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非线性自组织理论的进化观的若干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线性自组织理论的进化观的若干要点上海中医药大学(200032)包含飞一、现代生命科学基本理论的不足柏格森指出,对高度复杂的生命组织和机制的解释,活力论者借助于机体内在的神秘莫测的有机“智能”,而机械论者借助于各种诸如自动控制机器的模型,但仍离不开外...  相似文献   
2.
普拉契克的情绪进化理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乔建中  高四新 《心理学报》1991,24(4):99-106
本文着重从情绪与进化、基本情绪、情绪的本质、情绪的结构模式、情绪与认知和情绪与人格等六个方面,介绍了普拉契克情绪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3.
殷融  赵嘉 《心理科学进展》2021,29(7):1264-1278
语法是人类交流系统有别于其他动物的关键特征之一。行为比较研究表明, 除人类外的其他灵长目动物也能理解并掌握抽象的顺序排序规则; 神经生物学比较研究表明, 支持排序处理的神经机制来自人类与其他灵长目动物共同具有的脑区。因此语法所依赖的序列学习能力在人类与其他灵长目动物间具有进化连续性。词汇限制假说、事件感知假说与自我驯化假说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人类语法的进化起源进行了解释。未来研究需要探讨人工语法任务中所发现的脑神经机制是否是层级结构加工的通用处理器, 并进一步澄清语义加工与语法加工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心理素质结构研究模式不经济,研究结果出现纵向断裂横向分裂的趋势.从进化心理学的视角来看,心理素质结构的最终功能均指向个体的适应性,其形成是与周围环境不断排斥和融合的过程.建构的心理素质结构融合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研究模式的弊端,并建议今后的研究应以分析人为主导转而分析人及其所处的文化环境并重,进而引导人的心理素质结构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5.
利他性行为和利他情境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来,随着进化心理学作为一种崭新研究取向的迅速发展,一些研究者对这一问题取得了一些新的假设和视角。其中,“察觉利他者机制”是进化心理学家提出的一种针对个体识别利他者和利他情境能力的一种假设。目前,对这一机制是否存在以及其心理过程仍存在争论。  相似文献   
6.
吴奇  吴浩  周晴  陈东方  鲁帅  李林芮 《心理学报》2022,54(8):931-950
研究首次考察了行为免疫系统与个体就医行为倾向的关系。3个研究一致显示:行为免疫系统特质性激活水平较高的个体更容易对就医持消极态度和延迟就医; 情境性激活行为免疫系统会使得个体更不愿意就医和更倾向于延迟就医; 且行为免疫系统激活对就医态度和就医延迟倾向的影响以对就医感染风险的感知为中介。这支持了进化失配假说, 提示行为免疫系统对现代医学可能缺乏进化的适应性, 并为理解现代人类就医行为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7.
宗教认知科学是新近出现的从认知和进化的角度研究宗教的分支学科。主要有认知副产物和社会适应两种理论。认知副产物理论认为宗教信仰是人类认知倾向的副产物;社会适应理论认为宗教信仰促进群体的团结合作,是一个精巧的社会适应机制,有助于群体的自然选择。两种理论引发了系列的实验研究,由于宗教认知科学仍处于理论研究向实证研究的过渡阶段,未来需统一概念,加强实验范式的建立,更多地借助认知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开展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8.
人格特质模型与特质进化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晨海 《心理科学》2003,26(4):753-754
特质理论始终是人格心理学的主流理论之一,特质心理学家的主张虽然千差万别,但一般都承认两个前提,第一,特质是人格的基本单位,它反映了人的行为的规律性与一致性,代表了一个人的基本特征。第二,人格心理学的目的是发现人格的基本特质,探索特质的形成以及它们究竟由哪些因素所决定。然而尽管绝大多数特质心理学家同意人格特征可以通过有限数目的特质加以描述,不过究竟是几个以及哪几个却尚无法达成一致,下面就先简单回顾一下人格心理学中有代表性的一些特质模型。  相似文献   
9.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相似文献   
10.
实验考察面孔吸引力对面孔学习过程中的元认知监测准确性的影响。采用经典面孔再认范式,高、中、低吸引力面孔作为学习材料,学习判断(JOLs)作为元认知监测指标。结果发现:(1)低吸引力面孔的学习判断高于中、高吸引力面孔;(2)低吸引力面孔的元认知监测准确性低于高、中吸引力面孔;(3)个体对不同吸引力面孔的学习程度判断均存在过度自信现象。结论:个体对面孔再认的元认知监测会受到面孔吸引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