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学富 《天风》2022,(5):52-53
文章开始前,让我们先读一段经文,《马太福音》5章38节至42节: "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的,不可推辞."  相似文献   

2.
《荀子·劝学》不仅开篇的论述别具深意,暗示了荀子的教诲是对"有志于成为君子的人"说的,而且整个篇章全面继承和阐发了孔子的"君子学"思想,鲜明地揭示了孔子"由礼行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荀子承续孔子的思想见识,既区分无心向学的人与有志从学的人,又辨明立志向学者的德性或知性品级的差异,强调对不同德性品级的人应该实行不同的教诲。由此进一步,荀子不仅揭示了成为士君子的修学途径与内容,而且指明了有志学人从学受教的原则,即亲贤师与隆礼义。荀子希望通过礼义教化培养出德行完美的儒家士君子,并谨防有志学人因不懂得修学礼义而误入歧途,学成了一个陋儒或散儒。  相似文献   

3.
谈时间管理     
周志治 《天风》2008,(18):31-31
经文:诗90:12;箴19:8 常有人说, "你们教牧都很忙吧?"我常回应说: "不忙,只是事多."事多不就是"忙"吗?是.可有人说,忙这个字由"心"和"亡"两字组成,"忙"含有心死之意.有人事多,而只会赶路不懂得要停下来认路,讲事工进度而不顾深度,只有工作没有人生风景,这种情况我不要.事可以多,但可以理出优先次序,可以善用人才,团队协作,因此事多而心不可以"亡",这样才能永远绽放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林强 《天风》2008,(9):13-13
"阿们"是基督教特有的语汇,它是从希伯来语翻译而来的,意思是:"诚心所愿"、"实实在在"、"我愿意"或"就是这样"等意."阿们"是每个基督徒从心底里向神发出的感言.誓言或承诺.  相似文献   

5.
傅真 《天风》2002,(11):18-19
什么是平安? 主耶稣复活后向门徒显现,有五次说的第一句话是"愿你们平安!"(约20:19、21、26,太28:9,路24:36)这句话不只是向当年门徒讲的,也是向今天每一个信徒讲的."愿你们平安!"不只是一种问候、祝福、安慰和鼓励,它有特别丰富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近来有两件事令人深思,并广为人知.一件是天津光荣公司的11名青年,为抵制美化日本军国主义的光盘《提督的决断》愤而辞职.另一件是珠海一韩国公司的女老板命令工人给她下跪,许多人都跪下了,而一个名叫孙天帅的青年就是不跪,被除名.人之所以是人而不是动物,就是人是用两条腿站着,而不是用四条腿爬,所以人的腿轻易不能弯曲,这才是做为人的尊严.即使在封建社会,也有“上跪皇上,下跪父母”一说,不是轻易给谁都跪的.可是在20世纪90年代,居然还有人强迫他人给她下跪,在  相似文献   

7.
"莫若以明"在<齐物论>中出现两次:第一次从"道恶乎隐而有真伪"一句起,到"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第二次从"物无非彼,物无非是"一句起,到"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  相似文献   

8.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对"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进行了彻底的批判.而康德关于"存在"的几乎所有论题都表现在了这个批判里.这些论题主要包括:1."是"不是一个实在的谓词,2."存在"是对某些规定性本身的肯定,3."存在"是对某物本身的肯定.本文希望通过对这个批判的解析而获得对康德的"存在"论题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9.
求必得着     
叶予之 《天风》2008,(9):10-12
经文:腓4:6;路加11:9-13 在<(马太福音>21章22节中说:"你们祷告,无论求什么,只要信,就必得着."在<雅各书>4章2节也说:"你们得不着,是因为你们不求."这两节简短的经文都告诉我们:祷告中存在和强调一个"求"字.祈祷一词的原意就是"要求"、"请求".就是向上帝表示自己的愿望,向上帝要.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斯里兰卡佛教协会向香港郭兆明居士赠送佛陀真身舍利的仪式,6月20日在斯里兰卡古城康提佛牙寺举行.神圣的佛祖真身舍利系无价之宝,当今世界上只有极少数几个佛教国家珍藏着这种圣物.他成为亿万富翁之后,仍不忘自己所走过的艰辛征途,至今他和家人仍过着清茶淡饭的俭朴生活.然而,他向上海、广东和斯里兰卡的寺庙、灾区却慷慨解囊,大量捐款.他为尼泊尔建"和平城"一次捐款50万港元.他对笔者说:"人生在世,应利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多为社会、为他人做些有益的事."他还说:"我的财富来自社会,应用于社会."为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个好爸爸     
记得去年六一儿童节前后,幼儿园老师告诉我们夫妻俩一件趣事.在一次活动课上,小朋友被问到"你们长大了,想当什么"的时候,孩子们的回答各具特色,而我们家的宝贝则出人意料地说:"长大后,我想当爸爸."老师极为认真地回复:"宝贝,你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听闻后,一家人都笑得前俯后仰.面对儿子如此天真、单纯又质朴的回答,除了欢愉外,也给我这个当爸爸的带来了些许思考.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20,(4)
正读书是一个人生命的沉淀,是一个民族未来的希望,读书的好处自然不言而喻!我国古人以读书分类:"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有人视读书为功成名就、出人头地的方式,于是有了这样的吟诵:"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读,读,读,书中自有颜如玉。"也有人视读书为高山流水觅知音,淡泊了名利,只为实现鸿鹄之志。细细想来,不以物喜又不以己悲的读书之人,岂能不忧国忧民忧天下?读书在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烙印。现代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法音》2017,(5)
<正>本刊讯5月4日至8日,应佛教大学国际协会主席、泰国摩诃朱拉隆功大学校长梵智长老邀请,中国佛学院副院长向学法师一行4人赴泰出席佛教大学国际协会第三届会议。会议在摩诃朱拉隆功大学开幕和曼谷联合国会议中心闭幕。主旨为"促进世界各地佛教大学的相互交流与共同发展"。与会的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佛教大学国际协会执委会成员、佛学及应  相似文献   

14.
汤士文 《天风》2022,(10):23-25
诗篇中大部分内容是诗人向上帝发出的祷告.正如教会里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不会祷告读诗篇,缺少智慧读箴言."诗篇为基督徒提供了祷告、灵修的范本.潘霍华(Dietrich Bonhoeffer)曾说:"理解诗篇的唯一方法就是用膝盖跪下来,全体会众尽力用诗篇的语言来祷告."四世纪的基督教领袖亚他那修(Athanasius)认为我们应该用诗篇来祷告,不管我们身处何种境遇,总会有一首诗篇适合我们的需要.祷告的内容主要包括赞美、感谢、认罪、奉献、祈求和代求等.本文先来谈谈赞美.因为诗篇首先是教导我们如何赞美上帝的.  相似文献   

15.
"有一次生病住院,检测出是艾滋病,婆婆不让我回家,不让我见孩子,心里很苦,只好到处跑,是‘佛光之家'接纳了我,鼓励我活下去,我就感觉到自己还有一点希望."一位西双版纳的艾滋病患者说. "佛光之家"的负责人岩罕恩说,我们管这些艾滋病患者叫"家人".  相似文献   

16.
自觉与行佛     
释星云 《法音》2021,(10):54-59
出版《云水三千》时,曾有人问我:"什么叫云水三千?"也有人问我:"为什么要经常在五大洲来回奔忙?"我回答:"天上的白云飘来又飘去,地下的河水流过去又流回来.出家人行脚就是云水.云水到哪里去呢?三千大千世界."所以,云水就是"行佛". 这数十年来,看到佛教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蓬勃发展.不但信仰佛教的人口逐年增加,尤其佛教所办的各种弘法活动,也都普遍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这真是值得可喜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消息11则     
《法音》1992,(1)
中国佛学院第二届三论系研究生论文答辩于1991年11月21日上午在广济寺小会议室举行。答辩委员会由4人组成。主席:巫伯慧教授;导师,刘峰讲师;委员:中国佛学院王新老师、叶庆雨教务长。列席的有中国佛学院唯识、中国佛教史方面的三位研究生。答辩气氛严肃、认真。首先,研究生向学同学向委员会介绍了自己的毕业论文,接着答辩委员会提出六个问题,向学同学都在规定的时间内一一作了圆满的解答,受到委员  相似文献   

18.
张磊康 《天风》2022,(5):59-59
一次团契活动结束之后,我与团契里的一位弟兄交流,他向我讲述了 自己在家庭、信仰以及服侍中的疑惑与挑战.当我听到他分享自己经历的时候,我想到身边也有一些弟兄姊妹正在经历人生的低谷,面对极大的挑战.每一个基督徒都有自己的十字架,都有自己要承受的环境与苦难.很多基督徒在 自己的信仰经历中或是安慰别人时,常祈求上帝带领他们摆脱这样的困境,却忽视了重要的一点:应当如何面对当下的困难与挑战?  相似文献   

19.
河南"回民秧歌"其实就是南顿"回民秧歌".南顿"回民秧歌"是河南省唯一的回族民间舞蹈.南顿位于项城市,现称南顿镇,旧称南顿集.至今,在南顿还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南顿集靠沙河,男女老少跳秧歌."  相似文献   

20.
前言:你希望父爱是一种深沉如山、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还是希望父爱能够外在地表现出来,像海浪一样活跃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呢?有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有一位爸爸几乎每天都早出晚归,基本上到家时孩子已经睡了。有一次回家稍微早一点,看到5岁的孩子站在门口等他。孩子:"爸爸,你能告诉我你一个小时挣多少钱吗?"爸爸:"儿子,这你不需要知道。"孩子:"可是我想知道,爸爸。"爸爸:"好吧,我一小时赚2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