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房颤动(房颤)机制与治疗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起搏器预防房颤的疗效已经被否定。由于导管消融已经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房颤合并缓慢心律失常植入起搏器时起搏器类型的选择。对阵发性房颤终止后长间歇的认识与治疗是近年来房颤与起搏器相关的最大进展,进而也改变了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传统认识。  相似文献   

2.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之一,对患者危害极大.由于对它发病机制的认识不同导致了临床上不同的治疗方法.肺静脉及环肺静脉开口的肺静脉前庭在房颤的发生和维持中的作用已引起人们的共识.本文通过对房颤机制认识的回顾及治疗方法进展,来探讨环肺静脉消融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为将来的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器械治疗虽然不能完全消除房颤,但起搏器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房颤的负荷、能够快速终止房颤发作,房室结消融+双心室起搏治疗既能缓解房颤快速心室率时的症状,也使得心室得以再同步化治疗.经皮左心耳堵闭术可以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并避免长期应用抗凝药物.在越来越多的房颤患者中,还是有一部分患者仍然有器械治疗的适应证的.  相似文献   

4.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之一,对患者危害极大。由于对它发病机制的认识不同导致了临床上不同的治疗方法。肺静脉及环肺静脉开口的肺静脉前庭在房颤的发生和维持中的作用已引起人们的共识。本文通过对房颤机制认识的回顾及治疗方法进展,来探讨环肺静脉消融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为将来的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作为心律失常领域皇冠上的明珠,一直以来成为研究的热点。自从1998年Haissaguerre教授率先发现肺静脉与心房颤动的密切关系之后,心房颤动的导管消融治疗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进而,这一重要的临床进展反向地助推了心房颤动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目前,导管消融治疗房颤领域许多难题被攻克,许多认识极大地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来,关于骨髓瘤细胞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骨髓瘤细胞通过激活多种信号途径以及与蛋白折叠反应相关的信号通路,抑制正常浆细胞的生长.一些基因和分子改变与临床表现相关并成为治疗的潜在靶点.认识骨髓瘤细胞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对于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器械治疗虽然不能完全消除房颤,但起搏器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房颤的负荷、能够快速终止房颤发作,房室结消融+双心室起搏治疗既能缓解房颤快速心室率时的症状,也使得·心室得以再同步化治疗。经皮左心耳堵闭术可以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并避免长期应用抗凝药物。在越来越多的房颤患者中,还是有一部分患者仍然有器械治疗的适应讧的。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在成年人群中的患病率约1%~3%,多个临床危险因素与房颤发生的风险增加有关,这些因素增加了房颤发生的风险,对于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可以作为一线治疗,随着经验积累和技术进步,越来越多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患者接受了导管消融治疗。本文将具体探讨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消融与进展。  相似文献   

9.
慢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机制远较阵发性房颤复杂,导管消融治疗方法还在不断完善和优化,消融策略应包括针对房颤触发灶和维持基质的更广泛的消融方法,包括肺静脉前庭消融隔离、复杂碎裂电位消融和线性消融的阶梯式复合消融方法,可提高慢性房颤治疗的有效性.在目前的认识和技术条件下,慢性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应在有经验的中心完成.  相似文献   

10.
从哲学角度思考心房颤动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有助于全面认识房颤.首先,心房颤动是由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疾病;其次,心房颤动的发病一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再次,在房颤在治疗中,应该充分考虑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用辩证的方法分析房颤的防治中出现的问题,对临床和科研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