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作与家庭冲突是指个体的工作和家庭角色压力不相容时产生的冲突,包括工作影响家庭、家庭影响工作两个方面。工作与家庭冲突对个体、家庭和组织都会造成消极影响。本文从交叉传递效应的视角,系统地回顾与总结工作与家庭冲突方面的研究,以动态的角度阐述压力在配偶之间的交叉传递,并介绍了最新的“溢出-交叉传递效应”模型的研究。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展望,包括国内研究应重视的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2.
以往研究发现工作场所中他人感知的员工工作-家庭冲突对员工工作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但相关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 从刻板印象理论出发, 提出可能影响他人感知员工工作-家庭冲突的工作、家庭相关因素; 采用能力-热情维度框架探讨他人感知员工工作-家庭冲突的作用机制及其结果。今后研究可在整合工作-家庭冲突研究和刻板印象理论的基础上, 对他人感知员工工作-家庭冲突的形成及人际效用机制等方面进行拓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工作-家庭资源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208份双职工夫妻配对数据,探讨配偶的善意性别偏见对职业女性工作繁荣的中介机制与边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配偶的善意性别偏见负向预测职业女性的工作繁荣,家庭-工作冲突中介了配偶的善意性别偏见与工作繁荣的关系;同时,职业女性的工作中心性调节了家庭-工作冲突在二者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对降低职业女性的家庭-工作冲突,减少善意性别偏见,促进工作繁荣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FSSB)对双职工夫妻双方婚姻满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本研究结合资源-获取-发展观和基于关系支持的积极发展模型,从夫妻互动(相互支持)的角度构建了一个积极溢出-交叉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370对双职工夫妻配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FSSB与我国双职工夫妻双方的婚姻满意感均正相关;(2)FSSB可通过增加员工的工作-家庭增益促进员工夫妻间相互支持的互惠效应,进而提升员工夫妻双方的婚姻满意感;(3)夫妻双方所获得的FSSB均可通过促进丈夫的婚姻满意感进而提升妻子的婚姻满意感。本研究提示,增加FSSB能有效促进双职工夫妻间的相互支持、提升夫妻双方的婚姻满意感。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和北美两个样本中,探讨了工作家庭冲突模型的共性和差异。首先使用多组验证性因子分析找到适用于中美样本的模型,然后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多层次回归进行假设检验。结果显示,中美员工感知到的工作-家庭(家庭-工作)冲突在工作(家庭)角色压力和心理抑郁的关系中都起中介作用。此外,情境的差异导致中美员工在工作支持和家庭支持的调节作用上有不同的表现,即中国员工感受到的工作(家庭)支持对角色压力和冲突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在北美样本中,工作支持负向调节工作角色压力到工作-家庭冲突的关系,而工作支持和家庭支持正向调节家庭角色压力到家庭-工作冲突的关系。本文的发现能够帮助管理者意识到情境因素的重要作用,从而制定更为有效的管理决策。  相似文献   

6.
邓昕才  何山  吕萍  周星  叶一娇  孟洪林  孔雨柔 《心理学报》2021,53(10):1146-1160
以往研究证实了职场排斥会对员工组织内诸多方面产生危害, 然而关于职场排斥向组织外部特别是家庭领域的溢出效应还知之甚少。本研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 探讨职场排斥对员工家庭贬损和家庭满意度的溢出效应和具体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1)职场排斥对员工家庭贬损有显著正向作用, 对家庭满意度有显著负向作用; (2)工作压力中介了职场排斥与家庭贬损和家庭满意度的关系; (3)员工归属需求调节了职场排斥对工作压力的影响, 同时调节了工作压力在职场排斥与家庭贬损、家庭满意度之间的中介效应; (4)员工工作家庭区隔偏好调节了工作压力对家庭贬损和家庭满意度的作用, 并且调节了职场排斥通过工作压力对家庭贬损和家庭满意度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7.
关于领导-部属交换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职场范围内,少有研究关注领导-部属交换对员工家庭生活的影响。本研究以工作家庭增益理论(Work-Family Enrichment Theory)、领导权变理论(Contingency Theory)为基础,构建了领导-部属交换、资源获取、负向情感特质和员工家庭贬损之间的关系模型。以成都市某银行的193名员工及员工配偶为样本对研究假设进行了实证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领导-部属交换对员工家庭贬损具有负向的影响;(2)领导-部属交换对员工资源获取具有正向的影响;(3)员工资源获取对员工家庭贬损具有负向影响;(4)员工资源获取在领导-部属交换和家庭贬损之间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5)下属的负向情感特质越强,领导-部属交换对员工资源获取的直接影响以及对员工家庭贬损的间接影响就越强。  相似文献   

8.
基于溢出-交叉的视角,采用工作狂量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孤独感量表对国内242个双职工家庭进行调查,探索工作狂对配偶孤独感的影响及其中介机制。结果表明,工作狂正向影响工作家庭冲突,继而正向影响配偶的孤独感,但是丈夫工作狂对妻子孤独感的直接影响不显著,而妻子工作狂对丈夫孤独感存在显著的直接影响,即丈夫工作家庭冲突完全中介丈夫工作狂对妻子孤独感的影响,而妻子工作家庭冲突部分中介妻子工作狂对丈夫孤独感的影响。此外,孤独感在双职工夫妻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交叉影响。  相似文献   

9.
资质过剩感, 是指个体感知的自己拥有超过工作所要求的教育水平、经验、知识、技能以及能力。员工感到资质过剩是组织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并逐渐成为组织行为研究中的热点话题。资质过剩感对员工的认知感受、情绪体验, 工作态度、行为和绩效, 以及身心健康等均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影响强度及性质取决于员工个人特征及所处情境特征。除负面影响外, 资质过剩感对员工主动行为、角色内绩效、创新绩效等还存在一定积极影响, 以及正U型、倒U型的非线性效应。人力资本理论、人-岗匹配理论、相对剥夺理论、公平理论、心理契约理论和资源保存理论等是解释资质过剩感消极影响的主要理论, 自我分类理论、自我验证理论和自我调节理论是解释其积极影响的主要理论。未来可以从开发本土量表、扩展跨层次研究、丰富和整合研究视角、探究动态效应等方面推动资质过剩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法调查了358名企业员工,探讨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FSSB)对工作满意感和离职意愿等工作态度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FSSB对工作满意感有显著正向影响,对离职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2)工作-家庭增益在FSSB与工作满意感之间起着中介作用,而工作-家庭冲突的中介作用不显著;工作-家庭增益与冲突在FSSB与离职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均不显著。(3)边界控制感调节了FSSB—工作-家庭增益—工作满意感这一中介过程。本研究提示可通过干预FSSB来提升员工的工作态度。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探讨了主动性人格与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并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个人-工作匹配的中介效应和工作-家庭冲突对该效应的调节效应。研究采用主动性人格量表、个人-工作匹配量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和工作满意度量表对8所小学420名教师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主动性人格对个人-工作匹配和工作满意度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个人-工作匹配在主动性人格与工作满意度之间起着中介作用;(3)个人-工作匹配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中介效应的后半段路径)受到工作-家庭冲突的调节,即工作-家庭冲突可以降低个人-工作匹配对工作满意度的正向影响。因此,主动性人格和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2.
已有工作家庭界面研究主要立足于冲突视角,近年来部分研究开始从积极视角揭示工作家庭关系的本质。工作家庭增益强调角色资源的跨界渗溢有助提升个体另一角色表现和生活品质的程度。工作家庭资源会增强个体心理资源,进而影响体验工作家庭间的跨界增益,资源的累积循环与工作家庭增益互为持续保障,跨界增益的程度受到工作家庭边界特征的调节影响。论证和提出了"角色资源累积-个体心理因素改变-跨界增益-角色评价与投入"的逻辑主线,以此构建工作家庭间角色资源跨界增益模型。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从人?环境匹配理论的视角探讨工作和家庭边界弹性能力和边界弹性意愿对个体工作?家庭冲突和工作?家庭增益的交互影响。通过问卷法共获得494份有效数据, 基于多项式回归分析和反应曲面分析的结果表明:工作弹性能力与工作弹性意愿的匹配对工作→家庭冲突有显著的负向效应, 对工作→家庭增益无显著影响; 家庭弹性能力与家庭弹性意愿的匹配对家庭→工作冲突、家庭→工作增益有显著的负向效应。  相似文献   

14.
工作性通信工具使用(W_ICTs)是一种新兴的工作行为,指员工在非工作时间使用通信工具处理工作。为帮助组织和个人从整体上了解W_ICTs对员工生活的影响并对其进行管理,以278对配对调查数据为样本,基于溢出?交叉效应视角探讨了 W_I C Ts 与双职工夫妻幸福感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丈夫和妻子的W_I C Ts均可通过加剧个体的工作→家庭冲突、诱发夫妻之间的社会阻抑行为进而降低双方的幸福感,同时也可通过促进个体的工作→家庭增益、抑制夫妻之间的社会阻抑行为进而提升双方的幸福感;但整体而言,妻子的 W_ICTs会显著降低夫妻双方的幸福感,而丈夫的 W_ICTs不会显著影响夫妻双方的幸福感。研究提示,组织在进行 W_I C Ts管理时,应充分考虑其对女性员工的负向影响;就员工个体而言,男性和女性均可通过加强与配偶的沟通,减少夫妻间的社会阻抑行为,进而预防 W_I C Ts 的不良影响,促进W_I C Ts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郑晓明  余宇  刘鑫 《心理学报》2022,54(6):646-664
本文关注配偶情绪智力对员工工作投入的跨领域的人际间影响。基于努力-恢复模型视角和情绪智力文献, 本文提出高情绪智力的配偶能够通过提升员工生活幸福感, 从而促进员工工作投入。此外, 通过整合社会性别角色理论, 本文进一步讨论了员工性别的调节作用。通过两个子研究, 本文发现:配偶情绪智力与员工生活幸福感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 员工生活幸福感与员工工作投入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 员工生活幸福感中介了配偶情绪智力对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 并且, 员工性别调节了配偶情绪智力和员工生活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即当员工为男性时, 配偶情绪智力对该员工生活幸福感的正向影响更强; 此外, 员工性别还调节了员工生活幸福感在配偶情绪智力和员工工作投入之间起到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首次提出和检验了配偶情绪智力对员工工作投入的跨领域的人际间积极影响, 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倪丹  刘琛琳  郑晓明 《心理学报》2021,53(2):199-214
文章基于资源保存理论, 采用体验抽样法收集了一家商业银行114名员工及其配偶的数据。结果表明, 在个体内层面, 员工正念通过员工情感联结策略的中介作用影响其配偶家庭满意度及第二天早上工作投入; 在个体间层面的配偶家庭负面情感表达调节了员工正念与员工情感联结策略的关系及员工情感联结策略的中介作用, 即配偶家庭负面情感表达水平越高, 员工正念对员工情感联结策略的影响及员工情感联结策略的中介作用相对更弱。  相似文献   

17.
杨伟文  李超平 《心理学报》2021,53(5):527-554
近年来, 资质过剩作为一种特殊的个人-环境不匹配现象, 引发了较多学者的关注, 但相关研究结论尚有争议。对包含383项独立研究、945个效应值及575061个研究样本的321篇文献开展元分析:(1)直接效应检验表明, 资质过剩感与消极情绪(愤怒、无聊)显著正相关, 与积极自我概念(自尊、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不显著; 在个体绩效方面, 资质过剩感与消极角色外行为(反生产行为、离职)显著正相关, 与积极角色外行为(创新、组织公民行为等)和任务绩效的相关性不显著。(2) 结构方程模型元分析表明, 资质过剩感能够通过增强消极情绪, 进而增加消极角色外行为、减少积极角色外行为和任务绩效; 能够通过增强积极自我概念, 进而增加积极角色外行为和任务绩效、减少消极角色外行为; (3)集体主义文化倾向在资质过剩感通过情绪-认知加工系统影响个体绩效的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 在高集体主义文化情境中, 资质过剩感对消极情绪的负向影响较弱, 且能对积极自我概念产生正向影响; 在低集体主义文化情境中, 资质过剩感对消极情绪的负向影响较强, 且能对积极自我概念产生负向影响。(4)资质过剩感与个人-工作匹配相关性较强, 与个人-组织匹配相关性较弱; 与二者相比, 资质过剩感对压力感、离职的预测效果最强。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资质过剩感对个体绩效的复杂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 并为组织如何管理资质过剩员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工作-家庭关系研究是组织与管理心理学中研究的热点议题,社会文化因素是工作-家庭关系研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在分析已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之上,总结发现:个体主义文化下的员工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关系对等并且领域之间界限明晰,而集体主义文化下个体的工作-家庭之间的关系并非完全对等,且员工的工作和家庭之间存在更多联结。如何在现有的工作-家庭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明晰适合我国文化背景的研究理论以及挖掘能够体现我国工作-家庭关系特征的研究主题是今后研究的方向与任务。  相似文献   

19.
康勇军  彭坚 《心理学报》2019,51(2):227-237
服务型领导被以往大量研究证实能够对下属产生积极的影响效果。然而, 我们对服务型领导如何影响领导者自己还知之甚少。基于此, 文章根据工作-家庭资源模型, 探讨了服务型领导的收益与代价。采用经验抽样法, 对广州市76名企业单位中的主管进行为期5天的日记研究, 并运用多层线性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主管每日从事服务型领导行为既可以产生更多的积极情绪, 从而改善工作-家庭关系, 又可能会引发资源损耗, 从而恶化了工作-家庭关系。主管感知的组织支持是服务型领导行为双刃剑效应的“门阀”, 当主管感知到高的组织支持时, 从事服务型领导行为会带来更多的积极情绪, 而当主管感知到低的组织支持时, 从事服务型领导行为可能更容易增加资源损耗。以上结果能拓宽我们对服务型领导影响效果的认识, 并为如何干预服务型领导行为提供一些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20.
李超平  孟雪  胥彦  蓝媛美 《心理学报》2023,55(2):257-271
为厘清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对员工的独特影响,并比较不同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对包含204个独立样本、340个效应值及91145名员工的164篇文献进行了元分析,结果发现:(1)与一般主管支持行为相比,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对员工的任务绩效、创新行为和生活满意度有更强的积极影响。(2)工作对家庭冲突(资源视角)、领导-成员交换(交换视角)和情感承诺(情感视角)均能解释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对员工的作用机制,并互为补充。具体而言,三者均能中介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对任务绩效的影响;领导-成员交换和情感承诺在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与创新行为间起中介作用;工作对家庭冲突和领导-成员交换则在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影响生活满意度中发挥中介效应。研究结果为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的影响效果提供了可靠结论,也有助于深入理解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