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RIPS协议中的临时措施及在我国的适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明 《学海》2003,(4):147-149
TRIPS协议第 5 0条有关临时措施的规定是该协议知识产权执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我国新修改和颁布的法律和司法解释中表现为诉前停止侵权。本文通过比较美国民事诉讼程序中的临时禁令、初步禁令和永久禁令三种禁令救济制度 ,对诉前停止侵权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康德谎言禁令认为任何时候都必须诚实,甚至在面对凶犯询问朋友藏身之处时也不能说假话,这引发了激烈争议。谎言的道德价值与说谎者的情境地位有本质关联:主动的、以骗取信任来获取利益的谎言是积极谎言,是谎言禁令所严格禁止的;被动的、避免伤害的谎言是消极谎言。消极谎言可以分为面对灾祸的与面对邪恶的两种情境。面对灾祸的谎言是善意谎言,出自避免伤害的动机;面对邪恶的被迫谎言不属于“蓄意的不真实”,而是严格意义的“被迫的不真实”;这不是为谎言辩护,而是为处于邪恶的逼迫之情境中弱者或受害者的生存权辩护。上述概念与真实的背离,是康德谎言禁令产生道德困惑与理论争议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正1956年,一条禁止外星人降落的禁令,给名不见经传的法国教皇新堡小镇涂上了神秘的色彩。60年过去了,外星人从未出现,而禁令的噱头所带来的人气却让小镇的葡萄酒享誉世界。人们这才明白,当年的小镇镇长吕西安,巧妙地把一条广告"潜伏"在了禁令背后。吕西安出生在罗纳河谷南部的教皇新堡小镇,这个地区冬天温和,夏天日照充足,是法国重要的葡萄酒产地之一。小镇上的居民几乎人人都会酿酒,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分析了明末清初罗马天主教对祭祖从宽容到禁止的过程;阐述了1939年罗马教廷取消禁令的复杂原因和政治背景,说明禁令之取消与日本军事政治压力密切相关;最后扼要说明今天中国天主教徒祭祖礼仪的变化是教会礼仪本地化的要素之一,有利于天主教在文化传统层面上与中国传统习俗的融合,有利于中国教徒与其他信仰的人们的交往与和谐。  相似文献   

5.
康德认为在任何情境中都不能说谎,即使在"撒谎救人"的情境中也应说真话。这一"谎言禁令"备受批评,被认为难以与生活实践和道德直觉相容。从康德提出"谎言禁令"的原初语境出发,只能推出"撒谎借钱"不能成为普遍立法的原则。若能正确理解定言命令的形式主义及其普遍化与可逆性标准,则"谎言禁令"不会被"简化"地陈述与理解,"撒谎救人"的准则也能够通过普遍化与可逆性测试,成为普遍立法的原则;在某些特殊的、类似"撒谎救人"的情境中,不说真话也不会与康德道德哲学的基本法则产生矛盾。  相似文献   

6.
奥古斯汀在撒谎问题上持有绝对主义立场,许多当代学者认为这种立场过于严厉。奥古斯汀的支持者试图重新解释撒谎和撒谎的语境来为奥古斯汀辩护。这些方式并不成功,也许应回到奥古斯汀的神学来理解他在撒谎问题上的立场。奥古斯汀的三个观点可为其撒谎立场辩护。首先,奥古斯汀关于世俗生命与天上生命的区分是撒谎禁令的基础;其次,人性的软弱是通常导致我们认可撒谎的原因;最后,奥古斯汀对撒谎的禁令实际上反映了人类生活的伦理困境。  相似文献   

7.
<正>一法律作为"禁止""禁令"本来关乎人之为人,使人获得实质性的自由。圣经中有关神圣法的叙述告诉我们:以禁令面貌出现的法律涉及的是人的实质性正义,联系着人之为人的秘密。明白这点,我们就可形成一个判断,即法律是一种人最为内在的事物,最为内在的规定,若没有"法""律""礼"这些"分开""定界""领域",人就无法理解"自己",不能"自己",无法"生活"下去。  相似文献   

8.
"绝地天通"是上古时针对"民神杂糅"宗教状态的一项禁令,但经过历代学者的解释,演变成以人文理性精神对待宗教的意识形态传统,本文旨在揭示这一传统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9.
许可法则是康德后期伦理学著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涉及普遍的法则如何运用到现实的问题。在1793年《伦理学讲义——维格兰提伍斯》中,康德把许可法则规定为禁令的例外,是实现法权状态的必然手段,这一规定是理解康德其他著作中这一概念用法的基础。同时,《道德形而上学》的法权学说中的许可法则是实践理性对仅仅许可行动的立法,起到扩展自由概念的作用,也对应相应的禁令。此外,康德在德性学说里也讨论过许可法则的概念。由于德性学说是对准则的立法,"决疑论"承担起许可法则的作用,因而学界对许可法则的研究有必要扩展到德性学说。  相似文献   

10.
约在普通四年后,鉴于灾异频起而带来的物议沸腾,梁武帝下诏严禁谶纬的流播。长时间的禁令,加上其后梁朝末年台城、江陵两次焚书而必然带来的典籍的亡逸,直接造成了谶纬书籍的散亡。重要的是,这一事件能看出时人,特别是梁武帝对谶纬的心态;双重作用之下,谶纬之学终于成了一门遥远的绝学。  相似文献   

11.
寇建国 《天风》2018,(12):32-33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之间。深受弟兄姊妹爱戴的金毓丰牧师离开我们已经三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浓浓的通渭口音、对主的虔诚之爱,依然存留于我和全省教会弟兄姊妹心中。近日整理资料翻到关于金牧师的一些照片和文字。不禁令我回忆起同金牧师相处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12.
伊斯兰银行和金融业是伊斯兰原则与世俗事物相结合的产物,伊斯兰教义提出的利息禁令、反对偶像崇拜、讲求伦理、提倡福利精神以及伊斯兰国家客观条件等因素所限使伊斯兰银行和金融业不能完全融入全球化之中,在理论、文化和实践中有许多因素与全球化相悖。在发展与宗教的两难之间,伊斯兰必须做到理论上有创新、文化上有交流、实践中有开放的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3.
勾稽有限的史料,我们能看到,高平陵政变以后血腥的杀戮,以及这一时节巫祝、道术禁令的松弛,是魏华存夫人走进道教的一个宏阔背景和潜在动因;而这一地域本身巫风的兴盛,则有力地强化了这种倾向;最终,魏舒"三娶妻"、子息不旺的家庭现实,充当了直接的诱因,促成了魏华存对道教的接受和走进。  相似文献   

14.
最近,某铁路分局召开的冬运工作会议上,局长、党委书记在会议伊始。便颁布了一个“三不许”的“会议禁令”。一是与会者汇报工作时不许念现在的文字材料,一律讲“普通话”;二是汇报中不许说官话套话空话;三是每人的汇报时间不许超过十五分钟,否则“两牌”(黄、红)伺候”。结果,往年需用一天多时间的会议,这次仅用半天时间便结束“战斗”。  相似文献   

15.
名人重植树轶事书云轩辕植树 轩辕黄帝是重视植树的先贤。据考证,陕西黄陵轩辕庙至今依然生长的19米高轩辕古柏即轩辕所栽,距今已4000多年。大禹封山 据《逸周书》记载,大禹不准人们在树木萌生季节乱砍乱伐,他发布禁令:“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  相似文献   

16.
自洋务运动起,同文馆、京师大学堂等近代新式学校陆续成立。面对传教士的基督教宣传,晚清政府以儒学为圣教,明令禁止教员在公立学校教授基督教。禁令虽没有遏制住传教士在公立学校传教,但传教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多不信基督教。清政府对教育主权的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科学理性精神的影响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基督教在公立学校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正读蔡澜先生的《江湖老友》一书,为许多新鲜有趣的名人趣事而忍俊不禁。其中一则,写的是金庸先生藏巧克力的故事,颇耐人寻味。一次,与大病PK之后,医生向金庸下了禁令:不得吃甜食。金庸呢,却管不住自己的嘴,医生越是禁止,他就越想吃。当然,医护人员和家人是不会主动将巧克力送到他手里的。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8.
郭丽娜  陈静 《宗教学研究》2008,1(1):116-121
清代中叶是四川天主教会发展的重要阶段.负责四川教务的巴黎外方传教会强调造就耶稣的忠实信徒,通过神父和会长对教徒进行双层监管,要求教徒遵守中国礼仪禁令,向教徒灌输宗教思想,并在一定程度上约束教徒的经济行为.这些措施一方面有利于坚定教徒的宗教信仰,增加教会的凝聚力和促进教会发展;另一方面其明显的保守和内敛特征实际上是意图割断教徒与教外群众的政治、文化和经济联系,从而造成民教分离.  相似文献   

19.
在民国时期,佛山万真观面对宗教政策及地方政府管理的巨大冲击,一方面积极适应形势,通过法定程序确立权属,争取自身权益,一方面努力寻找时机,甚至冒着违反禁令的危险,继续旧有的宗教活动,以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但无奈生存空间日渐狭小,走向衰落不可阻挡。  相似文献   

20.
明清之际入华的天主教传教士处于一种对他们极为不利的文化、政治环境中,加之教会自身条件的不足,他们被迫通过著书立说来消除中国人加之于他们的蛮夷丑号、规避政府禁令、弥补人手之缺以及跨越语言障碍。与此同时,教会人士认识到书籍在中国社会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因时就势,把书籍作为了归化中国人的手段。此外,传教士的"西儒"身份也让他们走上了笔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