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俄国哲学贾泽林一、后苏联哲学的难产迄止目前,我们仍可以说后苏联哲学正处在一个难产的过程之中。个性鲜明、轮廊清晰的后苏联哲学并没有形成。与以往的苏联哲学所处的境况相比,现今的俄国哲学遇到的是一种全新的历史状况。俄国哲学家在改革兴起之初(1985—1...  相似文献   

2.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批年轻的苏联哲学家热衷于逻辑认识论、科学方法论等方面的研究,形成唯科学主义倾向。弘扬理性是欧洲各国走向现代化的共同道路,但在苏联,唯科学主义倾向的出现有独特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形成宗教哲学、宇宙主义、马克思主义三个哲学派别,共同之处是重视集体轻视个人。以此为基础在30年代形成苏联哲学。不能简单否定苏联哲学。苏联哲学有三个阶段:一、20年代,这时哲学尚有独立研究的部分可能;二、30、40年代,哲学彻底意识形态化,扼杀一切创造性;三、50—80年代,出现60年代人~①哲学家,他们彻底抛弃30、40年代的苏联哲学。50—80年代苏联哲学具有启蒙性质,座右铭是"人可以也应该靠自己的头脑生活"。其背景是苏联社会正努力从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中解放出来,肯定个人的价值,具有人道主义性质。带有人的面孔的社会主义是60年代人哲学家的理想,而且对他们来说,人的面孔比社会主义更重要。  相似文献   

3.
1977年6月19日,莫斯科大学附属社会科学教师进修学院,哲学教研室与校哲学协会分会就这一题目举办了理论会议。同苏联哲学家一道参与会议活动的有来自保加利亚、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捷克的高等院校教师和科学工作者。Д.桑金教授在“对唯物主义辩证方法的研究”的报告中,指出苏联哲学家就有关唯物辩证方法的性质问题所做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科学理论意义和  相似文献   

4.
苏联“活动理论”蠡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世纪四十年代,苏联心理学家鲁宾斯坦和维果斯基在寻求突破长期统治心理学的“刺激——反应”公式的同时,在活动范畴中找到了解释人的心理结构的钥匙。他们指出,“心理不仅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而且是在活动中形成的”,①从而揭示了人的心理在人的活动中形成的规律。此后,“活动”成了心理学研究人的能动性的重要范畴。然而,在以后长达二十余年的时间里,活动范畴一直没有引起苏联哲学家的注意。当时苏联哲学界对人的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六十年代末,尤其是七十年代以来,科技革命和整个社会生活的迅猛发展,把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摆到苏联哲学界面前。这首先是人的本质问题、人的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  相似文献   

5.
苏联心理学界从七十年代开始,日益重视对个性的研究,可以说,个性问题已成了现代苏联心理学的重点研究对象。本文仅就苏联六十年代尤其是七十年代以来出现的主要个性理论略谈管见。  相似文献   

6.
李灿  张亮 《世界哲学》2023,(1):25-34+160-161
G.卢卡奇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在20世纪上半叶的共产主义运动中,卢卡奇的个人际遇成为知识分子转向革命者的典型。然而,承载着卢卡奇共产主义哲学家和党的理论家身份的苏联时期,长期以来受到部分西方学者的非议与指责。本文认为,“教条主义”和“修正主义”两种看似矛盾的指责,实际上都带有西方学院派学者的意识形态偏见。对卢卡奇而言,苏联时期不仅是对其共产主义信仰的试炼,更是他马克思主义理论探索与实践的重要阶段。在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文学的关键性讨论中,卢卡奇发挥了积极的引领和建构作用,在不同的理论语境中产生了多重思想史效应。在国内外学界卢卡奇研究复兴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历史与文本的重访,系统梳理卢卡奇在苏联时期的实践和理论发展历程,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考察卢卡奇苏联时期理论与方法的当代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道德的结构与个性》这本集体著作是在1974年莫斯科召开的苏联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伦理学家座谈会的基础上写成的。该书作者是著名的苏联伦理学家和社会学家阿尼西莫夫、阿尔汉格尔斯基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R.米勒尔等人。阐明道德结构和个性的道德结构的相互制约关系,是创立道德教育的科学理论的必要前提。只有在这种理论的基础上才能创立把道德教育和劳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其他形式的教育结合起来去培养人的一种严密体系。我们这里所评论的这本1977年问世的书就是阐述这些问题的。该书是用结构方法,从道德意识与个人行为在功能方面的相互联系出发来研究道德意识和个人行为的。该书的任务决定了其对材料进行阐述的逻辑:各章的顺序反映了  相似文献   

8.
1976年10月,苏联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哲学家和科学家在柏林举行座谈会,讨论“实验、模型和理论”问题。会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布尔院士致开幕词,接着,听取了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M.阿美里扬诺夫斯基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科学院通讯院士G·格尔茨所作的两个主要报告,以及苏联《哲学问题》主编弗罗洛夫等人所作的十六个补充报告。阿美里扬诺夫斯基通讯院士在其报告中  相似文献   

9.
(一) A·H·列昂节夫是苏联也是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毕生从事心理学的研究和理论工作,在苏联心理学界形成了以他为中心、人数众多、影响深广的学派。一九七五年正式出版、一九七七年再版的《活动、意识、个性》一书是他的晚年著作。书中表述的  相似文献   

10.
李达是中国现代史上少有的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突出重要的贡献。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其他重要代表人物相比较,李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探索具有鲜明的独特理论个性。考察、揭示、把握和品味李达哲学探索的独特理论个性,对于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及其内在规律,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纪念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六十周年,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哲学和法学研究所、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于1977年9月在阿拉木图召开了“唯物辩证法是现代科学认识的逻辑学和方法论”的第二次全苏讨论会。全国许多城市的哲学家和学者,苏联科学院、加盟共和国科学院、苏联哲学协会和全苏《知识》协会的代表,以及《共产党人》、《哲学问题》、《哲学科学》等杂志编辑部的工作人员等共300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2.
1963年秋,苏联科学院副院长П.Н.费多谢耶夫院士率领庞大的代表团,出席在墨西哥举行的第十三届国际哲学会议。1964年,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将苏联代表团在这次会议上所作的报告加以补充,增添了一些对资产阶级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在会议上的发言的批评,汇集在《人和时代》一书中出版。这本书共收入有关报告十三篇,这里译出的是费多谢耶夫的报告的头两节(这两节中略有删节),后两节“人的全面发展”、“今日的人和人类的命运”未译。在这两节中,作者首先叙述人和人道主义概念在历史上的演变情况,其次批评某些资产阶级哲学家在会上的发言,批评抽象的人道主义观念,最后论证他所主张的现实的人道主义。在文章中,他诽谤说,《共产党宣言》是现实人道主义的头一个宣言,而苏联第一部宪法中的《劳动人民和被剥削人民权利宣言》则是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在法律上的头一次表现。他贬低甚至否认革命斗争的作用,宣称人道主义的社会关系不可能建立在暴力之上,在共产主义的理想中暴力是没有地位的,那种认为暴力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理论是不科学的、反人道主义的。他还特别强调个人概念。他说:在社会主义社会,每个社会成员都成为有个性的人,共产主义把个人从社会机体中抽出来,大大提高个人的意义和尊严,共产主义是人类和个人的最高繁荣。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苏联哲学家们在研究辩证法的个别问题,尤其是在研究辩证法的原理、规律和范畴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我们不能以此为满足。列宁关于哲学工作纲领的遗训,是要对唯物辩证法这门哲学科学进行总体的研究。因此,Ф. B. 康斯坦丁诺夫院士写道:“苏联哲学家的使命,就是对辩证法理论这门完整的科学进行认真的研究,从而写出象黑格尔的《逻辑学》那样的唯物主义著作。”  相似文献   

14.
著名的苏联科学史家与哲学家凯德洛夫的这部著作,是对两位伟大的德国自然科学家本生和基尔霍夫的光谱分析的准备、发现(提出理论)和完成(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有趣的和深刻的分析。这部著作包含着历史事实的详细说明,它详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从佛洛伊德创立他的个性理论算起,有关个性的研究距今只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在这些年中,心理学对个性的研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六十年前,人们对个性的研究还几乎是个空白,仅从二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个性理论界便一跃形成如此众多的理论,其发展速度之快,理论分支之多使人难以置信。自佛洛伊德1923年发表了《自我和本我》一书后,他的完整的个性理论基本确立。佛洛伊德第一个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人们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此后的个性理论可以说都是针对精神分析而来的,他们因不能接  相似文献   

16.
去年九月在墨西哥召开了第十三届国际哲学大会,会上主要討論了“人的問題”和“我們时代的批判問題”。苏联派出了以費多謝耶夫为首的代表团去出席会議;回国后,費多謝耶夫、米丁和康斯坦丁諾夫分別在苏联报刊上发表文章,介紹会議情况,吹嘘苏联代表团的“成就”。这里譯出的是其中报道最为詳细的一篇。米丁在这篇文章中首先就“人的問題”評述了法国基督敎存在主义者G.馬賽尔、西德托馬斯主义者F.林捷連、西班牙哲学家A.M.阿隆索、意大利唯灵論者M.沙克等人在大会上的发言,同时也闡述了他們自己的观点,宣揚所謂“对于社会生活的理解的深刻的人道主义”。其次,作者就“时代批判”問題評述了墨西哥哲学家协会主席、托馬斯主义者F.拉罗依奧、美国哲学家H.施奈德尔、反共主义专家G.維特尔等人在大会上的发言,同时也鼓吹他們自己关于和平共处、和平竞賽的修正主义論点。此外,还报道了在“哲学的人本学”、“哲学史”、“法律哲学和政治”、“美学与艺术哲学”、“文化哲学”、“自然科学和精密科学的哲学”等分組会議上討論的情况。米丁在本文中大肆吹嘘苏联代表团在大会上取得了“胜利”,而資产阶级哲学家則說他們在大会上采取“独断”态度,“胡言謾罵”,“力图排斥‘異己思想’”,“拒絕討論由苏联目前的发展所引起的主要的道德問題”。为了反映資产阶级对他們的評論,特将美国資产阶級哲学家G.L.克萊恩的《第十三届国际哲学大会上的苏联哲学家》一文譯載于后。  相似文献   

17.
1980年11月25日—27日,苏联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部、捷克斯洛伐克教育部和莫斯科大学,共同就唯物辩证法的迫切问题举行了一次讨论会。苏联高教部哲学教育司司长基里洛夫在会议开始时指出,这次聚会是苏捷哲学家在马列主义哲学研究和教学领域中富有成果的合作的继续。哲学系主任科西切夫在他的报告《马列主义辩证法的迫切问题及苏联哲学家对辩证法的研究》中,谈了唯物辩证法问题的研究现状。他强调了在发展辩证法理论中取得的成就,然后又谈到辩证法中尚未得到充分阐述的某些方面,也谈了某些有争议的问题。他指出,尤其是还没有抓紧进行编  相似文献   

18.
凯德洛夫是当前苏联哲学界相当活跃的一个哲学家。据苏联《哲学百科全书》在介绍他时所加的正式头衔是:“苏联哲学家、化学家和科学史学家”。他在1960年被选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1966年被选为院士。凯德洛夫生于1903年,是苏联共产党著名政治活动家M.C.凯德洛夫(1901年入党)的儿子。凯德洛夫小时候曾随其父侨居在伯尔尼。列宁从1913年夏起曾多次到他家做客。凯德洛夫本人于1918  相似文献   

19.
应苏联方面的邀请,苏联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哲学家联合委员会于1977年5月12日至16日在基辅召开了第七次例会。以E.哈恩为首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代表团有:W.埃希豪恩I、F.菲德勒尔、S.海本奈尔、H.霍尔茨、A.考辛等人。苏联哲学家代表团由M.T.约夫楚克率领。它的成员有:B.W.鲍格丹诺夫、G.I.伊万诺夫、W.I.科斯罗夫斯克、S.F.奥杜耶夫、T.I.奥伊则尔曼、W.I.辛卡鲁克、W.W.斯托里雅罗夫等人。1972年初成立的  相似文献   

20.
一、新的综合对个性问题争论的焦点之一是人的个性如何形成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由于人们所持南理论观点不同,便作出了不同的回答,因而形成许多理论体系。行为主义理论家认为,人的个性是通过S—R(旧行为主义)或R—S(新行为主义)这一模式形成的,而且他们认为仅研究人的可以观察到的外部行为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与行为主义理论相反,六十年代兴起的认知理论则从相反的侧面论述了人的行为,认为人的行为的产生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