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罗尔斯致力于结合对“原初地位”(the original position)①的刻画和对“深思熟虑的确信”(con-sidered convictions)的阐明,去建构“作为公平的正义”(justice as fairness)。这种进路因为不同于传统契约论而彰显了罗尔斯理论的原创性,但也引出了与之相关的诸多问题。在罗尔斯的理论框架中,这种进路是否恰当,取决于他称之为“反思平衡”(reflective equilibrium)的方法论是否合理②。本文不欲全面解读罗尔斯的正义之思,也不欲综合阐释他的“反思平衡”的方法论③。本文的目的只是:通过对一段引文的有限追问,去展现蕴涵在这种方法论中的逻辑…  相似文献   

2.
任俊 《世界哲学》2013,(1):69-76
提起罗尔斯的契约论,人们通常会想起那个著名的原初状态论证.然而,在罗尔斯的契约论框架中,具有根本意义的是良序社会而非原初状态的观念.原初状态是对良序社会的模拟和表征,原初状态的证成力量依赖于良序社会观念的吸引力.说罗尔斯的证成方式是契约论的,主要是因为他将良序社会中合理而理性的公民的同意,当作制度证成的标准;而制度证成的两个维度:正义和稳定,通过公民的两个视角先后得到检验.通过良序社会的观念重构契约论证,有助于我们消除对于罗尔斯理论的一些误解.  相似文献   

3.
殷茵 《学海》2002,(5):85-88
本文着重论述约翰·罗尔斯哲学中的自律概念及其对合理自律和充分自律所作的区分。罗尔斯认为 ,充分自律是一种政治价值而不是一种伦理价值 ,充分自律是通过原初状态的结构性方面来塑造的。罗尔斯的这一区分是其公平正义理论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罗尔斯的伦理学以艰深难懂著称,他提出了一些独特的概念,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是认识罗尔斯伦理学体系的关键。本文拟对罗尔斯的“原始状态”(Origainl Position)和“末知之幕”(TheVeil of ignorance)谈一点看法。 在罗尔斯的体系中,作为整个伦理学基础的正义原则,只有在人们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对自已的任何个人利益都不考虑时,通过全体人的协议才能得出。这是一个选择过程,此时人们处于“原始状态”,在人们面前有一重“末知之蓦”,人们对自己的财产、能力、地位等情况毫无所知。这时人们可以超越个人利益,不带有任何个人偏见。在这种状态下的人们共同选择出来的原则才可以“作为公平的正义”。  相似文献   

5.
在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中,差别原则是最富创见也是争议最大、最受质疑的政治主张。罗尔斯差别原则的首要问题在于:站在原初状态下的定约者,并不必然像罗尔斯所论证的那样遵循最大最小原则进行选择。借用当代实验经济学关于人们在原初状态下选择分配原则的研究,可以为罗尔斯不能从"原初状态"中推导出差别原则提供一个论证。  相似文献   

6.
医患沟通障碍的现象学诠释及对话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当多的医患冲突不是由医疗技术的原因引起,而是医患沟通不畅造成的。从现象学视域诠释医患关系,分析了医患对于“疾病”意义的不同认识,只有在诠释学语境中建立“你我”对话关系,在倾听中领会,才能在理解中寻找到共享的意义世界。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构建了医患视域融合的框架,在医患对话实践中,通过“移情”跨越医患视域前见的鸿沟,以达到医患视域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探讨形而上学的原初制作,意味着要从技艺的角度去追问原初形而上学的构造。本文拟从语言技艺的技术现象学视域,来尝试探索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之原初形而上学制作的隐秘。一、原初形而上学与语言技艺一般认为,形而上学的形成以巴门尼德的存在学说为其开端,中经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理念论,在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中初步完成。(张志伟等,第16页)这个观点并非没有争议。譬如,  相似文献   

8.
罗尔斯认为医疗保健的功能在于保证每个公民自由而平等的道德地位,与其相关的具体决策在立法阶段而非原初状态中进行。格林将卫生保健当作社会基本善之一,并确立了卫生保健的平等可及原则,这种理论由于严重修改了罗尔斯正义论的理论框架而难以成功。丹尼尔斯发展了罗尔斯的机会公平平等理论,认为卫生保健应受到机会公平平等原则的约束,以保证每个人都能获得正常机会范围内的公平份额。他的论证成为卫生保健分配正义最为重要的论证之一。  相似文献   

9.
反思平衡标示了一种苏格拉底式开放的伦理研究方法,以经验科学和归纳逻辑为范型,具有尊重却不屈从习俗、强调个体自我反省的特点,体现了罗尔斯思想中自然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一面。与此不同,罗尔斯的契约论方法则明显受到康德和卢梭的影响,致力于构建一个绝对的、准先验的道德视点(原初状态),以理想共同体中的立法为其旨归。本文通过分析两种方法论取向在罗尔斯不同时期的作品中呈示出的复杂张力关系及其微妙变化,表明与罗尔斯"政治转向"相伴随的是他向反思平衡方法的回归,这一回归也界说了罗尔斯的建构主义最终采纳的形态。  相似文献   

10.
如何确立一个社会的正义原则是当代政治哲学家普遍关注和激烈争论的一个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哈佛大学的罗尔斯教授在其代表作《正义论》中提出了一种确立正义原则的原初状态理论,这一理论把正义原则等同于原初状态中人们选择的产物。对此,牛津大学G.A.科恩教授提出了针锋相对的反对意见。他在其《拯救正义与平等》一书中论证说,罗尔斯的原初状态理论实际上是把理想的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11.
12.
作为一种思想方式,中西绘画的自我理解与各自的存在论大体一致:相应于形式即本质的存在论,西方绘画之创作自觉根源于以距离性为基本特征的视觉原理;相应于以气(味)为性的形上趋向,中国绘画以"象"胜"形",以"墨"胜"色",遂寓"目"于"心","心"主宰"目"而消弥距离,视觉味觉(感)化而以"进入"、"合"为基本特征,并成为贯穿于绘画创作、赏鉴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3.
到目前为止,张祥龙最重要的两部著作--<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三联书店1996年初版、2007年修订版)、<从现象学到孔夫子>(商务印书馆2001年初版),都是一边谈着现代西方以现象学为主的欧陆哲学,另一边谈着中国古代以孔子为主的先秦哲学,可谓典型意义上的东西方比较哲学研究.1949年出生于香港九龙的张祥龙,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并在张岱年先生指导下完成了本科毕业论文<庄子的人生哲学>,1988年8月获美国俄亥俄州托莱多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92年2月获美国纽约州立布法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暨外国哲学研究所教授.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以创新、改革著称的禅宗,以适应由古代佛教向现代转变的时代发展的需要,率先开始了以“人间佛教”为核心的革新运动。寄禅、太虚、印顺都是中国佛教时代精神和理论创建的杰出代表,构成了鼎力于佛教改革的三个时代。从佛教的出世到入世,到“人生佛教”的提出,进而“人间佛教”理论的完善和实践,是禅宗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又一次创新,而且也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现代佛教的社会化发展,在客观上起到了振兴佛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位"与"时"都是《周易》中非常重要的概念范畴,为历朝历代的易学家、儒者们所诠释。程颐作为宋代理学的奠基者,将天理学说引入到易学诠释之中,将爻位与儒家时中的政治理念紧密结合,从宇宙本体的高度,将"时"、"中"视为天理在《周易》中的具体展现,希望所处不同之"位"的社会个体,尤其是君臣,在任何具体的情境中,都要遵循天理,时刻保持"中德"。程颐此解无疑强化了其易学的伦理政治性,为后代的易学诠释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政治思想一直是国内外理论界讨论的热点,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前苏联和东欧等国政治格局巨变后,马克思的政治理论受到西方自由主义者的质疑。如波普尔、哈耶克就认为马克思是民主的敌人,他的社会主义理论意味着奴役和独裁,按照马克思的政治理论,必然会导致集权和纳粹主义  相似文献   

17.
18.
19.
ABSTRACT

Participants placed different parts of their foot as close as possible to a target line without stepping onto it while wearing modified goggles that obscured their view of their feet. Once they felt that their foot was appropriately place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ir foot and the target line was measured. Participants tended to step 20–30 mm over the target line when asked to place the most lateral part of their foot near the target line and tended to place their foot 20–30 mm away from the target line when asked to place the most medial part of their foot near the target line.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laced feet shifted more laterally than sensed, which may explain unexpected tripping during walking.  相似文献   

20.
The position constancy during head movement of a luminous spot in a dark room depends in part on the convergence state of the eyes. This supports a modified form of the theory that an optical-motion/head-motion comparator contributes to constancy. By incorporating convergence information, the comparator can allow [or the effect of parallax on the optical-motion/body-motion rati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