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苏联批判现代资产阶级哲学的著作中,批判地介绍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主要非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的著作占有一定的地位。60-70年代,我国出版了不少饶有兴味的书籍(A. C.鲍戈莫洛夫、B. H. 库兹涅佐夫等人的著作),这些书籍向读者介绍了美国、英国和法国的现代资产阶级哲学。本文评介的这本书,主要想对最近20年西德非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若干最新流派和最新现象,广泛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本书的作者们并不想全面地阐述该国的现代哲学生活;他们的任务是要指出  相似文献   

2.
书讯     
近期,由华侨大学杨楹、张禹东教授主编,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华侨大学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系列成果《生活哲学:探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正式与读者见面。这本书立足于“生活哲学”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生形态”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析,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是“生活哲学”的创新命题。在此基础上,多维度的展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辩证思考,试图构建起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范式。本书分三编十章内容,收录文章近80篇,70余万字,分别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  相似文献   

3.
中山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教授李尚德编著的《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苏联》一书,已于2008年12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4.
《反映论》是托多尔·巴甫洛夫院士最主要的哲学名著之一。这本书在保加利亚已出过三版(1945年、1947年、1952年)。在苏联,该书也出到了三版,并且得到苏联哲学界的推崇。这本书的俄文第三版是以巴甫洛夫《哲学著作选集》第三卷的形式出版的。第三版与第二版的文字完全一样,所不同的是在第三版中又补充了一章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批年轻的苏联哲学家热衷于逻辑认识论、科学方法论等方面的研究,形成唯科学主义倾向。弘扬理性是欧洲各国走向现代化的共同道路,但在苏联,唯科学主义倾向的出现有独特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形成宗教哲学、宇宙主义、马克思主义三个哲学派别,共同之处是重视集体轻视个人。以此为基础在30年代形成苏联哲学。不能简单否定苏联哲学。苏联哲学有三个阶段:一、20年代,这时哲学尚有独立研究的部分可能;二、30、40年代,哲学彻底意识形态化,扼杀一切创造性;三、50—80年代,出现60年代人~①哲学家,他们彻底抛弃30、40年代的苏联哲学。50—80年代苏联哲学具有启蒙性质,座右铭是"人可以也应该靠自己的头脑生活"。其背景是苏联社会正努力从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中解放出来,肯定个人的价值,具有人道主义性质。带有人的面孔的社会主义是60年代人哲学家的理想,而且对他们来说,人的面孔比社会主义更重要。  相似文献   

6.
苏联科学院出版社于去年出版了哲学研究所Ю.П.米哈连柯的《休谟哲学——二十世纪英国实证主义的理论基础》一书。正如作者在导言中所说,本书不是全面地研究休谟的世界观或者现代实证主义者的观点,而是只打算阐述休谟哲学在二十世纪资产阶级哲学中的作用,特别是对现代英国分析哲学的影响。本书除导言外共分三章。在第一章《休  相似文献   

7.
我们评论的这本书,是1965年出版的《古希腊罗马哲学史》一书的经过较多增补的版本,增补部分包括有关苏格拉底的辩证法、柏拉图学园和吕克昂学校在其创始人死后的命运以及新完成的“希腊化时期的哲学”等篇章。此外,编辑对第一版中的刊误作了更正。本书作者是苏联著名的哲学史家。  相似文献   

8.
张江明、周鹤鸣主编的《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启迪》已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本书系“八五”国家资助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 全书16章32万宇,着重从哲学上论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辩证关系,以及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特点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大贡献。本书  相似文献   

9.
为了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由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编辑的《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和发展》一书,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辑录了1982年4月在洛阳召开的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术讨论会的30篇论文和于光远在会议上的讲话,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有关理论问题:一、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时期某些阶段哲学思想的评述;二、探讨了马克  相似文献   

10.
苏联学者Φ·B·拉札列夫和M·K·特里伏诺娃合著的《认识结构和科学革命》一书,是八十年代以来苏联出版的从科学史的角度研究认识论的著作中,比较有影响的一本哲学论著。这本书由苏联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部社会科学教育局推荐出版,对于我们了解苏联哲学界在有关问题上所持的观点,有一定参考价值。该书现已由笔者和陈道馥译出,即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此书分三章,译成中文约十万字。  相似文献   

11.
苏联亚美尼亚共和国国家出版社在1958年年底用俄文出版了哲学博士卡别江教授的一部长达三十余万言的新著“康德哲学的批制分析”。本书共分“导论”和九个专题。“导论”部分对康德哲学的时代背景和对康德哲学的各种评价怍了扼要的介绍,作者不但批判了康德哲学的反动方面,同时也对康德作了全面的估价,指出了康德反地旧形而上学的重要意义。其他九个专题是:康德哲学的社会根源和认识论根源;  相似文献   

12.
本书共分8编、13章,计52万余字。第一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与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的输入”,第二编是“中国无产阶级哲学的形成及其同地主资产阶级哲学的斗争”,第三编是“中国无产阶级哲学的发展胜利与地主资产阶级哲学的彻底破产”。该书的出版为中国哲学史填补了一段空白,  相似文献   

13.
李西祥 《哲学动态》2006,(10):39-41
在德里达众多的著作中,《马克思的幽灵》(以下简称《幽灵》)极其重要,它对我们理解西方哲学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这一文本的翻译也就特别重要。为此,笔者试图就《幽灵》中译本的重要意义及其翻译问题做一点评,以求教于学界同仁。简单回顾一下《幽灵》一书出版前后我国学界对这本书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本书的意义。在本书中译本出版之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对德里达的研究并不多。本书出版之后,马上引起了许多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的注意。2000年陈学明撰写了《为马克思辩护》[1]、《对福山福音书的有力驳斥》[…  相似文献   

14.
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苏联哲学协会是它的成员)在用英、法、德三种语言出版一套多卷本的丛书《哲学家谈自己的工作》。每卷介绍5—6位得到世界公认的现代哲学家的生平,刊登他们的照片和已出版的著作的目录,同时还刊登一些反映学者的哲学信仰和说明他们感兴趣的研究领域的文章。苏联哲学家奥伊泽尔曼的这篇文章当时以《哲学的选择》为题,他的履历材料同时发表在这套丛书的第5卷上。奥伊泽尔曼是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顾问,国际哲学学会的正式会员。他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起源问题、哲学史过程的理论问题和哲学史问题的著作甚丰,且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这里发表的这篇文章简明通俗地阐明了受哲学自身发展的逻辑所制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必然性。本文虽然是为不太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西方读者写的,但由于文章自身的说服力和内在的目的性,本编辑部认为无疑也使相当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读者感兴趣。  相似文献   

15.
高齐云教授所著之广东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广东社科界第六次(1993—1998)优秀成果专著一等奖获奖著作《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生形态探微》,是作者主持编写全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稿》(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以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方面所出版的又一力作,也是作者长期思索、精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结晶。本书从宏观到微观,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独创性的观点,本文只能择其要者加以评述。首先,从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原生形态出发,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  相似文献   

16.
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现状学术讨论会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不断用人类文明的新经验、新成果来丰富和发展自己,鉴于这种客观要求,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吉林省委党校于1986年8月17日至24日在长春市联合召开了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现状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苏联东欧当代哲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82位代表。这三个研究领域的理论工作者共同交流、探讨和评述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进展,在国内还是首次。  相似文献   

17.
1985年美国康奈尔大学出版了一本引人注目的、由美国人写的有关苏联当代哲学的专著:《马克思主义在苏联(对当代苏联思想的批判性述评)》,作者是俄亥俄州立大学哲学教授J.P.斯坎兰。西方历来重视对苏联的研究,但是这种研究的重点却放在苏联的政治、经济、军事、民族等方面。对苏联文化的研究也主要侧重在其意识形态作用方面。长期以来,西方对苏联的哲学并不重视,甚至抱着简单化的蔑视态度。西方对苏联哲学进行系统研究的著作屈指可数,人们的印象是J.鲍亨  相似文献   

18.
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集体编写的“哲学史”一共分为四卷,第一卷已经在几个月以前出版。这里评介的就是这一卷。这部书的头两卷包括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史,后两卷则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和现代资产阶级各个哲学派别的历史为内容。苏联哲学家编写一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史的兴趣早就存在了。这一点可以由下列事实证明:苏共  相似文献   

19.
《新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我国近十余年问出版了不少,适合了不同专业的教学需要;但迄今我国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还没有一套适合自己教学要求的、比较系统和完整的哲学教材。受国教委委托.山江华岳、元子杰主编的《新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填了哲学教材中的这一空白。本书保存、吸收了现有哲学教学体系中的优点,同时尽量避免其不足,以人的社会实践为主线,力图使本书更加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来面目。为此,全书结构沿着从世界观到社会历史观,再到人生观的论述顺序,由大到小,由远及近,从抽象到具体,从客观世界到主观世界,较好地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作用。本书最大优点是:(一)"面孔"新。本书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这突出表现在体系结构上,从"导言"开始,第一章"世界的本质",第二章"世界的发展".第三章"人类的产生和社会实践",第四章"社会的本质",第五章"社会的发展",第六章"人和社会".第七章"人的本质",第八章"人的发展与解放",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行到本书的逻辑脉络:世界的本质和发展──社会的本质和发展──人的本质和发展,"社会实践"这、条红线贯穿其中.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相似文献   

20.
自五十年代以来,苏联哲学教科书先后用过两个本子。第一个叫《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69年以中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二个本子在1971年问世,更名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原理》,由三联书店和人民出版社先后出版。《哲学导论》一书,目前正在翻译中,不久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改变了原教科书理论和实践脱节的倾向,使哲学进一步面向生活、面向现实。其次,该书抛开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传统的叙述模式,重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新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