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之间的理论联系,有大致三种不同的观点。列宁从黑格尔的《逻辑学》入手,提出了"三者一致"的辩证法,认为不理解黑格尔的《逻辑学》,就不能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卢卡奇则从黑格尔的青年时期所研究的社会问题出发,提出其对政治经济学曾做过细致的研究,这种研究对他的辩证法理论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而现代兴起的"新辩证法学派"学者则认为资本论和逻辑学是相互符合和对应一致的,并试图从《逻辑学》的结构入手,重新构建对《资本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文章说,独立的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一种虚构。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为占有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它结成一种明确的关系而进行的斗争史。在谈到马克思所使用的“显现”概念时,文章说马克思的意思有两方面;一、要把某物理解成为他物的形态;二、要在他物的形态的自我表现运动中去认识它的意义。文章在叙述了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过程之后接着说,在解释历史状况时,马克思几乎是粗暴地使用了辩证法,马克思思想的全部发展特征是:和单纯的还原批判以及和费尔巴哈的基础相比较,活动和生产的因素却始终是愈来愈占居领先地位。文章说,如果说黑格尔的辩证法中所完成的是精神的反归自身,那么,马克思的劳动中所完成的则是人的人类生成。马克思力图在劳动与辩证法之间建立起相互对立的关系。黑格尔最终想扬弃对象性,而马克思却要证实这种对象性。马克思利用对象化过程重新解释了黑格尔的扬弃过程。他把劳动视为人的生产力量,把辩证法视作抽象思维的否定活动,并把两者对立起来。文章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思想基础的形成已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结束了。黑格尔的辩证法现在系统地获得了它应有的地位,它的最基本的形式在马克思的思想中永远保持着生命活力。马克思的内在发展就是黑格尔的“颠倒”和“翻转”。文章最后说,马克思颠倒黑格尔辩证法的尝试是否成功了呢?回答是:按照辩证法的最初问题,颠倒辩证法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辩证法是一种认识过程,这种认识过程从根本上说来是实现不了的。如果我们试图从生存的范围中去把握黑格尔的辩证法所提出的问题,并使之再现的话,那么,马克思则走上了相反的道路。马克思的“辩证方法”恰恰又把最拘泥于形式的黑格尔的辩证法规定为一种绝对价值。马克思的这种辩证方法最终是起着一种包含在历史内的形而上学的作用。总之,卡尔·马克思的辩证法并没有什么不考虑它作为整体是如何在他的思维中巩固下来而就可以信赖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剖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他的整个哲学时说过,《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59页)。如果联系马克思哲学的形成、发展过程,来研读、评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也可以说《手稿》是马克思的《精神现象学》,是马克思哲学的诞生地和哲学革命变革的起源,是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深刻内容和本质的一把钥匙。这是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哲学既是以柏拉图主义为建制的传统西方哲学的完成形式,也是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德国形而上学。黑格尔哲学观问题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一般形而上学问题,黑格尔并未超出柏拉图的理念论所奠定的基本架构,而是进一步将其系统化了;其二,德国形而上学问题,黑格尔对德国现实和时代关系的思考所体现的矛盾特质,是这一问题的延续和集中表现;其三,德国形而上学与德国现实的关系问题,黑格尔以理性国家观去处理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问题,为德国资产阶级的利益提供哲学论证。青年马克思哲学观变革的逻辑与其对黑格尔哲学观问题的颠倒与转换的过程是内在统一的。大学时期,马克思在法学研究过程中触及了黑格尔哲学观的根本疑难;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开启了从“超感性世界”转向“感性世界”的哲学研究方向;《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初步把握住了黑格尔哲学观问题,把对黑格尔哲学观的理论批判转换为对普鲁士封建专制制度的实践批判;到了《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基本实现了对黑格尔哲学观问题的颠倒与转换。  相似文献   

5.
辩证地研究人类思维经验,概括现代科学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前哲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中山大学刘景泉副教授的《马克思“资本论”与黑格尔“逻辑学”》新著(于1986年4月辽宁出版社出版)对于深入哲学改革,促进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钻研,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它是从马克思《资本论》与黑格尔《逻辑学》的关系中,研究近现代人类辩证思维的结晶及其理论成果的一次可喜的创举。该著内容丰富,体系严谨。作者首先在绪论中概述了马克思撰写《资本论》时批判地吸取黑格尔《逻辑学》的情况,着重分析了《资本论》与《逻辑学》体系的特点及其在辩  相似文献   

6.
在《资本论》的辩证法讨论中,西方学界存在过分关注价值形式的倾向,以致在马克思和黑格尔的关系问题上产生了不少曲解。回到马克思创作《资本论》的微观历程中去,依据《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的文本分析,可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重新发现黑格尔辩证法,同样经过了艰苦的探索历程。"资本一般"概念的提出和放弃,以及资本主义物化批判与价值形式分析的关联都表明,辩证法的合理形态就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科学叙述方式。贯穿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唯物主义批判改造始终的,是对现实抽象的解析与说明。  相似文献   

7.
肇始于苏格拉底的为了消除恐惧、构筑绝对安全、封闭理性系统因而往往走向传统形而上学的"辩证法",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因为追求绝对、纯粹而导致自否定和自悖谬的"辩证法",以及对这两种辩证法保持批判反思态度并坚持开放性的"辩证法",是《启蒙辩证法》依次反思过的三种辩证法,也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反思过的三种辩证法。尼采的辩证法批判,黑格尔对绝对形而上学的追求,在回归马克思社会批判的意义上被整合、被克服。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在大学时期,他钻研黑格尔哲学,形成了理性实践观。他说:“……哲学的实践本身就是理论的。实践是一种批判,它在本质上来衡量个別存在,从理念上来衡量特殊的现实”(《博士论文》单行本,第64页)  相似文献   

9.
主词和谓词在逻辑上是构成判断的最基本要素,而在本体论和认识论上对它们如何定位,则成为产生不同哲学派别的逻辑端绪。西方哲学的每一次重大变革无不肇始于对主谓关系的重新理解,就此而言,一部西方哲学史仿佛就是主词与谓词的辩证历程。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也不例外,他正是通过批判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的主谓颠倒,并建立起自己的主谓辩证法,才为他的哲学和整个思想打下逻辑基础的。可是,自从马克思不再谈论这个话题以来,170年间,他的这一思想几乎湮没无闻。后世的马克思主义都以恩格斯和列宁的辩证逻辑作为逻辑基础。不过,他们二人都未曾论述过主谓关系这种原本的逻辑问题。因此,将马克思的主谓辩证法发掘出来,对于重新理解马克思本人的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市民社会”的法哲学分析《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即俗称的所谓《184 3年手稿》对马克思社会理想的形成有极重要的作用 ,它标志着马克思从此开始摆脱黑格尔的决定性的影响 ,而走上独立的理论探索之路。《184 3年手稿》的中心问题是 ,在黑格尔那里 ,市民社会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发展成政治国家的 ,以及在说明方式上黑格尔犯了怎样的错误。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认为 ,扬弃市民社会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分离的根本办法和最终归宿 ,在于由市民社会进展到伦理国家。马克思在手稿中着力批判了这一点 ,他认为黑格尔所表现的正是把主权理解为国家的…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并非直接接续了康德的"实践理性"概念,而是发端于对黑格尔哲学的接纳和批判。经由对黑格尔辩证法及其哲学基础的批判,马克思的实践概念突破了西方实践哲学的传统视域,批判地划清了同黑格尔辩证法的界限。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以自我意识的"纯粹活动"为基础的、具有"逻辑的、泛神论的神秘主义外观的"思辨辩证法,而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以实践原则为基础的、"阐明社会生产的真实历史发展的、批判的、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2.
1962年下半年,意共《再生》周刊组织了一次关于辩证法问题的讨论。讨论是由意共中央委员、前《社会》杂志(已于1962年下半年停刊)社社长、佛罗伦萨大学教授 C·卢波里尼(Cesare Luporini)发起的,他在《再生》1962年第8期发表了《关于意大利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之间的讨论的几点意见》一文,对意共党内哲学家中的“戴垃沃尔佩学派”的一系列观点提出了批评。《再生》周刊接着又在同年第11期上发表了“戴拉沃尔佩学派”主要成员之一 L·科莱蒂(L.Colletti)的反批评文章。在此之后,以卢波里尼和同意他观点的格鲁皮(L.Gruppi,意共中央委员)、N.巴达洛尼(N.Badaloni)等人为一方,“戴拉沃尔佩学派”为另一方,展开了热烈的论战、讨论持续了近三个月(1962年6月至10月),陆续发表了约二十篇文章(包括座谈会纪录和读者来信等)。这次讨论涉及的问题很广,但焦点则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关系问题及如何理解马克思的辩证方法(亦即《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的方法)问题。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关系,卢波里尼等人在他们的文章中批评说,“戴拉沃尔佩学派”为了以一种“伽利略方法”取代《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中的马克思主义方法,为了广泛否定恩格斯,“不仅过分强调马克思辩证法和黑格尔辩证法的对立,而且将这种对立加以激化”。卢波里尼等人认为:“马克思的方法首先是建立在承认矛盾的实在的客观性的基础上的,而这种承认就是马克思和黑格尔之间的继承因素。它虽然不是唯一的,却是主要的因素”(参看《再生》1962年第8期)。但是“戴拉沃尔佩学派”表示说,他们是承认黑格尔遗产的,而不同意卢波里尼的论断,“因为,承认矛盾的实在的客观性,对于黑格尔和马克思来说,是有着绝对不同的理解方式的。……对于黑格尔来说,矛盾……仅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的二重化……对于马克思来说,恰恰相反,矛盾是实在的,是处于生产活动史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水平上的人的生活的实在的因素的对立”(参看罗西[M.Rossi]《理论与实践》,《再生》1962年第17期)。关于什么是马克思的辩证方法问题,“戴拉沃尔佩学派”的主将 G.戴拉沃尔佩(Galvano della Volpe)在他的《论辩证法——答同志及其他》一文(《再生》1962年第19期)中从分析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第3节《政治经济学的方法》着手,提出了他的两个主要论点:1.《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的方法是“具体—抽象—具体(或归纳——演绎)循环的方法”。2.唯物辩证法的“抽象的普通性和这种抽象的可以验证的正确性,表现在它们的历史实践之中,而这种历史实践性就是包含在《费尔巴哈论纲》中的、后来又在《资本论》中用以批判政治经济学的马克思主义的‘道德伽利略主义’”。我们选择的这篇文章是卢波里尼针对戴拉沃尔佩的这些论点所写的评述。文章比较全面地摆出了争论双方的观点,提供了批判和参考的线索,并使我们可以窥见这场论战的一班。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对蒲鲁东辩证法的批判是马克思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体系批判的核心。蒲鲁东的辩证法成分包含康德和黑格尔的思想,以往学界认为主要侧重于后者。本文则认为,蒲鲁东的思想来源更侧重于对康德二律背反思想的吸收,与黑格尔辩证法本身相距甚远甚至对立,但在形式上与黑格尔辩证法又具有同构性。马克思通过对蒲鲁东辩证法的批判,从更深层次来说是对自康德以来的德国古典哲学传统的总批判。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有必要重思马克思对蒲鲁东辩证法的批判。  相似文献   

14.
这篇文章,是一九六三年曾经在法国引起很多讨论的一篇文章。本文作者阿尔杜赛尔(L.Althusser)曾于一九六一年在《思想》杂志上发表《关于青年马克思》一文,已经提出一种看法,认为马克思从黑格尔那里学到的“理论结构的内容,远远少于理论上的一种构成方法,即某种理论精种的教育方法。”换句话说,就是马克思没有保留黑格尔辩证法的内容,而只是按照他自己的办法采取了某种理论的灵活性。过了八个月,阿尔杜赛尔又在《思想》杂志上发表《矛盾和多元的决定》一文,详细阐  相似文献   

15.
张亮 《现代哲学》2007,42(3):32-37
卢卡奇创作《青年黑格尔》是其思想发展的一个内在要求。由于他未能恰当处理自己关于青年黑格尔与青年马克思在哲学思想发展方式上具有类似性这个重要的理论直觉,不自觉地把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过程以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某些评论,当作观察、评判《精神现象学》的形成与本质的参照系,从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混淆与偏差。但是,不管是对黑格尔研究、卢卡奇研究还是一般思想史研究来说,《青年黑格尔》都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一众所周知,费尔巴哈是马克思从黑格尔走向自己的新的哲学世界观的中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之一。但是,费尔巴哈哲学同时又是唯物主义在19世纪上半叶,经过与黑格尔唯心主义斗争之后的新发展。这一点却往往为人所忽视。而实际上,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对费尔巴哈的评价重点一直落在他改造旧哲学(包括英法唯物主义),批判黑格尔辩证法的历史功绩上。  相似文献   

17.
研究青年马克思的人通常都很强调要对黑格尔哲学和青年黑格尔派哲学对他的影响作出估计。本文的着眼点稍为不同,而是试图重新确立这样的认识,即青年马克思并不过分看重哲学批判在导致社会变革上的作用,而是开始强调无产阶级所要起的作用。青年马克思的思想不仅是不断发展的,而且很早就包含有这样的因素,这些因素使他能沿着完全不同于青年黑格尔派哲学的道路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异化、哲学人本学和“马克思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代资产阶级哲学对于马克思所做的批判,是围绕着异化概念做文章。自从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手稿》于1932年发表以来,以及在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历史中,还没有任何其他概念,被马列主义的敌人——资产阶级分子和修正主义者,进行过如此详尽的“研究”。这个事实清楚地告诉人们,首先必须联系到当代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之间所展开的深刻斗争来看待关于异化概念的任何解释。因此,异化概念所涉及的,不是狭义上的语言-历史问题,即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在多大程度上还受费尔巴哈或黑格尔的影响,或者摆脱了他们的影响的问题,而首先是阶级的意识形态斗争问题。  相似文献   

19.
青年马克思对实践理解的演化张阳升马克思一登上哲学舞台,就面对贯穿德国古典哲学的关于思维和存在如何统一的问题。费尔巴哈以存在为主体、思维为宾词,克服了黑格尔用精神来统一存在的错误。但是他没有解决思维和存在如何统一的问题。马克思独具高见地提出了两者相统一的中介桥梁范畴即实践。一开始,马克思将实践仅仅理解为哲学的实践,并且“哲学上的实践本身就是理论的”。这种哲学实践是立足于自我意识立场上的理性批判活动。《德法年鉴》时期的青年马克思越出纯哲学的批判而达到政治性的实践理论,他认为实现人类解放的途径就是哲学与无产阶级的结合,无产阶级在哲学的统率下对现实进行武器的批判。由于从政治性实践角度对无产阶级及其阶级意识的关注,马克思思想的触角就不能不触动工人的工资、资本的利润,即政治经济学这块园地。((1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以异化劳动学说作为思想基础的。在这里,马克思是从人的本质出发去阐述生产劳动的,这是一种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理想劳动。这种抽象的劳动实践是自由自觉的活动,是思维和存在统一的中介,以此即可消除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绝对统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立足于“人的感性活动”,这标志着马克思对实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法国新黑格尔主义者L.朗特格莱勃(Ludwig Landgrebe)教授、博士的“辩证法问题”一文中的第四节。该文共分五节,第一节主要论述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辩证法之间的关系,第二节论述黑格尔的辩证法,第三节进而谈到黑格尔原来想要表述的辩证法和他在自己体系中所体现的辩证法之间的不一致。第四节论述马克思的辩证法,第五节论述恩格斯的辩证法。在第四节里,作者联系黑格尔的辩证法来探讨马克思的辩证法。作者一方面认为马克思的辩证法是“现实的辩证法”,有别于黑格尔的“观念的辩证法”,并以为“马克思首先是把他的思想看作为一种完成了的自然主义或者一种真正的人道主义,这种人道主义既与唯心主义又与唯物主义有所区别”。另一方面,作者还认为:“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人的族类的自我生产的原则,它不是思维运动的规律,而是真正的生产活动的规律,是作为一个劳动着的并通过劳动来推行自我维持和自我生产的人的活动规律”,并说,“马克思的辩证法不是在一种无意识的变化的规律性的意义上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在谈到生产关系的时候,作者认为:马克思依照哲学传统所赋与他的非此即彼的概念不能对生产关系的实质作出最后的答复,作者以为:“生产关系既不是自然,也不是精神,而是两者的统一”。作者还讨论了马克思对于自然的观点,认为:“对马克思来说,自在的自然是一个毫无意义的、可以根本不问的问题。”并认为“在这一点上,马克思的观点不仅与唯心主义有血缘关系,而且甚至在结构上相同”。最后作者在谈到人的问题时认为:“对于马克思来说,人是自然整体,这个整体的本质核心不是精神,但也不是物质,而是两者的统一”,作者竟瞎说;“在这一点上显然可见:马克思的观点是多么深刻地植根于形而上学思维的整个传统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