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罗微 《四川心理科学》2014,(13):155-155
自然科学与文学、艺术一样,也充满美感。物理学中的一条定理、一个公式、一种新的理论,都会使物理学家迷恋或者欣喜若狂,新课标倡导在物理教学中使学生“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探究自然界的奥秘,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相似文献   
2.
王敏 《思维与智慧》2005,(12):55-55
苏东坡的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句.在我看来是因为它形象而诗意地揭示了一条普遍规律:不圆满是自然界乃至人类社会的惯常现象。  相似文献   
3.
胡潇 《哲学动态》2012,(9):16-24
探讨马克思恩格斯的空间学说,有一个基本的理念必须深入理解并一以贯之,那就是他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提出的关于"自然的历史与历史的自然"相一致的思想。在他们看来,"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密切相联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  相似文献   
4.
现实中的人和人是有差别的。荀子曾引用《尚书》中的"维齐非齐"来谈他对平等观念的理解,认为要达到社会的平等,就必须"非齐";一味追求"齐",结果可能反而是"不齐"。孟子说过"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如果都按照同一个标准去对待的话,那当然就"不齐"了。究竟是"齐"还是"不齐",不能只看表面现象。  相似文献   
5.
求偶竞争是自然界中所有动物不可缺少的生存环节。在这一过程中,动物常常会上演同类相残的悲剧,采取残酷的武力角逐,来赢得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并获取异性的青睐。  相似文献   
6.
宽以待人     
佛家有句禅语叫“舍得”,舍得,是文化的精髓;舍得,是亘古的哲理;舍得,亦是随心而生的生活禅学。鸣蝉舍弃了外壳,因而能自由高歌;壁虎舍弃了尾巴,因而能在危难之中保全生命;雄蜘蛛舍命求爱,因而得以繁衍后代。自然界弱小的动物以其超凡的智慧昭示我们:只有舍,才能得。  相似文献   
7.
《天风》2008,(22):48-48
资本逐利的本性是一柄双刃利剑。一方面,它增加了全世界的财富,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它所刺激出来的、无限膨胀的赚钱欲望对自然界、社会和人心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制约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法律,另外一种就是伦理道德的内在制约。新教徒倡导的“神圣天职”观,引导他们尽力赚取钱财,不是为了个人的挥霍,而是为了荣耀上帝。中国人的生育文化、仁爱观念也是制约商业欺诈的重要伦理道德资源。  相似文献   
8.
自然界中,许多动物也跟人一样,本能地具有各种美德。如有一些鸟类,不但在同类中能互相关心,还能帮助其他鸟类,“助鸟为乐”;还有的进而推鸟及人,“助人为乐”,从而留下许多感人的事迹……  相似文献   
9.
“上善若水”是道祖老子指导人们修身养性、为人处世、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何谓“上善”?“上善”是老子理想中最具备完美品德的圣人。道教圣典《道德经》八章中,老子形象地用自然界最不可少的,而最柔弱不争的水之品性来喻圣人之德行,正是因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  相似文献   
10.
环境美德论     
建构环境美德伦理,首要问题是确认人在自然界面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人在自然面前的自我画像不同,人对自然界的道德态度与道德行动也就不同。通过人在宇宙中位置的本体论论证,澄明人是自然界的看护者,看护自然界由此成为人的基本美德。在这个世界上,从来还没有一个物种能够做到看护自然界,唯有人才能够担当如此神圣大任。看护自然界需要人充分运用大智慧,对自然界既要有所作为,又避免胡作非为,因而看护自然界既是对自然界的美好行动,又是对自然界的正确行动。通过看护自然界实现了环境美德伦理与环境规范伦理的有效结合,实现了对自然界道德品质与对自然界正确行动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