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刊讯11月6日上午,普陀山佛教协会在合兴景区芦干庵隆重举行宝陀讲寺和普门万佛宝塔奠基仪式。浙江省佛教协会会长。普陀山全山方丈妙善法师,舟山市有关部门领导、海内外3000多名嘉宾及普陀山各界人士参加了奠基仪式。根据规划,宝陀讲寺占地面积为70亩,建筑面积为15000平方米;普门万佛宝塔占地面积为30亩,塔高13层、约70米,内供1万尊观音菩萨像。两项工程预计总投资为1.1亿元。普陀山隆重举行宝陀讲寺和普门万佛宝塔奠基仪式@张明华  相似文献   

2.
常全 《法音》1994,(12)
本刊讯香港圣一法师应宝通寺方丈道根法师之请,于10月28日至11月上旬在武昌宝通祥寺宣讲《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这是继1945年大虚大师在汉口佛教正信会宣讲《佛说阿弥陀经畔世纪后的一次正规的讲经法会。为时七天的讲经法会,听众常达500人,极一时之盛。吴一法师虽年届党重,仍声音洪亮,并以其素具的无碍辩才,对《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之精义及观世音菩萨鲁门示现之妙用,阐幽发微,使所有参加法会的信众享受无上法乐。讲经法会期间,归元祥寺方文昌明法师、当阳玉泉寺方丈明玉法师、沙市章华寺方丈宽莲法师、武昌莲溪寺方丈慈学法师以及…  相似文献   

3.
释佛慧 《佛教文化》2013,(5):124-125
《普门品》全名为《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法华经》的第二十五品,现在较为流行的版本是是鸠摩罗什大师的译本,除此之外,还有西晋竺法护翻译的《正法华经光世音菩萨普门品》和阔那崛多翻译的《添品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相似文献   

4.
《法音》1989,(10)
普门寺,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北街,是一座古老的佛教寺院。据《张掖新修县志》载:明成化四年(1468),镇守太监严宜世、巡检徐廷璋、总兵蒋琬始建。清雍正十二年(1734),提督刘世明、甘山道岳礼等重修。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住持僧文慧、绅士陶良宰、季天池、陈瑜等增修。本世纪四十年代,普门寺香火繁盛,高僧云集,各位大德为宏扬我佛“利乐有情”之教旨,公议倡办教育,布德一方。住持僧广义,遂将办学事务交监院僧续禅办理。续禅受命后,多方奔走,广为联络,于1944年创办起私立普门小学校。新建、改建教室四座,制做桌凳60套,购置教师办公用具和教科书籍等用去白银元1000块,全由普门寺承  相似文献   

5.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玄义二港(《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隋释智(岂页)说,门人灌顶记。(岂页)有《观音义疏》,已著录。此玄释《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义。自普昙无谶游化北涼,值沮渠蒙逊有疾,以问于谶。谶云,观世音与此土有缘,乃令持诵,所患即愈。于是此品久于部外别行,亦称《观世音经》,故此书亦简称《观世音别行玄义》,以别于《法华玄义》也。亦以五章明义:初以人法、慈悲、福慧、真应、药珠、冥显、权实、本迹、缘了、智断十义通释观世音及普门之义,有列名、次第、解释、料简四科。次以境智因缘别释观世音,境智有思议、不思议之分。思议复有理外、理内之别,一一各有天然、相待、因缘、绝待四种不同。观世音从不思议境智得名,世音是境,观即智也。观有次第三观、一心三观之差,先历教释,后观心释。以十普别释普门,初以六义明门:一  相似文献   

6.
初闻“德教”,是在我国的一些媒体上,知道这是在东南亚华人中间流行的一个宗教性的组织,以复兴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内部盛行扶乩的活动。我们这个“东南亚华人宗教文化学术考察团”将以“德教”的主要考察内容。因此,在离开北京飞往泰国曼谷的5个小时的  相似文献   

7.
滑红彬 《法音》2023,(2):59-64
<正>自东晋慧远大师创建东林寺之后,庐山就成为闻名遐迩的佛教圣地。至宋代,庐山佛教更是繁盛。陈舜俞《庐山记》中记载:“山北,老子之宇二,佛之宇五十有五。……山南,老子之宇九,佛之宇九十有三。”[1]据此可知,北宋时期,庐山寺院计有148所。庐山佛教之繁盛,可见一斑。其中尤以十大禅刹最为突出。《舆地纪胜·南康军》载:“庐山十大禅刹而山南居其六,曰归宗、开先、万杉、栖贤、罗汉、慧日是也。”([2])在这些名刹之中,  相似文献   

8.
发源于20世纪30、40年代广东潮汕地区的德教,是倡导行善积德、宣扬华人传统道德观的当代海外华人宗教。在当代泰国,德教与主流社会的关系尤为密切。德教初传泰国,始于1945年底泰国侨生林修悟由汕头返回曼谷时,带去了"白云师尊"画像及香火。随后,在40年代末50年代初泰国的政治背景下,德教在曼谷逐步发展,取得了合法地位。与此同时,"白云师尊"的造像特征,也由"道貌"易为"僧容"。本文以泰国德教界所供奉的白云师尊造像的历史演变为案例,探讨20世纪50年代初海外华人本土化的历史背景下,华人宗教的文化适应的历史过程与具体机制。  相似文献   

9.
东游杂韵     
访立正佼成会蓬莱更辟庄严地,大圣堂开万户低!数示普门无尽意,法轮高阁接群机。唐招提寺礼鉴真和上像燕台曾结瓣香因,此日瞻依(?)倍亲。跨海传经平万险,子孙常念架桥人。  相似文献   

10.
1998年 4月 2 2日 ,《本溪日报》登载了《以武当魂魄 ,扬铁刹雄风》一文。文中写到 ,铁刹山来了新道长———曾任武当山执僚、吉林省辽源市道协秘书长、辽宁省道协秘书的祝真玄道长。昔日铁刹山地远山高 ,管理混乱 ,社会反映不好 ,辽宁省道协王全林会长委派高徒祝真玄道长为铁刹山住持 ,祝道长自己投资 3万多元 ,铺路修山道 ,整修云光洞 ,以武当精神扬铁刹雄风 ,要把铁刹山建成像武当山那样举世闻名的道教名山。东北道教发祥地———九鼎铁刹山 ,在辽宁省本溪县境内 ,延袤数十里 ,太子河环流其北 ,八盘岭拱卫其南。有原始顶、真武顶、灵宝顶…  相似文献   

11.
福州鼓山涌泉寺为闽刹之冠,是全国重点佛寺之一。涌泉寺收藏丰富的佛教经典,不仅在国内很有名气,而且对日本、东南亚等海外也有很大的影响,还有那刊刻佛经的辉煌历史,也令广大游人及研究家们深深赞叹!  相似文献   

12.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缘关系,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居民移民暹罗(泰国)的历史由来已久。在中国近代,移民中的一些僧人将中国大乘佛教信仰带到暹罗,并使之扎根流传。暹罗曼谷王朝(1782年始)五世王(1868-1910年在位)时,移居暹罗的华僧修建了自己的寺院,逐渐组成华僧教团,形成泰国的“华僧宗”,泰文名为SONGJINNIGAI。根据现有的中国文献资料,华人移居泰国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中国的宋、元时期。这一时期,随着中国沿海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中国与阿拉伯和印度的海上贸易日渐发达,泰国沿海的一些地区逐渐成为连接中国…  相似文献   

13.
普陀山地处杭州湾东南海中,西北距上海约140海里,与著名渔港沈家门隔海相望。岛呈长菱形,面积12.5平方公里,山上林木葱茏,洞壑幽深,奇石嶙峋,金沙绵亘,潮音梵呗,终年不绝。“五朝恩赐无双地,四海尊崇第一山!”主刹普济禅寺山门外的这副对联,概括了普陀山一千多年来受到历代帝王和海内外信众崇仰之史实。  相似文献   

14.
<正>据官方统计,2010年,香港的穆斯林大约有22万,其中华人为2万,印尼人12万,其余则是香港出生的非华裔穆斯林,以及来自巴基斯坦、印度、马来西亚和西亚北非的穆斯林。(1)2015年,香港的穆斯林估计有30万,其中15万为印尼人,4万为华人,3万为巴基斯坦人,其余来自印度、马来西亚、中东、非洲和其他地方。(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五年多的时间里,香港穆斯林的人数增加了8万,其中华人穆斯林增加2万,印尼穆斯林增加3万。华人穆斯林的增加主要来自内地的新移民和皈信的本地华人。印尼穆斯林的增  相似文献   

15.
曼谷雨季     
时间推足着脚步,赶在风雨的前端。生活起步在初来到曼谷的第一天,这里的房屋,汽车,天空,道路……每一样都是自己迫及待。独坐在阳台,看曼谷的夜色,这里依旧在晚上下起了雨水,是谁勾起了年轻的回忆,泪水也控制不住在和曼谷的雨季漫舞,漫舞…是无忌惮得痛痛快快。窗外消失的夜里,独自留下自己的背影,漫步在这条古老的街道,整个街道都是自己的,连雨水是都成了自己的空气。  相似文献   

16.
逸博 《福建宗教》2001,(6):37-38
游览泰国,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这里浓郁的佛教氛围。无论是曼谷、清迈等这样的大市、府,还是偏远的小乡镇,佛教的庙宇几乎无处不在。有时走在大街上,经常可以看见三三两两,身披袈裟的僧侣。听朋友说,全泰国的僧侣人数至少有50多万,占总人口的1%。仅曼谷就有佛教寺庙420多座。难怪它素有“黄袍佛国”的美誉了。  相似文献   

17.
《法音》1986,(1)
本刊讯中国佛协理事、广东省佛协副会长、汕头市佛协会长智诚法师,应泰国慧光觉苑等佛教团体的邀请,于一九八五年七月十九日至九月十日访问泰国曼谷,受到泰国佛教界高僧大德及各界知名人士的热烈欢迎和诚挚款待。访泰期间,智诚法师先后拜会了泰京越贴素辇著名法师拍腊班耶歌颂,代署理泰国华宗僧务委员会主席、代署理普门报恩寺主持仁得大师,御封华宗助理尊长、华宗僧务委员会弘法主任仁晃大师等,交流了佛教方面的研究心得,加深了中泰佛教徒之间的了解,并就泰国佛教界在汕头筹建泰式佛寺一事交换了意见。  相似文献   

18.
游玉皇顶记     
邓光祖 《佛教文化》2009,(5):122-122
昔余上山下乡之时,整日荷锄劳作于香山之间。 而玉皇顶一带,最令人神往。 时飞瀑垂流,松篁蔽日,真休养之地。 半山际有静福寺,明旧刹。  相似文献   

19.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伊斯兰国家,马来语为国语,通用英语,汉语使用也较广泛。伊斯兰教为国教,其他宗教有佛教、印度教、基督教、拜物教等。 截至2005年底,全国人口2626万,马来人及其他原住民占66.1%,华人占25.3%,印度人占7.4%。马来人全部信奉伊斯兰教,此外,原住民、华人和印度人中也有比例不等的穆斯林。  相似文献   

20.
李翚 《法音》2023,(1):65-69
<正>东南亚各国是华人的主要迁徙、聚居之地,也是民族与信仰多元化的复杂地区。华人迁居到东南亚各国后,在主动融入当地宗教信仰体系的同时,又保有、传承着中华文化的传统,无论是在泰国、缅甸等以崇信佛教为主的国家,还是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伊斯兰教国家,亦或是菲律宾等基督教国家,中国式佛教都随着华人在各地流传、扎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