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魏琴 《哲学研究》2023,(11):108-117
马里翁认为,谈论解释学必须从“给予性”这一现象学的最终权威开始。现象学对“给予性”的强调不仅没有像很多批评者所认为的那样取消解释学,反而从现象学的维度赋予了解释学一种根本的“现象化”功能,即试图弥合现象之“给予”与“显现”之间的间隔。具体来说,解释学至少从四个方面“介入”了给予性现象学,使得不同的现象性模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给予性的“溢出”最终要求一门“不可穷尽的解释学”,充分说明“给予越多,解释越多”。  相似文献   

2.
狄尔泰与现代解释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谢地坤 《哲学动态》2006,5(3):16-23
在西方解释学的发展过程中,狄尔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不仅充分认识到施莱尔马赫的解释学在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而且把解释学由单纯的文本研究扩展到对现实世界中的人(Mensch)的研究,创造了所谓“生命解释学”(d ie Hermeneutik des Lebens)。狄尔泰因此不仅赋予了解释学以方法论的意义,而且还承认解释学就是哲学的过程,从而使解释学具有了认识论的意义。正是在狄尔泰的努力下,解释学才由传统解释学进展到当代的伽达默尔的所谓哲学解释学。一作为施莱尔马赫的再传弟子,狄尔泰的哲学生涯开始于施莱尔马赫研究。还是在读书期间,他撰写…  相似文献   

3.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哲学中善的观念》是伽达默尔继《真理与方法》之后的第二部 杰作。它通过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善”观念的分析,着重阐释了柏拉图在这个问题上 的前后关联以及与亚里士多德的一致性,强调二人即便有差异,也不是根本性的,他们一起 构成了西方实践哲学传统的伟大开端。伽达默尔这一解释立足于一个新的起点,那就是超越 当代德国的新康德派、耶格尔派的立场,包括海德格尔的挑战,同时也是在更高层次上回到 黑格尔之前的西方传统。它以柏拉图的《斐莱布篇》为重心,上挂下联,揭示了善本身以及 以它为中心的实践哲学与本体论的统一。伽达默尔解释学对普遍性的追求最终在古代实践哲 学中 找到了根据,同时它也反映出当代西方解释学的伦理学转型所依靠的重要资源。这部著作的 完成,使得伽达默尔“解释学就是实践哲学”的著名论断真正落到了实处,解释学的普遍性 得到了彻底的实现,在这里存在哲学与实践哲学、哲学解释学与哲学伦理学达到了统一。  相似文献   

4.
存在于伽达默尔解释学中的"实践哲学转向",既是为伽达默尔本人所肯定也是为学界普遍认同的一种关于伽达默尔学术研究重心演变的基本看法。不过近年来,学界有些不同的意见。作为一个专门性问题加以深入的讨论,将使人们能够真正准确理解和充分把握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作为实践哲学"的核心性主题和思想实质。伽达默尔晚年曾明确指出,自《真理与方法》之后,他的研究转到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实践哲学及社会科学问题。正是通过实践哲学的转向,并在与贝蒂、赫施、哈贝马斯、利科尔和德里达的批判与反批判论争中,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的实践哲学维度得到了鲜明的展开,实践哲学作为"第一哲学"的地位和性质得以确立。这一转向也带来了哲学本身的多维度变革性意义,并引发了西方哲学从注重对世界事物的绝对的永恒的知识性认知的理论哲学向反思人类存在和行为意义的实践哲学的伟大转变,极大地推进了现当代实践哲学接续、重建和复兴的思想运动。  相似文献   

5.
游戏与对话─解释学哲学的原型季桂保日常生活中的游戏一般指的是消遣行为或娱乐活动,游戏是游戏者的主观行为或意向活动。而解释学所指的“游戏”则具有不同的含义。伽达默尔明确地把“游戏”确定为“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在真正的游戏活动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游戏活动者的意志和愿望,而是游戏本身的目的和要求。如此,解释学关于游戏的思考就从游戏的主观反思转变为对游戏本身的存在方式的思考。游戏现象学所揭示的是艺术真理,它所展示的游戏已超出了艺术经验的范围,因而普遍适用于解释学哲学所涉及的全部真理领域,游戏乃是人类生活的一种基本职能,以致于缺乏这种因素的文化是不可想像的。游戏作为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成为包括历史经验和哲学经验在内的解释学理解的原型。游戏同时又是一种交往活动。解释学所探讨的理解根本而言就是一种作为交往活动的游戏,这种理解活动和交往活动本质上也就是人类的“对话”活动。同游戏一样,在真实的对话流动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对话者自我控制的个体意志,而是对话所指向的“共同论题”,这种“共同论题”最终促成了对话双方的相互交流。对话的“共戏”“共在”和“对谈”的结构要求对话者相互依赖、相互尊重,以开放的态度倾听对方所言。由此,从伽达  相似文献   

6.
1981年4月,在巴黎歌德学院举行了“本文与解释”的专题讨论会。出席者中既有德国当代解释学宗师伽达默尔,又有法国后结构主义解构学派巨擘德里达。由于当代在世的哲学大家(尤其是分析哲学以外的哲学家)进行真正学术意义上的面对面“交锋”似乎还是一个不成文的禁忌;由于解释学和解构哲学已成为西方在分析哲学之后影响日渐扩大的两门“显学”;由于这两支同源于欧洲大陆哲学传统而又俨然成为对立的潮流在许多立场上既迥然有别,又相互纠缠,人们对这两位哲学家的第一次学术“对话”怀有特殊的期望和兴趣。伽达默尔在会上作的长篇演讲中,将法国当代哲学思潮称作对自己的“真正挑战”,他提出了与德里达针锋相对的海德格尔解读,并声称德里达将解释学置诸形而上学范畴之下其实是一个错误,哲学解释学并不依赖于任何“出场(现时)的哲学”。德里达在后来的讨论中,则对伽达默尔视为理解之先决条件的立场(即每一对话的参与者都怀有乐于理解对方发言的“善良意志”)并提出质疑,坚持自己对解释学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批评,并阐述了解构哲学的独特主张。德里达的质询与伽达默尔的答复围绕解释与本文问题上双方的一系列对立如理解——非理解、内在——外在、连续——中断、真理——非真理等而展开。问题还不仅仅在于对话的内容,同时也在于这一形式本身就是一个关于对话、理解与解释的复杂个案,它同样给了我们许多与理解和主体间交流有关的提示,譬如最根本的,一种分别出自解构和解释学立场的真正相互交流是否可能。所以,诚如有的西方学者所指出的,这次对话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已说出的那些方面,还在于那些未曾说出的和未曾发生的方面。大标题为译者所加。  相似文献   

7.
四、分析哲学的批评尽管海德格尔思想源于解释学和现象学 ,但是当它试图更本源地思考解释学和现象学的时候 ,它就和一般的解释学和现象学开始分离 ,继而疏远 ,最终放弃。于是一般的解释学和现象学的视角不能通达海德格尔的思想核心问题。至于分析哲学则放弃了这种通达的试图 ,它的目的是要借助语言分析来揭露海德格尔思想中的形而上学的语言表达式 ,即语言的误用。赖尔、卡尔纳普、维特根斯坦、图根哈特和罗蒂等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了海德格尔。赖尔发现理解“存在与时间”是困难的〔1〕。因为海德格尔和分析哲学所使用的语言是两种根本…  相似文献   

8.
针对伽达默尔提出以"效果历史"理论为核心的解释学普遍适用的观点,哈贝马斯根据对语言、日常交往行为与认识过程关系的分析,认为这是一种错误要求,科学理论的形成并不受哲学解释学所提出的认识困难处境的影响。即使在哲学解释擅长的日常交往领域,它也存在明显局限。哈贝马斯在哲学解释学异军突起时主动捍卫解释学方法论意义并完成解释学向批判解释学转型,这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但哈贝马斯过分强调带有明显理想性的自由交往理论建构,也遭到了伽达默尔的有力反驳。  相似文献   

9.
从国内近几年已经发表的有关解释学的论文中,论述伽达默尔解释学思想的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研究者在不同角度的探讨中,产生了对伽达默尔解释学的正确“理解”与“解释”问题.下面就将有关的不同看法综述如下.江怡强调,伽达默尔解释学的核心是语言问题,而且,书面语言是其解释学对象的决定因素.他认为,伽达默尔解释学的主要内容都是围绕着语言与理解、语言与世界这两个关系范  相似文献   

10.
对实践问题的思考贯穿了伽达默尔整个学术生涯,构成了他哲学思想的起点和归宿。实践哲学不仅影响了他的哲学解释学思想的形成,而且他还将哲学解释学应用于实践问题,发展出解释学的实践哲学。实践哲学和解释学在他的思想发展中是一种互动的、相互启发的关系。他对实践哲学和解释学的融合,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他通过对柏拉图的政治思想研究关注到理解和相互理解问题,此外海德格尔对《尼各马可伦理学》的阐释使其注意到实践智慧概念。在中期的代表作《真理与方法》中他通过实践智慧概念阐明解释学的应用问题。后期他通过将哲学解释学应用于对现代社会的反思,寻求对实践合理性的理解,希望以此来引导人们的生活,避免技术文明对人造成的异化。对实践哲学和解释学的融合体现伽达默尔作为一个人文知识分子的现实关怀,对于我们思考现代人的生存处境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利科的"怀疑的解释学"引出一个对解释学的怀疑问题的更加宽泛的思考,强调任何解释学都是对怀疑意识的克服,从近代到现代的西方解释学的发展都表明了这一点。当代的现象学的出发点是直观的"被给予性",而不是某种先入为主的基础。现象学的被给予性是超越传统基础主义的,它同时也是对怀疑主义的超越,它的怀疑是笛卡尔似的。伽达默尔似乎不满于利科过于执着于怀疑的解释学与信心解释学的对峙和差别,而要将两者统一起来,即置怀疑的解释学于信心解释学之中,虽然他在本文中并没有明确使用"信心解释学"这个词。对于伽达默尔来说,从怀疑到信心,是通过辩证法来实现的,而他眼里的辩证法被解释学化了,并与现象学对接,它涵盖对话、解释学的应用、实践智慧和视域融合等因素,伽达默尔突出从中引发出来的"分享"概念,强调理解作为一种参与是"分享",而不是独占,它不是获取部分,而是获取整体,人类的文明、文化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类似滚雪球,越滚越大。  相似文献   

12.
简评伽达默尔的解释学辩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评伽达默尔的解释学辩证法何卫平(武汉大学哲学系430072)哲学解释学是解释学的自我超越,这种超越主要体现在本体论的转向和对解释学内在辩证精神的自觉崭露方面。尽管现代解释学理论是由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共同奠基的,但伽达默尔在参与创立新解释学的同时建立...  相似文献   

13.
理解的应用性与伽达默尔的"实践哲学走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看待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1900~2002)中晚期哲学之间的关系?[1]这是近年来我国诠释学研究颇为关注的问题.严平先生认为,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与哈贝马斯的论战中,伽达默尔逐渐开始了从哲学诠释学到实践哲学的转向;[2]张能为先生也认为伽达默尔晚期哲学"实现了由理论解释学向实践解释学的转变,将解释学与实践哲学联系起来";[3]而何卫平先生则在肯定晚期实践哲学转向的同时,着重强调它"实现了从理解本体论向价值伦理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解释学与伦理学——关于伽达默尔实践哲学的核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是一种实践哲学 ,它包含有强烈的伦理学色彩 ,这种色彩贯穿于伽达默尔的整个学术思想之中 ,这从他的第一个讲座《论古希腊伦理学的概念和历史》、所发表的第一部著作《柏拉图的辩证伦理学》中就可以看得出来。他的《真理与方法》也有不少涉及伦理学的内容。进入到晚期 ,他更自觉地将解释学引向实践哲学 (这里的“实践”,不是科学意义上的实践 ,而是伦理学意义上的实践 ,它和人的生活整体密切相关 ) ,并对此有较为全面、系统、深刻的论述。这些足以表明 ,伽达默尔不仅是一位解释学家 ,同时也是一位伦理学家。然而迄今为…  相似文献   

15.
评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一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哲学评论杂志》1967年附刊第五期中,我对现象学的、语言学的和解释学的基本理论做了比较,特别就这些学科对理解和认识交往行为的意义的分析所作的贡献,做了比较。在这篇文章里,我也对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的基本观点进行了评论。下面,我只把批评他的那一部分看法重新发表出来;收集在这本集子中的伽达默尔写的原批判(见本集第57页等),同我对他的批评的那一部分看法直接相关联。  相似文献   

16.
保罗·利科是以其特有的法国式的现象学而闻名的.解释学现象学是利科现象学的重要特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利科在德国曾作过战俘,这使其有机会接触胡塞尔的现象学,并为他日后发展解释学现象学奠定了基础.《胡塞尔及其现象学分析》一书就是他系统地研究胡塞尔现象学的结晶.利科早期受胡塞尔现象学的影响很大,后来,他逐渐抛弃了他早期的意志现象学,着力于解释学和现象学的结合,从而形成了他的解释学现象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江怡 《哲学动态》2006,(1):19-22
从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看,“训诂”被看做后人继承前人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由于历代统治者出于自身需要而提供大力支持,“训诂学”在中国文化史上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之一,尽管近代以后由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而日渐衰落。在西方思想史上,解释学也是一门具有悠久传统的学科,早在中世纪就有了关于圣经典籍的解释学,到了近代有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的解释学,到了现代又有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我们今天把训诂学与解释学放到一起讨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哲学解释学的深刻影响,促使我们对自己文化解释的反思。我们首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训诂与解释有着…  相似文献   

18.
萧净宇 《世界哲学》2017,(4):117-122
20世纪初,世界语言哲学发生着由本体论向认识论的转向。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哲学,诠释学正是在这一背景中形成的。施佩特作为这一语言哲学现象在俄国的代表,不仅继承了胡塞尔现象学,而且把该现象学与诠释学结合起来,发展出一种独特的诠释学-现象学。该学说根植于胡塞尔现象学,深受狄尔泰诠释学影响,亦有着洪堡语言哲学、斯拉夫派和莫斯科形而上学学派的思想印迹。施佩特对俄国语言哲学的最大贡献在于,他对胡塞尔现象学的发展和对一系列哲学问题的思考在许多方面甚至超越了20世纪中叶德国哲学家们的研究,开创了俄国语言哲学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在这一部分,伽达默尔讨论了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实践智慧概念对解释学的特殊贡献。伽达默尔以此为基础,逐步展开哲学解释学的核心内容,如解释学的应用、解释学循环、成见以及如何对待传统等。他强调,解释学的理解应忠实于其开始和结束于此的事情本身,理解即处理处于他者地位的传统。  相似文献   

20.
现代法国哲学中解释学的状况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解释学在法国哲学中的位置如果一般而言,没有不带“解释”操作的哲学思考的话,那就可以说,任何哲学都或多或少是“解释学的”。在这里必须严格使用这两个在日语中容易混淆的词。说解释学,显然就是表明一种哲学立场。“解释学”(hermeneutique)一词从语源上说是来源于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