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佛学院阅览室,摆着各林国内外的佛教杂志,我经常沉醉其中。有一天沉思之际,意识到应该让更多的人分享现代文字般若的风味。佛教界办刊物,已有较久的历史。清末民初就有《佛学丛报》、《浪潮音》、《佛教日报》等杂志报纸出现。解放后,出版了《现代佛学》、《觉讯》、《弘化月刊》等影响较大的刊物。现在,国运方兴、法缘殊胜,佛刊的数量与质量逐年提高。社会各研究单位及政府有关部门也出版了与佛教相关的刊物,如《世界宗教研究》、《敦煌研究》、《宗教》、《西藏研究》、《中国宗教》、《西藏民族宗教》等等。本文所介绍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思维与智慧》2014,(9):M0002-M0002
我是个喜欢读书看杂志的人,无论到哪儿,都注意看看有没有书或者杂志摆放,比如超市、饭馆、理发店。前几天我去原来我常去的理发店理发。一进门,发现桌上放了一摞新杂志,其中正好有《思维与智慧》。  相似文献   

3.
回顾与感言     
宽忍 《法音》2001,(4):6-7
《法音》创刊至今已二十周年,今年是第二十一个年头。本期恰逢《法音》发行200期,同人嘱我写篇文章以志纪念。近年来,笔者老病相催,对本刊编务绝少过问。回思二十年来的编辑生涯和峥嵘岁月,犹历历在目。拟从如下几个方面,略抒感言。  一、佛日重辉、法缘殊胜  1950年6月,由陈铭枢先生、吕澂先生、巨赞法师等发起成立现代佛学社,并于同年9月15日出版《现代佛学》杂志,至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后即成为本会会刊,1964年末因极左思潮的影响而停办。1981年改以《法音》刊名复刊,初为季刊,翌年改双月刊。1982年5月3日笔者应召来…  相似文献   

4.
通联片羽     
《佛教文化》从第一期到这96年的第三期,我几乎是每期必看,此第三期中的《杨度三叹记》,《毛泽东的佛缘》书评,让我看得爱不释手。另有《僧在深山,人在车站》,其中“人在车站”已写绝了,相信作者的感受,不是可以写出来的,而是从心中流出来的。《禅者与理发师》等也是非看不可的文章。我想,《佛教文化》如能间隔地登若干小有争议的作品,那么,会更活跃,更有吸引力。学僧:释本性和南1996车8月15日于期里兰卡为增设新栏目,我提出两点建议:一是读者问答,因为订阅这本刊物的人,既有研究佛学的,也有学佛的居士(在居士中有新老…  相似文献   

5.
魏承彦 《法音》2001,(4):3-5
《法音》创刊至今已整整二十年了。二十年辛苦不寻常,创办不易发展难。每当我回忆起《法音》初创期与编辑部同仁共事的情景,总有一种亲切的欣慰之感。  中国佛教协会原办有《现代佛学》杂志,共出版了144期,在国内外佛教界有良好的反映。后因极左思潮干扰,不得不于1964年停刊。十年动乱时期,佛教事业受到严重破坏,更不可能出版佛教刊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长期停顿了的佛教活动开始恢复,广大佛教徒希望有自己的刊物,佛协的领导也在酝酿此事。记得1980年9月上旬的一天,赵朴老在他的住所交给我一份有关部门的文件,对我说:"…  相似文献   

6.
《法音》1986,(6)
作者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家住四川巴中县,现年66岁。幼年随父信佛,嗜好读书,曾就学于王恩洋居士门下。16岁时因患眼疾,双目失明。以后他经受许多磨难,克服重重困难,从事佛学研究;在别人的帮助下,背熟了《成唯识论》,阅读了佛学、儒学和医学等方面的许多书籍,先后在《海潮音》、《现代佛学》杂志上发表过研修文章。  相似文献   

7.
何:陈兵兄,近些年以来,您在佛学领域成就颇丰,不论是以一人之力独纂的《新编佛教辞典》,还是《生与死》、《佛教禅学与东方文明》等,都颇为引人瞩目。但包括我在内,广大读者对您研究佛学的因缘,却还不甚了了。记得您原来在世界宗教研究所道教室,在宋元明清道教和内丹学研究多所拓荒,调到川大宗教所后才“由道归佛”,成了独树一帜的佛学专家。请您谈谈自己研究佛教的缘起,如何?陈:以佛教研究者的身份与读者见面,在我来说虽然只有十年历史,但就研习佛教而言,我大概算得上国内同年龄段的一代人中起步最早者之一。在童年、少年…  相似文献   

8.
张和增 《法音》2002,(8):28-29
近现代中国佛教史上出了一位佛学奇才,他就是《佛学大辞典》的编纂者、无锡人丁福保先生。今年是丁福保先生逝世40周年、《佛学大辞典》正式出版80周年。特此为文,聊申纪念。丁福保,字仲祜,号梅轩,别号畸隐居士。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6月22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城内的书院弄摇车湾旧宅。他幼年入私塾就读,13岁开始听他的长兄讲解经史诗赋,得益非浅。1895年,丁福保在江阴南菁书院肄业,次年考取秀才。1898年,他再入南菁书院随著名数学家华蘅芳、华世芳学习数学。1901年,因久病不愈,去上海学医。1902年…  相似文献   

9.
法界春秋     
《法音》1988,(4)
圆拙法师谈《弘一大师全集·佛学卷》最近,欣闻《弘一大师全集》编辑出版委员会在泉州开元寺成立,编务工作已在积极进行中,《全集》总目录已初步拟定,重点卷“佛学卷”的编目已基本就绪。为此,我特地到开元寺走访了中国佛协副会长圆拙法师。1933年,弘一法师在泉州开元寺尊胜院主办南山律学苑,当时的学僧有10多位,圆拙法师就是其中的一位。1937年,弘一法师由闽南到青岛湛山寺讲学,圆拙法师全程陪同。这次《弘一大师全集》编辑出版委员会成立,圆拙法师是主要负责人。弘一法师的品德非常高尚,凡事认真,做一件事像一件事。出家后,修持极严谨,潜心钻研  相似文献   

10.
振宇 《法音》2008,(3):6-15
前言《俱舍论》全称《阿毗达磨俱舍论》,为佛灭后九百年(约公元400年间),北印度犍陀罗国的世亲菩萨所造。世亲菩萨是部派佛教末期佛学思想的进步者,为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创始人之一。其出家于萨婆多部,后由其兄无著菩萨引导而转入大乘,大弘瑜伽行派之教说。由于世亲菩萨一生著作丰富,后被尊为"千部论主"。此《俱舍论》即是世亲菩萨前期佛学思想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1.
《法音》1989,(10)
前言佛教内宗派繁多,各有其特殊的教义,也各有其特异的认识论。但其中有代表性的,当推唯识说,故本文特以唯识说为佛教的认识论而阐述之。文中所言佛教的认识论,皆指唯识说。一九五三年,笔者在《现代佛学》杂志上,发表过《关于佛教的实质》一文,曾倡言佛教教义的实质,指以唯识义为内容的认识论,应看作是一门伟大的认识科学,它与现代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当鼎足而三。今天仍然坚持这种看法,且在见解上更进了一步。现代的各种科学全是向外看,它是从认识的对象客观世界进行研究。改造自然,  相似文献   

12.
唐思鹏 《法音》2005,(5):43-44
本刊讯5月3日至5日,由云南佛学研究会筹办、鸡足山佛教协会主办的“禅与现代”佛学研讨会在云南宾川鑫亚宾馆隆重举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法师、刀述仁居士及宾川县主要党政领导出席了研讨会。来自各地佛教院校和部分高校的法师和专家学者近一百人围绕“禅与现代”这一主题进行了认真研讨。会议共收到40多篇论文,如四川大学陈兵的《关于当代禅宗的省思》、云南师范大学李广良的《现代性与禅——从中日比较的角度看》、云南大学张一方的《实证佛学和现代科学》、《法音》编辑部唐思鹏的《试论佛学“四化”在禅修中的意义和价值》、中国…  相似文献   

13.
这本书是我近四十年前开始写的,因为事务冗忙,时作时辍。原来计划,除现在书中的五章外,还有三章是有关中国与外国佛教关系史的,因佛教协会已有这方面资料的编辑和著作,所以不重复了。我写成第一章后,曾以《楞严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那句话中提出“饮水”二字作为笔名,陆续在《现代佛学》杂志上发表。有一位朋友问我:“你为什么用这样一个小题目?”我说:“我喜欢‘小题大做’,而不愿‘大题小作’,更害怕有题空做。”这本书名很合我的心意。几年前,一位青年僧人用日文翻译这本书,我应他的要求写《序》时,曾记下与本书有关的一件事:一九五…  相似文献   

14.
高山杉 《世界哲学》2010,(3):151-160,F0003
2009年11月,在北京法源寺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发现一部油印本文献,题作“《中论》等七种”,民国时期南京支那内学院编印。经仔细检读后,发现这部油印本由七种文献合订而成,包括《缘论会译》、《律学参考》、《支那内学院树因研究室办法》和《西藏佛学研究用品目录》等内学院佛学史料。其中《缘论会译》中从藏文译汉的《观所缘释论》,还是吕激当年译文初稿,与正式发表的定稿在文字上颇为不同。现将此《西藏译(观所缘释论)汉译初稿》(题目是整理者所拟)和《西藏佛学研究用品目录》整理刊出,并附吕激1961年7月2日所撰关于影印百衲本汉文大藏经意见书一封,供研究支那内学院历史和吕激佛学思想发展的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法音》2023,(4):25-27
<正>1947年,我在庄河普化寺皈依1947年,20岁的时候,在老家庄河县有一个青堆子,靠海边,有个普化寺,住持就是我的皈依师父,叫崇仁法师。我当时发心要出家,条件不成熟,不能剃度,就在他那里住着,他有一个老父亲,我们在一起住了几年,我主要帮他劳动。1954年,我终于去了江西云居山上世纪50年代,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了。有一个刊物,叫做《现代佛学》,主编是巨赞法师。  相似文献   

16.
关于审美本性的争论越来越激烈了。这场争论已经不只是在专题著作和小册子里进行。五种杂志——《哲学问题》、《哲学科学》、《文学问题》、《十月》和《艺术》——都给参加争论的人提供了篇幅。有越来越多的理论工作者参加到这场论战中来,——不仅有美学专家,而且有哲学家、文艺学家、作家、新闻工作者。这种情况是可以理解的:美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而大家也都愿意为解决这个问题出一臂之力。现在可以说,战场上的情况已经完全清楚了:在美的问题上出现了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每一个新战士都站在其中一种观点的旗帜下,剑拔弩张地、猛烈地攻击着另一种观点。“自然派”和“社会派”之间的战斗已经延续六年之久了,但是,我国的美学科学比  相似文献   

17.
自从《佛教文化》杂志开展佛教学者系列介绍后,受到社会关注,很多读者来信询问报考研究生的事情,现答复如下:现在国内的佛学研究属于社会科学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宗教学的范畴,所以凡是攻读学习佛教专业的研究生,将获得的是哲学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学位。自从1978年来国内恢复招收研究生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现已毕业的与宗教学有关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达百余人,其中与佛学有关的人约占三分之二,这个数字反映了当前我国的宗教学研究特别是佛学研究繁荣之事实。很多毕业生都已成为学有成就的学者,他们发表的大量的文章和著述,对…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文化保守主义的理想回应——《学衡》派文化观辑释李毅(南开大学马列部300071)在中国现代文化思想史上,《学衡》派是以其二十年代创办的《学衡》杂志而得名的。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初兴之后,《学衡》杂志的诞生确有其特殊的思想意义。它是由吴宓、梅光...  相似文献   

19.
共有白云心     
台湾归来,一连数日仍拂不去对新朋旧友们的思念。“与君青眼客,共有白云心。不向东山去,自今春草深。”我颇想用纸笔描绘出他们的音容笑貌,既了我思念之情.也可让更多的朋友了解在海峡那边还有那么可爱的一群中国人。由于篇幅所限,不能—一谈到。在此,说说几位印象至深的。高仰崇我这次访台,是三年中的第二次。邀请单位是台北的《南海菩萨》和《慈云》、《菩提常青》等三个杂志社。其中以《南海》为主,而高仰崇先生便是《南海》的主编。《南海》是家小杂志,小到不少台北人并不知道有这份杂志。在台湾,这倒也不奇怪,因为刊物太多…  相似文献   

20.
沙特王国采访录(一)──由北京到了吉达马利强1993年5月19日,应沙特阿拉伯王国新闻部的邀请,我受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派遣,以《中国穆斯林》杂志记者的身份,于1993年5月19日,前往沙特王国进行了为期一月的新闻采访,并同时完成天命朝觐功课。在沙期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