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奥斯陆原则"将通过全球气候变迁,这个人类面临的课题来全面检讨人和自然、人和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性质和现状,对于确立有关人、社会、自然三者统一的生态正义观,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追问生态正义是否可能,以及生态正义何以可能这一时代性的问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奥斯陆原则"实际上就是: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这里既包含着人和自然之间的公平公正问题,也包含着人和人之间的代际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生态伦理学研究中,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围绕自然存在物有无道德地位等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这种争论的不可调和性及其观点的不可公度性,意味着生态伦理学自身发生了严重的形而上学危机。如何摆脱这一危机,使生态伦理学研究向纵深发展,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黑格尔关于人的自由意志是一个否定之否定过程的观点为走出这种争论提供了理论依据,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界完成本质统一的思想亦为消解这种对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论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合理性与再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晓磊 《学海》2004,(3):191-195
各种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共同遵循着主体性原则、生态原则、公平原则 ,它们是对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与重建 ,有其内在的合理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暗合了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但是 ,有必要也有可能对现代人类中心主义进行再超越 ,即弱化价值论意义上的人类主体地位 ,强化人类保护自然的责任 ,把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再往前推进一步。  相似文献   

4.
绿色技术包含绿色自然技术和绿色社会技术,其价值论基础是人类中心环境整体论.人类中心环境整体论主张以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为中心,去处理和解决人类实践性活动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但有别于本体论和目的论人类中心主义;承认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及其对社会系统的"先在性",但又不同于各种形式的自然中心主义.现实中差异性主体特殊的环境需求,也无法否定和消解"人类共同"环境利益的客现存在.  相似文献   

5.
以“人类是否对自然承担直接道德义务”的问题为根据,可以将西方环境伦理学划分为非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的环境伦理学存在尖锐的分歧和激烈的争论背后却具有理论基础、价值立场的一致性。从理论基础的一致性看,它们都割裂自然观与历史观的辩证统一关系,这使得它们不去探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下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实际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关系是如何断裂的,进而把生态危机的本质归结为生态价值观的危机,秉承的都是一种抽象的文化价值决定论;从价值立场的一致性看,它们不仅都是为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辩护的伦理学,而且漠视人民群众和发展中国家为了消除贫困追求生存的发展权与环境权,是一种以追求“生活质量为导向”的“西方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学。我国的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开始于对西方环境伦理学的引进、评介,由此形成借鉴或认同人类中心主义或非人类中心主义两种类型的生态文明理论。随着学术界对西方环境伦理学在理论基础和价值立场上的缺陷的认识更加深入,学术界提出了环境伦理学本土化的理论主张,这也使得学术界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在吸收西方环境伦理学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建构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理论谱系的生态文明理论,并最终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西方环境伦理学关于生态本体论、生态价值观等问题的争论,对我国不同理论谱系的生态文明理论都产生了影响,厘清这种影响不仅有利于促进环境伦理学的本土化,而且有利于我们建构一种能够既维护中国的发展权与环境权,又有利于促进全球环境治理的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  相似文献   

6.
生态伦理对“现代性”道德的超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解决生态危机的伦理探究中,生态伦理要么镶嵌在人类中心主义框架内成为个体主义环境伦理,遇到一些违背常识的困难;要么成为与人类中心主义对立的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被指责为个体牺牲自己的"环境法西斯主义".生态伦理只有超越"现代性"道德,才能使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互为补充,获得自身的历史合法性及其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7.
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伦理观发轫于对现实生态问题的回应和对传统生态理论的反思。它的主要内容有:为了共同福祉,肯定人与自然的整体价值,人对自然负有道德义务;有机的生态思维,关注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关注阶级问题,呼吁解决阶级不平等问题,促使优势阶级担负解决生态问题的责任;长远的整体视野,着眼人与自然的发展走向。它的价值在于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倡导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建立生命共同体,为破解当前生态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新的生态的道德伦理范式。  相似文献   

8.
<正>义何以可能,是约翰·罗尔斯想要在《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文中简称正义新论)中讨论的一个核心问题。以约翰·罗尔斯的正义新论为主要材料,论述罗尔斯的正义是何以可能的,并将兼顾诺齐克和桑德尔等人对罗尔斯的批判,探讨罗尔斯所论述的正义的局限之处。  相似文献   

9.
关于“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类沙文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人的主体性视角,论述了“人类中心主义”与“人类沙文主义”的区别。人的主体性是指人的实践活动的能动性。人的生存与发展同时受着两种自然必然性的制约,从而形成人的主体性与资源、环境的关系问题。我们不能否定人类在自然界中的特殊地位———主体地位,而一概地反对“人类中心主义”;我们反对的是,片面地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对自然采取狭隘实践态度的“人类沙文主义”  相似文献   

10.
环境伦理学中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环境或生态伦理学的讨论中,如同“非人类中心主义”有种种不尽相同的观点,“人类中心主义”也可能有各种不完全~样的理论看法。已经有许多作者就其所持的“人类中心主义”观点做了说明,我也曾撰文表明过自己粗浅的看法(见《哲学研究))1995年第4期)。我认为,所谓伦理学,就是研究人际关系的一般规范或准则的学科,而生态伦理学或环境伦理学应该是研究涉及到生态或环境问题的人际关系原则的。这与有的“生态中心主义者”认为环境伦理学研究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伦理关系或人对其它生物物种的道德原则的看法是不同的。但是我想,从人…  相似文献   

11.
无神论时代的信仰何以可能,这是极具挑战性的现代精神难题,也是历史唯物主义必须给予回答的问题。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彻底的唯物主义,一方面实现了对传统有神论的批判,从而宣告了无神论时代的来临;另一方面实现了对现代虚无主义的批判和克服,拯救了人类的信仰精神。旧唯物主义因缺乏主体意识和内在的超越性,无法承担起守护和捍卫人的崇高的信仰世界的职责和使命。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彻底的唯物主义,本身就具有崇高的精神旨趣和信仰追求,它为信仰精神的建构奠定了真实的根基,敞开了信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精神有机统一的共产主义理想,科学地回答了"无神论时代的信仰何以可能"这一精神难题,实现了对传统信仰精神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12.
社会和谐:契约精神与历史精神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罗尔斯肇始的关于政治正义的新论争表明:以多元良序为内容的社会和谐是当代人类政治文明、政治正义的核心价值.然而,社会和谐与社会正义一样,不仅有一个"何种和谐"的问题,亦有一个"何以和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王岩 《哲学研究》2022,(5):5-14+128
生态正义是生态价值体系的核心范畴,也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哲学内涵。人类只有将关于生态价值的理性考量纳入到实践活动之中,才可能实现人与自然的正义之境,从而推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代中国生态正义既是对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传承,也是对西方生态伦理思想的镜鉴超越;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正义思想的弘扬,也是对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表征。深刻把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公共权力与生态权利、生态权益与生态责任、美丽中国与绿色家园的辩证关系,是全面展示当代中国生态正义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4.
儒学是人类中心主义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儒学主张“以人为中心”,是指以人的问题为中心,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不是以人的利益为中心,主宰、掠夺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儒学提倡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为特征的德性主体,不是提倡以人与自然分离、对立为特征的认识和价值主体。儒学承认自然界的内在价值,同情、尊重一切生命的生存与权利,以“万物一体”为最高追求。  相似文献   

15.
经济正义:当代伦理学面临的重大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义是一个历史范畴。人类对正义的追求经历了一个由个人正义到社会正义、由政治正义到经济正义的过程。随着经济关系成为支配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经济发展的单向度价值取向的危害日益严重,社会不公正现象在经济领域中日益凸现,经济正义已成为当代社会正义理论中最重要、最具有社会意义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观基础指的是引领我们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价值观,它是生态文明建设价值观体系的内核和道德体系的基本原则。生态文明建设价值观基础的构建,从理论上说就是要解决"生态文明建设为了什么"这个带有全局性的根本问题。它的构建必须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对立。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观基础包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幸福和环境正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儒家与当代西方环境伦理学:一个初步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西方环境伦理学是一个多元化的话语体系。人类中心主义(anthropocentrism)、动物/解放权利论(ani mal liberation/rights theory)、生物中心主义(biocentrism)和生态中心主义(ecocentrism)是这个话语体系的四个主要思想流派。它们之间的相互批评、回应、沟通和交流构成了当代西方环境伦理学的历史主题。一、规范层面的共识与差异人类中心主义是西方近现代伦理学的主流话语体系。这个话语体系的基础是康德的这样两个基本预设:只有人(作为惟一的理性存在物)才是目的王国和道德共同体的成员;人只对人负有直接的道德义务,人对动物等非人类存…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物质变换思想与生态伦理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对人与自然关系所做的道德谋划失败以后,马克思关于劳动首先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思想,既为重新确认生态伦理学存在的合法性提供了正当理由,也为生态伦理以善恶为核心向道德权利以义务为核心的转向奠定了基础.从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思想出发,生态伦理何以为善的根据不再是人的利益,也不再是自然本身的权利和内在价值,而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正是这种物质变换决定了人类拥有向自然界提取自己所需物质资料以养育自身的道德权利,也规定了人类必须承担反馈自身的能量以养育自然环境的道德义务.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社会思想根源上探讨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人类中心主义的影响;生态伦理的滞后;西方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种际正义就是合理处理人与其他生物物种之间关系的正义原则,它分为种际同一性正义与种际差异性正义两种.种际同一性正义虽然强调人与自然生物物种的平等,但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无限欲求支配下产生的生态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