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顿亚”系阿拉伯语音译,即“今世”、“现世”“尘世”。“顿亚”是伊斯兰教两世兼顾思想的重要内容。《古兰经》云:“你应当借真主赏赐你的财富而营谋后世的住宅,你不要忘却你在今世的定分。你当以善待人,象真主以善待你一样。你不要在地方上摆弄是非,真主确是不爱摆弄是非者。”(28:77)。穆圣曾说:“你当为今世而奋斗,犹如你将长生不老;你当为后世而行善,犹如你明日即将谢世”。上述经训教导穆斯林如何对待今世、如何做到兼顾两世,充分说明了伊斯兰教对今世与后世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教是主张两世吉庆的宗教,鼓励人类在今世追求幸福的生活,在后世享受真主的恩赐和喜悦;感召穆斯林群众追求真诚、富足,在社会生活中互相帮助,和睦相处;提倡命人行善,止人干歹。善功反映着宗教生活的需要,也适应尘世生活的要求。穆圣说:“一切善功,惟在立意。”它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今世生活和后世生活,  相似文献   

3.
"顿亚"系阿拉伯语音译,即"今世"、"现世""尘世"。"顿亚"是伊斯兰教两世兼顾思想的重要内容。《古兰经》云:"你应当借真主赏赐你的财富而营谋后世的住宅,你不要忘却你在今世的定分。你当以善待人,象真主以善待你一样。你不要在地方上摆弄是非,真主确是不爱摆弄是非者。"(28∶77)。穆圣曾说:"你当为今世而奋斗,犹如你将长生不老;你当为后世而行善,犹如你明日即将谢世"。上述经训教导穆斯林如何对待今世、如何做  相似文献   

4.
经训箴言     
经训箴言穆圣说:你们中最优秀的,不是为了后世抛弃今世,出不是为了今世抛弃后世者,而你们中最优秀的是两世并重者。(摘自《世俗与宗教》艾比·哈桑·白索里著,第124页)(李文彩书)经训箴言@李文彩...  相似文献   

5.
经训箴言     
经训箴言穆圣说:你们中最优秀的,不是为了后世抛弃今世,出不是为了今世抛弃后世者,而你们中最优秀的是两世并重者。(摘自《世俗与宗教》艾比·哈桑·白索里著,第124页)(李文彩书)经训箴言@李文彩...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教认为今世的善与恶,都将得到真主的判决,在后世得到回报。行善者获善报,作恶者得恶报,用以警告世人要为自己在今世的一切行为负责,使世人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从而达到两世吉庆。“两世”思想是伊斯兰教教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两世”思想已内化于穆斯林的思想和行为之中,  相似文献   

7.
经训箴言(圣训选录)今世是后世的田园。你应当为今世而工作,犹如你永久活在世上。你应当为后世而工作,犹如你明日就要死亡。(李文彩敬书)经训箴言(圣训选录)@李文彩...  相似文献   

8.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独居田园,静享天籁之音,让妙响涤尘,月籁洗心,把心沉淀于浮尘之底,把时光隔在尘世之外!  相似文献   

9.
“往生净土必发菩提心”辨曲世宁净土法门,圆顿超胜而普被根,不断惑业却横超三界,诚乃释迦本师度五浊凡夫出生死苦海之妙法。未世众生,福薄慧浅,难凭自力断尽见思,非此妙法无由得度。奈今法运不昌,异说纷纪,“消尽惑业才能往生”之余悸未尽;“发菩提心方生净土”...  相似文献   

10.
牡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世俗世界的美。它所拥有的"富贵"之意是对今世生活的高度概括。回族在艺术中借用和重塑了牡丹符号,彰显出两种文化在小传统层面的对话。被重塑后的牡丹符号在世俗层面呈现着回族对今世生活的追求,在神圣层面则是对后世乐园意象的隐喻,二者共同体现了回族"两世吉庆"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11.
众位朵斯提:我们是穆斯林,就应按照尊贵的《古兰经》昭示我们的去做,才能有希望获得两世吉庆。在今世遵行正道的,在后世是得享乐园的。下面,我们就《古兰经》中的一个“索勒”,来明确一下怎样做,才能达到上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佛祖言语     
《法音》2006,(7):1-1
问曰:法在佛心中一切皆大,何以故但说慈悲为大?答曰:佛所有功德法,应皆大故。问曰:若尔者,何以但说慈悲为大?答曰:慈悲是佛道之根本。所以者何?菩萨见众生老病死苦、身苦、心苦、今世后世苦等诸苦所恼,生大慈悲救如是苦,然后发心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以大慈悲力故,于无量阿僧祗世生死中心不厌没;  相似文献   

13.
错漏成趣     
钟墨 《思维与智慧》2008,(12):64-64
书画家为人题字,不免有错漏,乃以字补之,谓之“补字”,经过妙补趣填,或巧言雄辩,或幽默评批,反而产生妙趣横生,意味无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各位乡老、朵思提们:大家要知道,我们伊斯兰教并不是单纯的一种宗教,而是一个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没有时间性、没有空间性、正大至中的中和之道,它是天道人道并行、今世后世兼顾的宗教。所以说。  相似文献   

15.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最高经典,是真主降示给人类的最后一位使者穆罕默德圣人(愿主赐安之)的后示。《古兰经》的内容全面而超前,其中涉及到创造天地万物,指导今世生活,阐明后世归宿,澄清千古史实,预言本来事变等等,应有尽有,无所不包。正如美国东方学家希提在《论古兰经的伟大》之简介中说:“《古兰经》包罗万象,它的内容从真主大造宇宙开始,直到世界终结为止。其中事事物物,应有尽有,无微不包,无所不备。上穷造化之玄机,中阐人极之妙旨,下究物理之异同,意蕴精深无可究极。”由此可知:《古兰经》是伊斯兰文化的本源。真主号召人类研究参悟《古兰经》,从而确信它是来自真主的启  相似文献   

16.
一、经注学研究的对象《古兰经》是先知穆罕默德的最大的奇迹,是伊斯兰教最根本的经典。她在穆斯林的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她是安拉的启示,能将人类引上正确的道路,信守她的教训能获得安拉的喜悦,得到两世的吉幸:在今世能成为一个认拜安拉、信从先知、爱国守法、孝亲睦邻、敬老爱幼、热心好事的穆斯林;在后世能博得真主的喜悦,凭借在今世的善行进入美好的天园,享受无限的天恩。所以穆斯林都很重视习读《古兰经》,或多或少地会背几段经文,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伊斯兰教是主张两世幸福的,是出世兼入世的宗教。穆圣教导说:“你当为今世而耕耘,犹如你永久生活一般;你当为后世而耕耘,犹如你明天就要逝世。”鼓励世人为营造两世的幸福而奋斗不息。 在刚刚跨入新千年的今天,人类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新潮流,在这千载难逢的伟大时代,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日新月异的长足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日益提高,一部分人已达到小康水平,还有更多的人正在向好的方向迈进。这都是大能的真主的安排和使然,在真主大开慈悯之门的时光里,我们穆斯林也和其它各兄弟民族一道要把握好时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宗教》2013,(2):90-91
今世的生活是一段旅程,却是通往后世的驿站。生命是真主的恩赐,是真主给我们的一件信托物,真主以此来考验人们的行为是否优美。《古兰经》说:"你应当借真主赏赐你的财富而营谋后世的住宅,你不要忘却你在今世的定分。你当以善待人,像真主以善  相似文献   

19.
“我们来自安拉,都要回到他那里!”死亡是今生的结束和后世的开始,任何人不可避免。真主说:“凡有气血者,都要尝死亡的滋味,我以祸福考验你们,你们只被召归我。”(21∶35)“顿亚”(今世)作为“艾洛挖哈”(先世)的考验场及“阿哈来台”(后来)的栽种处,只是生命的一个过程,非常暂短。一切个人的权威、尘世的荣华,在生死弥留之际,统统成了过眼烟云,无一物能带到后世。唯有毕生的言行、自身的操守,在“给衙麦台”日(复生)成立时要加以清算。真主说:“每个人对自己  相似文献   

20.
佛言祖语     
《法音》2001,(4)
众山须弥最,众流海为最,众经亿百千,戒为第一最。欲求第一最,今世及后世,当持此禁戒,终身莫毁犯。除结无挂碍,缚著由此解,以戒自观察,如镜照面像。夫欲造善法,备具三种业,当审观其意,如罗云经说。所以立王者,由世诤讼故,众人之所举,古昔之常法。犯罪者知法,顺法者成就,戒律亦如是,如王治正法。如医观众病,进止得其所,可治则进药,不可者则舍。如医经所说,四事不可治,可救有十三,余者不须救。譬如有死尸,大海不容受,为疾风所飘,弃之于岸上。诸作恶行者,犹如彼死尸,众所不容受,以是当持戒。如守门牢固,不忧失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