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意识是社会和自然最优相互作用的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生态形势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和意识自发地产生的,是作为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增长的生产物质财富的发展速度的严重障碍出现的。生态困难首先在那些达到比较高的科学-技术潜力的国家显示出来,在那些国家,看来,由于科学知识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的增长,经济获得加速增长的可能性。在资产阶级社会学和宣传文献中,科学技术进步被当作解决所有社会问题和克服人的阶级矛盾尖锐化的包罗万象的手段。与把技术发展可能性绝对化有关的“工业主义”、“后工业主义”、“技术主义”和其他主义的激情就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2.
1984年9月11日至27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论专业委员会,在新疆进行有关干旱半干旱地区环境战略的科学考察和学术讨论,并对新疆经济开发和制订环境战略提供咨询意见。会议所讨论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当前一个重要的哲学课题。现在把这方面的讨论简介如下。一人和自然的关系与会者一致认为,人离不开环境,良好的环境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类一方面通过劳动利用地球资源,构成现代文明的基础,但另一方  相似文献   
3.
在控制论出现的时代,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控制的中心问题同控制的数学理论、算法理论、自动机和自动调节的研究相联系,同自组织系统的数学模式的创造相联系,有时还同应用数学的一些部门,如线性程序、实验设计等的发展相联系。另一方面,又把控制的技术手段——计算机及其工程保证和数学保证的研究列为控制科学的最重要问题。近来已经明显看  相似文献   
4.
生态伦理学与生态学、经济学、美学、宗教和神学、哲学等有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关系的研究是生态伦理学不同的研究方向。大自然对人的价值,一方面表现在生态价值的物质形态方面,它作为使用价值,满足人的物质利益要求。另方面又表现在它的观念形态方面,例如它满足人对美的追求,实现主体的欣赏价值和心理享受。因而,大自然的美形成人们生态伦理学的道德意识,包括生态活动中的人的道德理想、道德观念、道德认识学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第3届地学哲学讨论会于1988年8月22日至26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北戴河实习站举行。会议讨论了《地学哲学概论》(初稿。本书即将由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和提交会议的20多篇论文。现将讨论的若干问题简介如下。一、关于地学哲学与会者认为,地学哲学是研究地球客体及地学知识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它作为地学与哲学的中介,又是交叉科学是,在科学发展的相互交叉和渗透的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吸取现代地球科学成果所开拓的新的哲学分支。  相似文献   
6.
自然价值与低碳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涉及自然价值问题,是针对自然价值严重透支而提出的:一是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高度消耗,产生资源全面短缺问题;二是环境质量高度透支,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这是当前重大的全球性问题.它要求经济转变,主要是生产方式转变和生活方式转变.环境伦理学的自然价值论是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它对低碳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问题主要是由于否认自然价值引起的;第二,问题的解决要求确立自然价值观念,实行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的经济政策.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发展低碳经济需要价值观转变,确立自然价值概念;需要思维方式转变,从还原论线性非循环思维转向整体论非线性循环思维,需要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生态科学技术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现在不少同志提出,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挑战”,哲学应当回答科学的“挑战”。这种迫切要求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我认为,更确切地应当说,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丰富和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同时它也提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当代社会实践的前沿问题,而且是当代科学前沿和哲学前沿的问题。它作为一个“后现代”概念,是发达国家的学者提出的。它的社会背景是,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带来一系列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这被认为是现代化的负面影响,并从而提出向“后现代化”过渡,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D.R.格里芬是美国著名的后现代主义学者,他在其《后现代科学)}一书中文版序言中说:“我的出发点是:中国可以通过了解西方世界所做的错事,避免现代化带来的破坏性影响。这样的话,中国实际是‘后现代化了’。”(D.R.格里芬:《…  相似文献   
9.
(1)社会发展规律超出纯社会的界限,它体现自然因素的作用。当代人与自然“共同进化”概念,表示社会和自然在最大范围内的相互渗透、相互交换和相互补充的性质。因而,对于是否存在脱离自然因素起作用的纯社会规律,值得怀疑。 (2)现在仍然存在纯自然规律起作用的领域,这是人的作用(实践)还未达到的地方。 (3)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工自然不断扩大,纯自然过程不断退缩,社会因素不断扩大,社会对自然的依赖性(虽然依赖的形式会发生变化)不断加强。这是社会与自然相互作用和相互渗透不断加剧的过程。这里,许多自然规律已超出纯自然的界限,体现了人和社会因素的作用,因而对自然规律应有新的表述。 (4)随着人类实践活动强度的增大,  相似文献   
10.
自然内在价值的哲学论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自然内在价值的问题 ,是生态伦理学理论的基本问题 ,又是它的理论论证中疑惑最多、论证最困难的问题。我们需要把目的论、存在论和价值论统一起来 ,从“主 -客关系”统一的角度 ,进行它的哲学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