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公共政策的心理学研究是近年西方应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文章对心理学参与公共政策研究的源起,美国心理学公共政策研究的主要方向进行了分析,并对公共政策的心理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作了简要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跨文化行为心理学——文化取向心理学第四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简要回顾比较了文化取向心理学的四个不同的方向:文化心理学、本土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以及新的发展方向——跨文化行为心理学;重点介绍了跨文化行为心理学与文化碰撞情境概念的提出以及一个跨文化行为模型;其次提出了该学科在跨文化协同增效方面的重要应用;最后做出了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开展相应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3.
心理主体的回归--重新评价冯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心理学界长期以来对德国心理学家冯特的不全面评价 ,指出冯特对心理学的贡献不仅仅是创立了独立的心理学 ,他对心理学最大的贡献在于准确把握了心理学的发展方向 :关注主体。冯特以整体原则为指导 ,关注自我意识 ,并限定了实验手段的使用范围。在冯特的理论中 ,是以人为中心 ,研究方法服从于研究对象。冯特对心理学的理解对今天的心理学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影响  相似文献   

4.
跨文化心理学是建立在心理的跨文化比较方法之上的、探求群体心理行为差异与相似的一门学科。它发端于本世纪初,形成于七十年代。近二十年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被认为代表了心理学未来的主要方向之一。一、跨文化心理学的现代概念跨文化心理学有一个有代表性的最新定义,是在1989年由加拿大皇后大学 Berry 教授等人提出的:“跨文化心理学研究各种文化和民族群体  相似文献   

5.
2003-2004年,中国学术理论界强调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和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向。这对于中国心理学这门在哲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交合点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边缘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这两年间发表的心理学论文和出版的心理学著作中,有些心理学学者针对近年来中国心理学基本上按照西方心理学的模式发展的倾向,为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心理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发展观和方法论指导原则,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理论体系,在心理学哲学基本理论方面做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有现实意义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俄罗斯经济心理学的现状与特征:俄罗斯经济心理学发展的背景、研究机构成立与著作出版的状况、突出对经济意识的研究、具体的经济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对经济积极性主体范畴的关注和俄罗斯经济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向;文章最后阐述了俄罗斯经济心理学对我们经济心理学发展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朱智贤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朱老先生对中国心理学研究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分析了其学术思想的时代性与前瞻性;其次,介绍了以林崇德教授作为带头人的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的心理学研究工作者们以朱老的学术思想为指导,在“弘扬理论联系实际,践行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目标中所做出的不懈努力以及所取得的多项重要研究成果;最后,本文指出了在朱老的人才培养思想指导下,我国当代心理学研究梯队建设的主要成果和发展方向。值朱老诞辰105周年之际,谨以此文纪念先生。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研究工具与心理学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考察心理学发展与研究工具的关系基础上,总结了心理学研究工具的定义和分类,并重点探索了心理学研究工具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指出在未来心理学研究中新的研究工具和方法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20年来西方积极心理学以其独特的研究视角曾经吸引过全球人的目光,被誉为是理论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的重要方向。积极心理学主要围绕着“一个中心三个支撑点” 来开展相关的研究,即以主观幸福感为中心,以积极体验、积极人格、积极社会制度为支撑点。在强硬的现实面前,具有“理想主义情怀”的积极心理学也面临着许多困境与挑战。近年来西方一些学者正在寻求突破积极心理学的瓶颈性因素,围绕着“美德、意义、韧性和幸福”这四大支柱打造新的版本,促进积极心理学理论研究的可持续发展和升级换代。  相似文献   

10.
注意的研究历来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文中指出了认知心理学中注意研究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接着重点描述了认知神经科学对于注意研究中几个基本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文章最后列出了认知神经科学中注意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指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   总被引:99,自引:2,他引:99  
积极心理学目前在西方心理学界引起了普遍的兴趣和关注。积极心理学关注于力量和美德等人性中的积极方面,致力于使生活更加富有意义。西方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当前主要集中在研究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个性特征、积极的心理过程对于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培养天才等方向。该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的这些研究领域,并追溯了积极心理学兴起的历史渊源,从总体上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旨在为我国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当代西方心理学的三种新取向及其比较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况志华  叶浩生 《心理学报》2005,37(5):702-709
当代西方心理学界先后出现了后现代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和进化心理学等新的研究取向。这三种取向在对现代主义心理学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构建着各自的理论体系和研究视野,并对西方心理学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和影响。本文综述了这三种取向的核心观点和基本特征,论证了它们对当代西方心理学研究的积极影响及存在的问题,主张反思的意义在于超越,不同取向的整合应基于宽容与对话。  相似文献   

13.
西方积极心理学运动是一场心理学革命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兴起于美国的一股重要心理学力量,也是当今心理学舞台上比较活跃的一个领域,对于它的出现,有人认为这是一场心理学革命或心理学研究范式的转变。该文仔细分析了积极心理学与传统主流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关系,并对心理学发展中的革命性和非革命性变化的特点做了概括,最终得出结论:积极心理学从目前来看不是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其本身并不存在研究范式上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4.
从主要内容及特色表现入手,对《进化心理学》一书的结构及所涉及的几个主题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探讨,并指出了本书的价值所在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跨文化心理学渐渐地在我国兴起,这是因为研究者认识了到这一领域的研究对于建立科学的心理学体系的价值,认识到了中国心理学不能不包括亚文化的各少数民族的心理资料。从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我国心理学家所从事的跨文化心理学研究,在方法上普遍采用心理测验的手段,通过测验  相似文献   

16.
科学思维的心理学研究起源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传统,在最近三十年不断拓展.本文首先回顾了在科学思维研究的发展过程中,其研究框架和模型的变化;进而阐述了近来科学思维研究所使用的典型实验范式;最后从发展、个体差异、专家新手比较以及教学干预这四个角度综述了近来一些科学思维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并探讨了这一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中国管理心理学发展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 1 980年中国心理学会工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为标志 ,总结了 1 5年来我国工业心理学的主要成就 ,并从激励、人员测评、领导行为、管理决策和跨文化研究等方面概述了中国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提出了今后值得研究的若干课题。本文最后指出 ,从我国企业的实际问题着手 ,不断积累资料 ,提出自己的理论 ,同时以我为主 ,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 ,在企业实际中不断检验和修正理论 ,是我国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近五年西方心理学重要期刊发表论文简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靳宇倡  秦启文 《心理科学》2011,34(4):1017-1023
摘要:以《心理学公报》、《心理学评论》和《心理学年度评论》三种心理学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从2005年到2009年发表的论文为基础,从研究领域、研究主题、引用率等方面对国际心理学的研究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探讨了心理学发展趋势,指出基础/实验心理、社会心理和健康心理领域的研究仍然是心理学研究的主流,但研究方法、技术发生了根本改变;认知、学习与记忆、决策与判断、情绪健康等主题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从而启发中国的心理学研究者应加强研究方法和统计的训练,关注研究的本土化,进行跨学科、多层次整合的研究以及拓展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19.
杨秀君 《心理科学》2003,26(3):533-534
实验心理学是运用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在心理学各分支中,实验心理学的地位可谓特殊且重要。这是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心理学研究日益深入,实验心理学的方法、技术和理念等已深深地影响到心理学研究的所有领域!即便是过去以为难于进行实验研究的社会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目前也在运用实验方法进行研究。所以说,实验心理学以其“科学地实验”而在心理学界独树一帜,成为心理学各领域进行研究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本土化是一个方兴未艾的话题,本文重点讨论了杨国枢提出的心理学本土化的“本土性契合”判准的含义,并举出两个引例对此一判准进行说明和解释,最后提出了对心理学本土化及“本土性契合”的几点思考,指出心理学本土化应该研究不断运动变化的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并对心理学本土化研究的具体方向和途径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