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代西方逻辑传播对冯友兰哲学的影响 ,主要涉及哲学观和哲学方法两个方面。就哲学观而言 ,他既指出哲学与逻辑的差异性 ,又强调二者的一致性。其中 ,后者更为冯友兰所关注。就哲学方法而言 ,他把逻辑方法即“正底方法”作为其哲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 ,主要包括 :基本概念含义清楚、明确 ,观念的提出讲求逻辑推导 ,利用类知识阐述哲学思想等。逻辑理性在冯友兰哲学中的自觉融入 ,对其“新理学”体系之建构起到了关键作用 ,为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民族哲学的世界化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生存哲学:中国语境及其使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贺来 《哲学动态》2001,(1):11-15
一、“生存哲学”的具体性和现实性西方哲学自克尔凯郭尔和尼采等人以来 ,发生了一场影响深远的理论转向 ,即从传统知识论哲学形态向现代生存论哲学形态的转向 ,受此促动 ,近年来在我国哲学界不少学者笔下 ,“生存”、“生存论”、“生存哲学”等字眼出现的频率日益增多 ,稍加分析 ,人们不难发现这些概念后面所蕴含的深层动机和良苦用心 ,那就是通过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对话 ,摆脱长期以来对于哲学的传统理解范式 ,并立足于现代哲学去重新阐释哲学本性和解答哲学问题。但是 ,谈论“生存哲学” ,最要紧的不是引介西方理论和建构哲学形态 ,相反 ,…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哲学范式在历史上经历了从古典范式、近代范式到现代范式的转型,“哲学范式转型”意味着哲学重心的转移和透视问题的角度发生了根本的变迁。20世纪上半叶,可以称为传统哲学范式向现代转型的最初阶段。应当说,传统哲学范式的转型是与历史事件分不开的。传统哲学范式向现代的转型得益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有两个基本的转型路向:首先表现为由意识形态向学术资源或知识形态的转型。这种转型突出地表现为现代新儒学对传统儒学范式进行了新的思考和变革,确立了它的现代形态。其次是为传统哲学范式向现代的转型做了准备,表现在对传统哲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清理,并以新的哲学思想(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传统哲学的整体框架给以全面审视。20世纪初的传统哲学范式的转型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自此以后,传统哲学从语言表述到问题视阈,从内容到方法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4.
叶秀山 《世界哲学》2013,(1):5-13,160
本文从对康德“知识论转向”的意义分析入手,讨论了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在康德开辟的哲学方向上的努力,重新审视了德国古典哲学从“存在论”到“知识论”的发展脉络,指出德国古典哲学并未放弃传统的“存在”问题,而是深化和发展了这个问题.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存在”不再满足于成为空洞无内容的抽象概念,而是要成为具有“规定性”的哲学范畴.这条路线的梳理打通了德国哲学从古典到现代的内在发展理路.  相似文献   

5.
从哲学研究着重点说,西方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两次转折:当古希腊哲学家们孜孜探求世界的本原、始基时,他们是在从事一种本体论的研究;而从笛卡尔开始,经由贝克莱、休谟、康德等人,近代哲学发生了认识论转向,它以认识的主体和认识的客体之间的二元对立为出发点,着重探讨了诸如主体是否可能获得关于客体的知识,如何可能获得关于客体的知识等问题。自弗雷格等人开始,现代西方哲学又发生了所谓的“语言学转向”,也就是说,在哲学研究中把语言问题提到了首要地位,甚至把全部哲学问题都归结为逻辑—语言问  相似文献   

6.
杨国荣 《学海》2003,(4):26-32
哲学究竟是什么 ?在追问存在的同时 ,哲学总是难以回避这一元哲学意义上的问题。以智慧的追求和探索为指向 ,哲学之思奠基于知和行的过程 ,展开于世界之“在”和人自身存在的内在统一 ,并具体化为对“性与天道”的绵绵沉思。作为对世界总体上的把握 ,哲学试图达到的 ,是真实、具体的存在。在“是什么”、“意味着什么”、“应当成为什么”等追问中 ,哲学从类和个体的层面 ,不断地引导人们走向真、善、美的统一和自由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卞敏 《学海》2014,(2):197-200
<正>西方哲学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古代的本体论阶段、近代的认识论阶段和现代的语言哲学阶段。维特根斯坦作为语言哲学代表人物之一,认为哲学的本质只能在语言中寻找。他消解传统形而上学的唯一本质,为哲学寻找新的发展方向。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被许多人看作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哲学从认识论转向语言哲学,标志着哲学主题的转换与思维方式的革命,即从近代哲学"可以认识什么"的问题,转换为语言哲学"可以  相似文献   

8.
生活世界、知识异化与现代哲学的致思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归生活世界”无疑是从近代哲学向现代哲学转向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发源于启蒙理性的近代哲学何以进入到以“回归生活世界”为核心诉求的现代哲学,它在回应近代科学思维向人文精神领域的渗透时是怎样确立哲学的思考范围并开辟现代哲学的新方向的,这尚是一些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分析启蒙时代以来理性的扩张和知识的进步所构建的生活世界图景及其现实困局,以确认现代哲学之“回归生活世界”的合理意义与价值。一、启蒙理性与“卢梭问题”自从弗兰西斯·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这一脍炙人口的口号以来,人类社会便进入了一个理…  相似文献   

9.
历史和现实都显示出了科学知识的巨大力量,知识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理论课题。早在古希腊,哲学问世对就以知识论形态出现,近代哲学家费希特以“知识学”命名其主要哲学著作。但是,科学的知识论并没有真正形成。科学知识本身是有着复杂结构和特殊功能的完整体系。因此,科学知识完全有资格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用以建立一门专门的学科“知识论”或“知识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哲学与“生存论转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克思哲学在哲学史上所造成的革命变革是从本体论层面上发动并展开的。这一变革的实质就在于 ,它使哲学发生了“生存论转向” ,即使哲学关注的焦点从超验世界转向“感性世界” ,从宇宙本体转向人的生存状态 ,从“寻求最高原因”转向探究人的生存实践活动。对于马克思哲学来说 ,“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 ,消除人的生存的异化状态 ,从而“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 (马克思语 )。这样 ,马克思哲学便终结了“形而上学” ,使西方哲学从知识论形态转向生存论形态 ,从而展示了一个新的思想地平线。我在这里所说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