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2 毫秒
1.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将医德学、医学伦理学作为医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程,是医学院校"两课"内容中的职业道德课程,由于医学和医疗职业的特殊性,医德教育一直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现代医学教育理念的确立,有的学者提出了"医学伦理学应该作为临床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1],由陈晓阳、曹永福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伦理学>就大胆地提出这个设想,并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由杜治政、许志伟两位知名教授担任主编,长达130万字的宏著<医学伦理学辞典>(2003年,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是我国医学伦理学里程碑式的著作,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本医学伦理学大型工具书,也是一本跨学科,涵盖哲学、理论伦理学、生命伦理学、中外医德学、医德史、医德社会学、医德法学等,此外还涉及到医学、生理学、心理学、法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诸学科知识.  相似文献   

3.
医德是医学道德的简称,具言之,它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卫生服务的职业活动中应该具备的仁爱、救死扶伤等的品德,是道德德目在医务人员身上的内化,也是对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要求.我们评价一个医生,首先是直面他的医德,医德是医生形象的体现,没有医德的医生即使技艺再高超,也算不上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医生,"无德不成医".事实上一个医德低下的医生,他的技艺也不会高超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思考,审视"道"、"德"、"生"的基本命题,重新认识生命与生身、生众、生态三个不同层次的关系.反思以近代的义务论和功利主义为主导的西方伦理学和中国社会当下面临的失"德"现象,中西方同时需要向有道德的生命价值的回归,而中式生命哲学观或能为现世的道德实践路径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与中国传统医德规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务道德 ,即医德 ,作为调整医务活动中人与人关系的行为准则 ,必然表现为一定的规范。医德的多方面性 ,决定了医德规范的多层次性。中国传统医德规范 ,是在漫长的社会生活和医疗实践中形成、发展并逐渐完善的。在这一过程中 ,既有外在的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和渗透 ,同时也离不开古代经验医学时期的主要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即朴素的整体医学模式 )所特有的限定和要求 ,是内、外动因有机结合、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在讨论中国传统医德规范形成的内、外动因时 ,将重点讨论作为内在动因的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对中国传统医德规范特别是…  相似文献   

6.
中国生命伦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中国话语的学术脉络上受到西方普遍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压迫,亟须从形态学视角上进行转化。普遍主义理解范式遵循"普遍理论—中国应用"之进路,陷入应用难题。"建构中国生命伦理学"的研究范式遵循"中国传统—当代建构"之进路,陷入建构难题。普遍主义理解范式与建构论文化信念之阐释之间的话语断裂,割裂了中国生命伦理学的形态过程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形态学"视角敞开了"跨学科条件、跨文化条件、跨时代条件"的形态学视界,它强调从形态过程的关联性视阈把握人类道德生活和伦理关系的整体、类型和结构化趋势。我们只有创造性地融入"形态学"视角,特别是马克思社会经济形态的研究视角,才能整体把握生命伦理学的道德形态过程,真正开出中国生命伦理学的"第三条道路"。  相似文献   

7.
正2019年12月7日,由中国伦理学会、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主办的2019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湖南长沙开幕。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800多名伦理学学者、道德文化工作者参会。本次大会的主题是"伦理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邀请了江苏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樊浩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赵汀阳研究员、华民慈善基金会卢德之理事长分别作了"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伦理道德发展的‘中国问题’及其理论前沿""《三体》的零道德世界和安全声明""文明互鉴,走向共享"主题报告。大会举办了12个平行论坛及对话会活动,涉及"政治伦理""法律职业伦理""马克思主义与道德""伦理学基础理论""健康伦理""中外伦理思想""应用伦理学""共享伦理思想""生态伦理""立德树人"等多个专题,此次分论坛得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河北经贸大学、井冈山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海南医学院、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同时,大会还隆重发布了"中国伦理学2017-2018年度十本好书"。  相似文献   

8.
王清任(1768—1831)河北玉田人,清朝名医,久居北京,“精岐黄术,名噪京师”(《玉田县志》卷二十)。王氏以他的活血化瘀理论和方剂,强调解剖学在医学中的重要性而名垂中国医学史。王清任目睹各种传染病流行,严重危害人民健康,通过大量临床实践,总结出他的医学思想;且针对“轻忽人命”的庸医、浅医的所作所为,王氏也提出了他的医德思想。本文就王氏的唯一著作《医林改错》(下引皆出自该书)提出的医德思想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汕头、香港两地医学生医德观念比较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医德教育是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接受的一项重要教育 ,医德教育的成效直接关系到未来从业医生素质的高低。医学生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及社会文化环境无疑是形成各种医德观念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 ,影响医学生医德观念形成的方面主要有三个 :一是通过《医学伦理学》等课程接受较系统的医德知识教育 ;二是在各个实习环节中接受指导教师 (已从业医师 )的言传身教 ,及接受医院中通行医德规范的导向性影响 ;三是参与社会实践 ,例如扶贫活动或其他社会援助活动 ,从而对医德观念产生重要影响。当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 ,社会组织模式及价值观念都处在变动…  相似文献   

10.
儒家道德哲学在理论伦理学向应用伦理学的转向中一直缺席,但儒家道德哲学并不缺乏与应用伦理学契合的"人学"因素。孟子用"四心"和"四端"作为人之为人的基本条件,展现了人内在的"心-性-情"这一道德结构,其关于"人"之伦理性的论断与西方的"伦理"观不谋而合,同时也从自然-自由的角度阐释了人内在的道德人格之平等和自主,这与应用伦理学的基本精神颇为一致。特别是"仁"与"人"的内在关联,进一步证明了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道德哲学能够参与到应用伦理学的理论建构和实践确证中来。  相似文献   

11.
利益驱动是"利润绩效"至上折射从医人员对医德底线失去敬畏的根本因素;漠视患者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服务根基是从医人员对医德底线失去敬畏的基本因素;"利润绩效"转嫁给患者是从医人员对医德底线失去敬畏的强化因素。"利润绩效"至上的利益机制昭示医学伦理缺陷,折射医德滑坡。  相似文献   

12.
时代的变化总会影响到伦理学的理论形态和实践模式。"微时代"的来临推动了"微伦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微伦理学"并不代表一个新的伦理学概念或范式,只借它来反映伦理学在当代的研究出现了视阈窄化、理论碎片化、价值导向世俗化等倾向。这些倾向造成了伦理学的部门化分割、追随性遮蔽引领性、底线挤压崇高等不良后果。因此,微时代的伦理学需要在回归生活世界的基础上,会通时代精神,坚守伦理学的学理和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13.
医学从原始社会发展到现在经过了漫长复杂的道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医学人道主义经历了三个历史形态,即古代朴素的医学人道观念,一般的医学人道主义;革命人道主义。医学人道主义的三个历史形态,反映了医德由低到高的客观发展进程。加强对医学人道主义的研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医德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天津市卫生系统于四月二十三日召开了医德教育交流会。会议共收到论文和经验总结材料六十八篇,大会发言十一篇。这次会议是在全市卫生系统普遍开展医德教育的基础上召开的。会议总结了开展优质服务、优良医风、优美院容、方便群众就医活动的成绩;交流了开展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医学伦理学教育、医德传统教育等经验;探讨了医德教育经常化和医风根本好转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前医德教育在教育时间与教育手段等方面缺乏延续性。通过对医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传统医德教育存在的弊病、医疗领域不正之风的负面影响等问题的分析,提出应着手构建在校医学生—实习生—在职医务人员"三位一体"的"延续性医德教育"模式,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系统医德理论与实践"、"被动性与自主性"医德教育三结合。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医务人员和在校医科生的广泛问卷调研,我们发现,医科生还普遍存在着医学伦理学基础知识不牢、过于重视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而轻视人文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以及轻视高尚人生观的追求等诸多问题。为此,我们可以采取多种综合性的措施来强化医德教育的有效性,全面提升医学生的医德认知度水平。关键词:医德认知度;医德修养;创新;  相似文献   

17.
赵浩 《道德与文明》2018,(4):119-123
当代伦理学研究呈现越来越明显的经验趋向,这一趋向的实质可以概括为回到"道德生活",以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实践为理论建构的基石。它肇始于美德伦理学对传统规范伦理学的批判,兴盛于后现代伦理学,并在当代多元社会现实中继续深化,逐渐形成崭新的研究范式。回到"道德生活"将给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中国伦理学提供参与当代伦理学理论形态建构的主体机遇,推动西方伦理学理论的本土化与中国伦理学理论的全球化。同时也需要对这一趋向进行反思,避免研究的碎片化,将研究提升到本体论层面上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18.
天津市卫生局党委自一九八一年对广大医务人员开展医德教育以来,始终抓紧医学伦理学知识的普及。他们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医务人员确立正确的道德观,养成良好医德医风的必要理论基础。为了普及医学伦理学知识,三年多来,市局及各基层单位采取了多种形式、多种办法: 一是分层办班。在开展医德教育之始,市局就组织了六十一名基层党委书记、院长等负责干部脱产学习伦理学基本知识,较系统地了解医德的概念和实质,医德的历史发展和继承,医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6月24日~25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和香港浸会大学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医学与哲学杂志社和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社协办的"第十一届建构中国生命伦理学研讨会"于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来自香港和内地高校的生命伦理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共5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共进行了6场19个学术报告。会议开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教务长李建会教授主持。教育部长江学者特  相似文献   

20.
子宫肌瘤手术治疗工作的伦理学要求不同于一般的外科手术。本文通过子宫肌瘤手术前、中、后三个时期不同伦理要求进行分析,指出只要妇科手术医生以医务人员的职业医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在不断学习专业技术的同时,加强自身对医学伦理学的学习,给予病人充分的理解、尊重和心理支持,一定会使每位子宫肌瘤病人的手术治疗过程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