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该研究的目的是考察不同文化特质对幼儿人格形成的影响。使用幼儿人格发展教师评定问卷,以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理论范式对中澳4~5岁幼儿人格特征形成进行跨文化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幼儿具有集体主义人格倾向,澳大利亚幼儿具有个人主义人格倾向,幼儿人格形成受到文化特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青岛市幼儿教师人格特征初探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1引言影响教师工作成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包括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一定的学业水平和足够的教育专业方面、实践方面知识及技能等,而人格特征则是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幼儿教师,她们的人格品质对幼儿心理的发展、人格的形成更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从幼儿教育的角度,了解幼儿教师的人格特征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人格的研究和测量,卡特尔通过因素分析认为,人格结构中有十六种潜在的特质,而且这些人格特质是相互独立的。基于这种思想,他编制了十六种人格因素问卷(简称16PF问卷),运用16PF问卷进行测查…  相似文献   

3.
通过随机取样的方法选取大连市三所幼儿园553名3~6岁幼儿为测查对象,采用问卷方式探讨了家长教育价值观、父母教养方式、儿童气质以及儿童人格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即父母教养方式在教育价值观和儿童人格间起中介作用,这一中介作用受到儿童自身气质特点的调节。结果表明:(1)教育价值观关系性维度正向预测了儿童人格的智能特征;教育价值观好行为维度正向预测了儿童人格的情绪稳定性;(2)教养方式不一致性维度在关系性与智能特征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教养方式溺爱性维度在好行为与情绪稳定性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气质的情绪性维度和反应性维度分别调节了教养方式不一致性和溺爱性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际互补理论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际互补理论主要探讨的是人际交往中人格特征的互补规律。其理论特点在于将人际交往与人格特征这两个不同的心理学研究领域融为一体。把人格特征放在一定的人际结构模式中去研究其表现规律,体现了人格结构整体研究的特点。人际互补理论不仅是理论研究中具有其独特性,在实践领域中,如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学校教育和家庭子女教育,团体结构和家庭  相似文献   

5.
以幼儿创造性人格倾向教师评定问卷、儿童气质教师评定问卷作为研究工具,对287名3岁和4岁组幼儿进行为期一年的追踪研究,考察幼儿气质与创造性人格的发展变化情况,以及幼儿气质与其创造性人格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随着时间的发展,幼儿气质对其创造性人格有显著影响。幼儿的情绪性、活动性、反应性及专注性均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其创造性人格,而幼儿的社会抑制性则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其创造性人格。  相似文献   

6.
从传统性到现代性的转变上看京港大学生的人格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对京港两地大学生的传统人格特征和现代人格特征所进行的调查和研究发现 ,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特征正在由传统性向现代性转变。北京大学生 ,尤其是女生的现代人格表现更为突出 ,她们更乐于接受新观念 ;而香港大学生在转变中则相对表现得较为保守 ,尤其是香港的女生 ,仍然较为传统。  相似文献   

7.
师范生人格调查与人格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开金  陶琳 《心理科学》2003,26(5):951-952,954
职业定向是否对人格产生影响 ?职业性质与职业人格的相关因素有多大 ,这是长期来在专业教育中倍受关注的一个问题。“教师是以人格塑造人格”的职业 ,健康、成熟的人格不仅是师范生全面良好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也是“从教”的核心素质 ,对其将来从事的教育工作有着特殊的意义。有关研究表明 ,教师职业对 16项人格因素有着相应的要求 ,即A、B、C、G、Q2 、Q3 六项因素较高 ;I、L、M、N、O、Q4六项因素较低 ;E、F、H、Q1四项因素适中。为了研究师范生人格的成因和发展 ,探讨有效的人格教育策略 ,本文特针对师范生的人格特征进行调…  相似文献   

8.
以来自两所幼儿园的331名幼儿的母亲为研究对象,使用威廉斯创造性人格倾向量表、父母压力量表和教养方式与维度问卷来考察母亲养育压力对幼儿创造性人格的影响,以及教养方式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1)幼儿创造性人格得分处于中等水平,与幼儿年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显著正相关;(2)母亲的养育压力、专制教养方式与幼儿创造性人格显著负相关,母亲的权威教养方式与幼儿创造性人格显著正相关;(3)控制幼儿年龄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后,母亲的权威教养方式在其养育压力对幼儿创造性人格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卡氏16PF对71例高师学生人格特征与中小学教师职业人格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高师学生具有乐群外向、聪慧、积极独立、轻松兴奋、思想开放、敢于创新等良好人格特征,同时又存在着缺乏恒心、固执、自律性较差等人格上的不足;A、E、F、H、Q4这5个人格因素,男女生差异显;71例高师学生的人格特征与中小学教师职业人格特征比较,适应有29例。要培养出胜任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新型教师,应重视对高师学生教师职业人格特征的塑造。  相似文献   

10.
全盲儿童的人格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耘 《心理科学》1999,(6):557-558
1前言在全社会的关注下,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已迅速发展起来。特殊教育的发展,为心理学提供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探讨残疾人在特殊环境下的心理发展规律,对于特殊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前人在盲童的感知觉方面做过不少研究,而对于盲童的人格特征则较少涉足。为此,本研究采用艾森克人格调查表试图对盲童人格特征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并比较他们与正常儿童人格方面的异同,以便更好地了解盲童,帮助、教育盲童。2研究方法2.1被试盲童组:广州市盲校11—16岁的全盲儿童52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22人。对照组:52…  相似文献   

11.
现代心理学认为,健康心理品质是青少年成为德才兼备合格人才的关键。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要求优秀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文化、身体等方面的素质,还必须建立良好的人格。因而,我们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通过对学生人格因素的研究,使学生自己了解自己具有什么样的人格特征,并且通过教师引导教育以及自身控制、调节,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中使其人格向着更好的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郭本禹 《心理科学》2006,29(5):1278-1279
时间和人格都是心理学领域极为重要的研究内容。时间无处不在,它不仅是基本心理过程的存在方式,而且也是人格特征的存在方式。时间与人格心理的研究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时间与人格心理学探索》一书,向我们详尽地展现了时间和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综观全书,主要凸显四个方面特点:一、研究取向上强调中国化;二、研究过程上体现长期性;三、研究方法上注重多样性;四、研究成果上凸显创新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当代优秀与一般女中学生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电芝  孙泽军 《心理科学》2001,24(3):315-318
本研究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600名优秀女中学生和400名一般女中学生进行了人格特征问卷调查。凋查结果表明:(1)人格特征是影响女中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2)初中是人格发展的迅速时期。(3)优秀和一般女中学生人格特征的发展对居住区域体现出明显的依赖性,随居住条件的改善其人格发展越好。(4)父母的文化程度对优秀女中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比对一般女中学生的影响更为显著。针对上述结果.本研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优秀女中学生人格特征及发展一般女中学生优良人格特征的种种培养建议。  相似文献   

14.
研究选取634名幼儿为被试,采用问卷法,应用多层线性模型,在班级和个体两个层面上,探讨教师期望对幼儿人格的影响,并考察师幼关系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1)个体层面和班级层面教师期望对师幼关系均有显著预测作用。(2)个体层面上教师期望对人格智能特征、认真自控、外倾性和亲社会性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班级层面,班级平均教师期望对认真自控有显著预测作用。(3)个体层面上,师幼关系是教师期望影响人格的认真自控、外倾性、亲社会性和情绪稳定性的中介变量;班级层面上师幼关系无显著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事故驾驶员与安全驾驶员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研究采用柳井晴夫等人编制的新性格检查问卷,对60名公交车驾驶员的人格特征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1)事故组驾驶员与安全组驾驶员在五个人格特征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事故组驾驶员攻击性、神经质倾向较强,而持久性、协调性和同情性较差.(2)男性事故组驾驶员与安全组驾驶员在四个人格特征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事故组驾驶员攻击性和神经质倾向较强,但持久性和协调性较差。(3)女性事故组驾驶员与安全组驾驶员在两个人格特征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前者较后者攻击性强,但缺乏同情性.(4)性别在12项人格特征上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设计制定专门应用于交通领域的人格测验,以及对驾驶员的选拔、培训、教育和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农村儿童与城市儿童孤独感和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480名农村和城市儿童为研究对象,以“儿童孤独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版”为研究工具,考察农村儿童与城市儿童孤独感和人格特征状况。结果表明:(1)小学高年级儿童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孤独感,农村儿童的孤独感普遍高于城市儿童。(2)小学高年级儿童的孤独感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负相关。(3)农村儿童倾向内向,其内外倾向显著低于城市儿童,农村儿童的内倾性人格特征是影响他们孤独感体验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幼儿教师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角度切入,论述了幼儿教师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创设适合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环境;开展一些培养儿童的创新个性品质的活动;在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8.
面孔二态性是指成熟男性和女性经过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发展后逐步形成了面孔上的性别特征,男性化与女性化是这一维度的两个水平。本研究探索面孔二态性是否会对学龄前儿童信任行为产生影响,并从幼儿对二态性面孔的人格标签角度来解释。实验1修订信任博弈任务(Trust game),考察学前儿童信任行为是否会因搭档面孔的二态性(男性化和女性化)而不同,经历负性反馈后被试在下轮游戏中信任选择率是否会下降;实验2让学前儿童选择人格形容词来描述不同性别化的面孔,探讨幼儿对不同二态性面孔是否已形成不同的人格标签。结果表明学前儿童对女性化面孔信任选择率最高;在遭遇负性反馈后的下一轮游戏中,幼儿对他人的信任率显著下降;学前儿童认为女性化面孔更具有积极人格,而更多将男性化面孔与消极人格词汇匹配。由此,二态性面孔影响学前儿童的信任行为,在于他们对二态性面孔已形成不同的人格标签。  相似文献   

19.
现代心理学认为,健康心理品质是青少年成为德才兼备合格人才的关键。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要求优秀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化、身体等方面的素质,还必须建立良好的人格。因而,我们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通过对学生人格因素的研究,使学生自己了解自己具有什么样的人格特征,并且通过教师引导教育以及自身控制、调节,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中使其人格向着更好的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人格对幼儿白谎行为的影响,及“冷”“热”执行功能的中介作用机制,采用问卷法和测验法对218名3~6岁幼儿的人格、言语能力、“冷”“热”执行功能和白谎行为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控制年龄和言语能力后,智能特征和亲社会性可显著正向预测幼儿白谎行为;“冷”执行功能在智能特征和白谎行为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热”执行功能在亲社会性和白谎行为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热”执行功能在外倾性和白谎行为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冷”“热”执行功能在认真自控和白谎行为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人格对幼儿白谎行为影响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