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葛梯尔问题”的实质与马克思主义知识观的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知识传统分析与葛梯尔问题当我们说我们知道什么,我们的含义是什么?比如说,我知道我的车在停车场里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类似这样的疑问构成了西方知识论话题的起源。若比较正式地表达这类疑问,大概是这样:当  相似文献   

2.
社会知识论(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知识论是知识论领域中的一个新方向。美国学者施密特曾经提出 :“社会知识论可以被界定为知识的社会维度的概念与规范的研究。”[1 ] 主张应当从社会的维度来研究知识问题 ,这是社会知识论者的共同主张。不过 ,对于“社会的”这一概念应当包含哪些内容 ,社会知识论的性质应当是什么 ,它与传统知识论的关系如何等问题 ,目前仍属各执一说 ,尚未取得什么共识。一 社会知识论的起源与发展虽然作为一种系统研究的理论来说 ,社会知识论的发展过程还很短暂 ,不过按照戈德曼(AlvinGoldman)的说法 ,其历史渊源却可以追溯到柏拉图那…  相似文献   

3.
柏拉图《泰阿泰德》的显白议题是"什么是知识?",这似乎意味着,苏格拉底和泰阿泰德试图探究"知识的本性",即所谓的"知识论"问题。但柏拉图的"笔法"表明,苏格拉底并没让"哲学"和"泰阿泰德"仅仅停留在试图发现"知识"是"什么",而是引导泰阿泰德在探问"知识"的途中领悟一种政治性的探问:为何求知?换言之,单单追问所谓"知识论"问题,很可能就丢失了柏拉图更为紧迫的教诲。柏拉图精心设计的这个"开端",为我们理解《泰阿泰德》提供了纲领性的线索:只有将一显一隐两个议题结合起来,我们才有可能领会,苏格拉底-柏拉图式的"灵魂学"所探问的"知识",究竟具有怎样的整全面相。  相似文献   

4.
徐竹 《世界哲学》2017,(3):73-80
德性知识论是当代知识论领域的重要进展,"理解"是被德性知识论重新关注的课题。德性知识论主张知识规范性应从法则学和道义论的意义转变为以理智德性为核心的概念。这对于科学理解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这一转变,有关科学理解是否需满足事实性条件、是否排除认知运气以及作为能力知识的意义等讨论,都得到了新的深化与拓展,展现出丰富的德性知识论意蕴。  相似文献   

5.
知识论几乎和西方哲学的历史一样古老 ,是西方哲学传统中的一种极其重要的理论。由于传统知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认识活动及知识成果的发生学考察 ,致力于对知识起源的研究 ,因之 ,西方哲学界过去乃至现在通常把传统的知识论理解为“认识论”。但知识论的研究在当代发生了形态上的根本变革 ,“葛梯尔问题”的提出 ,使知识论的研究转变为对知识本身之所以为真的条件的研究上 ,尤其是知识的确证 (justification)问题成了当代知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这无疑是一个范式的转换 ,而恰是此种范式的转换廓清了认识论与知识论之间的界限 ,使知识论的研…  相似文献   

6.
历史和现实都显示出了科学知识的巨大力量,知识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理论课题。早在古希腊,哲学问世对就以知识论形态出现,近代哲学家费希特以“知识学”命名其主要哲学著作。但是,科学的知识论并没有真正形成。科学知识本身是有着复杂结构和特殊功能的完整体系。因此,科学知识完全有资格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用以建立一门专门的学科“知识论”或“知识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7.
金岳霖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其哲学思想系统地表述在《论道》和《知识论》这两部著作之中。综观他的哲学思想体系,我们可以说共相和殊相的关系问题始终是他哲学思考的中心问题之一。《知识论》主要是论述共相和殊相的关系问题,认为知识论的对象是“知识底理”,而所谓“知识底理”即是“共相底关联”。对于什么是共相或共相的关联,《知识论》虽有所论列,但对之并未作充分而系统的阐述,因为它的主要任务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探讨如何在殊相中求“知识底理”或“共相底关联”;而且它所涉及的共相也仅限于“有观的共相”,即整部《知识  相似文献   

8.
社会知识论(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 戈德曼的社会知识论戈德曼为社会知识论提出的问题域 ,包含在他所谓的“求真知识论” (veritisticepistemolo gy)名下。求真的知识论 (不论是个体的还是社会的 )关注的是知识的生产 ,这里“知识”被理解为弱的意义上的“真信念”。更准确地说 ,它关注的是知识及其反面———错误 (虚假信念 )与无知 (真信念的缺乏 )。它所研究的主要问题是 :什么样的实践对于知识 (与错误、无知相比 )具有相对有利的影响 ?个体的求真知识论在非社会的实践中寻找有关的答案 ,社会的求真知识论则在社会的实践中寻求解答。在戈德曼那…  相似文献   

9.
刘滨 《社会心理科学》2002,17(4):88-89,48
外语知识属于什么样的知识?如何学习外语知识?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怎样去教、怎样去学外语?本文便是在认知心理学知识分类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加以探讨的。  相似文献   

10.
客观性问题一直是知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女性主义知识论者把客观性问题看作是一个必须探讨的问题,她们把主流知识论中的客观性诊断为价值中立性,并对价值中立的客观性进行了批判,在此基础上,重建了价值负载的客观性。由于探讨女性主义知识论是全面了解女权运动和知识论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们何以知道?又何以相信?我们如何确保知识的可靠性?这些一直是知识论关注的中心问题。而我们对知识和信念的关注有无一种系统性和规则性的特征?这是认知逻辑探求的中心。与知识论的确证知识和回应怀疑论两大基本任务相并行,当代认知逻辑发展出可能世界框架下关于知识和信念的形式语义学,以求澄清认知概念和语境并拒斥怀疑论。以知识与信念为研究旨趣,认知逻辑与知识论越来越表现出相互的融通,特别是二者对葛梯尔问题和怀疑论他心问题的共同探讨,使得认知逻辑更加具备一种形式知识论的特征。一、知识三元定义及其影响“知道或相信”在传统…  相似文献   

12.
董尚文 《哲学动态》2006,3(8):39-45
托马斯知识论是亚里士多德知识论的传承与发展。他遵循亚里士多德关于“知识始于感觉”的基本原则,强调人类知识是主体与客体统一的结果,坚持知识论的实在论立场,为人类知识的客观性确立了形上基础。他的“感觉象”(Phantasma,Phantasm)学说不仅是其知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他寻求人类知识的本体论基础方面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在托马斯知识论的本体论架构中梳理他的感觉象学说,并彰显它在其知识论中的本体论之桥作用。一感觉象是感觉对象内在于感觉器官的媒介虽然在托马斯时代知识论领域尚未出现主观观念论的挑战,他不需因…  相似文献   

13.
曾有西方学者写道,当代知识论的许多问题是在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的争论中发生的,这一争论处于知识论的中心位置。如果这一说法无误的话,它表明对这两种知识论流派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拟对外在主义作一述介。一、外在主义问题的发生我们知道,一知识的成立与否,与...  相似文献   

14.
肖建华 《世界哲学》2007,(4):107-112
德国古典哲学终结之后,哲学转向现代形态。“知识形而上学”是近代哲学转向现代哲学的逻辑主线。近代知识论企图为“知识”建立一个绝对可靠的基础,现代分析哲学、诠释学虽然否定了知识论的这种妄想,但他们仍企图通过语言和诠释为知识找寻一种深层的根据;存在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和后现代主义则在知识异化形态下引发了对人的存在及其意义的追问,其实质是追问知识的价值问题。这一逻辑转换召示了哲学对科学知识更全面、更合理地把握和理解,召示了哲学向时代敞开。  相似文献   

15.
赵猛 《世界哲学》2007,8(6):13-25
"美德"与"知识"的关系问题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小苏格拉底学派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话题。人们通常认为"美德即知识"(αρετηειυαιγυωσκδ;virtue is knowledge)这一命题是苏格拉底提出的,这不仅不符合文本事实,而且抹煞了这一问题所具有的张力,造成了在解释苏格拉底与其弟子们的哲学的进展与嬗变方面的困难。苏格拉底虽然提出了"美德"与"知识"的关系这一问题,并提倡人们认识自己和"善"、"美德"的本质,但是他所说的认识(γυω-σιδ)不是知识论意义上的知识(επιστημη),还包含生存实践的层面。柏拉图认为"美德即知识",并力图在知识论层面上给与"善"和"美德"以明确的定义。而小苏格拉底学派则从另一侧面继承发展了苏格拉底哲学,试图从生存实践的层面来定义美德。  相似文献   

16.
西方知识论中的"知识"指的是"科学知识",即"真理"。西方知识论哲学和中西伦理道德学说的运思方式截然不同,它们具有不同的本质属性,属于不同的领域。如果任由西方知识论哲学以逻辑理性解构中西伦理道德学说的基础(诸如西方的宗教信仰或中国的儒家信仰),就会导致社会道德水平大滑坡。而这一点尚未引起中国学界的足够注意。事实上,中国学界在引入西方知识论哲学的过程中,应该立足于中国文化,认真进行"对接"问题的研究,以求在吸收西方知识论哲学精华的同时,规避其对中国社会可能造成的危害。可能的途径之一是创建一种整体意义上的"知识论"。这种"整体知识论"可以将中国伦理学说和西方科学知识论纳入同一体系,有效地规范它们的研究领域和互动关系,并为伦理道德学说保留科学知识论无法干预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运气与知识是不相容的,因此,在消极的意义上,知识可以被视为排除了运气的真信念。德性知识论提供了一种最有说服力的反运气方案,主张知识是出于理智德性的真信念,是一种理智成就或信誉,而不是碰巧为真的信念。然而,许多学者认为德性知识论并不能完全排除运气,因而是失败的,并基于安全性条件发展一种反运气知识论。然而,德性知识论者可以证明德性蕴含安全性,即安全性必须根据主体稳定的认知能力或德性来解释,即德性知识论本身就是一种反运气知识论。  相似文献   

18.
知识论首先关注的是知识的定义。但"知识就是被辩护的真信念"这个经典定义却遭到了"盖梯尔问题"的打击。普兰丁格致力于知识论大厦的推倒重建,建立起了以"保证"为核心的知识论体系,他认为这有助于解决"盖梯尔问题"。他的思想有一定的启发,但也存在其偏颇之处。  相似文献   

19.
知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论其实是两个理论:一个理论说明知识是什么,另一个理论则回答我们是否有任何知识的问题。第一个理论旨在定义或分析事实知识的概念,即不同于对人或对地点的知识或不同于实际技能知识之知识的概念。在这个分析或定义过程中,也说明知识概念和信念、真理及证明概念之间的联系。第二个理论是对哲学怀疑论的回答,哲学怀疑论是对合理的信念、知识和科学的可能性的抽象地建立  相似文献   

20.
美术鉴赏课程作为普通高校的公共选修课程,要求教师在教授课程内容的过程中遵循其独特的课程性质。从教师的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上寓教于乐、课外延伸和反馈等几点出发,思考美术鉴赏课程中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旨在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