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学海》2019,(3):132-138
公共行政的本质是相关主体基于其意向而生成的行动网络,是为实现美好生活、建设美好社会而采取的行动总体。强调行动意义的公共行政最初酝酿于20世纪社会科学领域再次用实践理念思考人类社会,对社会生活机构与运转进行反思的实践转向,在反思传统理性主义秩序基础上审视行动逻辑的重要性。其次,因为建构主义的本体论及知识观在公共行政领域的运用,公共行政是一定社会历史背景下行动经验的建构过程,需要关注互动性的结构化实践过程。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立足于中国社会—历史语境及当下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公共行政行动主义指向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公共生活,需要在行动理论既有的知识体系中"前进—逆溯",找寻构建本土化公共行政行动主义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萨满教研究有两大误区:一是心理意识范式误区,二是原始主义误区。在北极民族中,人与土地、景观、动物、神灵、宇宙之间的关系通过公共献祭仪式得以充分体现,其萨满教信仰建立在灵性本体论基础之上。在灵性本体论中,世界并非是二元对立的世界,而是由各种生命关系构成,社会概念包含人类与其他非人类生命存在,因而北极民族形成了尊重自然、生命平等的理念。因此,将传统萨满教智慧与经验应用到环境保护、生态恢复、文明重构等社会发展策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当下意义。  相似文献   

3.
科学实在主义认为科学理论应该超越数据去假设不可观察的实体的存在,它为现代心理学提供了本体论支持。该文以科学实在主义为基本框架,从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等方面重新思考了它对现代心理学的影响,为心理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采用家族主义认识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自尊表对288名大学生被试进行研究,以揭示家族主义、领悟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和自尊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家族主义与领悟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自尊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通过回归分析发现,领悟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对家族主义与自尊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塞尔社会本体论的路径是,从语言出发,采取自然主义的方法,以宣告为核心概念创造社会实在,用道义论权力赋予社会实在本质意义,并由此建构出各种社会权力,从而构筑起人类文明结构。然而,塞尔的宣告概念是一种极简主义的社会本体论解释,存在着进一步提升与改造的空间;他对传统哲学概念有选择性的接受与改造,使其理论具有工具主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6.
论经验质感     
《学海》2021,(1):87-92
社会科学本质上是研究经验的科学。一个优秀的社会科学研究者应该有良好的经验质感。经验质感是在长期田野调查中形成的身体本能。田野包括历史的田野和现实的田野。相对来讲,现实的田野因为具备更加丰富密集可得的有效信息,而更有利于训练经验质感。当前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存在的问题之一是缺乏经验训练所形成的经验质感。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往往将田野工作单纯当作研究资料的搜集过程,忽视了田野工作首先应当训练研究者,改变研究者的思维模式,使研究者形成经验质感。只有有了经验质感,研究者才能具备在研究中想事的能力,社会科学研究才可以防止纯粹的概念游戏。当前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需要开展以形成研究者经验质感为目的的大量的田野工作。  相似文献   

7.
马列主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在马克思思格斯思想研究中的偏向张文喜浙江 社会科学1991年第2期马克思的历史尺度与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 曲 萌山东社会科学1991年第2期马克思本体论的几个界限问题谢遐龄 学术月刊 1991年第2期马克思是怎样解决人权悖论的王锐生天津社会 科学1991  相似文献   

8.
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之争卢风在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中,有方法论个人主义(methodologicalindividualism)与方法论整体主义(methodologicalholism)之争,但这种争论未为我国学术界所重视。现就这两种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及其相互争论的主要内容概述如下。方法论个人主义认为,大规模的社会事件应被仅仅看作是事件参与者个人的行动、态度、关系的集合或结构,而方法论整体主义(或集体主义)却认为,应按照社会现象本身的独立性去对其进行整体性研究,社会“整体”并不仅是构成整体的诸个人的集合,而是真正的历史性的整体。这个问题涉及心理学与社会学之间的关系,也涉及这两个学科与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之间的关系;且与形而上学、伦理学以及政治学密切相关。伯林(I·Berlin)在其《历史必然性》中将整体主义表述为这样的观点:存在不可见的、超人的力量、实体或类型,而人和社会制度均在其制约之下。这一表述便使方法论问题与形而上学发生了联系。布劳德贝克(M·Brodbeck)在其《方法论个人主义:定义和还原》中说:从文化角度看,整体主义敌视西方传统中自由的政治上的个人主义。方法论个人主义所受的指责则  相似文献   

9.
作为心灵哲学里的一个著名论证,解释鸿沟试图从知识论层面来质疑物理主义.物理主义的一个新近回应被称为现象概念策略.然而,不同的物理主义者对现象概念策略的理解也不相同,本文选取的是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版本——劳尔版现象概念策略.我将论证,该版本不但能有效化解解释鸿沟带来的困扰,而且能为我们开辟出物理主义的一条新航向——后天物理主义.  相似文献   

10.
逻辑经验主义的社会科学哲学常常受到忽略,但事实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早期逻辑经验主义者中,其核心成员纽拉特致力于社会科学元理论研究,并提出了物理主义的社会科学思想。像逻辑经验主义一样,纽拉特也主张科学统一,但他提出的百科全书式的统一思想,其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一元论框架的统一科学观,反对把社会科学规律还原为物理学规律,也反对方法论个人主义,并从说明原则的类型上论证了社会科学律则的不可还原性。纽拉特的非还原物理主义思想并不要求社会科学能像自然科学那样来运作,社会科学实践中存有大量不可预见的现象。当然这既没有导致经验社会科学终结,也没有导致科学统一理想终结,而是表明正统逻辑经验主义的形式主义科学说明以及科学统一的复杂等级观念并无多大意义。门格尔、考夫曼和齐塞尔这些逻辑经验主义的边缘成员,与纽拉特既有共同之处又有深刻分歧,他们之间在对社会科学本质理解上存在的争议推动了社会科学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生态整体主义作为当前衡量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尺度,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从生态整体主义的视角出发,中国佛教文化同马克思思想在本体论、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两个层面都体现着生态整体主义的价值理念,存在着一定的相融互通。两者的结合既符合当前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化的发展趋势,又可为构建新时代生态文明社会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提供一种崭新的致思路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哲学的憧憬》解析高清海有关本体思维方式及其批判思想。从《哲学与主体自我意识》到《哲学的憧憬》,意味着将主体自我意识遭受的束缚归于本体论的批判性解读中并予以解除。《哲学的憧憬》将本体思维方式区分为现实实践、教科书以及本体论哲学三种语境及其症候,并着眼于本体论哲学批判,其将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代本体论哲学看成是"物"与"物"的关系模式,揭示物质本体论及其实体主义本质,进而把握本体思维方式批判何以必然导向马克思哲学所主张的人本学思维方式及其实践观变革。高清海批判的物质实体,并不就是亚里士多德的实体或本体,他通过重新规定本质与实体,让本体论哲学从属于本体思维方式批判。高清海讲的实体,是一种以抽象的概念规定现实世界并具有本质主义症候的实体,是其本体思维方式的概念支撑,本体思维方式也表现为实体的思维方式。但如何突破本体、实体与存在的牵制,进而在生存论的意义上定位实践主体以及类主体,依然还是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基于生命历程范式,探讨父母物质主义与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一个序列中介效应模型,考察大学生物质主义和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采用方便抽样法对武汉市一所综合性大学858名具有网络购物经验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父母物质主义、大学生物质主义、社会比较和网络强迫性购物两两显著正相关;(2)在控制了性别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之后,父母物质主义对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3)大学生物质主义和社会比较在父母物质主义与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之间起中介作用。具体而言,父母物质主义通过两条路径影响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一是大学生物质主义的单独中介作用;二是大学生物质主义和社会比较的序列中介作用。上述结果表明,父母物质主义对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具有一定影响,且这种影响是通过个体因素(物质主义)和同伴互动因素(社会比较)共同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刘鹏 《学海》2012,(1):143-148
对实在概念的传统本体论界定和本质主义的认识论进路,导致了实在论与社会建构论之间的争论陷入了一个怪圈而无法获得解决.拉图尔在改造“实在”概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建构主义和实在论结合到一起,提出了建构主义实在论.本体论上,物或事实都是被建构的,同时,被建构的物或事实是实在的,而且物或事实的建构性正是其实在性的保证.认识论上,认识论的问题被本体论化,科学所指称的并不是外在的自然,而是从自然到知识的一条转译链.建构主义实在论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实在论和社会建构论之间的争论,成为当前科学哲学的本体论研究中的一种代表性理论.  相似文献   

15.
崔丽霞  刘娟  罗小婧 《心理科学》2014,37(4):980-984
本研究旨在探索预先应对和积极情绪在社会支持和抑郁间的中介作用。采用两个时间点的纵向数据搜集方式对181名大学生施以量表,然后通过路径分析对假设的中介模型进行拟合度检验,结果表明:(1)预先应对是社会支持和积极情绪之间的部分中介变量;(2)积极情绪是社会支持和预先应对与抑郁间的中介变量。结论:社会支持是预防抑郁的重要途径,提升预先应对策略和积极情绪的体验可以进一步增进社会支持对抑郁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一切有神论的证明中,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是最不寻常的一个,并且该论证有着悠久的历史,马克思对于本体论证明的独特理解可以归结为三个命题:本体论证明是空洞的同义反复;康德对本体论证明的批判毫无意义,他所举的例子反而会加强本体论的证明;本体论证明不外是对人的自我意识存在的证明。马克思的这三个命题都可以得到经验事实和逻辑分析的双重支持。  相似文献   

17.
《学海》2018,(1):84-89
公共管理学科的证成问题,是中国社会科学演进中的一个知识学难题,确当的证成方式有助于避免各种权力因素的干扰,回到知识学本身做出正当性的对话。在社会科学学科的证成中,经典的理论是普遍性建构方式和中轴化建构方式,但这两种方式并不适合公共管理学科。在普遍性和统一性哲学日益受到挑战甚至被舍弃的后现代知识氛围中,作为适应人类社会后现代转向的公共管理学科,其证成的有效方式是集成性建构。  相似文献   

18.
人是什么     
关于人的本体论界定在基督教世俗化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对于"人是什么"有这样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对人类理性的盲目崇拜,认为人仅仅凭借自身就能实现自我救赎;另一种是反理性主义的狂热,它的典型表现是尼采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在当代社会,不论是个体主义还是整体主义都过于强调人的动物性一面,社会正在走向以物质利益为唯一追求的歧途。马里坦认为,只有走向重建上帝信仰的完整人道主义才能实现社会和谐,只有具备神圣精神追求的位格才能达到对真理、自由和博爱的把握。  相似文献   

19.
社会科学方法是社会科学家研究和认识社会的工具和手段,在我国,这是近年来适应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而受人注意的一个课题和学科。陈波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一书,可以说是我国这方面第一部较为系统的专著。它以哲学、自然科学和一般科学为广阔的学科背景,以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为结构主线,深入探讨和具体描述了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及其一般方法。 全书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3章,和第7章)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难物主义为指导,探讨了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一门独立的方法论学科存在的根据、意义及其与相近学科的关系,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容、结构及其总的方法论原则,同时,对西方社会科学方法流派作了较为全面的评述和批判,第二部分(第4—6章及附录)描述了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般方法,并对《2000年的中国》这一大型研究作了案例分析。该书把探讨的重点放在前一部分,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特殊困难和问题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20.
处理因分手引发的负面情绪干预是高校心理咨询的重点工作,通过对86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黑暗三联征对分手痛苦的影响机制及其性别差异。结果显示:(1)马基雅维里主义、精神病态可以正向预测分手痛苦;(2)领悟社会支持在马基雅维里主义与分手痛苦之间起中介作用,而在精神病态与分手痛苦之间中介不显著;(3)性别调节了该中介模型,具体来说,相比于女性,男性的马基雅维里主义对分手痛苦的预测作用更显著;此外,女性的马基雅维里主义对领悟社会支持的预测作用更显著。结论揭示了分手痛苦的影响因素,对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