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孟子思想是先秦儒家思想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孟子不仅继承了孔子的人学,而且将孔子的“为己”之学发展为“自为”之学。由于孟子把人视作为自为的主体,因而把不为孔子重视的心的地位突出出来。张岱年先生指出;“孔墨老都没有论心的话,第一个注重心的哲学家,当说是孟子。”(《中国哲学大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33页)张先生的话可谓卓识,在中国古代思想家中,确实是孟子最先提出关于心的学说。“自为”之学和心说的提出,是孟子对中国哲学发展的重大贡献。一、从孔子的“为己”之学到孟子的“自为”之学儒学是在一种…  相似文献   

2.
儒家环境哲学思想对建构和谐社会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哲学是现代哲学。诚然,儒家没有提出环境哲学,但它关注宇宙和人生,有丰富深刻的关于人与生命、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深刻论述,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思想资源宝库,它的环境哲学思想对于建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天人合一”:环境哲学的思想基础“天人合一”思想起源于六千多年前伏羲氏时代,《系辞下传》说:“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八卦的每一卦体都由三个线段所组成,每个线段有一个象征意义:上…  相似文献   

3.
蒋海怒 《学海》2002,6(4):115-118
一中国哲学的特点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作为一种“观念原型”在宗教神学、政治理念、人生追求方面均有表现。为了达到或接近天人合一的境界 ,古代哲学非常重视人的能动性方面。这促使中国古代哲学提倡“人能弘道 ,非道弘人”的实践人格。先秦儒家站在人文主义立场上往往对“圣人”发出赞叹 ,孔子说 :“大哉尧之为君也 ,巍巍乎 ,惟天为大 ,惟尧则之。”(《论语·泰伯》)《中庸》用内在超越的方式将此归结为 :“诚者 ,天之道也 ,诚之者 ,人之道也。”孟子用心性说将人道与天道联系起来 :“尽其心者 ,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天也。”(《孟子·尽…  相似文献   

4.
林存光  蔡鱼游 《孔子研究》2024,(1):48-57+158
孔子儒家之“学”不外是一种修己安民的君子之学,亦可说是一种以君子为治体的修己治人或经世济民的道德政治学。“儒者,人之需也”,孔子儒家之学实为适应人的需要而生,对于人类心理的认识乃是其一切理论主张的重要根据。从适应人的需要特别是参照或借鉴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角度,人们可以更好地来理解和阐释孔子儒家之学的本质义涵,尤其是君子之学与修己安民之道的深层意蕴。要而言之,孔子儒家的君子之学及修己安民之道的核心要义、最具深意的地方就在于它们是对人类不同层次的需要或人民生活的各种需求与愿望所做出的某种积极的、建设性的回应。正唯如此,孔子儒家修己安民之道的理念才能在历史上逐渐与社会不同阶层的人产生共鸣,并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信徒。  相似文献   

5.
<正> 中国传统哲学可以概括为“天人之学”。“心性之学”是“天人之学”的重要内容或主要发展趋向。“心性之学”的内容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特殊性质,也反映了不同学派和思想家之间的重要分歧。《易传》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这些都是先秦时期儒家关于“天人”关系的重要“心性”思想。儒家“心性”思想的实质是要为伦理  相似文献   

6.
《易经》是卜筮书,但孔子在其中理解到“刚健中正”的思想内容,于是以此精神改造儒家,使之从相礼的小人儒发展成刚毅木讷的君子儒。孔门提倡杀身以成仁,这仁诚的理论与《易经》生生不息的思想相结合,为后来仁学的发挥打下基础。儒家的道德哲学是实践哲学,当代的新儒家如果脱离儒家道德哲学的实践性,会失去儒家的根本精神,他们的学说也只能作为哲学教师课堂上的教材,很难称之为“新儒家”。  相似文献   

7.
儒家人物关系论与现代生态伦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儒家的人物关系论是建立在对自然界必然性的认识基础上的。基于“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哲学基础,儒家提出了“仁民爱物”、“民胞物与”的人物关系原则。这对于建构现代生态伦理学、保护环境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孟子的哲学,如同整个儒家哲学一样,走的是人生论而不是知识论的路线.他秉承并深化了孔子的仁学思想,把“仁”诉之于人心,发之为人性,化之为“仁德”,用之为“仁政”,依此而逐步展开出“心性天合一”的本体论、“存心养性”的伦理论和“仁心仁政”的管理论,构成了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9.
丘浚是我国古代自觉提倡并积极探讨自然科学的儒家学者。他将儒学的研究对象分为“性理之学”(相当于“哲学”)与“物理之学”(相当于“科学”)两个部分 ,并对当时儒者重“性理之学”而轻“物理之学”的现象提出了批评。他不仅揭示了研究“物理之学”的必要性 ,而且还提出了研究“物理之学”的方法与要求。丘浚对研究“物理之学”的积极提倡 ,使我们看到了儒学与科学之间可容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0.
徐复观与儒家的政治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现代新儒家的徐复观,其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独特贡献之一,就在于他细致而又令人信服地阐述了儒家政治哲学思想中与现代民主政治思想、法治思想相通之处。他认定孔子“创发了中国的自由社会”,孟子开启了“民主政治原则之端绪”,荀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却蕴含了专制之倾向,陆象山提出“尊重人格之尊严”,实为现代民主政治奠定了思想基础。徐复观看到了儒家思想对现代民主政治的补充意义,却忽视了两者之间的根本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