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脂肪肝的定义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脂肪在肝内堆积超过5%,很多原因均可引起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脂肪肝的一种,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增加.由于其起病隐匿、症状不明显,其诊断主要依靠肝功能检测及肝脏影像学检查来诊断.本文将就其所致肝功能异常的生化学特点加以论述,来帮助提高临床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在使用某种或几种药物后,因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在美国,10%-20%成人的肝酶升高和50%以上的急性肝衰竭是由药物引起。在中国,药物性肝病约占住院黄疸患者的2%-5%,约占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10%,有20%以上老年肝病是由药物引起的。在已上市应用的化合性或生物性药物中,有1100种以上的药物具有潜在的肝毒性,中草药、保健药及很多药物的赋形剂亦有导致肝损伤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金匮要略》中“肝病传脾”的思想,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与治疗,本文以脏腑经络辨证论治思想为依据,探讨中医诊断肝痛的思路:根据症状判断病位深浅,肝病见四肢疲乏为病轻、肝病见食不消化甚至不思饮食为病重。由此判断病情轻重,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医“调和”思想之学理源自《内经》,光大于仲景《金匮要略》,其精髓在于动态调整、趋于和谐,大略为未病之时重调摄、既病防变需调理、病瘥防复宜调养,在肝病证治中体现为调中焦和少阳。试图阐明这一思想的渊源、内涵和实际运用之道。  相似文献   
5.
探讨肝脾CT值分析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诊断及严重程度的关系。对163例临床明确诊断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分别根据肝脏cT值、肝脾CT值比值及肝脾CT值差值进行分组。结果三种评价方法对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均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轻度非酒精性脂肪肝样本中出现28例肝脾CT比值〉1,肝脾值差值与肝脾CT值比值在对脂肪肝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脂肪性肝病从病因上分为酒精性和非酒精性FLD,两者在临床诊断标准、分型、针对性治疗措施方面显著不同;但在防治目标、非药物治疗、保肝护肝等基础治疗方面又是一致的,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对我们的临床诊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临床实践中需要通盘考虑.  相似文献   
7.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种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病理特征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肥胖、2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被认为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密切相关.脂质代谢异常、氧应激反应、瘦素、脂联素等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有相互作用,也影响着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生发展.胰岛素抵抗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上的作用以及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发病因素值得关注.通过体育锻炼与控制饮食热量逐渐减轻体重,并配合血糖及血脂的控制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急性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以凝血机制障碍和肝性脑病、黄疸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病死率极高.由于急性肝衰竭疾病进展迅速,因此单纯依靠传统的经验治疗往往会捉襟见肘,实施规范化的诊疗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根据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治疗理念于2011年9月出版了《急性肝衰竭诊治指南,2011更新版》,提出诊疗建议共48项,每项建议均作了相应的解读.这些建议包含了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对临床上诊疗急性肝衰竭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估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在评价大量饮酒后心肌损害左室功能改变方面的价值,我们对饮酒量符合酒精性心肌病诊断标准患者21例(B组,每日饮白酒≥150g或啤酒4瓶,每周6天~7天,10年以上),30例健康志愿者(A组,正常对照组)进行常规超声参数及QTVI参数测定,包括:二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运动速度(Ve)、舒张晚期运动速度(Va)等.结果显示,B组常规各超声参数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QTVl参数与A组比较Va减低(P<0.05),Vs、Ve、Ve/Va显著减低(P<0.01).提示QTVI技术能够有效地评估酒精性心肌损害病左室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探讨肝脾CT值分析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诊断及严重程度的关系.对163例临床明确诊断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分别根据肝脏CT值、肝脾CT值比值及肝脾CT值差值进行分组.结果三种评价方法对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均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轻度非酒精性脂肪肝样本中出现28例肝脾CT比值>1,肝脾值差值与肝脾CT值比值在对脂肪肝严重程度上有明显的相关性,肝脏CT值与肝脾CT值比值在对脂肪肝严重程度上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肝脾CT值分析在重度NAFLD诊断中有较高的准确性.肝CT值高于脾CT值不能完全排除NAFLD.肝脾CT值差值也可作为NAFLD严重程度量化的参考评定标准.肝脏CT值不宜作为NAFLD严重程度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