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哲学史上,许多著名哲学家都意识到哲学的使命是把握真善美。例如,在西欧哲学发展史上,就有这样一个渊源流长的优良传统,其间最典型的有康德和黑格尔。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主要讲“真”,《实践理性批判》主要讲“善”,《判断力批判》则主要讲“美”。黑格尔在《逻辑学》、《法哲学》、《美学》等著作中,也力图用真善美  相似文献   

2.
哲学不能只重真、只讲真,应当以真善美的统一及其最高的体现自由为立论原则。真善美三个范畴分别表达了主观性适应客观性的关系,客观性适应主观性的关系,以及主观性与客观性在双向作用中所达到的统一关系。真善美相结合,由此实现的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状态是自由。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之中,其形成过程受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深刻影响。但若论其民族文化渊源,则不能否认湖湘哲学对毛泽东哲学的深刻影响。这一点突出地体现于他的实践观上:湖湘哲学知行观关于"力行践履"、"以知导行"、"知行统一"等思想为毛泽东实践观提供了丰富的地域民族文化元素;毛泽东实践观关于实践的决定性、认识的能动性以及实践与认识的辩证统一思想烙下了湖湘哲学知行观的深刻印迹。  相似文献   

4.
刘丰 《中国哲学史》2023,(2):119-128
蒙培元先生的理学研究以朱子哲学为核心。他在晚年对朱子哲学的研究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看法,而且也突破了早期的一些观点。就朱子哲学中的理气观来说,他从早期的观念论转变到晚年的存在论,从两个世界转变到了一个世界。蒙先生认为朱子哲学中的“心”具有本体的意义,并且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出他的情感哲学与境界理论。蒙先生还从境界说转出了生态说,将朱子哲学以及中国哲学的诠释推向了一个新的维度。中国哲学其实就是深层次的生态哲学。这是蒙先生“接着讲”宋明理学,“接着中国哲学生态观讲”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5.
“天地境界”是冯友兰先生根据中国哲学的精神提出的人生四境界之一,他认为一神论宗教的境界“近乎”天地境界而犹有未树。本文承接冯友兰对哲学与宗教之分殊的阐明并观照宗教学学科基本的客观比较方法,以犹太思想家马丁·布伯所揭示的一神论信仰的“启示境界”为参照,阐明其“对话关系”的特质。通过对观两种境界的差异,探析“文明互鉴”的深层内涵与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6.
老子是我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老子的“音声相和”与“大音希声”是其以哲学的慧眼,对音乐美的深刻推断,本文从音声相和-音乐美的哲学,大音希声-音乐美的境界,探讨老子的音乐审美观。  相似文献   

7.
杨国荣 《学海》2003,(4):26-32
哲学究竟是什么 ?在追问存在的同时 ,哲学总是难以回避这一元哲学意义上的问题。以智慧的追求和探索为指向 ,哲学之思奠基于知和行的过程 ,展开于世界之“在”和人自身存在的内在统一 ,并具体化为对“性与天道”的绵绵沉思。作为对世界总体上的把握 ,哲学试图达到的 ,是真实、具体的存在。在“是什么”、“意味着什么”、“应当成为什么”等追问中 ,哲学从类和个体的层面 ,不断地引导人们走向真、善、美的统一和自由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会议于1989年11月在湖北十堰市召开,与会140余人。会议讨论了党校在干部哲学教育中的作用,强调要分清哲学理论是非,坚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会议还对几个学术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现将其中有关主体学说的两个问题综述如下。一、对毛泽东哲学思想主体学说的探讨有的论者认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理论与中国实际结合,深入研究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体问题,形成了关于主体结构、主体特性、主体价值、主体改造等有特色的主体学说。第一,从主体结构方面讲,它把主体看作是一个由个体、团体、政党、阶级、人民群众组成的辩证有序的系列结构,既强调个体主体的作用,也强调群体主体的作用,而且将这两者辩证关系的理论运用于党的政治生活和领导工作实践,形成了“群众——领导——群众”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第二,从主体特性方面讲,它把“自觉能动性”作为主体的根本特性,而主体活动的目的性、预见性、计划性、主动性、灵活性、创造性看作是主体“自觉能动性”的系统展开。因此,可以把毛泽东哲学思想主体特性理论的内容概括为“一个根本特性,六个具体特性”  相似文献   

9.
刘志山  余其铨 《现代哲学》2001,1(4):110-113
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充分体现在哲学的历史中,只不过在不同时期,人们追求的重点和探讨的角度不同。从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来看,古代哲学侧重于从客体方面探寻真善美,近代哲学侧重于从主体方面探寻真善美,德国古典哲学侧重于从主客体关系上来探寻真善美,追求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实践论》、《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是毛泽东的两部重要哲学著作,它们构成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核心。在“两论”问世70周年的今天,客观地、公正地评价这两部著作,对于我们深入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事业,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两论”的成因、修改及理论来源1.“两论”的成因《实践论》、《矛盾论》是在批判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思想、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其直接原因是为了在抗日军政大学讲授哲学。1937年4月起,毛泽东应抗日军政大学的邀请为干部和学员讲授哲学;至“七·…  相似文献   

11.
青年毛泽东的人生价值观,内涵深刻,意义深远。其奋斗向上的人生观,是“恰同学少年”上下求索、矢志追求的主体力量。其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奋斗观,是对湖湘文化优秀传统的传承与弘扬。其“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的革命初衷和理想诉求,是人生与社会的至高境界。其艰苦奋斗的价值观,是革命者和革命精神的政治本色。青年毛泽东的人生价值观不仅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而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仍然具有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乔清举 《孔子研究》2023,(1):45-52+158
儒家哲学本质上是生态哲学,“生态儒学”概念可以成立。儒家把自然分为动物、植物、土地、山川四种对象,从宗教、道德、政治法律三个维度对这些对象提出生态性质的认识和对待措施。生态儒学有一个由气、通、和、生、时、道、仁等概念构成的范畴体系,有一个由生态本体论、生态功夫论、生态境界论构成的生态观,有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发展史。儒家哲学主张的心灵和谐、人际和谐、社会和谐、国际和谐,都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基础。生态儒学不仅可以推进对于儒家哲学以至于中国哲学的理解,也有助于推进对于哲学本身的突破,促使我们重新认识“主体”“客体”概念,重建主客关系理论,由此对世界哲学进行第二次启蒙。  相似文献   

13.
李明 《中国哲学史》2006,6(4):56-64
“境”或“境界”在哲学,特别是中国哲学范畴体系中占居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目前,学界对境界元理论问题尚在探索,同宇宙论、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等相对照而言,境界论还未形成比较系统、成熟和完备的理论模式。而且,由于其基本特性与内涵相当复杂,加之观照视角不同,学者们对“境界”的理解还存在着很大分歧。而从历史主义角度出发,则有助于对其内涵与基本理论特质给予深入地把握。为此,本文通过对“境”或“境界”范畴在中国古代典籍、佛教经文以及文艺评论中的原有涵义进行探掘和梳理,揭示其由常识性语言依次经过佛教用语、美学范畴,最后上升为哲学概念的逻辑进程,进而透过“境界”范畴的自身发展过程及其所展现出的种种延伸性特征,探究其哲学层面的内涵与基本理论特质。  相似文献   

14.
《哲学堂》2004,(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本质上和内容上是基本一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具有现实可能性和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最初是以列宁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为中介经由斯大林主义和苏联模式来完成的。迄今为止,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共有三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毛泽东不愧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杰出代表,邓小平哲学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当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并非一帆风顺,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历史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将伴随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始终。它要求我们要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发展的规律,科学地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传统中国哲学、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以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等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的关系,本着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各流派的精神,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不断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更新其内容改变其形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哲学与中国文化精神何显明,雍涛从文化的视野,特别是中西文化冲突、融汇的广阔背景中去透视毛泽东哲学的思想特质、文化渊薮,以及它在中国思想文化史和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这是80年代中期以来毛泽东哲学研究中的一个突出的趋向。这是一个重大的视角转移,它给毛泽东哲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已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但是,严格地讲,这种研究还刚刚起步,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从宏观上讲,在有关毛泽东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的研究中,往往局限于从成语典故、文化经典以及哲学范畴的实例类比来说明毛泽东哲学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其实,这种文化继承是表层的。要真正认识毛泽东哲学的中国特性,认识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具体地分析中国传统的哲学精神、哲学气质、哲学思维方式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气韵”、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性格、文化心态等等,是如何具体地积淀在毛泽东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并如何从他的哲学思想中透露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深刻地分析、把握毛泽东哲学的传统文化根基。从微观上讲,又存在着过于抽象的偏颇,缺乏深入具体的实证研究。或者在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与消极作用上各执一端,未能对毛泽东一生的文化心路历程作出深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基于唯物史观来考察文化的本质,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凝聚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一真三性”,一真就是关于新民主主义文化本质的“真理”,三性即时代性、民族性和大众性,与此相联系的文化活动的“三重主体”显现了人类文化活动最基本的主体结构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7.
全国报刊部分哲学论文索引(1993年2月11日至同年3月10日)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马克思意识形态观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的区别/杨立群学术交流(哈尔滨).1993,1.63~68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其意义/郭正红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临汾).1993,1.48~52马克思主体理论的实质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冯景源南京社会科学.1993,1.51~56纯粹主体之消解:兼论唯物史观的逻辑前提/夏耕学术月刊(上海).1993,1.14~19,58马克思关于人之本质学说新解/县辉北方论丛(哈尔滨).1993,1.66~68论马克思“个人能力充分发展是最大生产力”思想的当代意义/韩庆祥学术界(合肥).1993,1.7~10哈贝马斯怎样看待理性的“危机”与“乌托邦”的“终结”/童世骏哲学动态(北京).1993,2.27~30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概览/郭建宁北京社会科学.1993,1.41~46论毛泽东精神/黄学诗理论探索(太原).1993,1.35~37基于实践的“古今中外法”:试论毛泽东的文化发展观/李景源//哲学研究(北京).1993,2.3~8毛泽东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的渊源关系举要1杨仁忠,畅胜一  相似文献   

18.
管子的思想对中国影响较大,《管子》的君子观是天地之道,是君子存在的依据,君子的“禾变”智变是君子存在的现实需要,君子境界是静因无为自然境界与“重任”在身的道德境界的结合,君子的核心思想是“禾变”智变,这符合当时社会现实需求。这种“禾变”智变思想与儒家君子观仁义礼智合一的思想不一致,后来儒家君子观在发展上对管子君子观进行了“合变”式地发展传承,既有批判又有吸收,使儒家君子成为理想的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19.
真实的思想     
程志敏 《现代哲学》2003,1(2):97-101
哲学在于“指引”。思想是“真”,而非“实”。思想不是某种现实的东西,“真”也不在于符合实在,而在于意义本身。思想是“真”、“实”的统一体。分析哲学运动在“形式化”的进程中,更多地运行在“实”的而非“真”的层面上,因此这场“哥白尼式”的革命运动需要重新审视和定位。  相似文献   

20.
《现代哲学》2006,(2):I0001-I0001
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主编的《现代哲学》,为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哲学学术期刊。2006年,《现代哲学》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并郑重推出新专栏——“毛泽东与当代中国”。2006年恰逢毛泽东逝世30周年,本刊专设“毛泽东与当代中国”栏目,对于纪念这位曾经在当代中国烙下不朽印记,并将继续影响中国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