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体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发展中提出的一个带有必然性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标志着我国近年来兴起的哲学改革热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解决实质性问题的阶段。回顾几年来人们对哲学改革的探索,大体上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方面,人们立足于现代世界科学技术革命和改革的时代潮流,回首哲学的现状,深感它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写道:“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这段话涉及了三个概念:生产关系、现实基础(即经济基础)和社会经济结构。它们在内容上和意义上似乎是完全一样的。除此以外,还有社会经济形态范畴,近年来哲学界大多数同志也都把它当作经济基础的同义语来使用。然而这四个范畴是否就毫无区别呢?在我看来,区别还是有的。它们之间尽管在所反映  相似文献   
3.
4.
社会规律区别于自然规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总是以“群”的形式存在,表现为规律间的有机联系。原因在于:(1)人的社会活动是多层次的,所以在活动巾总是构成表现为“高、低层次”且又相互作用的多种社会规律;(2)人的社会活动是分化性的,即在不断地拓宽或开辟新的人类活动领域,而每开辟一个“新大陆”,达到一个新层次,树立一个新目标,运用一种新手段,就往往会焕发出某种新的社会关系本质,体现为某种新的社会活动规律,构成为社会规  相似文献   
5.
“实践本体论”答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践本体论是实践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实践本体论是物质本体论发展的新形式,辩证(历史)的本体论只能是实践本体论。  相似文献   
6.
通常把“本体论”视作对“存在”的研究,因而也可理解为“存在论”。哲学史的发展表明,古代哲学那种以抽象的、绝对的、一经确立便不再变动的本体为对象的“本体论”,已经为人类的思维进步所扬弃。但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哲学再也没有新的形式的本体论出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也就产生了新的本体论,那就是“实践本体论”。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以及哲学的现代化,在我们看来,就是加深对“实践本体论”的认识和理解,并由此出发来把握自然界、社会、人和思维等等。那么,“实践本体论”是什么呢?它的革命意义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一)实践本体论是包含自然界的先在性、无限性、自在性在内的本体论。但它们都是立足于人类实践活动、通过社会性过程来掌握的。(二)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范畴,有其自然的、社会的和哲学的发生学前提。自然发生前提是动物性的对象性活动。社会发生前提是社会历史创造的因素占主导地位的主体性。哲学前提是对希腊化时期的自我意识哲学青年黑格尔派和近代的精神性主体性以及机械唯物主义不懂主体性历史教训的批判吸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