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把关于语义学与本体论之间关系的某些现代观点,与中世纪晚期唯名论哲学家奥卡姆和布里丹的观点进行了比较。根据所谓的"本体论-语义学对应性的论题",可以把现代观点作如下表征:语义学中的初始(不可定义的)范畴概念界定了实在中的原初实体的范围。本文将证明,中世纪晚期唯名论的"本体论化简"方案,并非被试图从语义分析中"读出"本体论或者试图识别出绝对的语义初始词汇等因素所驱使,尽管流行的误解与此相反。中世纪作者提出了一种更为灵活的、动态的"亚里士多德式的自然主义"观点,它是对"概念部落主义"与"概念帝国主义"这两种并没有什么吸引力的现代观点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历史唯物主义在全球化时代的适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今天,右派和左派知识分子都在挑战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传统的当代适用性.右派知识分子如福山提出历史终结论,认为自由民主制度也许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的一种统治形式".而左派也在质疑阶级分析和生产方式等概念是否适用于当下的历史情境.  相似文献   

3.
<正>问:您虽退休有年,但仍活跃于学术领域,尤其在传统伦理现代价值研究的方法论方面,先是提出"伦理文化演进的‘原源之辨’",后又提出"文化生命结构的‘形神统一’"。这两个概念都涉及传统伦理现代价值研究的方法论建构,标志着您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的研究达到了一种学术自觉。我们的访谈就从这两个概念开始。先请您谈谈"原源之辨"。  相似文献   

4.
"宗教"是中国古已有之的概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现代宗教学背景下的宗教概念传入中国,逐渐与中国本土宗教观念相融合,形成了一个既具备西方文化特质,又具有中国传统思维特征的中国化的宗教概念。中国近代宗教概念的形成不是一个单纯的学术事件,而是中西方文明冲突的结果,是传统思想在现代语境中的挣扎和变革,是西方文明在传统环境中的妥协和调适,是传统中国社会接受西方观念制度的一个缩影。近代中国宗教观念的形成以儒教地位在近代中国社会中的变迁为切入点,最终落脚于对以中国佛教为主要样本的中国宗教形式的考察。特殊复杂的背景下形成的宗教概念具有超学术层面的价值取向,其形成对近现代儒释二教及其他中国传统宗教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马戈利斯的艺术本体论提出了艺术作为"以物理形式呈现而从文化中出现的实体"观点,这体现了他将作品整体存在视为物理/文化实体共生的策略。该观点反对传统艺术本体论中分割文化实体及物质对象的偏见,致力于应对艺术存在的文化流变与其类型识别的稳定性诉求之间的困难。本文围绕"数目上的识别"、"类型之殊例"、"呈现"、"意图"这四个关键概念,呈现了马戈利斯的艺术本体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6.
"暗物质"(Missing Masses)是拉图尔技术伦理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该概念的提出为伦理学研究开启了一个新的视角,把"人工物"纳入到伦理学的视野之中,赋予"人工物"以一定的"能动性",扩大了伦理空间"行动者"的范围,这使得传统伦理学需要重新反思其基本前提与理论体系的适用性和解释力。从伦理学发展历史的角度看,拉图尔在伦理空间中引入"人工物"的意义不亚于环境伦理发现"自然物"的革命性意义,它在某种程度上会对伦理学的研究产生"范式"意义上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人本"与"民本"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存山 《哲学动态》2005,6(6):21-25
"人本"与"民本"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这两个概念可以说都是中国传统的思想,而又是近现代的表述[1].简言之,"人"相对于神和物而言,"人本"是普遍的哲学或文化的概念;"民"相对于国家和执政者而言,"民本"是政治哲学或政治理念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狄百瑞是西方"新儒家"的代表人物。狄氏一生努力推动并促成了美国中国学对中国思想系统内部概念的研究,将中国传统思想引入西方乃至世界视野,提升了中国文化的世界性意义。狄百瑞的"新儒家"思想体系与现代性息息相关,现代政治运动与思潮是狄百瑞学术研究的根本推动力;狄百瑞对中国传统进行研究,促成符合现代性观念的中国传统人文价值与西方价值的兼容、统一,最终落脚于解决世界范围的现代性困境问题。  相似文献   

9.
前现代性、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三个概念因为现代文明的消极反思而紧密关联,古代性、现代性和当代性三个范畴则分别对应于三个时代的积极描述。有别于笛卡尔哲学所代表的早期现代"普遍精神"和梅洛-庞蒂哲学所代表的后期现代"个体精神",福柯哲学集中展示了当代哲学、尤其是当代法国哲学为我们所描述的"精神失落"这一"时代精神"。在围绕现代与古典之区分而展开的现代性反思的基础上,福柯哲学正面描述了当代文化的"现时性"和"物质性"维度,现代与传统之分的当代转化或者说现代性与古代性之别的当代性变迁由此获得了完美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情绪应激体液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邵枫  林文娟 《心理学报》2001,34(6):64-68
以给予经定时喂水训练大鼠空瓶刺激为情绪性心理直激源,研究了应激源给予的频率及抗原免疫前或后给予应激刺激等因素对此情绪应激体液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特异性抗原OVA免疫前3次,每次30分钟的情绪应激刺激不影响大鼠的抗OVA抗体水平和脾脏指数;抗原免疫后,同样频率和持续时间的情绪应激能一定程度地降低体液免疫功能;而抗原免疫后14次,每次10分钟的情绪应激刺激则显著降低大鼠的抗OVA抗体水平和脾脏指数。该研究证实,抗原免疫后、反复多次的情绪应激刺激能显著抑制大鼠的原发性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