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性善说是《孟子》学说的基石,因此为后世研究者特别关注,但在不同时代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认识有很大差异。最典型的是汉代的赵岐、宋朝的朱熹以及日本江户时代学者伊藤仁斋。此三人虽有前后承继关系,却更突出地体现了不同背景下的三种解读方式。赵岐代表了经学思潮下的伦理解读,朱熹代表了理学思潮下的哲学思考,伊藤仁斋代表了异域文化视野下的政治教化期待。这三种解读方式反映了儒学在历史中的变化,也反映了其在不同背景下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王沛  霍鹏飞  王灵慧 《心理学报》2012,44(9):1138-1148
Dehaene等(1998)和Greenwald等(1996)的研究通过在方法上的完善, 为阈下知觉的存在提供了确凿的证据。但是阈下知觉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深度这一问题尚仍然存在争议, 有研究者认为阈下知觉可以达到语义加工的水平, 而有的研究者认为阈下知觉只是对刺激视觉特征的一种浅层加工, 并形成了一些非语义加工的假说。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 本研究通过完善实验范式, 分别采用图片、字词作为实验材料对阈下知觉的深度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实验1和实验2立据于阈下非语义加工的各种理论, 为阈下语义加工的存在提供了证据。同时实验2表明, 阈下知觉达到的水平取决于靶子集的大小, 更确切的说取决于被试对靶刺激进行了何种水平的加工。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实验法探讨了选项框架和认知负载对风险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1)不同的认知负载条件下,被试在正向框架下表现出风险回避,负向框架下表现出风险寻求,出现了框架效应现象;(2)相对于认知负载条件下,被试在无认知负载的负向框架下更偏好于风险选项,而正向框架下的风险偏好没有显著变化,即无认知负载条件下框架效应较强。这表明,框架效应不仅仅是启发式系统作用的结果,分析式系统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视听觉整合是将视觉和听觉信息整合成为统一、连贯且稳定的知觉过程。研究采用内源性线索-靶子范式,探讨了不同内源性空间线索有效性对老年人视听觉整合的影响,以及不同线索有效性条件下老年人和青年人视听觉整合的差异。结果表明,(1)无论线索有效性的高低,老年人的视听觉整合均弱于青年人;(2)低线索有效性(50%)条件下,老年人和青年人在有效线索条件下视听觉整合效应均与无效线索条件下没有差异;(3)中线索有效性(70%)条件下,老年人在有效线索条件下视听觉整合效应与无效线索条件下没有差异,青年人在有效线索条件下视听觉整合效应显著高于无效线索条件;(4)高线索有效性(90%)条件下,老年人和青年人在有效线索条件下视听觉整合效应均显著高于无效线索条件。研究结果支持了空间不确定性假说,并且进一步揭示了内源性注意与视听觉整合的交互作用,明确了不同线索有效性条件下内源性空间注意定向收益的不同是导致老年人与青年人视听觉整合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李凡 《学海》2014,(2):119-125
以金砖国家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化框架下需要通过政策体系的制度安排来集聚全球创新要素,实现经济赶超。根据国际化框架下技术创新政策制定过程中"适应、模仿、跟随"、"国际合作"、"防御性政策竞争""集群政策"等四种逻辑,本文比较了金砖国家653条技术创新政策,分析了各种逻辑下金砖国家技术创新政策的异同,提出国际化框架下中国应当细化第一种逻辑下的技术创新政策,提高第二种逻辑下技术创新政策的效率,丰富第三种逻辑下技术创新政策措施,提高第四种逻辑下重点产业支持政策比例。  相似文献   

6.
研究加工通道的差异以及减法和乘法心算的编码特征,选择100道心算算式,在视觉和听觉两种输入通道下记录并分析了14例正常人的脑事件相关电位(ERP)。结果发现,视觉和听觉通道引发了趋势相反的早中期成分,在额区和中央区产生了显著分离。在慢波阶段,听觉通道下更多激活了颞区,而视觉通道下更多激活了顶-枕区,且慢电位的ERP特征也表现出通道差异。减法和乘法运算以左半球激活为主,但听觉通道下的顶区和颞区出现了显著的右半球优势。减法在视觉通道下优势较大,说明其主要依赖视空间表征;而乘法在听觉通道下更具优势,则主要是由于其以听觉的言语表征方式为主。  相似文献   

7.
王瑞明  林哲婷  刘志雅 《心理学报》2014,46(8):1052-1061
先前研究者普遍认为, 类别推理学习条件下可以同时表征诊断性信息和非诊断性信息, 而类别分类学习条件下中只能表征诊断性信息, 不能表征非诊断性信息。而最近又有研究者发现部分呈现条件下的类别分类学习可以表征非诊断性信息。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系统比较了全部呈现和部分呈现条件下类别分类学习的结果, 进一步探讨了分类学习条件下信息的表征情况, 并进一步探讨了部分呈现条件下的分类学习能够表征非诊断性信息的原因。实验1发现全部呈现6个特征、缺失1个特征(即部分呈现5个特征)、缺失2个特征(即部分呈现4个特征)3种条件下都能表征诊断性信息, 但只有部分呈现条件下能表征非诊断性信息。实验2发现全部呈现7个特征、缺失2个特征(即部分呈现5个特征)、全部呈现5个特征3种条件下都能表征诊断性信息, 但只有部分呈现条件下能表征非诊断性信息。总的实验结果表明:全部呈现条件下的分类学习只能表征诊断性信息, 而部分呈现条件下的分类学习能够同时表征诊断性信息和非诊断性信息, 并且部分呈现条件下表征非诊断性信息的原因是被试进行了推理学习, 而非注意广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复杂性科学的发展重新掀起了突现研究的新浪潮,其中关键的问题是探索突现的下向因果关系。在心灵哲学中,许多学者对依随突现、因果突现、模拟突现进行了细致的概念分析,形成了一种将下向因果关系与复杂系统突现结合起来研究的新进路,可称之为复杂系统的下向因果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9.
该文综述了国外大量的关于倾诉的文献资料 ,结果显示 ,倾诉仅在一定条件下是有益的 ,而在其它一些条件下倾诉会造成消极的结果。在此基础之上 ,许多研究者还对一个人在什么条件下应该向别人倾诉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有的还提出了自己的决策模式。同时 ,该文还对各个研究作了评述 ,对将来的研究方向也作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邢悦 《美与时代》2014,(8):55-55
在当今营销市场的多品牌策略下,产品视觉传达设计促进了市场竞争的发展。本文在多品牌策略下,对产品视觉传达设计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多品牌策略下,产品视觉传达设计的原则。旨在对企业整体经济利益的提升,以及对不同的细分市场的占领,深度品牌的创造和品牌个性的诠释,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考察编码阶段注意分心对定义一体化条件下联结记忆成绩的影响,探究定义一体化编码对注意资源的依赖程度。使用注意分心范式,在记忆编码过程操作无分心、奇偶分心和大小分心条件,比较不同注意条件下的联结记忆成绩。结果发现:与无分心条件相比,定义一体化下的联结记忆成绩在两种分心条件下没有显著变化,而造句下的联结记忆成绩在两种分心条件下显著降低。当前发现表明了定义一体化编码较少依赖于注意资源,这深化了对定义一体化编码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情绪和任务框架对自我和预期他人决策时风险偏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两个实验考察了情绪和任务框架对自我和预期他人决策时风险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1)获益框架下,悲伤情绪比愉悦情绪诱发更强的风险偏好,自我决策比预期他人决策表现出更强的风险偏好;(2)损失框架下,愉悦情绪比悲伤情绪诱发更强的风险偏好,预期他人决策比自我决策表现出更强的风险偏好;(3)在自我决策时,愉悦情绪在损失框架下比在获益框架下诱发了更强的风险偏好,悲伤情绪在获益框架下比在损失框架下诱发了更强的风险偏好;在预期他人决策时,无论是愉悦情绪还是悲伤情绪,损失框架均比获益框架诱发了更强的风险偏好。  相似文献   

13.
周颖  刘俊升  杨海波 《心理科学》2007,30(2):325-327,296
本研究采用自行编制计算机化的阈下启动程序,对56名大学生的内隐攻击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阈下攻击启动组和阈下中性启动组在“敌意”和“不友善”这两个人格纬度判断上产生了显著差异,而其它人格纬度判断上则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支持了阈下攻击启动能够引发个体的内隐攻击性的假设。  相似文献   

14.
以往的宽恕理论和宽恕干预的方法多是基于西方个人主义文化背景的, 缺乏集体主义背景下的相关研究。在集体主义背景下, 被冒犯者应对伤害的方式、宽恕的策略以及影响宽恕的人格特质都与个人主义有明显的区别。此外, 跨文化的宽恕模型也从不同角度描述了集体主义背景下的宽恕, 决定性宽恕和情绪性宽恕模型区分了不同形式的宽恕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 基于自我和人格特质的宽恕模型描述了不同背景下影响宽恕的人格因素; 宽恕的动态过程模型描述了宽恕过程中的文化影响因素。对于这些内容的总结也对集体主义背景下的宽恕干预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金秋时节,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5周年大庆。45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结束了灾难深重的漫长岁月,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特别是近十几年,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  相似文献   

16.
采用空间线索化范式,考察了阈下线索引发的外源性注意定向.实验一调控线索和掩蔽呈现时间设置最佳阈下参数;实验二和实验三分别采用检测和辨别任务,考察了多SOA下阈下线索引发的外源性空间注意定向.结果发现,无论在检测任务还是辨别任务中,阈下线索均可引发抑制效应,且完成辨别任务时得到了注意定向的双阶段效应——易化和抑制.这表明,在不需要意识参与下阈下线索可以引导注意,产生易化效应与抑制效应,后者的机制可能与返回抑制相同.  相似文献   

17.
结合数数任务和情绪flanker任务,探究不同认知负载条件下,高低趋近动机对情绪刺激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高负载组中,高趋近动机条件下,对积极目标刺激的反应显著快于消极目标刺激;低趋近动机条件下,对消极目标刺激的反应显著快于积极目标刺激。且高负载组中,各条件下的反应大多都显著慢于低负载组。低负载组中没有发现各条件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高负载条件下,高趋近动机促进了积极情绪刺激的加工,低趋近动机促进了消极情绪刺激的加工,高负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情绪刺激的加工。  相似文献   

18.
结合数数任务和情绪flanker任务,探究不同认知负载条件下,高低趋近动机对情绪刺激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高负载组中,高趋近动机条件下,对积极目标刺激的反应显著快于消极目标刺激;低趋近动机条件下,对消极目标刺激的反应显著快于积极目标刺激。且高负载组中,各条件下的反应大多都显著慢于低负载组。低负载组中没有发现各条件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高负载条件下,高趋近动机促进了积极情绪刺激的加工,低趋近动机促进了消极情绪刺激的加工,高负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情绪刺激的加工。  相似文献   

19.
郭人豪  王婷  张积家 《心理学报》2020,52(9):1071-1086
多民族国家由多个民族和族群组成。个体处于各种民族关系或族群关系中, 需要与其他民族或族群的人协作。“西迁”使我国的锡伯族分居于新疆和东北, 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新疆锡伯族处于多元语言文化中, 不仅保留了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 也汲取了周边民族的语言文化营养; 而东北锡伯族则与汉族融合, 逐渐失去了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 转用汉语和汉字。采用经典认知转换任务和联合认知转换任务, 对比新疆锡伯族和东北锡伯族在个体情境下和社会情境下的认知转换功能差异, 探讨多元语言文化对个体情境下与社会情境下认知转换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 在个体情境下, 新疆锡伯族的转换代价更小; 在社会情境下, 新疆锡伯族的联合机制更容易被激活, 他们分配认知资源去表征同伴的任务, 自我-他人的整合程度更高, 转换代价更大。整个研究表明, 多元语言文化对认知转换功能具有不同的影响:促进个体情境下的认知转换功能, 降低社会情境下的认知转换功能。本研究的结果为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和心理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小时候盼望着下雨。“滴答滴答,下小雨了。小苗说,下吧下吧,我要长大。”唱着活泼欢快的儿歌,穿着花花绿绿的雨靴,撑着各式各样的雨伞,在雨里跑着跳着,还专门找水坑去踩上两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