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器械治疗虽然不能完全消除房颤,但起搏器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房颤的负荷、能够快速终止房颤发作,房室结消融+双心室起搏治疗既能缓解房颤快速心室率时的症状,也使得心室得以再同步化治疗.经皮左心耳堵闭术可以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并避免长期应用抗凝药物.在越来越多的房颤患者中,还是有一部分患者仍然有器械治疗的适应证的.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发生率很高,我国为0.77%,估计有1 000万患者.房颤分类为初发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房颤病因众多,包括高血压病、心肌病、心衰、甲亢及冠心痛等.房颤危害严重,房颤引发卒中高出5倍,房颤促进或加重心衰,房颤增加痴呆2倍.房颤增加病死率,严重降低患者生命质量.房颤治疗决策主要恢复正常窦性心律,并预防其复发和控制心室率与抗凝治疗预防血栓事件.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发生率很高,我国为0.77%,估计有1000万患者。房颤分类为初发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房颤病因众多,包括高血压病、心肌病、心衰、甲亢及冠心病等。房颤危害严重,房颤引发卒中高出5倍,房颤促进或加重心衰,房颤增加痴呆2倍。房颤增加病死率,严重降低患者生命质量。房颤治疗决策主要恢复正常窦性心律,并预防其复发和控制心室率与抗凝治疗预防血栓事件。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群房颤发病率高,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大,又是抗凝治疗导致出血的高危人群,因此要大胆地选择华法林抗凝治疗,并小心地严密监测INR值(1.6~2.5),严格控制其他出血危险因素.老年房颤心律失常的治疗重在个体化,重在改善症状,首选控制心室率;发作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且药物不能满意地控制心室率时才选择复律治疗;症状明显而药物疗效欠佳患者可选择导管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5.
神经内分泌激活、心室重构是收缩性心力衰竭进展的关键机制,针对上述机制的生物学治疗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等可显著改善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利尿剂、洋地黄等常规药物治疗可改善心力衰竭症状、降低心力衰竭住院风险,为神经内分泌拮抗剂的应用奠定基础;近年来,从阻断心力衰竭发生机制方面研发了很多新药,但尚没有一种能对长期生存率有显著改善.器械治疗(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心室再同步和心室再同步心脏复律除颤器)可降低特定心力衰竭患者病死风险,预防猝死发生,显著改善预后;心室辅助装置及干细胞治疗则为心力衰竭治疗带来新的曙光.  相似文献   

6.
导管消融已经成为心房颤动(房颤)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射频消融和冷冻球囊消融是临床最常用的两种消融方法。已有许多研究证实了冷冻球囊消融治疗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与射频消融相似。为提高冷冻球囊消融的成功率,选择合适的病例至关重要。阵发性房颤是冷冻球囊消融首选的适应证,但随着冷冻球囊器械的不断改进和冷冻消融技巧的提高,部分持续性房颤患者亦可通过冷冻消融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之一,对患者危害极大。由于对它发病机制的认识不同导致了临床上不同的治疗方法。肺静脉及环肺静脉开口的肺静脉前庭在房颤的发生和维持中的作用已引起人们的共识。本文通过对房颤机制认识的回顾及治疗方法进展,来探讨环肺静脉消融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为将来的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之一,对患者危害极大.由于对它发病机制的认识不同导致了临床上不同的治疗方法.肺静脉及环肺静脉开口的肺静脉前庭在房颤的发生和维持中的作用已引起人们的共识.本文通过对房颤机制认识的回顾及治疗方法进展,来探讨环肺静脉消融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为将来的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21世纪的心血管流行病,2010年全球罹患房颤的总人数约为3 350万,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中国已成为房颤的第一患病大国,中国60岁以上人口中房颤患者为390万,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900万,面对如此数量病患,房颤的规范化、优化治疗刻不容缓。导管消融已经成为有临床症状的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的一线治疗方案。自1998年中国开展房颤导管消融以来,导管消融在房颤治疗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中国房颤导管消融治疗也进行了多次注册研究。总体来看,中国在房  相似文献   

10.
首先应明确房颤的病因,积极治疗控制房颤的基础疾病,对于需要手术矫治心脏病患者,才考虑选用手术治疗合并的房颤。对阵发性房颤,首选药物或电复率,而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药物不良反应的各类型房颤,可考虑择期导管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11.
心房颤动(房颤)机制与治疗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起搏器预防房颤的疗效已经被否定。由于导管消融已经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房颤合并缓慢心律失常植入起搏器时起搏器类型的选择。对阵发性房颤终止后长间歇的认识与治疗是近年来房颤与起搏器相关的最大进展,进而也改变了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传统认识。  相似文献   

12.
阐述近年来对心房颤动部分处理方法的新进展。心室率控制:质疑静息中或剧烈活动时严格控制心室率,引用RACE2研究,提出宽松的心率控制,其预后与严格控制的相仿。药物转复房颤:首选为胺碘酮,决奈达龙已获FDA批准用于非永久性房颤,伊布利特近年提出在射频消融过程中应用,可使心房碎裂波区缩小,消融易成功。其他新药尚无临床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3.
对于心房颤动(房颤)必须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好房颤的治疗策略,包括节律控制、频率控制和抗凝治疗。不管哪种策略,药物治疗都是大多数房颤患者的一线方法,需要针对不同的策略选择好和使用好抗心律失常药物,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阵发性心房纤颤与持续性心房纤颤同样面临着缺血性脑卒中风险,而关于阵发性房颤是否需要华法林抗凝治疗是目前争论热点问题。阵发性房颤是否抗凝治疗使患者面临着严重出血或血栓栓塞风险。循证医学论证了阵发性房颤抗凝治疗必要性及风险性,并且由于阵发性房颤患者有着不同的脑卒中及出血风险,个体差异的绝对性和多样性客观上要求对患者进行风险/效益比评估,在循证医学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5.
从哲学角度思考心房颤动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有助于全面认识房颤.首先,心房颤动是由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疾病;其次,心房颤动的发病一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再次,在房颤在治疗中,应该充分考虑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用辩证的方法分析房颤的防治中出现的问题,对临床和科研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房颤易出现栓塞的并发症,而华法林可以明显减少血栓栓塞事件。阵发性房颤同样有血栓栓塞的危险,也应积极抗凝。具体的抗凝强度(PTINR目标值)在各个实验中差别很大,因为人种的关系,我们应该借鉴日本的研究结果。另外,许多因素会影响华法林的抗凝效果,要注意监测。  相似文献   

17.
新型口服抗凝药达比加群酯具有强效抗凝、出血风险低、无需特殊监测、药物相互作用少等优点,能显著降低卒中和栓塞性疾病的风险,同时显著降低出血事件的发生和血管性死亡率。它的问世是抗凝治疗领域和潜在致死性血栓预防领域的一项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8.
心房颤动的流行病学现状及危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房颤动是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在总人口中占有不到1%的比例。其流行与年龄及临床心血管疾病的增加有密切关系。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左心房增大、高血压病、脑卒中及高龄都与心房颤动的流行独立相关。多项研究已经表明,心房颤动与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全因死亡率有关。近期,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心房颤动对认知功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心房解剖及电重构基础上的多发子波折返是慢性房颤的维持机制,支持线性消融策略;导管消融有关的操作逐渐标准化;盐水灌注导管和三维标测系统等新器械不断进展;慢性房颤消融策略的争议逐渐减少,采用肺静脉隔离加线性消融者越来越多;消融终点更多的以肺静脉隔离和线性阻滞为主,以直接终止心动过速为终点者减少。慢性房颤的导管消融时机已经成...  相似文献   

20.
目前,慢性房颤导管消融的成功率及复发率均不尽人意。由于缺乏统一术式,慢性房颤消融采用的是肺静脉隔离、电图靶向消融及线性消融等多术式综合策略。在房颤消融策略上,既要坚持肺静脉电隔离原则,又要体现消融术式选择和实施的个体化,阶梯消融综合术式的推出就是这种思维方法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