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出版的具有原理研究性质的著作比较少,关于辩证法原理的著作更是凤毛麟角。在这些凤毛麟角的著作中,刘森林的近著《辩证法的社会空间》(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显得非常突出:它开出了辩证法研究的新路径;打破了历史长期形成的理论瓶颈,深化了人们对辩证法特别是矛盾问题的理解。该书有以下四个特点值得一提。首先是高度的理论责任感和知难而上的理论勇气。作者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深入梳理的基础上,意识到矛盾问题处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争论的中心,正确解决这个问题既能够有力…  相似文献   

2.
苏联哲学界近年来围绕唯物辩证法理论问题进行了长时期的激烈争论。凯德洛夫这篇文章就是这场争论的产物,也是他有关这个问题的一系列文章中突出的一篇。苏共中央在1967年8月14日作出的有关整个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决议中,把“探讨唯物辩证法”规定为苏联哲学界的主要任务。1975年9月19日《真理报》发表的编辑部文章《苏联哲学家的崇高职责》,再次重申:“当前哲学面临的中心任务就是研究辩证法理论”。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在1967年8月决议发表之后,即着手研究辩证法理论,为此组建了专门的写作组,其成员有米丁、奥伊则尔曼等人。1973年,凯德洛夫担任该所所长之后,又成立了以他为首并有他原来所在的科学技术史研究所人员参加的另一个写作组。米丁写作组的计划是写四卷(第1卷:唯物辩证法的原理;第2卷:自然界的辩证法和自然科学的辩证法;第3卷:科学认识的辩证法;第4卷:社会发展和社会认识的辩证法)。凯德洛夫写作组计划写一本,包括两个部分:①辩证法是思想史的总结,即辩证法的发展史;②辩证法是关于对立统一的学说,即有关辩证法的结构。在苏联,研究辩证法理论,形成了几个中心:莫斯科、列宁格勒、阿拉木图、基辅等。在如何理解、研究和叙述辩证法理论方面,则有三种不同观点,或曰三派。凯德洛夫派强调辩证法就是逻辑和认识论,坚决反对把“本体论”作为研究和叙述辩证法的出发点。凯德洛夫派被指责为“认识论主义”和忽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方面。和凯德洛夫派观点针锋相对的是列宁格勒的一批哲学家(罗任、斯维捷尔斯基等)。他们认为辩证法是关于一切运动的总规律的科学,它既是本体论又是逻辑和认识论。罗任派被凯德洛夫派指责为“本体论主义”和忽视甚至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方面,处于两派之间的是米丁派,认为既没有“纯本体论”也没有“纯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法)既是世界观又是本体论,既包括本体论又包括认识论。凯德洛夫用“折衷主义”和“庸俗唯物主义”等尖刻词句指责和他观点不同的两派。米丁写作组和凯德洛夫写作组,“磨擦”不断,分歧严重,以致于从1967年到1975年这八年中间都没有能够按苏共中央的要求写出有关唯物辩证法理论的著作来,为此遭到1975年9月《真理报》编辑部文章(代表苏共中央的观点)的点名“批评”,文章指责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有关辩证法理论的著作“好多年来老是处于准备阶段”,“过去一个时期,哲学家更多地把辩证法问题当作逻辑学和认识论的问题来研究,很少研究客观现实各个领域的辩证法”。文章还提出要反对“个人垄断野心”和“宗派主义的表现”。然而,从1975年9月到现在又过去了两年多,辩证法理论著作不仅仍然难产,而且凯德洛夫再次发表文章更加系统更加激烈的指责对方。这场争论的实质及其背景,都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凯德洛夫的文章很长,《哲学问题》杂志在今年第一、二期上予以连载。这里仅从他发表在该杂志第一期上的文章中摘译了主要部分。凯德洛夫在第二期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中详细地阐述了他对研究和叙述辩证法理论的观点,具体地说明了应当怎样理解他提出的按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来叙述辩证法的问题。凯德洛夫的其他有关文章,以及代表列宁格勒、阿拉木图等地哲学家观点的文章,本刊将选其要者陆续发表。  相似文献   

3.
今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去年12月到京的英国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学院教授、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施拉姆教授(S.Schram)继续他在北京的学术访问。他长期从事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研究,尤其是毛泽东的研究受到国际学术界和中国学者的重视。他1967年出版的《毛泽东传》由中央文献出版社译成中文出版。他在中国社科院哲学所所做的题为“从马克思主义的正  相似文献   

4.
柏林洪堡大学马列主义哲学研究室辩证唯物主义组于1980年11月12日举行了一次题为《辩证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的讨论会。室主任F.孔普夫在开幕词中指出,唯物辩证法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哲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他举出三个原因,说明必须更积极地研究辩证法所遇到的实际理论问题,这三个原因是:第一、辩证法是工人阶级政党的政策的科学基础,它使人可以看到本质性的东西,可以把握发展的主要倾向,在观察事物时可以避免片面性和主观性。第二、辩证法所具有的内在的世界观的特性使它自己占据了中心位置,使我们能够认识矛盾中的世界和把握我们时代的革命变化。第三、辩证法作为各门学科的方法论基础,其重要性正在增长。  相似文献   

5.
物化与异化问题 ,是自青年卢卡奇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始终关注的理论逻辑焦点。在《否定的辩证法》一书中 ,当阿多诺说明了否定的辩证法有基本原则和主要概念之后 ,他也对物化与异化的批判逻辑表示了某种理论兴趣。阿多诺这里的分析是十分复杂而细微的。他先从认识思想史中的经验唯心主义发生原由开始追问 ,并发现反对物化现实的斗争原策源地竟然是唯心主义的观念呼喊。这也是后来马克思以降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思想前提。显然 ,阿多诺是反对资本主义物化现实的 ,因为这是否定的辩证法所致力反对的同一性逻辑的现实基础。可是 ,他却出人…  相似文献   

6.
读《中国古代同一思想史》马涛王永祥教授的新著《中国古代同一思想史》(齐鲁书社1991年5月版),从同一思想的角度对中国古代思想进行了新的梳理、研究,为我们研究、透视中国古代思想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角度。王永祥教授原先是专攻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同一观”的研究有深厚的功底和独到的见解,这为他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同一思想史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在本书中,作者对中国古代同一思想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和精到的概括。这里仅简略介绍一下王著对中国古代同一思想中发展观方面的论述。作者认为,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同一性思想的孕育、萌芽、产生、及其最初形态自身演变和发展的时期。在先秦,作为哲学同一性范畴的“同”、“和”、“一”等,是与哲学同时产生的,它们都是社会生产力和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经历了一个从具体实例到抽象概括的发展历程:最初形态的老子的“道”、“一”的同一性,阐述了两种对立物如柔与刚、曲与全、无为与有为等的同一性,它们都是以实例的形式出现的。孙武、孙腹所讲的战争基本矛盾(胜与败,攻与守等),军队素质自身的矛盾(勇与怯、强与弱等),战略战术中的矛盾(进与退、奇与正等),也都是一些具体的对立面的  相似文献   

7.
艾思奇同志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从三十年代初开始直到1966年逝世,一直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宣传工作,为我们留下了相当丰富的哲学遗产。在已出版的《艾思奇文集》中,收集了他的主要哲学论著,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谈及辩证法问题的。在纪念艾思奇同志逝世二十周年的时候,我们仅就这一方面谈些体会。  相似文献   

8.
1980年11月25日—27日,苏联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部、捷克斯洛伐克教育部和莫斯科大学,共同就唯物辩证法的迫切问题举行了一次讨论会。苏联高教部哲学教育司司长基里洛夫在会议开始时指出,这次聚会是苏捷哲学家在马列主义哲学研究和教学领域中富有成果的合作的继续。哲学系主任科西切夫在他的报告《马列主义辩证法的迫切问题及苏联哲学家对辩证法的研究》中,谈了唯物辩证法问题的研究现状。他强调了在发展辩证法理论中取得的成就,然后又谈到辩证法中尚未得到充分阐述的某些方面,也谈了某些有争议的问题。他指出,尤其是还没有抓紧进行编  相似文献   

9.
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地理环境学说的重大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或者说,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问题,自古以来就是历史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普列汉诺夫的一些哲学和社会学著作中,这个问题也占有突出的地位。从他的第一部马克思主义著作《社会主义与政治斗争》开始,到他逝世时尚未完成的多卷本巨著《俄国社会思想史》为止,它始终是这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认真地反复探讨的对象。其中特别要指出的是他的下列著作:《评梅奇尼柯夫的书》、《黑格尔逝世六十周年》、《论一元论历史观的发展》、《唯物主义史论丛》、《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和《俄国社会思想史》。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时代的条件下,进一步深入研究辩证法理论,撰写唯物辩证法方面概括性的著作,这是摆在哲学科学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1982年苏联《科学》出版社出版凯德洛夫院士《论辩证法的叙述方法——三个伟大的设想》一书。《科学与生活》杂志编辑部特地请该书作者谈谈他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凯德洛夫为此写了一篇短文,内容如下。——原编者注  相似文献   

11.
“德国的批判,直到它的最后掙扎, 都没有离开过哲学的基地。这个批判虽然没有研究过它的一般哲学前提,但是它谈到的全部问题终究是在一定的哲学体系,即黑格尔体系的基地上产生的。不仅是它的回答,而且连它所提出的问题本身,都包含着神秘主义。”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当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辩证法,特别对有关历史学、社会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具体和基本材料,作最简单的四则运算时,他并没有得出答案……马克思的辩证法主要是在他所开垦的理论新土壤上诞生的……黑格尔和马克思从不同的源泉吸取思想营养。”霍普纳《论青年马克思》《国际研究》杂志向我们介绍了外国马克思主义者关于“青年马克思”的十一篇论文。其中  相似文献   

12.
本书作者是苏联哲学家中最注意研究假说问题的学者。在1955年,我国已翻译过他的论文《假设在认识中的地位和意义》(《人民日报》,1955年2月27日),在1958年又出版了他的题为《假设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的小册子(上海人民出版社,52页)。近几年来,作者继续研究了这问题。在1961年出版的《辩证法是逻辑》一书中,他以整整一大节专门谈“假说及其在科学理论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本书可以说是以前这一切研究的总结。  相似文献   

13.
高齐云等编著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概论》、《社会主义辩证法概述》和社会主义改革十论》三书,最近已分别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广东高教出版社和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三书不仅从不同的层次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的矛盾、辩证法及改革问题,而且在一些重要问题上提出了新见解。 (1) 社会主义辩证法的对象是社会主义的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及二者的关系。前者向后者转化的三个重要因素是调查研究、科学抽象和主体修养。 (2)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是一个有多层次结构的系统,包括许多单个的人的意志及  相似文献   

14.
对于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之间的理论联系,有大致三种不同的观点。列宁从黑格尔的《逻辑学》入手,提出了"三者一致"的辩证法,认为不理解黑格尔的《逻辑学》,就不能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卢卡奇则从黑格尔的青年时期所研究的社会问题出发,提出其对政治经济学曾做过细致的研究,这种研究对他的辩证法理论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而现代兴起的"新辩证法学派"学者则认为资本论和逻辑学是相互符合和对应一致的,并试图从《逻辑学》的结构入手,重新构建对《资本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近10多年来,张江明同志致力于社会主义辩证法问题研究,撰写和主编了多部著作.他的《社会主义辩证法的理论与应用》一书,最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在今天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况下,认真地读一读这部新著,是会有启迪作用的.  相似文献   

16.
捷克当代著名哲学家K·科西克于60年代初以《具体辩证法》一书奠定了自己在当代哲学论坛上的一席地位。此后,《具体辩证法》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成为当代人本主义哲学、20世纪非正统马克思主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等研究领域的研究者和批评者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我国,虽然近年翻译出版了《具体辩证法》一书以及国外学者评述具体辩证法的几篇文章,但  相似文献   

17.
作为最抽象的规定,可以辩证法理论归结为“关于矛盾的学说”。然而,由此却引发一个问题:世界就是矛盾,那末,人类在其前进的发展中所创建的关于世界的全部科学理论,在最抽象的意义上,是否都应归结为辩证法理论?对这个问题,通常是从“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来回答:辩证法作为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不是研究具体的矛盾即矛盾运动的特殊形式和特殊规律,而是研究抽象的矛盾即矛盾运动  相似文献   

18.
1987年1月在莫斯科召开了苏联哲学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苏联哲学协会副主席B·斯托利亚罗夫作了《关于1982—1987年苏联哲学协会活动和从党的二十七大决议看协会工作改革》的总结报告,他在报告中谈到,在协会的第三次和第四次代表大会之间,在探讨马列主义哲学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成果。如发展理论的哲学基础、科学知识发展的辩证法、当代科学发展的辩证法等等。这些问题由论辩证法的多卷集专门进行了论述。同时第一次试图撰写关于科学共产主义问题的概括性著作。这项工作成果拟在《科学共产主义的理论和历史》一书各卷中加以论述。还有,对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进行了积极探讨。报告人还着重谈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我国不少理论工作者积极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辩证法问题,发表了许多饶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的成果.甘肃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延涛.邓兆明合著的《中国社会主义辩证法》,便是这类研究成果中的一种.同时它又是迄今为止,笔者所见到的第一部从哲学方法论角度系统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专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认真探索、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的方法论经验,是本书最显著的特色.为此,作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活动中,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理论功绩,是把矛盾、联系、运动这三大范畴更好地统一起来,进一步揭示了唯物辩证法的逻辑体系,推进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理论。这在他的名著《矛盾论》中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我们看到,《矛盾论》并不是在那里孤立地讲矛盾,而是以矛盾为基础讲运动、变化、发展,讲事物的普遍联系,讲“许多的哲学问题”。通过《矛盾论》,我们不但可以清楚地看到矛盾、联系、运动三者的统一,更深刻地认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而且还可以看到“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