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常把“本体论”视作对“存在”的研究,因而也可理解为“存在论”。哲学史的发展表明,古代哲学那种以抽象的、绝对的、一经确立便不再变动的本体为对象的“本体论”,已经为人类的思维进步所扬弃。但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哲学再也没有新的形式的本体论出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也就产生了新的本体论,那就是“实践本体论”。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以及哲学的现代化,在我们看来,就是加深对“实践本体论”的认识和理解,并由此出发来把握自然界、社会、人和思维等等。那么,“实践本体论”是什么呢?它的革命意义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无立场的思想”可能吗?──评一种“新”哲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的当代际遇,再一次使人们追问哲学的合法性。但究竟以什么作为哲学合法性的判据,人们却有着不同的理解。近年来,赵汀阳先生发表了一系列论著,试图对已有哲学进行“一种整体性的改变”(赵汀阳:《自述》,载《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第1期),亦即“把我们通常所说的‘哲学’变成另一种东西”(赵汀阳:《存在就是做事》,载《天涯})1997年第1期),从而结束一切旧哲学。在他看来,“旧概念的哲学”或“经典哲学”的缺陷主要有二:一是“无用”,即“旧哲学(西方哲学或以西方哲学为思维模式的哲学)一直未能成为真正有用的思想”以…  相似文献   

3.
谈论俄罗斯哲学是一件危险的事情。这里,“俄罗斯”和“哲学”的含义都不是自明的。人们首先可能想到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不叫俄国哲学?的确,在很多情况下,俄罗斯就意味着俄国,也就是说,当我们在谈论俄罗斯时是指作为一个国家而不是作为一个民族的俄罗斯,否则,我们将不得不把经常被称为俄国的第一个哲学家的斯科沃罗达(乌克兰族)排除在俄罗斯哲学之外。但是把俄罗斯简单地理解为俄国并非总是一个方便法门,它在避免了一些麻烦的时候又会产生新的麻烦,因为众所周知,在西方乃至今天的中国最著名的俄罗斯哲学家别尔嘉耶夫出生在基辅,而基辅现在…  相似文献   

4.
关于俄国哲学的特色和特点问题已提出一个多世纪了.从上世纪40年代起,当俄国哲学家们开始研究俄国哲学思想的时候,就立即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能否说存在着作为独特现象的俄国哲学,更确切地说存在俄国的哲学.就是说.在俄国有哲学思想,但其根据源不在俄国,而在国外,这些哲学思想仅仅是在俄国传播,而非植根于此.在最早研究俄国哲学史的一部专著中,修士大司祭加夫里尔(B.H.沃斯克列辛斯基)就把哲学的性质、哲学的民族特点解释为民族性、民族的心理和经济特点,同时认为这些特点不仅是上帝赐予某一民族的,而且是地理条件造成的.在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期,几乎所有俄国哲学史家都这样或那样地论及俄国哲学的特色问题,或者完全否定这种特色,或者提出各自的论据.例如,车尔尼雪夫斯基在1856年写道:“从我们思想运动的代表人的独立地批判黑格尔体系之日起,这  相似文献   

5.
颜一 《世界哲学》2002,2(2):71-78
正如巴门尼德使存在成为哲学中一个主导性概念一样.亚里士多德使得实体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哲学词汇。《形而上学)中有一个名的论断:那个很久以前直至如今永远在被追问却永远令人疑惑的问题“存在(to on)是什么”,不过是在问“实体(ousia)是什么”(《形》1028^b2)。亚里士多德哲学完全建立在关于实体问题的讨论上,我们可以贴切地称之为“实体论”。在这里,“实体”看来比“存在”更加重要,甚至不啻于此。  相似文献   

6.
杨国荣 《学海》2003,(4):26-32
哲学究竟是什么 ?在追问存在的同时 ,哲学总是难以回避这一元哲学意义上的问题。以智慧的追求和探索为指向 ,哲学之思奠基于知和行的过程 ,展开于世界之“在”和人自身存在的内在统一 ,并具体化为对“性与天道”的绵绵沉思。作为对世界总体上的把握 ,哲学试图达到的 ,是真实、具体的存在。在“是什么”、“意味着什么”、“应当成为什么”等追问中 ,哲学从类和个体的层面 ,不断地引导人们走向真、善、美的统一和自由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对那些不清楚拉丁美洲思想特殊发展的人来说,拉丁美洲哲学是否存在是他们要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存在拉美哲学这种东西吗?”或者“所指的拉美哲学是什么意思?”产生这些问题,是因为哲学一般地讲并不限定是属于哪种民族和文化的。即使用这样限定的话,一般也不是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即“拉丁美洲”,这种限定。哲学一般认为是仅  相似文献   

8.
1993年3月在莫斯科召开了一次俄国哲学国际会议。大会是由克林顿领导的美国跨国研究所和俄罗斯科学院哲学所共同组织的。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俄、美、英、法、德、意等国的著名俄国哲学史专家。本刊选译了俄《哲学问题》杂志1994年第1期上发表的部分会议材料:M.H.格罗莫夫的《俄国文化的永恒价值》,Ⅱ)K.斯坎兰的《俄国需要俄国哲学吗?》和A.瓦利茨基的《关于俄国哲学中的“俄国思想”》。 这组文章由贾泽林协助本刊选题。  相似文献   

9.
1993年3月在莫斯科召开了一次俄国哲学国际会议。大会是由克林顿领导的美国跨国研究所和俄罗斯科学院哲学所共同组织的。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俄、美、英、法、德、意等国的著名俄国哲学史专家。本刊选译了俄《哲学问题》杂志1994年第1期上发表的部分会议材料:M.H.格罗莫夫的《俄国文化的永恒价值》,Ⅱ)K.斯坎兰的《俄国需要俄国哲学吗?》和A.瓦利茨基的《关于俄国哲学中的“俄国思想”》。 这组文章由贾泽林协助本刊选题。  相似文献   

10.
1993年3月在莫斯科召开了一次俄国哲学国际会议。大会是由克林顿领导的美国跨国研究所和俄罗斯科学院哲学所共同组织的。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俄、美、英、法、德、意等国的著名俄国哲学史专家。本刊选译了俄《哲学问题》杂志1994年第1期上发表的部分会议材料:M.H.格罗莫夫的《俄国文化的永恒价值》,Ⅱ)K.斯坎兰的《俄国需要俄国哲学吗?》和A.瓦利茨基的《关于俄国哲学中的“俄国思想”》。 这组文章由贾泽林协助本刊选题。  相似文献   

11.
一、历 史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是中国人在主动寻求中从原产地西欧引进的, 但这种引进却主要是通过俄国这个中转站转口而来。社会发展水平落后于西欧的俄国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解读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其特点之一是在 20世纪 20、30年代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加工成通俗的“原理”形式。而当文化上更为落后的中国“学生”以俄为师的时候, 鉴于俄国人这种“原理”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易学易懂, 便将之全盘继承过来。这种俄式“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影响了第一代中国革命者, 也影响了当时中国的知识界和教育界。喜爱哲学的中国革命领袖毛泽东在…  相似文献   

12.
哈:心灵哲学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心灵哲学和诸如神经科学、认知科学以及心理学等学科有什么区别? 普:象哲学的所有其他分支一样,心灵哲学是对一大堆松散的问题的讨论,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有时也会减少)。“心灵”概念本身,几千年来,变化极大,使事情更为复杂。例如,亚里士多德并没有与我们的“心灵”概念确切对应的概念。赛克(Psyche),或灵魂,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和我们的“心灵”并不等同,因为它包括诸如消化生殖等一些‘非精神”的功能。(其所以如此,是由于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灵魂”就是生命有机体的形式。这一概念明显地不如我们目前的“心灵”概念吗?)而且,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奴斯(nous),或理性,排除了许多我们认为是精神的功能(这些功能中的一部分被萨姆斯[thumos]取代,它是亚里士多德认为存在于心中的整合中心)。  相似文献   

13.
世界哲学的基本问题,当然也是俄国哲学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不存在任何专门的俄国哲学,但存在感受和讨论世界哲学问题的俄国方式和俄国方法。不同的民族,能在每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提供的丰富内容里,发现不同的思想和情感,并做出评价。从这个意义上讲,存在俄国的柏拉图、俄国的笛卡儿,当然也有俄国的康德。在哲学中也和在科学中一样,不可能有民族主义;但不同民族对不同的世界问题和不同的思想传统,可能各有偏好。俄国哲学的特点是,它和希腊化时代、和苏格拉底方法、和柏拉图的古代辩证法的关系。它在获得这个传统的同时,也获得…  相似文献   

14.
哲学方法的个性化特征及其普遍性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迄今尚未形成一个为大家所公认的定义。哲学是什么 ,可谓是一人一义。看来 ,我们不能也无必要去找出一个为人所公认的哲学定义。这与哲学的特性有关。在我看来 ,从功能性上讲 ,哲学乃是在其个性化的方式中表达出其普遍性的理念的。张世英先生在《哲学导论》中讲 ,哲学以思考普遍性问题为起点。他引黑格尔的话说 :“哲学以思想、普遍者为内容 ,而内容就是整个的存在。”“什么地方普遍者被认为无所不包的存在 ,……则哲学便从那里开始。”[1] 张先生认为科学亦讲普遍性问题 ,哲学与科学的区别在于 ,哲学所讲的普遍性是“最大最高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5.
自进入七十年代以来,台湾哲学极为重视自身“体系与理论”的“重建”工作,并相应地重建了一个“心物合一论”的折中主义哲学体系。一、为什么要如此重视重建体系通常所谓的“台湾哲学”,是指受台湾当局严密控制的官方统治哲学、“三民主义哲学”。三民主义,本来是孙中山作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纲领而不是当作一种哲学学说提出来的。三民主义自然也有它的世界观,但孙中山首创并阐述这个纲领时,并未将其世界观系统化、理论化,从而使之上升为一种哲学学说。三民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正式提出来是在一九二四年以后。一九二四年,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制订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对三民主义重新作了解释,把原来  相似文献   

16.
论坛荟萃     
论坛荟萃王金福:“中国哲学现代化”的意义定位问题中国哲学现代化的含义是什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哲学?我们要沿着什么方向发展现代化的哲学?对于这个“中国哲学现代化”的意义定位问题,看法并不一致。第一种定位是: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就是使中国古代哲学现代...  相似文献   

17.
第9届维特根斯坦国际专题讨论会的主题是心灵哲学(philosophy of mind,或译心智哲学)和心理学哲学。详细地讨论过的问题包括:心身问题、心灵哲学的传统问题和心理学哲学。 1.心身问题什么是心身问题?“心灵”(mind)一词有多种非常不同的用法,这一事实导致了现代讨论中的某种混乱。对这个词,我们至少可以区分出五种不同的用法,因此心身问题至少有五种意义。 (1)我们可以象笛卡儿使用“mens”一词那样使用“心灵”一词,让它指称具有心理属性的东西,亦即指称那种能思想,能感知,能相信和能欲求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常是用“心灵”这个词意指“人”这个词所意指的东西,因而该词表示的就是你和我这样一些实  相似文献   

18.
克尔凯郭尔与尼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哲学中两个富有特征的基本概念,“生存”和“存在”,最初是由尼采和克尔凯郭尔创造的。尼采的哲学思考始终围绕着“生存”的现象,克尔凯郭尔的思考活动不断深入“存在”的问题。因此,他们二人的兴趣都首先而且几乎只是指向人,指向人的生存和人的存在的。所以,他们的哲学不是一个以封闭方式包括人类学的形而上学体系,相反,其哲学活动的内在系统的基础完全在于将一切问题都概括为这样一个基本问题:“人是什么?”和人成为了什么。这样,二者的哲学都是在一种实验“心理学”的名义下的哲学人类学。  相似文献   

19.
胡伟希  田薇 《学海》2001,(3):47-51
在关于“哲学何为”之古老而常新的追问中 ,把哲学理解为一种关于“存在”的学问 ,可谓是经典的定义了 ,也可以说是对于哲学之本性的揭示。然而 ,“存在”何解 ?对此却有着两种不同的思路和结论 :西方人固有的思维方式为“存在是什么” ?企图通过一系列的追问 ,把握住那隐藏在背后之恒定的“所以然”、“终极因”之“真存在” ,这构成了西方哲学源远流长的“本体论”传统。中国人面对存在论问题时 ,其典型思维方式并不着意去追问存在究竟是什么 ,而是致力于寻求“如何达成存在之境” ?或者 ,“如何成就存在的自由逍遥之道” ?这构成了中国哲…  相似文献   

20.
当今俄国哲学贾泽林一、后苏联哲学的难产迄止目前,我们仍可以说后苏联哲学正处在一个难产的过程之中。个性鲜明、轮廊清晰的后苏联哲学并没有形成。与以往的苏联哲学所处的境况相比,现今的俄国哲学遇到的是一种全新的历史状况。俄国哲学家在改革兴起之初(198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