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纪念1978年全国西方哲学芜湖会议召开20周年,由安徽大学哲学系发起,并与中华外国哲学研究会等近10家单位共同主办的“1998年全国西方哲学研讨会”于1998年10月25日—30日在安徽歙县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共55人,提交论文30余篇。现将会议的...  相似文献   

2.
<正>清华大学是"现代中国哲学"发祥地之一,更是中国的"西方哲学研究"的发源地与学术重镇。清华的西方哲学研究曾在清华人文社会科学的缔造中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对"现代中国哲学"作出了卓越贡献,形成了"清华哲学学派"。清华学人的研究成果既代表了中国现代哲学的高度,也代表了20世纪中国西方哲学研究的深度。他们在哲学教  相似文献   

3.
中国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为主流话语和思想理论权威的。尽管理论界对西方哲学在中国的上百年历史采取"西学东渐"的方式予以研究,但建国以来西方哲学在中国的研究尚未形成"中国化"的研究态势。西方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范式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西方哲学研究的历史和现实,发现新问题、新领域而形成哲学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4.
贺麟思想与西方哲学引进研讨会于1999年8月29日至31日在澳门举行。会议由澳门中国哲学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协办。来自中国大陆和港澳专家学者共30人与会,会议收到论文22篇。澳门中国哲学会会长岑庆祺致开幕词。澳门新华分社宣传文体部顾问冼为铿、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汝信、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副所长李鹏程也在开幕式上致词。他们认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向深度推进的伟大时刻,在澳门回归前夕,在历经中西文化交融几个世纪的澳门召开这个研讨会,共同回顾总结贺麟先生引进西方哲学文化的伟绩和贡献,对于…  相似文献   

5.
3月4日至8日,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研讨会。会议由中国全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中共中央党校,海南省委党校,三亚市委党校,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等单位发起主办。全国各地从事现代外国哲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3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6.
评《西方哲学东渐史》郭齐勇当进一步开放的改革巨浪叩击21世纪的门媚之际。回溯鸦片战争以来西学东渐的历史,科学地总结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经验教训,并不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尤其是近世以降西方哲学的东渐史,它本身即是中国近现代哲学的重建史,是西方哲学中国化的肇始期,这一历史过程到今天远未结束,因而这一研究所具有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是无需赘言的。由黄见德同志主编并与王炯华等同志合著的《西方哲学东渐史》(武汉出版社1991年版),是目前国内此项研究的唯一硕果。本书全面系统翔实地钩沉、考察、分析了西方古今主要哲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在中国近现代的哲学舞台乃至社会舞台上所扮演的种种角色,被重新诠解、阐释、甚至附会或再创造的过程,揭示了西方哲学传入中国的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并在鸟瞰式的宏观分析的基础上相当具体细微地评述了传播对象、传播过程和译介者的“情节”,作了艰巨的、不可多得的文献学与史料学的爬罗剔抉的工作。著者的这一踏实学风是值得提倡的。本书的第一个特点是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从林则徐、魏源,洋务派、早期改良派,从近世最早的译书机构、译书活动、报刊传媒、新学堂和留学风潮兴起,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  相似文献   

7.
所谓现代西方哲学中国化,是指将现代西方哲学移植于中国社会,与中国实际结合,汇合中国传统哲学之流,相互融会贯通,从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现代西方哲学研究的现状尚处于对单个的哲学家,单一的哲学流派进行评介的阶段。但是,随着我们对现代西方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迫切需要,一个新的课题提上了议事日程,这就是要开展对现代西方哲学进行整体的、全面的研究。在一些研究论文中,现代西方哲学常常被划分为人本主义和科学哲学两种相互对立的思潮,殊不知这两种思潮在很多方面都是一致的。我们知道,现代西方哲学的很多流派都曾提出过哲学应成为一门严密科学体系的主张。爱德蒙特·胡塞尔声称,哲学从其实质而言是一切科学中最严格的、最崇高的学问,因而哲学的任务应是追求无可置疑的绝对真理。在他看  相似文献   

9.
由澳门中国哲学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协办的“贺麟思想与西方哲学引进研讨会”,于1999年8月29日至9月1日在澳门举行。即将回归祖国的澳门是中西文化最早的融通之地,贺麟先生又是在中西文化会通方面卓有贡献的中国现代哲学史家,值此世纪之交于斯地忆斯人,的确有其特殊意义。来自祖国内地和香港、澳门的四十余名学者,围绕着西学引进和中西文化的融通问题,贺麟先生对黑格尔哲学的译述研究和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问题,以及如何评价井继承贺麟先生的治学成果、治学精神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热烈的讨论。贺麟先生对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10.
现代西方哲学论哲学的"终结"陆杰荣1.哲学是以问题的转换作为其理论展开的背景框架的,哲学总是面对着某种问题,解释某些没有答案的问题,如果这样来分析考察现代西方哲学的理论取向的话,那就不难看到它们都以其特有的理论方式宣称哲学已经"终结"。令人感兴趣的是,现代西方哲学依然是哲学,而不是非哲学;既然归属于哲学,又要强调哲学的"终结",那就需要以超越的角度去界定哲学。是否可以这样推断,在对哲学的规定问题上,现代西方哲学与西方古典哲学相比,它更多地采取了否定的口吻,更愿意说哲学不是什么。古典哲学确定了对哲学肯定式解答的理论背景,常采用哲学是什么的独断论方式。现代西方哲学则力图借助于否定式的回答与西方古典哲学相对立,尽管这种否定式的结论仍然包含着肯定性的因素,现代西方哲学所体现的这种理论特征典型地表现在其关于哲学的"终结"论述之中。2.哲学已经"终结",这是现代西方哲学所得出的基本回答。哲学不仅已经"终结",而且理应"终结",然而"终结"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哲学,而是具有特定时间指向与问题取向的哲学,因此现代西方哲学所宣告的"终结"的哲学是以全称的形式表明其特指的东酉,这就是古典意义上的西方哲学。对于现代西方哲学来说.这  相似文献   

11.
《西方哲学研究名著丛书》编委会成立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于1983年7月8日至13日在承德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山东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人民大学等单位的有关同志。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汝信同志主持。这次会议主要议程有两项:讨论《丛书》的编译宗旨、意义和选题原则,二、成立《丛书》编译委员会。  相似文献   

12.
哲学整体论思想发端于古希腊,兴盛于20世纪初,促成了西方哲学研究范式的格式塔转换,延续了人类对确定性的寻求并赋予其新解。它的外延由最初的形而上学意义上的整体论至少已经分型为科学哲学上的认识论整体论、语言哲学整体论和心灵哲学整体论等,后者差不多每一种又具有诸多子形态。哲学整体论的历史逻辑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整个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逻辑,它在现当代的兴盛象征着古老的西方哲学现代性的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13.
哲学整体论思想发端于古希腊,兴盛于20世纪初,促成了西方哲学研究范式的格式塔转换,延续了人类对确定性的寻求并赋予其新解。它的外延分型由最初的形而上学整体论迅速拓展为科学哲学的认识论整体论、语言哲学整体论和心灵哲学整体论等,后者差不多每一种又具有诸多子形态。哲学整体论的历史逻辑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整个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逻辑,它在现当代的兴盛象征着古老的西方哲学现代性的深度发育。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哲学的会通与融合,正在成为当前中国哲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对此,我谈谈三点看法,抛砖引玉,以就教于方家。一问题的背景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融入世界,开始启动现代化的进程。在思想界,介绍传播西方思想与哲学成为时尚,首先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进而是培根、笛卡尔以来的近代西方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然后是追本溯源,从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黑格尔等人的整个西方哲学思想经典,在中国都得到介绍与研究。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  相似文献   

15.
由郑杭生主编、魏金声副主编的《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一书,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它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现代外国哲学教研室为适应“现代西方哲学”教学的需要集体编写的一本教材。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对现代西方哲学的研究在逐步深入,发表了不少专著和论文,也出版了一些教材。不过,就已经出版的教材来看,有的篇幅较长,有的理论性较强,读起来确有困难。而这本教材是作者在吸收  相似文献   

16.
他者的镜像:西方哲学对现代中国哲学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中本无“哲学”的概念。虽然日本哲学家西周在用“哲学”这两个汉字翻译philosophy时特意指出, 它与东方固有的种种思想形态有别, 但中国人却不太在意西周的这个声明, 就像几乎将西方文化所有的主要成果都当作具有无可置疑的普遍性一样, 很快就在中国展开了对哲学的研究。1914年, 北京大学成立了哲学门。1916年, 谢无量出版了第一本中国哲学史。这两件事标志着现代中国哲学的自觉和哲学研究的开始。然而, 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却是, 我们是在西方哲学的影响下才有这自觉和开始的。这就决定了,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 现代中国哲学研究不可…  相似文献   

17.
哲学的“进化论转向”——再论西方哲学的危机和出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3年 ,我在《2 0世纪西方哲学的危机和出路》一文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以往的西方哲学经历了四次危机 ,前三次危机都迎来了下一阶段的哲学发展 ,但从 1 9世纪末开始的第四次哲学危机至今还没有找到发展的出路 ;2 0世纪西方哲学的发展可被视为摆脱危机而作出的一种努力 ,但始终笼罩在哲学危机的阴影之中。我曾乐观地预言 :“西方哲学将沿着跨学科、跨文化的大哲学的方向 ,最终将摆脱纯哲学带来的危机 ,这大概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赵敦华 ,第 2 86页 )这一结论引出更深入的问题 :哲学可以与哪些学科交叉 ?在哪些方面进行跨文化研究 ?哲学…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社科联与北京市哲学学会应哲学课教师的要求,将在1986年1月下旬举办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评介讲习班。对象是全国各大专院校、军事院校、省地委党校的哲学教员。其目的是帮助各类高校哲学教员对当代西方哲学思潮进行分析和评介,提高教师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和鉴别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的能力。讲习班的主要内容有:当代哲学的产生及其特征;实用主义;逻辑实证主义与分析哲学;科学哲学;科学方法论;现象  相似文献   

19.
非中心化(Decentering)思潮是当代西方哲学中一股值得重视的思潮。活跃在今日西方哲学舞台上的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微型哲学”、反哲学等潮流都是这一思潮的组成部分,或者与这一思潮有着本质联系。这一点只要看一看占据当今众多思想家思想的诸如“决裂”、“破坏”、“毁灭”、“解构”、“摧毁”、“差异”、“分延”、“消解”、“分散”等等词汇就清楚了。不仅如此,非中心化思潮今天已漫过纯哲学的围墙,渗透到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影响日益增大。  相似文献   

20.
大乘佛教中的华严哲学与源自古希腊和希伯莱宗教的西方哲学,产生于不同的思维土壤,呈现出哲学各个层面、各种维度的同与异。西方哲学和华严宗哲学从各自根本的观念出发,形成庞大而精密的理论体系,反映出本体论的异同。无论从思辨哲学还是宗教哲学的角度,两者的基本立场尽管不同,都试图克服和超越二元论思维模式,反映出宇宙论、知识论、目的论乃至价值论的异同。方东美先生对华严哲学和西方哲学之间的关系采取圆融的论断,批判传统西方哲学中的"二分"方法造成了知识与价值、理想与现实的"乖离",认同现代西方哲学强调本体与价值的统一。华严哲学兼容宗教、哲学和科学,这是能够与西方哲学圆融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