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80年代中期至今,中国大陆学界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现代新儒学研究,这一研究的规模之大,成果之丰,影响之巨,参与学者之多,在海内外的新儒学研究史上,都是罕见的。方克立先生作为这一研究的倡导者和主要组织者,主编了《现代新儒家学案})、《现代新儒学研究论集》、《现代新儒学研究丛书)}等三十多种、逾千万字的论著,使现代新儒学在中国大陆变成“显学”,并在港台和海外产生了重大反响,可谓大陆新儒学研究首屈一指的代表者。而《现代新儒学与中国现代化》一书,作为方先生十年精心致思的结晶,不仅是他的一家之言,而且以浓缩…  相似文献   

2.
作者从中国文化哲学、传统学、新人学而进入和合学的探讨,认为和合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首要价值,是超越宋明新儒学和现代新儒学的尝试。作者指出,宋明新儒学的缺陷是把此在所以然与彼在所以然混淆起来。现代新儒学接着宋明新儒学讲,而有新理学、新心学、新气学之分。现代新儒学的基本内涵是;以民族生存的关切情怀,以融摄西方文化之新,而归宗为儒学的精神价值,并以重建儒家形上学为理论核心,以重立儒家理想价值为职志,以开出现代新“外王” 为标的,体现出对于文化危机的反思,意义世界的追求,终极关怀的寻觅。但在当前现代化潮流的冲击下,都有成为旧学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现代新儒学是当代港台及海外学术界深有影响的重要思潮,随着海峡两岸学者的接触和对外学术交流的扩展,已经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本文收集了大陆学者对现代新儒学的分析和评价。一、新儒学的分期问题所谓“新儒学”是指宋明理学,英文辞典一般译为New Confucianism。目前有人将当代儒家思潮称为“现代新儒学”或“儒学第三期的发  相似文献   

4.
徐复观与现代新儒学发展学术讨论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复观与现代新儒学发展学术讨论会综述吴根友(武汉大学哲学系)1995年8月29日至31日,武汉大学与台湾东海大学,在武汉大学联合举办了“徐复观思想与现代新儒学发展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是在中国大陆首次举行的研究徐复观思想的专题学术讨论会。现将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朱子学和现代新儒学是近年来海内外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的两个热点。在现代新儒家中,“新程朱”派的理论来源与朱子的关系自不待言;即使是“新陆王”派,也因朱子“注遍群经,讲遍各家”,从而“不能不以之为中心(焦点)”。以往学术界在朱子学和现代新儒学两方面的研究上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国内外尚未有全面研究现代新儒学与朱子学关系的专著,2 0 0 3年1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陈代湘博士的新著《现代新儒学与朱子学》,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现代新儒家既是朱子学的研究者,又是朱子学的传承和改造者。他们对朱子学所涉及的…  相似文献   

6.
自从1987年9月在安徽宣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性的“现代新儒学(家)思潮”学术讨论会以后,关于现代新儒学的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有些阶段性成果已从“思想库”向“知识界”传播,使得新儒家思潮逐级向社会扩散。从北京大学每周一次的“国学研究专题讲座”爆满情况来看,新儒学的一些理论已得到许多青年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认同。  相似文献   

7.
彭彦琴 《心理学报》2007,39(4):754-760
与西方心理学以科学主义为主体的“由下至上”的研究思路不同,中国传统心理学探究走的是“由上至下”的研究路线,即从心理及精神层面最高端入手,强调心理的道德与理性层面,故其实质是人文主义的。现代新儒学作为人文主义心理学研究典范,具有心理学研究“另一种声音”的独特价值与意义。现代新儒学研究背景及思路的展开,呈现出以传统心理学思想为深厚根基的中国近代心理学的独特个性与自信。这是现代新儒学对中国心理学的最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如何从儒家内在的理论立场出发来贯通道德理性与理智理性,如何从素重德性的儒学传统中发展出知性主体,以为理智理性在儒学传统中确立内在根据,内在地决定了现代新儒学之发展嬗变。就贯通德性与理性的不同方式而言,现代新儒家分为“尊德性”与“道问学”两个系统。从现代新儒学的发展历程看,“尊德性”一系的理路在现时代已经到了尽头,而“道问学”一系在实现了根本性变革之后,为儒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它不仅推进了儒学的现代化,而且使儒学获得了崭新的存在形态。  相似文献   

9.
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中西比较哲学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孔子与儒学研究中心、台北东方人文学术研究基金会、台北鹅湖杂志社、台湾中央大学哲学研究所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七届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于2005年9月9日至12日在武汉大学隆重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140位学者,会议收到学术论文130余篇。这是近年来有关当代新儒学研究的一次规模大、品位高的盛会。会议主题鲜明、研究重点突出,反映了当代新儒学研究的最新成就。本届大会主题为“儒学、当代新儒学与当代世界”。2005年正值…  相似文献   

10.
2005年9月9~12日,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中西比较哲学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孔子与儒学研究中心与台北鹅湖杂志社等单位共同举办的“第七届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在武汉大学召开。出席会议的学者共有140多位。与会学者围绕“儒学、当代新儒学与当代世界”这一主题,从多视角展开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一、牟宗三哲学牟宗三思想是本次会议讨论最为集中的子题。郭齐勇从牟宗三以西学改造中学,凸显知性与制度,与现代化相调适;借取西方哲学的智慧阐发中国哲学,使传统哲学转化为现代哲学;批评反省西方哲学(特…  相似文献   

11.
现代新儒学研究述要宋志明1、现代新儒家思潮是五四新文比运动后期出现的文化现象.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至今在海外华人世界以及港台地区仍有很大影响。可是,中国大陆学术界开展现代新儒家思潮研究却是近几年的事情。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为四个方面探讨了儒学世俗化的现代意义:首先,指出儒学在现代所遭遇的最严重的困境,当是现代民众在“情感上拒斥儒学”;其次,分析了儒学被冷落的原因,认为就儒学自身找原因的话,这只能归咎于儒学后来的精神发展在价值取向上坚持“贵族化”倾向,越来越背离原始儒学重“世俗”的精神蕲向;再次,以方东美与牟宗三为例,说明现代新儒家不但没有改变以往儒学的精神方向,反而更以现代理性的方式,把原始儒学原本十分明白易懂的说教变成了只有少数知识分子才能体悟的“绝学”;最后,就如何改变现代新儒家发展儒学的路数,以求实现儒学世俗化谈三点具体意见:1.须改变立场,由重“士”转向重“民”;2.须改变观念,由不能容忍世俗价值转向重视民众的世俗要求;3.须改变导向,由专注正面指导人生转向积极关注人生的负面。  相似文献   

13.
为推进现当代新儒学的研究,进而研讨儒家传统的现代性与世界化问题,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中西比较哲学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孔子与儒学研究中心、台北东方人文学术研究基金会、台北鹅湖杂志社和台湾中央大学哲学研究所等单位共同举办了第七届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此次大会于2005年9月9日至12日在武汉大学隆重召开。来自美、韩、日、澳、以色列、比利时、新加坡和我国港台、大陆二十个省市自治区共一百四十位学者共襄盛举。学者们围绕大会的主题:“儒学、当代新儒学与当代世界”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所谓现代新儒学是指在“五四”以来的中西文化冲突中,主张以中国固有的儒家思想的基本精神为主导来融会西学,以谋求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一种学术思潮。在其后来的发展中,已广泛地涉及文化、政治、伦理、  相似文献   

15.
如何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是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重要议题。儒学作为中华传统伦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今中国的伦理学研究和道德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基于这种理念,南京大学杨明博士的近著《现代儒学重构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以“现代儒学”为题,以“重构”为切入点,重点研究了晚清以来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结构的急剧转型、西学的逐步东渐,儒学如何应对挑战、自我变革的思想历程。全书逻辑清晰,结构谨严,  相似文献   

16.
现代新儒学思潮是历史和时代的产物。它在中国近代西风东渐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下产生,并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而发展,现已成为一种带国际性的思潮。因此对它应该作历史主义的分析,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7.
十年改革,欧风美雨再度袭击中国文化园地,现代新儒学思潮顺势涌入大陆,不仅在思想文化界卷起阵阵波澜,而且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目光。1988年12月下旬在香港举行了“唐君毅思想国际会议”,开幕式上现代新儒学大师牟宗三作了以中国文化为主题的演讲。为使读者了解现代新儒学的最新动态,兹发表大陆学者参会者之一李宗桂的笔录,文字略有删节,标题系笔录者所加。  相似文献   

18.
现代新儒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访方克立教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新儒学研究在国内开展不过三、四年时间,它很快成为文化讨论的一个热点,并在港台、海外产生强烈反响和引起极大关注。这项研究有何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理论价值?怎样公正、平实地评价现代新儒学之是非得失?大陆和港台、海外这方面研究的实际进展和现状如何?今后可能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笔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访了最早在国内倡导开展这项研究的南开大学方克立教授,他也是国家“七五”规划重点科研项目“现代新儒家思潮研究”  相似文献   

19.
谋求儒学的现代转换——梁漱溟与现代中国学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漱溟谋求儒学现代转换的努力首先体现在他对所谓真假儒学的区分上。他认为现世所传的儒学都是假儒学,真儒学是所谓的“自己学”,他并依据自己对“真儒学”是“自己学”的解释,认为孔子创立的真儒学具有“似宗教非宗教,非艺术亦艺术”这样两个显著特征。粱漱溟谋求儒学现代转换的另一努力是援西方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入儒,用前者重新解释和发挥后者,从而使儒学与西方哲学实现某种程度的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新孔学”。  相似文献   

20.
现代新儒家的基本理论主张可概括为 :儒学主流说、儒家道统说、新内圣外王之道、良知自我坎陷说、儒学复兴论。现代新儒学第三代重要代表人物已经偏离或放弃了这些基本的理论和主张 ,走上了文化多元化之路。这无疑意味着现代新儒学基本理论的自我消解。现在 ,这股文化思潮的高峰已经过去 ,已经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