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尘兰克尔的意义治疗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2.
郭本禹 《心理科学》2006,29(5):1278-1279
时间和人格都是心理学领域极为重要的研究内容。时间无处不在,它不仅是基本心理过程的存在方式,而且也是人格特征的存在方式。时间与人格心理的研究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时间与人格心理学探索》一书,向我们详尽地展现了时间和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综观全书,主要凸显四个方面特点:一、研究取向上强调中国化;二、研究过程上体现长期性;三、研究方法上注重多样性;四、研究成果上凸显创新性。  相似文献   
3.
从个体效能到集体效能--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的新发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姜飞月  郭本禹 《心理科学》2002,25(1):114-115
班杜拉于70年代后期提出了自我效能理论。但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体效能方面,强调个体行为的调控,却忽视了集体行为的研究。到了80年代中期,班杜拉又提出了集体效能的概念。经过十多年的研究积累。从90年代开始。班杜拉对集体效能概念进行了系统地理论整合和阐释。进一步扩展了其自我效能理论的内涵。因此,从个体效能概念发展到集体效能概念,代表着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身心关系问题是人类长期探究的重要议题。精神分析学家对身心关系具有诸多独特见解,具体表现为:身体是心理的基础,身体是心理的象征,身体与心理的交织。此三种观点不仅反映出不同精神分析学家在方法论、认识论以及本体论上的差异,也蕴含着精神分析不同流派的理论脉络。厘清精神分析视域下的身心观,既有助于自然科学心理学与人文科学心理学在精神分析中寻求一种主客交织的研究视角,也可为心理学和其他学科领域研究身心关系问题提供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自精神分析学诞生以来,其发展进路经历了自我革命、客体关系革命、自体革命、关系革命和神经科学革命。英国独立学派是客体关系革命的主要发起者和中间力量,它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英国精神分析学会内部的“论战”,并在规模以及精神分析理论和技术方面都取得重大发展。独立学派的精神分析师以开放和折衷的态度批判性地汲取各种现存的精神分析观点,形成不同于克莱因学派的客体关系思想,并表现出独立性、开放性、关系性和真实性的内涵与特征。温尼科特、费尔贝恩和巴林特是独立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各自建构出独特的客体关系理论,促使精神分析范式从一元驱力模式转向二元客体关系模式,推动了客体关系理论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后续精神分析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学生的学校道德氛围知觉与其道德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学校道德氛围知觉问卷、SROM-SF问卷及自编情境故事,对100名中学生进行了干预实验,运用SPSS 1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干预,学生的学校道德氛围知觉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对学校道德氛围的知觉水平提高后,其道德判断能力有了显著发展。结论 学生的学校道德氛围知觉影响其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纪海英  郭本禹 《心理科学》2006,29(1):225-227
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是一种关于人类学习和发展的社会建构主义的观点,标志着其研究范式的转变:从新行为主义到社会建构主义。本文根据社会建构主义的五条基本原则,对他的社会认知理论进行了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其主要的理论原则、论点,以及心理学构想不仅与社会建构主义思想一致,还与关于人类活动的行为主义的观点相对立。因此,对班杜拉研究成果的准确解释于教学、科研和学术成就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兴起于20世纪初的道德现象学主张采用现象学方法分析道德经验。道德现象学涉及两方面的含义:处于现象学传统中的道德哲学和道德经验的现象学研究。道德现象学的研究目的有二:实践研究目标是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面对和处理道德冲突,而哲学目标则是为达成实践目标的成功而提供道德理论的基础。道德现象学研究必须满足四个标准:关于道德经验的、广泛的、独立的和坚定的。其研究方法分为两类:"内容"的方法和"泛型"的方法,具体研究形式是问卷法和内省法。道德现象学研究已经取得较为丰富成果,为解决道德研究之争论提供了较为新颖的视角,对道德哲学、道德心理学以及道德教育实践具有重要启发。当然,它也存在着现象学与道德研究的关系仍存争议等局限。  相似文献   
9.
王云强  郭本禹 《心理科学》2011,34(6):1436-1440
结合道德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采用问卷法,以803名大学生为被试,对大学生道德人格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道德人格的性别差异显著,大学女生的总分和与人为善因素分数显著高于大学男生,而大学男生的不道德性因素分数和刚正无私因素分数显著高于大学女生。(2)大学生道德人格总分的年级差异不显著,而在具体因素上差异显著:大三学生的与人为善分数明显高于大一和大四学生。(3)大学生道德人格与道德行为的相关极为显著,大学生道德人格是道德行为的有效预测源。  相似文献   
10.
成瘾行为研究中自我效能的几种类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马晓冬  郭本禹 《心理科学》2001,24(6):744-745
1977年,著名的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概念,此概念提出之后在学校教育、心理健康、情绪障碍、成瘾行为、职业选择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成瘾行为方面,自我效能是一个关键的变量,它通过影响个体的认知过程、动机过程、情感过程和选择过程,来影响成瘾行为的的最初发展、改变以及对这种改变的保持,因而能够对成瘾行为的预防、戒断和改变做出合理性的说明和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