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荆棘与火焰     
陈志华 《天风》2010,(6):37-37
<正>在圣经中许多属灵的伟人,往往都有着不同寻常的蒙召经历,摩西的蒙召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例。"耶和华的使者从荆棘里火焰中向摩西显现。摩西观看,不料,荆棘被火烧着,却没有烧毁。"(出3:2)耶和华就是藉着荆棘和火焰的景象,把"将我的百姓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的使命交给了摩西。  相似文献   

2.
单渭祥 《天风》2002,(5):42-43
我们如果静下心来,谦卑地等侯在神面前,实事求是地留心一下,你会发现,曾经被我们“封闭的密室之外,原来竟是基督自己的园囿。世界之中并非尽是荆棘,也有基督心爱的百合花,并非尽是狼虎,也有基督自己牧放的群羊。”  相似文献   

3.
唐代社会,女子参与佛教活动极为活跃.从禅宗语录,不仅可以窥见唐代女子在宗教活动中的生动人文面相,而且也能从历史的语境中获取唐代女子具有的时代精神."婆子说禅"这一宗教文化现象不仅说明女性能够超越性别差异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宗教实践,而且也表明女子亦能"成佛作祖"具有阐扬禅宗妙理的宗教身份,更深一层则反映出唐代女性佛性意识的觉醒和社会地位有跃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加灵 《天风》2019,(11)
<正>早上思考经文"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灵方能成事"(参亚4:6),想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曾被奉为经典后又被完全否定的一句名句:"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无才便是德"出自清朝张岱的《公祭祁夫人文》中,其中提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然而张岱并非原出,更早的是明末陈继儒,他说:"女子通文识字,而能明  相似文献   

5.
学会做人     
吴恩平 《天风》2008,(2):20-22
<创世记>第5章1-2节记载: "亚当的后代记在下面.当神造人的日子,是照着自己的样式造的;并且造男造女.在他们被造的日子,神赐福给他们,称他们为人."由此可见,人类的起源来自神的创造,人之所以称为人,乃因人是照着神的形象和样式造的,是因神的赐福.那么,人应当名副其实地处事为人,应该在我们身上彰显出神的形象和样式,而决不辜负神的赐福.耶稣对他们说:"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太4∶19"  相似文献   

6.
活着就美丽     
段利坚 《天风》2005,(8):F004-F004
野地里开满了百合花,一朵朵多么美丽,然而,明天她们就要被丢在炉里。百合花的生命是多么短暂,然而她却开得那么精神,那么灿烂,比所罗门荣华的穿戴还要美。是啊,这小花明日就要丢在炉里,她为什么不悲哀地垂下头呢?为什么不变得暗淡难看呢?她有充足的理由悲伤,因为生命短暂;她有充足的理由垂头丧气,因为她渺小而卑微;她有充足的理由哭泣,因为她柔弱而无力抗击命运,牲畜可以将她踩踏,野火可以把她烧尽,就算一世平安,结局也是被秋风吹干,被投进炉堂。小百合花呀,连我都为你哭泣,而你却那么欢逸;我都为你悲伤,你却如此美丽;我垂着头,你却迎风绽放明朗的笑容。  相似文献   

7.
意识的内在性问题是近代哲学的轴心问题."我思"是绝对的前提和唯一出发点.科耶夫认为"我思"本身需要一种前提,即"我"的存在."我"不仅是向内的意识,而且是向外的欲望."我欲"洞穿"我思".马克思所开创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活动不仅构成了现实的人的存在方式,而且创造了人类历史.相对于个体性的欲望而言,社会性的生产更为本源.就此而言,马克思比科耶夫更为深入的触及到了社会历史的本质性维度.  相似文献   

8.
我愿     
米纪阳 《天风》1994,(收录汇总):20-20
我愿, 将我全部的生命献给你—— 我的良人: 求你在我已经清空的瓦器中, 绽开你的百合花, 好叫我散发你的馨香. 我愿, 将我全部的爱情献给你—— 我的良人: 求你在我已经翻耕的好土里, 栽下你的葡萄树, 好叫我结出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9.
吴凌 《天风》2014,(4):29-29
<正>《赞美诗(新编)》251首《每想到你歌》是一首非常优美动听的诗歌,它表达了信徒对主的信、望、爱,它是所罗门王的雅歌,也是我的最爱。副歌中写道:"主!你是园中的凤仙花,你是谷中的百合花,你是沙仑的玫瑰花,我心岂能舍下?"园中的凤仙花,谷中的百合花,我都能领悟,唯独沙仑的玫瑰花,让我思虑不解。  相似文献   

10.
重新阅读著名作家毕淑敏的《心理游戏》一书,其中"你的支持系统"再次将我的思绪带回到第一次阅读和游戏时的场景,思考着自己生命中的支持系统."神、父母、妻子女儿"等已成为我支持系统中的不变成员."某某牧师、某某老师、某某同学……"他们在我的成长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我的支持系统正像毕淑敏在书中形容的斜拉桥——"如同飞天反弹的丝弦,飘逸清俊,似乎柔弱到随风飘荡,其实内蕴强大的力量,屹立雨雪,抵御风暴,以团结和集体的力量,拉住阔大的桥面."  相似文献   

11.
问题的缘起 陈静先生在"吾丧我--<庄子·齐物论>解读"一文中认为:解读<庄子·齐物论>的关键在吾丧我,并且对"吾与我"的含义进行了辨析.①她认为"我"是形态的我:"这个‘形态的我'处于与外物纠缠的状态之中,被外物裹携着、冲击着,踉跄于人生之途而没有片刻止息,终生劳碌却不见得有什么成就,疲惫不堪却不知归属何处.‘形态的我'展示了‘人'作为‘物'的存在状态,这样的‘我',实在是被动而无奈的."而"吾"是丧我之吾,"‘吾,不是‘形态的我',也不是‘情态的我',所以在任何极端的情景下都不为所动.……超越了形态和情态的‘吾,,‘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游'是<庄子·逍遥游>的基本概念,它展示的是一个自由的境界.‘我'被外物裹携且陷溺于角色的序列之中,与‘游'无缘,‘吾'才能‘游,,‘吾'的‘游'展示了一个自由自在的人生境界.有了这个境界,‘人'就从‘物'的和‘角色'的存在状态中超脱出来了."  相似文献   

12.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对"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进行了彻底的批判.而康德关于"存在"的几乎所有论题都表现在了这个批判里.这些论题主要包括:1."是"不是一个实在的谓词,2."存在"是对某些规定性本身的肯定,3."存在"是对某物本身的肯定.本文希望通过对这个批判的解析而获得对康德的"存在"论题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3.
上帝特别祝福和看重婚姻家庭,基督徒也特别通过婚姻家庭做出美好的见证.基督徒的婚姻观可从三方面表达:婚姻的来源,婚姻的原则,婚姻的生活. 一、婚姻的来源在哪里? 表面看来男女相识、相爱,决定终身,是来源于男女当事人或其父母长辈.但婚姻的真正来源是上帝.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造男造女,上帝造"配偶"、设婚姻、建立家庭,把他们安置在伊甸园里.在《创世记》2章18至24节中,说明了四点: 1."配偶"是上帝造的."耶和华神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创2:18)"那人"是指人类的始祖亚当,是个男人."配偶"就是指另一半,即22节提到的"女人",叫夏娃.说明婚姻、家庭是上帝设立的.  相似文献   

14.
冯淑仙 《天风》2022,(10):57-58
林牧师打电话来咨询我:"冯老师,今天找您不是为了教会的事,而是为了我的家人.实在不好意思,连自己的家事都要来麻烦您了."我笑着说:"不要担心增加我的工作量.我曾经答应过同学们,不管你们将来在生活和工作上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尽管联系我,只要你们在前线服侍上帝,我一定在后方支援."  相似文献   

15.
甄来山 《天风》2008,(4):28
去年6月下旬的一天.我正在查阅圣经经文,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鹏程放学后.俯在我耳边悄悄地说:"爸爸,我和您商量个事儿."我抬起头微笑地说:"乖儿子,什么事啊?"儿子认真地说:"您得先说同不同意",我看着他,"说吧,只要是有益处的事."儿子高兴地说:"你替我为主奉献一元钱,好吗?"  相似文献   

16.
春风 《天风》2016,(5):15-17
正经文:太6:25—34"然而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在众香国里,百合花是常被今人喜爱和称赞的一种花卉。然而在古代的以色列地,这种花却经常生长在荒郊野外无人关注的地方。表面上看,它们是卑微的、渺小的、无用的,  相似文献   

17.
当个好爸爸     
记得去年六一儿童节前后,幼儿园老师告诉我们夫妻俩一件趣事.在一次活动课上,小朋友被问到"你们长大了,想当什么"的时候,孩子们的回答各具特色,而我们家的宝贝则出人意料地说:"长大后,我想当爸爸."老师极为认真地回复:"宝贝,你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听闻后,一家人都笑得前俯后仰.面对儿子如此天真、单纯又质朴的回答,除了欢愉外,也给我这个当爸爸的带来了些许思考.  相似文献   

18.
讲理守法     
"我心谨守你的法度,这法度我极其喜爱.我遵守你的训词和法度,因我所行的道路都在你的面前."  相似文献   

19.
满了吗     
一位学僧在无德禅师座下学习了一段时间,觉得已经足够了,向无德禅师告辞,想去云游四方了. "什么是够了呢?"禅师问. "够了就是满了,装不下了."学僧很认真地回答. "嗯,好吧,你走之前,再帮我装一盆石子吧."禅师说.  相似文献   

20.
甄来山 《天风》2008,(2):28
去年6月下旬的一天,我正在查阅圣经经文,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鹏程放学后,俯在我耳边悄悄地说:"爸爸,我和您商量个事儿."我抬起头微笑地说:"乖儿子,什么事啊7"儿子认真地说:"您得先说同不同意".我看着他."说吧,只要是有益处的事."儿子高兴地说:"你替我为主奉献一元钱,好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