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诞生仪式是人生仪式的起点,哈尼族诞生仪式包括降生仪式、保魂和处理衣胞仪式、命名仪式、见天仪式、认舅舅仪式、贺生仪式等程序.在哈尼族的诞生仪式中,蕴含着诸多的伦理文化内容.哈尼人通过婴儿的诞生仪式将追求幸福与生命价值、家族发达联系在一起,表达了他们对人生幸福的理解;哈尼族的诞生仪式十分强调劳动的价值,劳动使得个人的生命获得意义;哈尼族诞生仪式中的认舅舅仪式是哈尼人尊敬母亲和重视舅权血缘伦理的集中体现,为哈尼族社会的有序运行奠定了血缘伦理的根基;哈尼人通过诞生仪式确认与婴儿的家庭(家族)伦理关系,而这样的家庭(家族)伦理关系又将在婴儿的未来成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个全新爸爸的出笼总是在孩子的嗷嗷哭声中诞生的,孩子的出生日是母难日,也是一个男人殉难、一个爸爸诞生的日子。  相似文献   
3.
福柯与《临床医学的诞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医学的诞生》是20世纪法国著名学者福柯的一部医学史研究专著,主要从空间、语言和死亡三个方面探讨了现代医学也就是临床医学诞生的可能性条件,兼具历史与批判的性质。它揭示了隐藏在医学话语背后的权力关系,反映了福柯瓦解传统、颠覆理性的新型历史观。  相似文献   
4.
简论维特根斯坦在哲学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诞生了一些伟大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无疑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位,也有人认为他是最重要的。他是否是哲学史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呢?哲学家们对此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之所以如此,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维特根斯坦离我们太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个哲学家在哲学史上所具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林萌 《美与时代》2014,(4):124-124
在《悲剧的诞生》里,尼采通过对日神精神、酒神精神的二元冲动及其在悲剧里的融合的探讨,发展出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悲剧观。这种悲剧观是尼采整个思想体系重要的基础理论。尼采批判了苏格拉底的思想,并认为真正的悲剧到了苏格拉底影响下的欧里庇得斯便消亡了。而对于悲剧重生的渴求中,尼采将他的悲剧观升华到了更高的层次上。  相似文献   
6.
1作者简介及作品的成书背景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是20世纪极富挑战性和反叛性的法国哲学家和“思想系统的历史学家”。其思想对文学评论及其理论、哲学(尤其在法语国家中)、批评理论、历史学、科学史(尤其医学史)、批评教育学和知识社会学都有很大影响。主要著作包括《古典时代疯狂史》(《疯癫与文明》)、《临床医学的诞生》、《词与物》、《知识考古学》、《规训与惩罚》、《性史》等。1984年6月25日,58岁的福柯因艾滋病死于法国硝石库医院。这家医院的前身正是他的成名作《古典时代疯狂史》所剖析过的一家精神病院。…  相似文献   
7.
李季湄 《心理科学》2001,24(4):454-457
以1913年桑代克的三卷《教育心理学》的出版为诞生的标志,教育心理学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近百年来,教育心理学领域中众多著名的学者和各种理论流派的各种观点、各种假设、各种实验结果彼此交锋对立、彼此批判质疑、彼此互补融合,构成了教育心理学复杂曲折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8.
全科医学的诞生及其在我国发展的必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全科医学的起源18~19世纪,近代医学的发展主要体现为基础医学的发展,临床医学尚处于未分化阶段,当时的医生是不分科的。他们将内、外科等学科知识和药剂知识结合起来,遂逐渐形成了通科医生。这些通科医生都受欢迎和尊敬。因为他们在病人处于危难之际能及时地...  相似文献   
9.
各位兄弟姐妹,今天我们聚集在圣堂庆祝耶稣圣诞瞻礼,纪念耶稣的诞生。先让我们回忆一下,耶稣到世界上来成为人类一分子的经过。在两千多年以前,小小的犹太国,当时已失去独立性,成为罗马帝国的殖民地。在小小的国家中的小小的城市白冷郡,当天晚上,有一对年轻的夫妇,来到白冷郡城,当时因罗马皇帝要统计自己所管辖的人口,为征兵征粮,命令所有人回到祖籍去登记。这对小夫妻不满二十岁,女的骑在小驴上,男的牵着驴子,在夜色茫茫中来到白冷。天黑了,他们虽出生在白冷,但无亲无友,因为他们很穷,男的是木匠,女的是家庭妇女。太阳也西沉了,还没有找到过夜的地方,她——  相似文献   
10.
正我是一个教师,一辈子从事教育工作和美学研究。新中国诞生的时候,我是个小青年,1951年北京中央燃料工业部来汕头市招收国家干部,我考上了,分配到东北阜新煤矿工作。1956年,我以在职国家干部的身份考上了大学,成为辽宁大学中文系本科生的我,幸运地碰上了新中国第一次美学热。当时全国高校师生们几乎都卷进了这场美学热。我兴致勃勃地参加了以"美是什么"为中心命题的大辩论。什么主观派、客观派、主客观统一派,还有神秘派、缘分派、情感派、移情派以及可遇不可求说等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美学学派……师生们都争论得面红耳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并没有得出大家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