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徐志国 《学海》2012,(1):131-136
古典共和主义认为,“共和”的必要前提是积极的公民美德,而商业是腐化公民美德的重要力量,从而使公民自由变得不可能.因此,摆在近代政治思想家面前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在商业社会背景下,共和政治是如何可能的?从某种角度来说,休谟的政治思想可以被看成是对这一问题的解答.他对商业社会的道德辩护以及对“派系”与“联邦大共和国”思想等理念的阐发,使他成为共和主义思想传统中不可忽视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2.
<正> 从“理气合一”到“心性合一”,再到“心理合一”,构成黄宗羲哲学思想体系的基本骨架。如果说“理气合一”是从客体方面阐述自然界的存在及其属性,“心性合一”是从主体方面阐述人的存在及其属性,那么,“心理合一”则是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上讨论主体精神对性理和物理的认识问题,这就是黄宗羲哲学中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3.
从“理气合一”到“心性合一”,再到“心理合一”,构成黄宗羲哲学思想体系的基本骨架。如果说“理气合一”是从客体方面阐述自然界的存在及其属性,“心性合一”是从主体方面阐述人的存在及其属性,那么,“心理合一”则是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上讨论主体精神对性理和物理的认识问题,这就是黄宗羲哲学中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4.
黄宗羲是一位杰出的、进步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但他的哲学思想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却众说纷纭。其中牵涉到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他与王守仁心学的关系。所以本文也就从分析黄氏哲学与王学的关系入手,以判断其哲学的性质。目前学术界较为流行的一种观点是,黄氏哲学虽以王学为“根底”,但已与王学决裂,形  相似文献   

5.
黄宗羲与清代学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已经考知的黄宗羲的著作,论述了黄宗羲的三大学术成就:一、提出了系统批判封建专制,实行社会改革的具有民主启蒙性质的政治思想纲领;二、为保存历史文化遗产,丰富中国史学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三、提出了“理气心性”统一论,创立了以“一本万殊”为指导,以“会众合一”为方法的哲学史观。“自三代以后,乱天下者无如夷狄”的命题是黄宗羲以反清为目的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表达,而“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命题则体现了以反君主专制为目的的民主主义精神。“经世应务”是贯串黄宗羲一生的基本精神。他的学术成就和思想主张,培育了与乾嘉考据学派迥异的清代浙东学派的独特学风,并对清末民主主义思潮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思想家、史学家黄宗羲(1610-1695)号南雷,世称“梨洲先生”。他作为一代文化宗师,对自己的丧葬问题也有着独到的见解。他在生前所作的《梨洲末命》和其他有关丧葬  相似文献   

7.
理气关系是宋明理学演变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以二程思想为基础,同时又汲取和改造张载的气论,提出了系统的理气论,从唯心主义方面对理气关系作了更加具体、更加富有思辨性的论述。然而,在朱熹繁博宏富的理学体系中,却包含着一些深刻的内在矛盾,其中“理气无先后”(“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和“理在气先”(“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就是非常突出的一对矛盾。弄清这对矛盾的关系,不仅有助于分析朱熹哲学的基本性质和理论特征,而且对于锻炼和提高我们的理论思维水平,认识人类思维发展规律也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墨翟(约公元前476年——公元前390年)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重要思想家,他所创立的墨家学派,与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分庭抗礼,在当时并称“显学”。《墨子》一书是其弟子们根据他平时讲学的内容编纂而成,全书五十四篇,全面地记述了墨家学派的思想与主张。下面我们试对《墨子》一书中的伦理思想作一简单介绍。墨子的伦理思想以“义”为核心,“义”是他道德学说的最高准则,“万事莫贵于义”。为了保证“义”的地位,他抬出了天这一最高权威,把“义”说成是上天的要求,以天来证义。与孔子  相似文献   

9.
青年恩格斯的成长过程,受到诸多时代先锋和思想家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白尔尼。白尔尼对恩格斯的影响,可从“橡树和小鸟”“文学和政治”“白尔尼和黑格尔”“极端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四个方面进行梳理。恩格斯把白尔尼比作朝霞下的橡树,把自己比作橡树枝头的小鸟。作为“现代摩西”和“新时代施洗者约翰”的白尔尼,用他的文学行动和自由思想,引领着德国文学的发展,并直接促生了“青年德意志”,从而使德国新文学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恩格斯深刻地认识到黑格尔和白尔尼思想的互补性,这一判定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明确了思想史原型。白尔尼对待极端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的正确立场,为恩格斯思考历史、国家、民族与个人的关系,以及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提供了典范。白尔尼在道德人格、文学活动、政治立场和思想品质等方面的影响,极大促进了青年恩格斯人格品行和科学世界观的确立。  相似文献   

10.
黄宗羲教育思想试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末清初的黄宗受,不仅是一位有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史学家,而且还是一位有创见的教育家。黄宗象在后半生十分重视学校教育,把自己的全部政治抱负寄托在学校教育上。那么,他所追求的理想学校的性质是怎么样的呢?他在教学中采取了哪些与众不同的方法呢?在他的教育思想中有些什么合理因素可供我们批判地继承呢?这些,就是本文讨论的主要问题。一、崭新的学校设想《明夷待访录》专列《学校》一篇,集中阐述了黄宗责对学校的主张。他把学校分成中央和地方两类。中央的叫太学,地方的叫郡县学,分别由祭酒和学官主其事。他主张各类学校都…  相似文献   

11.
申不害思想与黄老之学在许多方面确有相通相近之处:在本体论与宇宙生成论上,“道”为两家思想的最高范畴,并且凸现出同样的“前概念”先天缺陷;在政治学领域,二者都高标“名实之辨”,但尚未上升为形式逻辑学的认识对象;二者又都崇尚“因循”、“无为”,与原生道家立足于“天人关系”之上的意蕴已大相径庭。但是,申不害并不是一位黄老思想家,其根本分歧在于:黄老重法不重术,申不害重术不重法。申不害思想的性质是“术治主义”,相韩十五载躬行的是“术治”。因此,申不害既不是法家,也不是黄老思想家,而是术家,是术家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12.
吴光 《中国哲学史》2007,(3):100-111
梨洲先生黄宗羲(1610~1695)是明末清初一位杰出的民主启蒙思想家和史学家,也是一位有创新思维的哲学家。对他的政治思想和史学成就,学者们论之甚详,绝大多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而对他的哲学思想,则论析较少,评价颇不一致。或认为是王学(心学)的“殿军”①;或认为是“宋明道学的  相似文献   

13.
霍布斯是英国卓越的思想家,他在其代表作《利维坦》一书中全面表达了他的社会政治思想、伦理思想以及教会与国家、神学与哲学之间关系的讨论。综观霍布斯的全部理论,其无神论思想和对宗教神学的批判,对西欧各国进步思想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试通过对宗教神学本质的揭露和批判、神学与政治、宗教与哲学、宗教与社会秩序构建等四个方面对霍布斯宗教神学的基本精神作一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4.
切·格瓦拉的“新人”思想往往被视为一种不切实际的浪漫主义,因而不需要认真对待。本文通过对《古巴的社会主义与人》等文本的分析表明,“新人”思想是在回应20世纪60年代古巴社会的现实要求,并与古巴革命历程中的游击战密不可分,因而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一种脱离实际的浪漫主义。此外,切·格瓦拉的“新人”思想还可以在阿根廷社会主义思想家阿尼瓦尔·庞塞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与无产阶级人道主义》和秘鲁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何塞·卡洛斯·马里亚特吉的《清晨灵魂》等著作中找到渊源,它是拉丁美洲思想传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值得认真对待。在殖民主义、种族主义沉渣泛起的今天,“新人”思想所承载的反殖民主义、反种族主义精神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君主论、革命论、国家论方面,黄宗羲与孟子的政治思想存在很大差异。在君主论方面,黄宗羲以“职能”说突破了孟子的“天命”说;在革命论方面,黄宗羲在恢复孟子的“王朝革命”思想的正当性的同时,去除了其“天命”色彩,揭示了“革命”的功利性一面,扩大了革命主体的范围;在国家论方面,黄宗羲根据孟子的“民贵君轻”说,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论题。突破了“君国一体论”的框架。以黄宗羲为代表的中国的政治传统与西方的近代政治思想具有相通因素,二者交汇在一起,形成了中国近代的政治思潮。  相似文献   

16.
黄宗羲的学术成就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以及著作成果、讲学成就四个方面论述了黄宗羲的学术成就,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黄宗羲思想的现代价值。作者认为,黄宗羲的“新民本”思想,已经超越了君主专制制度下传统儒家重民、爱民、为民请命的旧民本范式,而开始走向民有、民主、民治、民主监督的新范式。黄宗羲在哲学上建立了以“力行”为根本宗旨的实践哲学和“一本万殊,会众合一”的学术史观,可以启迪我们的开放性思维和兼容性思维,其批判求实精神及疾呼改革的理论勇气,也激励着我们今天坚持改革的决心和理论创新的勇气。  相似文献   

17.
严复,作为东方的思想家,翻译家,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三原则。而皮特·法瑟特,是一位西方的语言学家,在翻译理论方面,他从语言学的角度提出了“意识形态决定论”。本文通过对二者的翻译观进行比较,从意识形态与翻译,和“信”,两个方面论述了二者翻译观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元神不灭论”是李洪志歪理邪说的深层“理论”基石。戳穿“元神不灭论”,李洪志就会原形毕露,他度人上天成神的臆说就会不攻自破,“法轮功”神坛也就轰然坍塌了。“元神不灭论”是形神关系问题的一个说法,与之对立的是神灭论。在中国历史上,思想家们围绕着形神谁决定谁,神灭与神不灭,以及与此紧密相联系的鬼神迷信与反鬼神迷信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历代无神论者前赴后继地坚持战斗,给神不灭说以沉重的打击。如汉代王充高扬“生无不死”和“死不为鬼”的思想,有力地批判了迷信观念。南朝范缜撰写《神灭论》,提出“形质神用”的命题…  相似文献   

19.
陆陇其理学思想评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陇其是清初享有殊荣的理学家,他基于对当时学术的认知和现实的需要,极力倡导“尊朱黜王”的学术立场。一方面,在思想的主导方面力主向传统朱学复归;另一方面,由于时代思潮的影响,他在阐发朱学的主要范畴时,不同程度地有所发挥。其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的理气学说、以人生论诠释“万物统体一太极”的阴阳太极理论等都表明他力图以注重具体生活和道德实践使理学摆脱“虚而难据”的窘境,也使其思想具有某种程度的人本色彩。同时,也表明了他的思想与早期朱学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朱熹与李退溪的理气观各具自己独特的个性,正是这种理气观上的个性促成了他们对心性理论全新的创意诠释,从而完善与发展了儒家的性理之学。二子皆是以理为本的理一元论者,在许多命题上他们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二子理气观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对气的作用和地位的理解大不相同,在朱熹,虽然从理本论角度排定理主气从,却非贵理贱气,对理气关系重在“合”;在退溪,气的重要性减弱了许多,更重理气之“分”,表现出主理抑气倾向。这些特征造成了他们对人性本质内涵的理解、规定及阐释方法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