随时间没有显著变化;(4)低阶层者感知到更大的经济压力,高阶层者感知到更大的安全压力;(5)安全压力在社会阶层与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经济压力在社会阶层与消极情绪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不同社会阶层在复工阶段存在社会情绪和压力来源的差异,为有针对性进行积极社会心态治理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6.
以全国24013名10~15岁儿童青少年为对象,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父母教养方式对公正世界信念的影响。结果发现:(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能够正向预测一般公正世界信念与个人公正世界信念;(2)权威型教养方式能够正向预测一般公正世界信念与个人公正世界信念,独裁型与纵容型教养方式能够负向预测一般公正世界信念与个人公正世界信念;(3)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父母教养方式的交互作用对公正世界信念的影响显著,其中,权威型教养方式对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比对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儿童青少年公正世界信念的促进作用更大,独裁型与纵容型教养方式对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比对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儿童青少年公正世界信念的削弱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7.
程序公正是指处理管理事务所依据的原则是否公正。普遍认可的程序公正原则包括一致性、避免偏见、准确性、可修正、代表性、道德与伦理原则。程序公正研究主要有测量和实验操纵两种研究范式。对程序公正的测量主要以单维为主,亦有少数多维测量量表;对程序公正的实验操纵主要以发言权为主,有少数研究对准确性、无偏性或综合几项原则进行操纵。未来研究应考虑程序公正的结构问题,对程序公正的操纵范围进行扩展、操纵方法考虑情景性,还需关注程序公正与程序不公正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白洁  杨沈龙  徐步霄  郭永玉 《心理学报》2021,53(10):1161-1172
一些欧美研究发现高阶层者与低阶层者相比再分配偏向更低, 但是这一结论尚缺少跨文化一致性的证据, 而且对于这一现象的心理机制和干预策略的探讨也相对不足。基于此, 本研究通过3个子研究分别来关注我国民众再分配偏向的阶层差异及其心理机制, 并探讨可能的干预策略。结果发现:(1)与西方社会的情形相似, 在中国社会高阶层者的再分配偏向也显著低于低阶层者; (2)社会阶层对再分配偏向的影响, 部分是通过贫富差距归因倾向起作用的:与低阶层者相比, 高阶层者更倾向于将贫富差距归因于能力、努力、志向或抱负等个体内部因素, 进而再分配偏向更低; (3)通过启动高阶层者谦卑的心态, 能够降低其贫富差距内归因倾向, 进而提升其再分配偏向。此结果验证了社会阶层不平等维持模型的重要观点, 同时也为推动社会再分配、促进发展成果共享等提供了一定的社会治理启示。  相似文献   

19.
公正的启发理论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组织公正感包括分配公正、程序公正、互动公正等重要的组成要素。尽管这些公正感的构成要素有不同的内涵和影响因素,然而在许多情况下,这些要素之间有较高的一致性。与过去注重这些要素的差异性相反,Lind看到了这些公正感要素之间的一致性,提出了试图整合这些一致性的公正理论:公正的启发理论。该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公正的启发理论的含义,如何启发等核心概念,并对启发理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启发理论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组织公正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章先介绍了公正及公正感的概念,进而分析了组织公正感的概念。国外组织公正感的研究可分成3个阶段,首先由Adams提出分配公平,之后Thibaut、Leventhal等提出程序公正,最后Bies等提出相互作用公正。尽管国外对组织公正感研究比较广泛,但对公正感的结构及测量方法还存在分歧,有单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三因素理论和四因素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